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的优秀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2 09:10: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透镜教案(优秀)

《透镜》教案

初二物理 陈兴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光心。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

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教学重点

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

如何解释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用具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二章,引入第三章

师:第二章我们讲了光的反射及它的规律;光的反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研究光的折射,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行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透镜是由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磨成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师:透镜生活中常用到,请大家观察它与面镜的区别? 生:透镜是透明的;它主要发生光的折射;而面镜只有一半是透明的,主要是光的反射。师:请同学们观察同样是透镜,他们观察同一物体大小一样吗?为什么?让同学摸一摸。

生:不一样。因为它们的外形不一样

师:那它们分别是什么透镜;生活中那些方面用到了这些透镜?

生:中间厚、边缘薄交凸透镜,如远视眼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如近视眼镜。

师:学生们说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图3.1—1 凸透镜和凹透镜

图3.1—2 主光轴和光心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

生甲:图中甲是凸透镜.生乙:图中是凹透镜的是乙图.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别介绍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现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用手电筒正对凸透镜照射,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

生甲:有亮点.师:亮点是怎么形成的?

生甲: “亮点”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多.生乙:手电筒的光通过凸透镜都聚到亮点上.师:他们分析的特别好,咱们为他们鼓掌!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

生甲: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生乙:亮点是光会聚„„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实验表明平行于凸透镜的光不但会会聚,而且会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焦点(F)。如果把柴或者纸放在这个焦点处,它就会燃烧,这个点是实际存在的点。把它叫做实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

师:凸透镜有几个实焦点? 生:两个

师:为什么在公园警示“请不要把装有液体的纯净水瓶或矿泉水瓶遗留在山上”

生:纯净水瓶或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容易引发火灾。师: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也有两个虚焦点。

师:拿一两个凸透镜试一试,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从中能得出那些结论?(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师: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从图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透镜厚的偏折得厉害,透镜薄的偏折得不厉害.生乙: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生丙: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师:总结每个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但厚薄不同的透镜焦距不同;表面越凸的偏折能力越强;焦距越短。

三、知识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四、布置作业

P57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写到作业本上.五、板书设计

第2篇:《透镜》的优秀教案

《透镜》的优秀教案

一、难点分析

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参照下图来进行分析。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透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镜对光会起聚作用。如上图(乙)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参照下图(甲),和图(乙)来进行分析。

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如下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透镜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

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下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判断透镜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透镜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依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来判断透镜的'作用或种类,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行比较,再依据前边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生活动设计

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截面图,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

2、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并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会聚,什么是发散。

4、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通过三棱镜以后的光路,从理论上弄清凸透镜为什么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为什么对光起发散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课题

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幻灯打在幕布上,方便课堂教学。

2、新课教学

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截面形状,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

再分析不同类别的透镜有什么不同特征。

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透镜的截面图,

使学生能明确辨别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用投影仪打出下面的图,具体讲解薄透镜“薄”的含义。

教师介绍光具座等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应在演示台上边演示边讲解,讲述中应强调以下几点:

(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

(2)让透镜正对着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将与主光轴平行,我们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的现象。

(3)注意观察光线经过这两类透镜折射以后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指导学生注意调节光屏位置)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

演示实验可以用激光演示仪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烟箱,不论用什么仪器,都应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平行光经过透镜前后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进行过程中,可以边让学生观察,边提问学生,以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前边的实验同学们对光通过透镜前后的路径,以及两类透镜对光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教师应通过图形对这两类透镜进行对比分析。

3、总结

研究两种透镜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尤其是重点研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师可提问学生,由学生总结发言,以利于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第3篇:《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过程与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学难点: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教学器材: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眼镜在生活中很常见,它们可以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都是透镜)

二、凸透镜和凹透镜 1.概念

透镜:是用玻璃等透明物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厚度,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器件。其光学性质是利用光射到透镜上,一部分光通过透镜在两个表面上发生折射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

(薄透镜:厚度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透镜教案

透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透镜》教案

《透镜》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透镜》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透镜》教案1

教学目标:

⒈使同学知道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成像有一定的规律,初步了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⒉使同学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通过制作土照相机,培养同学的制作能力。

教学准备:蜡烛、火柴、凸透镜、纸屏、米尺、半透明白纸、直径不等的较长纸圆筒、透明胶(浆糊)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⒈师:出示放大镜,观察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⒉生:中间凸起,中间厚,边缘薄,能透光等等。

师:(小结板书)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能透光,这种镜片叫凸透镜。(也就是说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科学上用得更多的是凸透镜这个名称,因为这个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透镜教案

透镜教案(精选15篇)由网友 “七彩蝴蝶”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透镜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透镜教案

透镜教案

课 题 二、透镜 课 型 新授 课 时 3 主备人   整合时间   组长签字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以探究活动和阅读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表述等形式将对透镜的感性认识理性化。 2、设置问题情境和学习情境,加强对透镜以及透镜的性质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 点 凸、凹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透镜》教案

透镜 教案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在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服务人类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②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③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④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教学重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会聚、发散

四、教学教具

凸、凹透镜、透镜对光线作用一套器材、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手电筒、教学过程

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老花镜、近视镜都有一些玻璃元件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透镜》教案

《透镜》教案

第一节透镜教学题第一节

透镜授地点物理实验室授教师授时间仪器材料老花镜、近视镜、透镜一组、光源、刻度尺、白纸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室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質特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通过光的折射的知识在实际光学器材中的应用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乐于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态度.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问题提出1透镜的种类

问:“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透镜》的优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透镜》的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