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篇:神五载人航天飞行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3 08:09:0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教案教学设计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教案

深圳市翠园中学梧桐细雨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英雄杨利伟的精神,做一个努力进取的有责任感的中学生。

3、通过对比,了解消息和通讯的区别,掌握消息和人物通讯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

2、难点:消息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的音。

怦怦直跳pēnɡ苍穹qióng色彩斑斓bānlán椭圆tuǒ 目眩xuàn坚如磐石pán呛水qiàng烧灼zhuó夺眶而出kuànɡ 框架结构kuànɡ 遨游太空áo矫健jiǎo矫揉造作中枢shū

二、朗读,熟悉课文的内容。

心随飞翔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击

1、朗读全文。

2、根据所学的知识,标出课文中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明确:导语为第1、2、3句。(为表达强烈的感情,这3句独立成段)其余为主体。

3、本消息主要报道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事为主,侧重报道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事件发生的进程和社会反响。

英雄潇洒走苍穹

1、本文是消息还是通讯?标题采用哪种形式?

2、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①总述中国航天事业的英雄杨利伟。

②采访英雄杨利伟,写他如何战胜了航天的艰险及他平时的刻苦训练。

③对英雄杨利伟的新期待。

三、比较阅读两篇课文

请找出这两则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比较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对比分析,哪篇是消息哪篇是通讯?

前篇是写事件的消息,后篇是人物通讯。

从报道对象看,前者侧重写事(消息的特点),后者侧重写人(通讯的特点);从内容上看,前者报道较为简要、概括(消息的特点),后者的报道详细而完整(通讯的特点);从时效看前者第二天就发表了,时效性强(消息的特点),后者20多天后才发表,是因为采访教费时费力,写稿的时间也比消息长。

2、从内容上看,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前者由于强调“快”和“短”,写作视角较为宏观,侧重报道事件发生的进程和社会反响;后者比较全面的报道杨利伟如何备战,在太空如何战胜困难的事迹,突出他作为新时代偶像的精神品质和崭新风貌。(内容)

四、认真分析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杨利伟作为“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具有哪些素养?

1、他为国家、民族的航天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境界高尚。

2、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并把任务完成得最好。

五、品味语言。

1、朗读课文第37页第四题中所列出的句子,说说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包含着什么思想意蕴和感情色彩?

2.此时,指控大厅大屏幕蔚蓝色的背景上,相互交织而又排列有序的飞船飞行曲线,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优美画卷,真实而又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的精心指挥和准确控制下,“神舟”五号飞船仿佛矫健的雄鹰,在太空中尽情地飞翔……

句中加点的词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比喻

3.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

句中加点的短语“特殊光荣”有什么含义?

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既他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第一个飞行员。

六、作业设计:

从学校最近发生的大事中选取一件,写出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消息。要求用双行标题。

第2篇: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

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一、教学目的⒈通过了解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最新发展了解事件新闻和人物通讯的特点; ⒉体会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⒊学习航天工作者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学习英雄人物的为国争光的顽强拼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⒈两篇新闻不同的记述方式和表达侧重点。⒉抒情议论性句子在新闻中的作用 ⒊新闻报道的句式特点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由回顾世界载人航天历史大事特别是“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吸引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⒈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⒉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⒊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⒋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环绕地球飞行14圈,进行了为期21小时,约60万公里的太空旅行。次日在内蒙古安全降落,神州五号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载人飞船。

※中国在1992年正式启动载人航天计划,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 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踏入太空的国家。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中国青年报》记者冯春梅、刘程采写的通讯《英雄潇洒走苍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

⒈为何叫“东风航天城”

由来有军工单位的特色,20世纪60年代时,发射基地与北京三个总部的有线电话长途通信的秘密代号为“东风”,所以基地一直沿用了“东风基地”这一名称。1992年8月11日,当时的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基地时欣然题写了“东风航天城”,从此人们就正式把这里叫东风航天城了。现在的“东风航天城”是在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空军两个试验基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今,走在这里处处可以发现“东风”的字样。不论幼儿园、街道、宾馆、市场等,都有叫“东风”的。⒉为何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一提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许多人都会以是在酒泉。其实酒泉发射中心距离酒泉还有210公里。当时以“酒泉”命名,一是因为当时各国导弹卫星发射场起名时均避开真实地址,二是发射场地处茫漠戈壁,很难选一个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与发射中心距离最近,且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城市,所以就以此命名。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始建于1958年10月,建在戈壁沙漠的绿洲上,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西依山,东临河。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当年聂荣臻元帅亲自挑选的一块风水宝地。

