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设计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个自然段,知道28自然段是写人民大会堂雄伟状丽的。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5、6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自然段的段意;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
【教学难点 】懂得自然段中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学准备】人民大会堂的投影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谁到过北京?到过北京的人一定会去看人民大会堂的。
2.谁给大家说说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样儿?
二、板书课题:参观人民大会堂
今天我们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这一课,看看作者和王叔叔参观人民大会堂时看到了什么?请大家打开书看课文。
三、默读课文
1.读前提出要求:
(1)读准本课17个生字的音,划出生字词。
(2)看看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在段前标出序号。
2.读后检查效果: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作者参观的地方,用笔标出)
五、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提示:注意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
1.默读第1自然段。读后引导概括段意:
王叔叔带我去参观人民大会堂。(简要点明本文的事、人、地和我的心情)
2.指名7人各读一个自然段,(28自然段)大家认真听,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1)再次指名读第2自然段,读后议论写了什么?(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教师补充:这个自然段独句成段,总述大会堂的特点。)
(2)带着思考题自读第3自然段:登上台阶看到了什么?(板书:正门、国徽、大理石柱子)
指导观察投影片上的国徽,体会庄严的含义。读中比较句子:
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
12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有六七层楼那么高。要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
[讨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第二个句子写得好。教师点拨:这两个句子都是写12根大理石柱子的。第一句话只写了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第二句却写得更具体。除写了柱子的数(十二根)、质(大理石)之外,还具体写了色(淡青色)、高(六七层楼高)、粗(四个人合抱)。]
反复诵读后概括段意:(人民大会堂的正门)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前提出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出示投影中央大厅)
(这一自然段写了两点:
①天花板。只写五盏水晶玻璃大吊灯。
②地面。写大理石地面的光洁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板书:中央大厅玻璃大吊灯大理石地面)
比较句子:
大理石的地面很亮。
大理石的地面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第一句只写了大理石地面很亮,第二句具体写出了亮的程度: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映出倒影)
指导学生从自然段首句概括段意:(中央大厅)
(4)教师范读第5、6自然段,学生思考、勾画:
①哪些是我看到的?(轻声读)
②哪些是王叔叔告诉我的话?(划出来,自读)(老师讲:啊!是独字句)
③文中怎样写天花板上的电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④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总的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学生自由朗读5、6自然段,看板书练习背诵。概括段意:第5自然段写大礼堂的高大;第6自然段写大礼堂的电灯和大礼堂的用途。两个自然段合起来写:大礼堂。(从它的位置、大小、灯光、用途四个方面具体描述的)
(5)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逐句朗读,说句意,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来到宴会厅;第二句写宴会厅的富丽;第三句写宴会厅的宽敞;第四句进一步具体写宴会厅的宽大。每句话衔接紧密,是根据参观宴会厅时的观察顺序写的。在读议中板书:金花彩画五千人宴会)
讲读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句子:
在这大厅里放着大圆桌和皮椅子。
在这宽敞的`大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排一排的大圆桌和皮椅子。
指导学生从自然段首句概括段意:大礼堂的宴会厅。
(6)指名读第8自然段。这段是概括叙述的:都很宽敞、装饰和摆设各不相同。也写了会议厅是干什么用的。(板书:宽敞装饰摆设各不相同)
概括段意:人民大会堂的会议厅
教师归纳小结:以上2至8自然段是按参观的顺序记叙人民大会堂的。具体地描写了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等五个地方。记叙时是抓住了各部分的特点来写的。
3.集体读第9自然段,概括:结尾段写了壮丽的大会堂不到一年就建成了,歌颂了工人阶级的伟大。
4.总结性提问:
作者和王叔叔到人民大会堂先后看了哪几处地方?
