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3 08:10: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1

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9月7日

一、课程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策略: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三、重点难点: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篇游记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教学活动

一、导入

1.师:长江从源头至人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目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

三、字词积累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1.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滟濒堆凝望玲珑险峻悬崖绝壁古褐苍苍

【课后体会】:本文游记单元第一课,最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把握游记特点,不宜提更高要求。要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作者行文之妙。作者是学者型作家,所以,本文最大特点就在其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而不要仅仅停留在文章大意的把握上。

巴东三峡2

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9月7日

一、课程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二、教学策略: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三、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篇游记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教学活动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1.师:作者在描写巫峡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学生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

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1.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学生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见板书设计2)

3.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教师应了解本文所涉及的文史知识,在讲述以上所提的人文景观时,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巴东三峡3

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9月8日

一、课程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二、教学策略: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三、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篇游记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教学活动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1.老师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他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

学生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

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二、比较阅读,

1.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抽学生发言。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

(见板书设计)

三、作文训练,

1.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壮观景象。

2.请学生朗诵。

3.评价。

板书设计

1.比较阅读(与郦道元的《三峡》进行比较)

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文体特征

《巴东三峡》以描写为主铺叙、渲染游记

《三峡》以记叙为主简洁、洗练一般记叙文

【课后体会】本文游记单元第一课,最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把握游记特点,不宜提更高要求。要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作者行文之妙。作者是学者型作家,所以,本文最大特点就在其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而不要仅仅停留在文章大意的把握上。

第2篇:《巴东三峡》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 三峡不同景物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3.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文章,学会欣赏。

4. 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短片导入,通过欣赏,学生可以简单了解三峡的有关知识

二、预习成果展示

学生将自己在课前自主积累的生字词展示出来,和大家简单交流,并请其余学生相互之间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2. 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明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3. 三峡是由哪些峡谷构成,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

总结:本文就是写了从宜昌到重庆这一千多里路途之中,所见到的形势最为险峻,但却风光无限的三峡,通过对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不同特点、不同景致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艰险、迷人的画卷。同时,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会于各种景色之中,表达饿他对三峡美丽景色的下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四、感悟欣赏

1、学生自由交流在课前收集的优美的语句

例1、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直,险在多滩。

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例2、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围着你。

运用拟人法描写巫峡山的高峻,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例3、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从侧面写飞鸟飞不过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学生在交流的同时可以带有感情地朗读他们寻找的句子,教师可以适当点拨。

2、师生集体欣赏文章的第七小节,相互之间谈论本段文字写得优美的原因,教师范读本段,学生模仿朗读,

3、总结:学会朗读:朗读的时候要注意重音、语气、语调,要富有感情。

学会欣赏:可以从修辞、句式、感情色彩、语气、对中心的表达作用等方面去欣赏文章的语言、语段等。

五、质疑探究

学生自由提问,可以由其余学生帮助回答,如有不能解决的,教师帮助解决。

六、课后尝试

你想尝试当一回导游吗?赶快行动吧!

提示: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任选三峡中的一段,进行解说。

七、总结:

三峡的景色时而秀丽、时而艰险、时而高峻、时而平坦,这一切都是自然的伟大力量造就而成的,是自然的伟大杰作。在作者看来,平坦是美,曲折是美,艰险更是一种美,这其实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有平坦、有坎坷、有曲折、有艰辛,但就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完美,我们的生活才会那样的多姿,真切地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张开你们的双臂去迎接生活中的朝霞、雨露,更能以最大的热情去迎接生命中的狂风和暴雨。

第3篇: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 ① 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授课人:常庄镇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巴东三峡教案

一、设计说明

《巴东三峡》叙述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看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首先理清作者的游踪,接着品味文中对不同景物的不同描画,然后在“小导游”的活动中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再组合,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把握景物特点。

3.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语言训练。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形图”“今日三峡风貌”等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三峡地形图”课件,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三峡以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巴东”指四川东部。文章以“巴东三峡”为题,鲜明地告诉了读者这篇游记的写作内容。

2、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能力目标: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回顾郦道元《三峡》相关知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山高 虽陈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急

明确学习目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教案

石狮八中 蔡锵锵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2.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3.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4.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5.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郦道元的《三峡》导入。

二、简介作者与三峡概况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选论》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