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点击现代汉语词典(77-78)(网友来稿)
陈林森
77、一样
【一样】(P1479)同样;没有差别:哥儿俩相貌~,脾气也~/他们两个人打枪打得~准。
(一)这里只说明了“一样”的形容词用法,没有说明“一样”的助词用法。“一样”作为比况助词,通常用在被比喻(类比)事物后面,与比况动词相呼应,组成比况结构短语。其用法相当于“一般”“般的”“那样”“似的”等词。前一种用法的“一样”是实词,可以担任谓语、定语、状语等。这种用法的“一样”,本身没有独立的意义,不能单独担任句子成分。例如:“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我的空中楼阁》)此例表示比喻;“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此例表示类比。(二)“一样”还有数量词用法,相当于“一种”,不侧重于数量,而侧重于种类。如:“‘十一’出游:健康安全信用卡一样都不能少”(央视国际2002/9/30)数量词本是短语(“数量词”是习惯说法,严格的说应叫“数量短语”或“数量词组”),《现汉》一般不收,如“一个”“一种”均未收。“一样”因为有其他用法易产生混淆,作为一个义项加以说明是有必要的。如“一身”就有“浑身”“一套(衣服)”“一个人”这三种用法,其中第二种用法是数量词;如果仅有这一种用法,它就可以不收。(三)“他们两个人打枪打得一样准”这个例子是否有欠考虑?这是因为,在普通公民日常生活中,枪枝不是可以随便携带的物品,“打枪”不是可以随便进行的动作,国家对枪枝、弹药是管制很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1996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国家严格管制枪支。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持有、制造(包括变造、装配)、买卖、运输、出租、出借枪支。”使用枪支犯罪的案例不时出现。所以,持有和使用枪支是一个敏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句子不是随便可以说的。在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十分猖獗的形势下,在权威辞书上造这样的句子,会不会造成消极影响?最起码,可不可以限制一下这“两个人”的身份?比如“这两个民兵”?综上所述,“一样”的释文应改为:【一样】①一种:~都不能少。②同样;没有差别:哥儿俩相貌~,脾气也~/这两个民兵打枪打得~准。③用在某些词语之后,常与“像”一类词呼应,组成“像……一样”的结构,帮助表示比喻或类比。
78、移民
【移民】(P1484)居民由一地或一国迁移到另一地或另一国落户:~海外/~政策。
初看似乎没有问题,但仔细考虑还是存在不小的问题。问题出在前一个义素。这个解释实际上存在两个义素:(1)居民由一地迁移到另一地落户;(2)居民由一国迁移到另一国落户。对于第二个义素,无论一国居民是合家迁移还是单个迁移,是合法迁移还是非法迁移,是通过留学、投资、应聘还是婚姻的途径,都被称为“移民”。但第一个义素就不同了。在国内范围,一般被称为移民的是指政策性移民,如为了保护生态、兴修水利、防御自然灾害、改善居住环境而实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而因其他个人原因,如缔结婚姻、考入学校、调动工作、人才流动,乃至农民进城打工(其中也有被允准落户城市的)等,一般不被称为移民。在我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通过高考、中考进入城市或外省并转移户口的学生,我们通常不把他们称作移民。而大学毕业生中大量的人员并不回原籍而是到外地谋职,他们也不被称为移民。而通过异地征婚嫁到外地的女子(当然也有男子随女子落户的),人们也不称之为移民。而只有“三峡移民”这样的有组织(有建制)地由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才叫做移民。1998年大洪灾之后,不少灾区都采取了“移民建镇”的措施,而这些移民所迁移的地方大多并不远,甚至就在本乡本土,相隔数里。可见,在国内是否被称为“移民”,主要标准是看是不是“有组织地”即“成建制地”。这个问题能不能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移民】①居民由一地迁移到另一地落户(多指有组织地):三峡~。②居民由一国迁移到另一国落户:~海外/~政策。
作者邮箱: xzcls48@yahoo.com.cn
第2篇:点击现代汉语词典(30-34)(网友来稿)
陈林 森
30、霸
【霸】(P21)①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春秋五~。②强横无理、依仗权势压迫人民的人:恶~。③指实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反帝反~。④霸占:军阀割据,各~一方。⑤姓。
建议加上新义:商家给产品命名时所加的后缀,强调其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是最强的。如:浴霸,词霸,毒霸,图霸,百度搜霸,新概念英语句霸等。这个义项是从义项①直接派生出来的,等于说它在同类产品中堪称一“霸”,无可匹敌。这一用法现在已经很普遍了,只是没有从语文角度把它的意义用明确的语言固定下来。目前所有的辞书(包括新词语词典)都未见收。
31、猜想
【猜想】(P113)猜测:我~他同这件事有关。