走进东风航天城,除了有发射和实验任务期间为安全、保密做保障外,平时这里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与一般的城镇没有多大差异。行走在这里的街道上,就如同进入了一个现代城市。这里的宾馆和街道取名都极具特色,有太空路、宇宙路、航天路、胡杨路、黑河路、红柳路等。大型宾馆分别取名“神舟”、“东风”、“航天”等。基地还拥有一个专用机场和自备电厂,常驻人口数千人。

※四大发射中心: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额济纳旗 塞汉桃来)

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 凉山州)

③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 岢岚县)

④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 文昌市,在建)

⒋发射历史

⑴在1992年正式启动载人航天计划。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幕布。⑵2003年10月,“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⑶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九天,开始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征程。

⑷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搭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27日,翟志刚出舱后挥动中国国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从1992年正式立项到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太空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短短16年间走完了世界其他航天强国几十年走过的道路。

⑸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已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的技术;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⒌在世界的23个发射场中,中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前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齐名,能够发射载人航天器。

二、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⒈概括主要意思

明确:在太空中,杨利伟遇到种种困难,凭借平时良好的训练、自己顽强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⒉文章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讲述了杨利伟的一些事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

明确:①克服“空间运动病”②地面训练

③水上训练

④控制体重

⑤与黒障作战

⒊杨利伟在太空遇到了什么危险?他又是怎样克服的?

明确:

⑴遇到的危险:①由于失重而有可能出现的“空间运动病”。②飞船返回穿越“黑障”而出现的“超重”,很容易造成呼吸困难与停止,意志丧失。

⑵如何克服的:面对“失重”,杨利伟“调动”“意志力”,对“环境束缚”加以“抵抗”,“强迫”自己“设想”是坐在“模拟器”上;面对“黑障”而产生的“超重”现象,杨利伟努力“调整呼吸和力量”,予以对抗。

总之,尽管上述的一切做起来“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但杨利伟还是战胜了困难。⒋从这些事迹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杨利伟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主要表现了杨利伟作为一名航天英雄,有崇高的理想境界,有无坚不摧的毅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境界、这种毅力,他才能在飞天的险境中,顽强拼搏、刻苦训练,顺利完成神圣的使命。

⒌本篇通讯的题目为“英雄潇洒走苍穹”,说说“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地面上做了哪些准备,才做到“潇洒走苍穹”的。

明确:两大方面准备。一是关于思想和意志力的训练准备是如何进行的;一是关于业务、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准备是怎样完成的。文章的三个小标题下都有相关内容,学生只要能总结出两个方面即可。

⒍总结:杨利伟本人曾经说:在飞天的征程上,不仅充满了艰辛,风险也时刻存在,许多勇士还为此付出了生命,但征服太空,是航天员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奉献和牺牲。

他不仅达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有无坚不摧的毅力,更有脚踏实地干起来的勇气。他不愧是我国的“航天英雄”!,因为他为国家民族的航天事业而勇于献身。严格要求自己,苦学航天技术,克服超常困难,并出色的完成任务。对我们的影响更多的表现为精神境界、意志品质的令人肃然起敬。正可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应当向往英雄的境界,学习英雄精神的动力,努力学习,准备迎接各自理想的像“飞天”一样的事业的未来。

三、思考讨论

⒈请找出这两则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比较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

⑴《心随飞翔》侧重点在于描写场景。描写从火箭点火、箭船分离、进入轨道等的全过程,是发射现场的纪实;《英雄潇洒走苍穹》是人物通讯,侧重点在写人,集中叙写了飞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