六、作业
1.读生字的音,连词想想新词在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新词卡片。
3.指名朗读课文。
4.指导背诵第5、6自然段,同位互相背诵。
二、识记字形,指导
1.重点指导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各一个:
耀,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小结构部分笔画的变化。指导:在小部、羽部、隹部均可查到。字典中无光部。
繁,上下结构。指导:糸部。
具,独体字。写时要注意第三、四、五笔是短横,共三横,不要写成两横。指导:八字部。
2.其它14个生字,自己思考、识记。练习查字、写字。
三、指名读全文,说说本课按参观顺序主要写了什么?
四、完成课后第4练习题
五、作业
朗读课文。熟背第5、6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第2篇:《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个自然段,知道2—8自然段是写人民大会堂雄伟状丽的。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5、6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自然段的段意;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
【教学难点】懂得自然段中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学准备】人民大会堂的投影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谁到过北京?到过北京的人一定会去看人民大会堂的。
2.谁给大家说说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样儿?
二、板书课题:参观人民大会堂
今天我们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这一课,看看作者和王叔叔参观人民大会堂时看到了什么?请大家打开书看课文。
三、默读课文
1.读前提出要求:
(1)读准本课17个生字的音,划出生字词。
(2)看看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在段前标出序号。
2.读后检查效果: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作者参观的地方,用笔标出)
五、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提示:注意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
1.默读第1自然段。读后引导概括段意:
王叔叔带我去参观人民大会堂。(简要点明本文的事、人、地和“我”的心情)
2.指名7人各读一个自然段,(2—8自然段)大家认真听,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1)再次指名读第2自然段,读后议论写了什么?(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教师补充:这个自然段独句成段,总述大会堂的特点。)
(2)带着思考题自读第3自然段:登上台阶看到了什么?(板书:正门、国徽、大理石柱子)
指导观察投影片上的国徽,体会“庄严”的含义。读中比较句子:
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
12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有六七层楼那么高。要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
[讨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第二个句子写得好。教师点拨:这两个句子都是写12根大理石柱子的。第一句话只写了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第二句却写得更具体。除写了柱子的数(十二根)、质(大理石)之外,还具体写了色(淡青色)、高(六七层楼高)、粗(四个人合抱)。]
反复诵读后概括段意:(人民大会堂的正门)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前提出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出示投影“中央大厅”)
(这一自然段写了两点:
①天花板。只写五盏水晶玻璃大吊灯。
②地面。写大理石地面的光洁“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板书:中央大厅玻璃大吊灯大理石地面)
比较句子:
大理石的地面很亮。
大理石的地面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第一句只写了大理石地面很亮,第二句具体写出了亮的程度: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映出倒影)
指导学生从自然段首句概括段意:(中央大厅)
(4)教师范读第5、6自然段,学生思考、勾画:
①哪些是我看到的?(轻声读)
②哪些是王叔叔告诉我的话?(划出来,自读)(老师讲:“啊!”是独字句)
③文中怎样写天花板上的电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④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总的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学生自由朗读5、6自然段,看板书练习背诵。概括段意:第5自然段写大礼堂的高大;第6自然段写大礼堂的电灯和大礼堂的用途。两个自然段合起来写:大礼堂。(从它的位置、大小、灯光、用途四个方面具体描述的)
(5)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逐句朗读,说句意,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来到宴会厅;第二句写宴会厅的富丽;第三句写宴会厅的宽敞;第四句进一步具体写宴会厅的宽大。每句话衔接紧密,是根据参观宴会厅时的观察顺序写的。在读议中板书:金花彩画五千人宴会)
讲读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句子:
在这大厅里放着大圆桌和皮椅子。
在这宽敞的大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排一排的大圆桌和皮椅子。
指导学生从自然段首句概括段意:大礼堂的宴会厅。
(6)指名读第8自然段。这段是概括叙述的:“都很宽敞”、“装饰和摆设各不相同。”也写了会议厅是干什么用的。(板书:宽敞装饰摆设各不相同)
概括段意:人民大会堂的会议厅
教师归纳小结:以上2至8自然段是按参观的顺序记叙人民大会堂的。具体地描写了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等五个地方。记叙时是抓住了各部分的特点来写的。
3.集体读第9自然段,概括:结尾段写了壮丽的大会堂不到一年就建成了,歌颂了工人阶级的伟大。
4.总结性提问:
作者和王叔叔到人民大会堂先后看了哪几处地方?
