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简历不要过度包装
简历不要过度包装
flash特效、艺术照、彩喷技术等纷纷登台亮相,惟恐不能展现求职者的个人魅力。而到底是什么人如此热衷于豪华简历?他们又是为何毕其心思及金钱于一简历呢?
不得不说,对于“不差钱”的人确实是不会在乎你一份简历要五块还是五百块,只要做得好看,自己喜欢,眼睛眨都不眨直接买单。但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学生,若家境殷实到“视金钱如粪土”的地步,想必家中早已有关系帮其安排好工作,或打点好关系了,招聘、面试等只不过走个过场而已。既然只是走过场,他又何需再花钱制作豪华简历?
但我认为,想用豪华简历博第一印象的人,实为无奈中出的下策。在上海,一般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在600-2000元之间。如果一份flash简历800元,要面试十家公司的话,就需要8000元,这对于一般家庭的学生来说,绝对是笔大开销。可依然有人愿意掏钱,这是为何?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难以乐观,而想要找到自己喜欢、待遇又好的`工作实在是难上加难。这年头,凡是有点关系的人都找关系去解决工作了,有点钱的都靠钱去打发工作了,有强劲实力的已经被提前 “锁定”,剩下那些没关系、没钱、没实力的怎么办?只好借助其他噱头吸引招聘者的注意力,豪华简历便应运而生。可以说,豪华简历是这些没关系、没钱、没实力的人,在无计可施、无门路可走的情况下选择的一条路。
其实,若豪华版简历真能让人脱颖而出,找到份好工作,那其高昂的制作费也算“用得其所”。但若只是为求个面子或徒有外表、毫无实质,那就实无必要。花血本做简历能否得到用人单位青睐,能否引来关注,都是无解的问题。而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浏览个人简历的时间平均为1.4分钟,一般会阅读一页半材料,根本无暇关注简历的形式。如果豪华简历根本不能被注意到,那么其意义何在?它并不是求职时的万灵药,也许一两次会奏效,但不可能百试百灵。
简历简历,顾名思义,简明扼要的个人历程介绍,过度包装的奢华外衣只会让其落下哗众取宠的笑柄。
第2篇:简历不必过度包装
简历不必过度包装
简历不必过度包装
在毕业前设计制作求职简历,成了绝大多数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门“必修课”。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开销大、收费高,可还是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制作简历时追求过度包装。
据南开大学附近一家印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绝大多数制作求职简历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都互相攀比使用高档配置,想方设法先给自己多加形象分。按平均每人制作简历30份计算,至少需工本费500元,有的学生还要求印务中心制作目前流行的“视频简历”,一次花费近千元。最近两周以来,该中心已经接手100多份高档简历的制作业务,业务额四万多元。
天津社科院郝麦收教授就此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的自我形象包装本无可厚非,但过度包装并不明智。因为应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用人单位考察的真正重点。因此,大学生应及早进行职业规划,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条件给自己定位,培养一技之长,注重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和协调能力,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第3篇:过度包装
[摘 要] 过度包装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对消费者、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不利影响。它要求我们从引导社会风气、加强法规建设、经济手段控制和加强生产者责任等环节对过度包装加以控制,做到标本兼治。
[关键词] 过度包装 商品 危害 对策
过度包装就是:包装的耗材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成本过高、装潢过于华丽、说词过于溢美等。目前,对商品进行过度包装的现象日趋严重,不少包装已经背离了其应有的功能。股份公司借上市的机会进行适当的包装,有利于塑造更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然而,有些公司为了多募集资金,在改制和发行过程中,不认真挖掘企业的特点与优势,而是在财务数据上弄虚作假,在文字介绍上哗众取宠,冠之以“这个第一”、“那个之最”等,误导投资者。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过度包装。
上世纪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