⑵《心随飞翔》是记叙、抒情的有机结合,特别是抒情性的文字集中体现了人们的激动、自豪的心情;《英雄潇洒走苍穹》是记叙,但在材料上取舍得当,所选材料紧扣主题,紧紧围绕“英雄”二字。⒉从这两则新闻报道上出发,你觉得写好一篇新闻通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⑴必须深入生活,搜集、占有大量的材料,精心挑选出能说明主题、突出主题、具有典型性的材料。

⑵要善于组织加工材料,注意谋篇布局。

第3篇: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

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一、教学目的⒈通过了解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最新发展了解事件新闻和人物通讯的特点; ⒉体会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⒊学习航天工作者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学习英雄人物的为国争光的顽强拼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⒈两篇新闻不同的记述方式和表达侧重点。⒉抒情议论性句子在新闻中的作用 ⒊新闻报道的句式特点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由回顾世界载人航天历史大事特别是“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吸引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⒈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⒉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⒊1969年7月21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新闻两篇:神五载人航天飞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成立

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闻的特点,培养写作新闻的能力。

2. 通过整体把握和层次划分,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进而学习新闻的写法。

3. 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了解扬利伟的英雄事迹,严格要求自己,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学习写作新闻。

教具:多媒体。

一、 导入。

世界载人航天历史大事回顾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 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了解“神五”载人航天飞行的相关知识及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

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杨利伟的坚韧品格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3、掌握新闻的特点和原则。

二、教学重难点:(要求中的1、3点)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心随飞翔》一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速读文章,思考:

1、找出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所属的段落(见课文。教师可适当形成板书)。

2、从主体部分看,作者在指挥控制中心目击了几个场面?各是什么?【主要有三个场面:①发射准备过程。②发射过程。③地面与航天员的对话。】

(三)精读课文。学生思考讨论:

1、写发射准备过程的内容中,有哪些特点?【①从现代化指挥控制中心大厅里的四块巨幅液晶屏幕引出我国西北大漠载人航天发射场传来的壮观画面,最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神州11号载人航天飞行

神州11号载人航天飞行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载人航天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从2003年开始,中国第一次将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实现中华五千年遨游太空的梦想。太空中从此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而今年,距离第一次载人航天,已经过去了14年的时间。在这14年的里,中国先后进行了三次的载人航天事业,成功的将航天员送入太空。

2016年,一个更宏大的太空计划即将诞生,今年9月,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再发射“神州十一号”飞船,搭载两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宇航员将在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组成的组合体里面,飞行30天。这也成为我国迄今为止载人飞行时间最长的记录。

8月13日下午,神州十一号飞船从北京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两大工作。按照计划,此次的发射时间定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载人航天飞行》阅读答案

《载人航天飞行》阅读答案

载人航天飞行近年来在我国吸引了许多的关注的目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载人航天飞行》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载人航天飞行

①人类要想进行航天飞行,要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且不说发射火箭时发动机所产生的强烈震动和巨大的噪声,单是加速上升和减速返回时所产生的几倍,几十倍的重力加速度,如不采取措施,就会将人压成肉饼.另外,太空是个超高度的真空环境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体内的液体会迅速气化沸腾而散逸.最后,太空中还有足以致命曲强烈辐射.

②为了了解太空这个陌生环境中各种影响生命的因素,在人类上天之前,必须先用动物进行实验.通过动物实验为人类上天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数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当航天器在太空中作无动力轨道飞行时,由于离心惯性抵消了地球的引力,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及其里面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神六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吴邦国宣读贺电

金秋明月夜,翘首望穹天。在全国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中,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航的时刻即将到来。

17日凌晨3时许,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等领导同志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他们首先听取了有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运行和返回准备情况的汇报,然后走进第一指挥大厅就座,开始观看飞船返回实况。

指挥大厅内,上百名专家和技术人员专心致志地工作着,整个飞行控制工作紧张而有序。

3时43分,当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临南大西洋海域上空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在那里待命的远望三号远洋测量船向其发出返回指令。3时44分,飞船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随后,飞船制动发动机点火,进入返回轨道。指挥大厅内电子大屏幕上的图像清晰地显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高度不断降低,正从太空返回地球。4时10分,飞船返回舱开始穿越大气层,在离地面10公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新闻两篇:神五载人航天飞行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两篇:神五载人航天飞行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