六、作业
1.读生字的音,连词想想新词在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3.指导背诵第5、6自然段,同位互相背诵。
二、识记字形,指导
1.重点指导“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各一个:
“耀”,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小结构部分笔画的变化。指导:在“小部、羽部、隹部”均可查到。字典中无“光部”。
“繁”,上下结构。指导:糸部。
“具”,独体字。写时要注意第三、四、五笔是短横,共三横,不要写成两横。指导:八字部。
2.其它14个生字,自己思考、识记。练习查字、写字。
三、指名读全文,说说本课按参观顺序主要写了什么?
四、完成课后第4练习题
五、作业
朗读课文。熟背第5、6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第3篇:《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个自然段,知道2—8自然段是写人民大会堂雄伟状丽的。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5、6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自然段的段意;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
【教学难点】 懂得自然段中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学准备】 人民大会堂的投影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谁到过北京?到过北京的人一定会去看人民大会堂的。
2.谁给大家说说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样儿?
二、板书课题:参观人民大会堂
今天我们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这一课,看看作者和王叔叔参观人民大会堂时看到了什么?请大家打开书看课文。
三、默读课文
1.读前提出要求:
(1)读准本
第4篇: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个自然段,知道2—8自然段是写人民大会堂雄伟状丽的。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5、6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自然段的段意;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
【教学难点】 懂得自然段中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学准备】 人民大会堂的投影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谁到过北京?到过北京的人一定会去
第5篇:《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
2、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句与句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庄严”、“晶光闪耀”、“灿烂”、“摆设”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㈡能力训练点
1、以第三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2、说话作文时,能连贯地表达要说、要写的意思,培养写作能力。
㈢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建设祖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弄清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具什么特点。
㈡难点
弄清写宴会厅自然段的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㈢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
第6篇: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10、参观人民大会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登山、灿烂、宽敞、贵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谁参观过人民大会堂?它座落在什么地方?介绍有关大会堂的资料。见“扩展资料”。
2.老师范读课文,听后简单谈谈你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自学生字、词(用填表法完成自学)。
生字
读音
音序
部首
剩几画
组词
阶
ji
第7篇:《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反思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反思
在技能考试“上课”时,我上了一堂语文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北京一座著名的建筑--人民大会堂。
上完课后,我有很多感慨。
其一,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这么深的感受,尽管课上好了,可我的脑海里深深烙着上课的.每一环节及缺陷;
其二,我觉得自己今天这堂课有好多遗憾,是一堂失败的、却又很令人回味的课。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首先,整堂课结构欠紧凑,虽然环环相扣,可由于某些环节的拖拉,时间松散,来不及做作业,只是课中穿插了一小部分生字词的抄写,主要原因我想是字词教学的检查反馈欠精炼。其次,词语解释形式单调,我让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词语意思说出来,结果同学们踊跃发言,变成了纯粹的说词语意思,现在想来真没意思。
第三,有个教学环节有过场现象,本来可讲得再详细些,由于时间的
第8篇:参观人民大会堂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是各族人民代表商量国家大事和中央领导同志会见外国朋友的地方。它的建筑雄伟壮丽,体现我国工人阶级伟大的创造力。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商量”、“情不自禁”造句。学习积累词语。
4、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1、4。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词,读熟课文,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一、导入:
同学们,在天安门广场的西侧,有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物,那就是人民大会堂。你们去参观过吗?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给大家讲一讲。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
徽镶盏商宴描敞括(禁)
2、字形
徽镶盏商宴
3、词义
合抱-双臂围拢(多用来测量树木、柱子的粗细)。
水晶玻璃-水晶,一种物色透明的名贵矿石。水晶玻璃之一中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