建议另立词目,释义为:代数拓扑学术语,是根据部分事例推测出所有事例存在某一规律的命题,这样的命题在被证明之前称之为“猜想”。如:费尔玛~,哥德巴赫~,四色~。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期间,已故著名作家徐迟发表了长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用著名科学家陈景润的形象,激发了千千万万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对科学和科学家的热爱,为贯彻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战略思想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个词比较专业化,但由于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持久的影响,它比其他同样艰深的科学名词得到了更多人们的了解和关注也是不争的事实。“哥德巴赫猜想”更是家喻户晓,成为“难题”的代名词。
32、恻隐
【恻隐】(P127)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应为:对受苦难的人感到同情。“恻隐”不一定需要表示,它是一种内心感受。有这种感受的人可能有相应的言行,如用言语抚慰,给予金钱或物质的帮助等,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可能使他未能或不便表示出来,但却不能否定掉他在内心已经产生的怜悯和同情。《现规》仅用四个字解释:“怜悯;同情”,反比《现汉》更贴切些。何怀宏著《良心论》(上海三联书店1994)认为,恻隐之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蕴含着痛苦,二是它向他人趋赴,是对他人的一种忧虑、担心和关切,所以说恻隐是“一种纯粹道德的情感”。恻隐之心是道德的源头之一,而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言语、文字、动作,或者是避免某种言行),不论它有何种客观的表示,或有无某种表示,都不影响恻隐或同情之心作为一种道德善念的“纯洁和清澈”。
33、产业
【产业】(P137)①土地、房屋、工厂等财产(多指私有的)。②关于工业生产的(用于定语):~工人/~部门/产业革命。
②“关于工业生产的(用于定语)”的解释已不适应今天的形势,最常见的如“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教育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等就都不符合这个定义。而且今天也不仅用于定语,而是经常用作(名词)中心语,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建议②改为:人类经济部门中大的分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有时特指现代工业:产业工人。担任何种语法成分不必计较。
34、纯正
【纯正】(P202)①纯粹①:他说的是~的普通话。按“纯粹”①的释文是:不搀杂别的成分的:陶器是用比较~的黏土制成的。但二者并不全等。“纯正”还有“正”的词素,“正”还含有“正确、正式、正经、正宗”等意思,“纯正”除了不含杂质(例子中指不含方言成分)以外,还含有“标准、地道”的意思。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他说的是纯正的普通话”中的“纯正”不能换成“纯粹”。不含杂质,可以经过训练达到,但一般来说,方言区的人,尤其是南方方言区的人,要想说出一口和北方人尤其是北京人一样地道的普通话是很难的。这和说外语有点相似。有些在内地教学多年的英语教师,他(她)的发音,也许完全符合国际音标,也完全符合英语语法,你挑不出它的明显的毛病;但是,从一个英国人或美国人听来,很可能不是“纯正”的英语。就是说,在这个方面,“纯正”比“纯粹”的程度要高,这个高,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区别。另一方面,“纯粹”也不一定都能换成“纯正”。如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中的“一个纯粹的人”,这个“纯粹”就不能换成“纯正”。在这里,“纯粹”比“纯正”的范围要广。“纯正”主要指思想、动机,而“纯粹”则可能还包括阶级性、党性、意志、性格等,都“无产阶级化”“革命化”了,已经“炉火纯青”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纯正”的解释是:纯粹;地道。 作者邮箱: xzcls48@yahoo.com.cn
第3篇:点击现代汉语词典(91-93)(网友来稿)
陈林森
91轿车
【轿车】(P638)供人乘坐的、有固定车顶的汽车:大~/小~。
对轿车作解释必须使用实质定义。实质定义必须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最常用的下实质定义的方法是“属加种差”。“属”就是被定义概念最邻近的上位概念,“种差”就是能将被定义概念和其他同属概念相区别的特有属性。但是《现汉》对“轿车”的定义中,“汽车”并不是轿车的最邻近的上位概念(应当是客车或乘用车),“供人乘坐的、有固定车顶的”两个属性更不能将轿车跟它的同属概念相区别。就是说,对轿车的定义不能区分轿车和其他类型车辆(客车、其他乘用车等)。比如大型客车、公交车也符合这个定义。“供人乘坐”可以区分客车和货车,但不能区分轿车和其他客车。我不知道“有固定车顶”的说明有何作用?客车不都有“固定车顶”吗?部分货车也有固定车顶。国际标准组织19
第4篇:点击现代汉语词典(58-60)(网友来稿)
陈林森
58、后顾之忧
【后顾之忧】(P526)需要回过头来照顾的忧患。泛指来自后方的或家里的忧患:孩子入托了,解除了家长上班的~。
“需要回过头来照顾的忧患”这句话很别扭,这里只需解释“后顾”,然后再解释整体意思。另外,“来自后方”中的“后方”是什么意思?《现汉》对“后方”的解释是:①远离战线的地区(跟“前线”“前方”相对)。②后面;后头:在我舰的~,发现一艘潜艇。那么,这里的“后方”指哪一条呢?我发现这是辞书辗转相抄的结果。对一些常用词的词义,辞书辗转相抄是一大积弊。还有,“忧患”似乎词义太重了。《现汉》对“忧患”的解释是“困苦患难”。如下面的例句:“本着‘爱才、惜才’的原则,一些兄弟院校,如北方交大、北京工大等开始接受未被清华录取的比较优秀的第二志愿考生。这大大减少了考生的后顾之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