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2 08:24: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生物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期 陈丽红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难点: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侧重于“观察→讨论→归纳”式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动物标本1-2件;

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它的泄殖腔内有肛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教师:我们讨论了这么多生命现象,大家一定能够利用这些生物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现在我们来做一下课后练习。

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命特征的,机器人也没有。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学完这节课后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了吧?知道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吗?

学生:生物体有共同的特征: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进行新陈代谢,可以生长和繁殖,还有一定的寿命„„

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么多的生命现象。体会到观察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认真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记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热烈的讨论可以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的灵感,让你迸出思想的火花。积极的归纳总结让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用我们自然界中最聪慧的大脑学会学习,探索生物无穷无尽的奥秘。

第2篇: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生物的特征。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一、教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过程与方法观察,总结归纳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重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教法选择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法引导1.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学生准备生物标本。

3.有条件的地方,学生可去观察珊瑚。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内容

什么是生物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学生拿出自带的物体。通过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

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结合自身,分析表述。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除我们已经了解到的生物特征之外,谁知道生物还具有哪些特征?”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

巩固练习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第3篇: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4、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习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习难点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的异同。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然后归纳生物的特征,加深对生物的理解。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看机器人跳舞视频,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观察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教材P3页观察与思考。1.判断生物与非生物 2.完成讨论题

(1)、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2)、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1.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能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关注生物科学养成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能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关注生物科学养成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教法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实物教学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活动二: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

活动三: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生自学,代表发言。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总结出生物具有生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的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我想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生物学,它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所以把生物圈放在了第一单元,我们知道生物圈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而这个生机勃勃的生物圈主导者是:生物。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是情理之中的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物,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生物的特征”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初中生物学的第一单元第一章中的第一节,可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因为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并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才能为以后生物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教材内容的按排也独具特色,首先,通过简单明了而又通俗易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生物的特征

一、课题:生物的特征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②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会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能力目标: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

维、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了解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家乡、珍爱生命的情感和逐渐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鲤鱼1条、花1盆、石头1块、黑板擦1块、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物特征的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教师准备 :实物(珊瑚)、挂图(美丽的大自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生物的特征)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自然界中,既有生物,也有非生物。像上一节课中大家看到的东北虎、乌贼、金鱼和菊花都是生物,而桌子、课本、石头等都是非生物。实际上,我们都能对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作出一些判断,但怎样按科学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区别,或者说生物到底有哪些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却不十分明确。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板书)生物的特征

[合作交流](从生活出发,对比现实中存在的生物与非生物,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