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送阿龟归华》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送阿龟归华》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送阿龟归华
作者:唐·李商隐
草堂归意背烟萝,黄绶垂腰不奈何。
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
注释
①阿龟:当是作者子侄小名。华:华州,今陕西华县。
②背烟萝:犹言与烟萝久违。
③《汉书,百官公卿表》:“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唐时用为县丞、县尉故事。不奈何:无可奈何。指官职在身不得归。
④华阳:华山之阳。
⑤茯苓:药物名。华州土贡茯苓,见《新唐书·地理志》。《唐本草):“茯苓第一出华山。”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第2篇:《送丘员外归山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丘员外归山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丘员外归山居》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丘员外归山居
作者:唐·韦应物
郡阁始嘉宴,青山忆旧居。
为君量革履,且愿住蓝舆。
注释
①丘丹有答诗《奉酬韦苏州使君》。
②郡阁:郡斋的楼阁。旧居:指丘丹所隐之地,在临平山。
③革履:皮制鞋子。
④住:停。蓝舆:竹轿,同“篮舆”。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60送丘員外歸山居韋應物
郡閣始嘉宴,青山憶舊居。
為君量革履,且願住藍輿。
第3篇:《送姚司法归吴》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姚司法归吴》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姚司法归吴》作品介绍
《送姚司法归吴》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3卷。
《送姚司法归吴》原文
送姚司法归吴
作者:唐·王昌龄
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
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
《送姚司法归吴》注释
①司法:即司法参军事,州刺史之佐吏。
②吴掾:指姚司法。姚吴人,又位州郡属官,故以“吴掾”称之。
③海门:指吴地之江河入海口。
④近:全诗校:“一作送。”
《送姚司法归吴》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
第4篇:《送李儋》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送李儋》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李儋》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李儋
作者:唐·韦应物
别离何从生,乃在亲爱中。
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东。
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
行游非所乐,端忧道未通。
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
芳时坐离散,世事谁可同。
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
注释
①反念:转念。行路子:出行的人。
②拂衣:提衣,振衣。
③日昃:太阳开始偏西。
④严车:整备车马。崇墉:高城。墉,城墙。
⑤端忧:愁绪,优愁。道未通:意谓不得志。
⑥芳时:指春天。
⑦重关:犹重门。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
第5篇:《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作品介绍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8卷第69首。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
作者:唐·刘长卿
三苗馀古地,五稼满秋田。
来问周公税,归输汉俸钱。
江城寒背日,湓水暮连天。
南楚凋残后,疲民赖尔怜。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注释
①青苗:大历元年五月,收青苗税充百官律钱,差使征之。
②三苗:唐江南西道古时为三苗地。《史记·五帝纪》正义引吴起语:“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
③五稼:统称谷物。《宋书·礼志》:“四时和,五稼成。”
④公税:《诗·魏风·园有桃》笺:“魏君薄公税,省国用,不取于民。”
⑤湓水:在江州德化县,北流入江。见《寰宇记》一一一。
⑥南楚:《史记·货殖传》:“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
第6篇:《走笔送杜十三归京》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4卷。
原文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
作者:唐·杜牧
烟鸿上汉声声远,逸骥寻云步步高。
应笑内兄年六十,郡城闲坐养霜毛。
注释
①此诗非杜牧作。冯集梧《樊川诗集注》引胡震亨云:“牧之卒年五十,此云六十,或非牧诗也。”并按云:“杜十三即牧之,此是送杜之诗,内兄年六十,作者自谓也。”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
第7篇:《送顾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顾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顾长》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8卷第62首。
原文
送顾长
作者:唐·刘长卿
由来山水客,复道向新安。
半是乘槎便,全非行路难。
晨装林月在,野饭浦沙寒。
严子千年后,何人钓旧滩。
注释
①此诗重见皇甫冉集,题作《送顾苌往新安》。顾苌,顾况从兄。顾苌居云阳(即丹阳),与皇甫冉为邻里。《文苑英华》二七二、《唐百家诗选》九俱作冉诗。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
第8篇:《送席大》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席大》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席大》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第52首。
原文
送席大
作者:唐·孟浩然
惜尔怀其宝,迷邦倦客游。
江山历全楚,河洛越成周。
道路疲千里,乡园老一丘。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
注释
①《论语·阳货》:“(阳货)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日:‘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邢昺疏:“宝喻道德,言孔子不仕,是怀藏其道德也。知国不治而不为政,是使迷乱其国也。”此指席大未仕。
②此句犹言“越成周之河洛”。成周:古城名,周成王时周公所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③丘:丘山,隐者居处。
④命不偶:犹言“数奇”,命运不好。
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