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鹧鸪天·黄沙道中翻译赏析
鹧鸪天·黄沙道中翻译赏析
《鹧鸪天·黄沙道中》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
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前言】
《鹧鸪天·黄沙道中》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是描写黄沙道中的野景。一幅优美的画图以溪山为中心,在春风荡漾中展开。作者以敏锐的艺术眼光,摄取大自然中他所需要的点滴景物,移置于画图之中。在这幅图画中,有轻鸥凫水,荒犬迎妇,几朵疏梅与松竹上的残雪争妍,纷乱的鸟鸦,在树上跳来跳去,踩蹬的残雪落地。这幅图画的特点是静物与动物相结合,色彩鲜明,疏密相间。这既是一首好的田园词,也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注释】
[1]虚船:水鸟在水面上游走,给人以乘船的感觉,但因没有船,所以叫虚船。
[2]无才思:没有知识或不懂事。
[3]琼瑶:指雪。
【翻译】
在写成的词句中,春风正在为我修改。眼前里展现出一片溪水高山的画图:水里的鸥鸟,轻轻地在水面上荡漾,像乘坐在船上。从荒郊外跑回来的狗,迎着在田野里劳动的妇女回家去了。松树和竹子交错丛生,远处看,青翠成堆。它们擎着残雪,要和几朵稀疏的梅花争妍。纷乱的鸟鸦毕竟没有擎残雪斗疏梅的才思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晶莹洁白像琼瑶似的残雪踩踏下来。
【赏析】
隐居带湖的词人,经常外出,或是观景,或是到远处的书堂读书。这回他到黄沙岭上的书堂去,经过这黄沙道,看见了生气勃勃的初春景象,不禁十分欣喜,马上把自己所见到的溪山人物风景摄取如词。全词显出清新玲拢的.风采。首韵欲扬先抑,采用反衬法,写自己正在搜索枯肠,意欲把春风初起的感觉写如诗词而不可得,突然间,眼前出现了一片溪山,清新得如刚打开的溪山画。这就总摄全篇之魂,且为下文的写溪山之美作好了准备。“轻鸥”以下,一句一景,以抓摄的办法把眼前风景的动态和静态特征及神味,都展示了出来。
鸥趁空船,犬迎野妇,同为动态画面,而一者自在,一者温馨。一“去”一“回”,景物在变化中相互补足,显示出画面所需要的稳定性。另外,这两句,对仗精工,选词讲究,能够体现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意趣。下片起韵,转动为静,写松竹戴雪、疏梅自放的初春特有景象,写得颇有趣味和情韵。松竹梅本是所谓“岁寒三友”,它们经常出现在同一处,或被诗人安排在同一画面中,梅得竹映,气息愈清,精神愈秀,姿态愈美。此处本也应是如此构思。然而作者却别出心裁,以被雪水洗得青翠欲滴但是无花的松竹,来与开放得正香的梅枝竞美。作者以一“斗”字,写出了不服气的松竹联手举起残雪来与梅枝斗美的情态,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憨稚,人的情韵。
这三句,把松竹的气概和情趣写到了极处。下韵则以一个可爱的细节作为反压,以乱鸦的煞风景没诗情———乱鸦的煞风景并不能取消这风景本身的诗情,来隐示松竹梅这场“较量”的“胜败”,从而把作者对他们这场“较量”的态度,不着痕迹地一收。收得若漫不经心,随意点染,但风景如生,诗情宛然。大作家观物,物中有人,物如其人,从来不“描死”风景。辛弃疾的风景词写得出色有生气,正在于其中渗透了作者的精神气息,使人不仅能从中看见作者的才华,还能看见他的情致。
第2篇:《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前言】
《鹧鸪天·东阳道中》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诗里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五彩缤纷,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全词富有诗情画意,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
【注释】
1、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察作者早年宦游踪迹,无确切记载来过此地,本事不可考。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2、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3、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4、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5、销:消退
6、周遭:周围。
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文选·古诗十九首》:“至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萧萧:马长声鸣叫。《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9、愁边:苦苦思索。
10、剩有:尽有。
11、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翻译】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鉴赏】
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此词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由创作背景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读完此作,就好像随同词人进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上阕头两句,点明了地点。交代了词人的行踪。它描写了词人一行,离开京城临安,乘坐马车向东阳进发。“香篝”,是薰笼。“水沉”,是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是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前后两句,相辅相成,对应有致。三、四两句,以欢悦抒情的笔调,描写特别令人喜爱的碧绿的山峰,盛开的花朵。这是词人举目所见的,并非是有意捕捉,却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风光,逼真地描写出来。笔法自然,不假装点,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
“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石头城》)的诗句脱化而来的。“山无重数”,是重重叠叠的山峰。第三句的意思是四周群山郁郁葱葱,绿得可爱。“花不知名分外娇”,谓野外不知名的`野花格外娇娆。词人在另一首词里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代人赋》)可见,词人喜爱自然美,不喜爱矫揉造作之态。这里正显露出词人的审美和情趣。
上阕描写自然景色,下阕描写生活画面。它的笔调越发悠扬,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描写词人一行,催马加鞭,向东阳行进的画面。“人历历,马萧萧”两句,由于使用了两对叠字,因而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人历历”写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马萧萧”,写骏马嘶叫之声。“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是描写动景。词人一行打着旗号,一路浩浩荡荡,颇为引人注目。最后两句抒情,表现出词人由于极为兴奋和喜悦,便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青山绿水之间,一路吟声鞭声,那情韵真令人神往。由此可想而知。词人此行,一定是很高兴的,否则,他怎么会如此呢?这里用“愁边”二字,与词人另一首《丑奴儿》里“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中的“愁边”二字不同。“愁边剩有相思句”,是说词人搜肠刮肚,构思吟诵的词句。很明显,这里所谓的“愁边”,并无愁苦之意,而是思索的意思。 “相思”,一般指对所钟爱的人的思念,这里是表示在构思美好的词句。“摇断吟鞭碧玉梢”,写得更是有声有色,把词人扬鞭吟哦、疾速前进的得意神情,逼真地再现出来。“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以增添字面的美感。
从整体上看,这首词的画面优美,意境广阔,自然景色与生活画面紧密结合,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
第3篇:《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前言】
《鹧鸪天·东阳道中》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诗里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五彩缤纷,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全词富有诗情画意,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
【注释】
1、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察作者早年宦游踪迹,无确切记载来过此地,本事不可考。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2、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3、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4、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5、销:消退
6、周遭:周围。
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文选·古诗十九首
第4篇: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前言】
《鹧鸪天·东阳道中》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诗里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五彩缤纷,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全词富有诗情画意,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
【注释】
1、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察作者早年宦游踪迹,无确切记载来过此地,本事不可考。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2、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3、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4、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5、销:消退
6、周遭:周围。
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文选·古诗十九首》:
第5篇: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夜行黄沙道中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赏析
《夜行黄沙道中》,全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
第6篇: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夜行黄沙道中》,全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