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显示接口实验报告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2 08:14: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单片机显示接口实验报告范文

单片机显示接口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温度传感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2. 了解温度控制的基本原理

3. 掌握一线总线接口的使用

二、实验说明

这是一个综合硬件实验,分两大功能:温度的测量和温度的控制。 1.DALLAS最新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简介

Dallas 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20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 “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环境控制、设备或过程控制、测温类消费电子产品等。与前一代产品不同,新的产品支持3V~5.5V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

DS18B20测量温度范围为 -55°C~+125°C,在-10~+85°C范围内,精度为±0.5°C。DS18B20可以程序设定9~12位的分辨率,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中,掉电后依然保存。

DS18B20内部结构

DS18B20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64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配置寄存器。DS18B20的管脚排列如下:

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GND为电源地;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光刻ROM中的64位序列号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作是该DS18B20的地址序列码。64位光刻ROM的排列是:开始8位(28H)是产品类型标号,接着的48位是该DS18B20自身的序列号,最后8位是前面56位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X8+X5+X4+1)。光刻ROM的作用是使每一个DS18B20都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根总线上挂接多个DS18B20的目的。

DS18B20中的温度传感器可完成对温度的测量,以12位转化为例:用16位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读数形式提供,以0.0625℃/LSB形式表达,其中S为符号位。

这是12位转化后得到的12位数据,存储在18B20的两个8比特的RAM中,二进制中的前面5位是符号位,如果测得的温度大于0,这5位为0,只要将测到的数值乘以0.0625

即可得到实际温度;如果温度小于0,这5位为1,测到的数值需要取反加1再乘以0.0625即可得到实际温度。

例如+125℃的数字输出为07D0H,+25.0625℃的数字输出为0191H,-25.0625℃的数字输出为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存储器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内部存储器包括一个高速暂存RAM和一个非易失性的可电擦除的E2RAM,后者存放高温度和低温度触发器TH、TL和结构寄存器。

暂存存储器包含了8个连续字节,前两个字节是测得的温度信息,第一个字节的内容是温度的低八位,第二个字节是温度的高八位。第三个和第四个字节是TH、TL的易失性拷贝,第五个字节是结构寄存器的易失性拷贝,这三个字节的内容在每一次上电复位时被刷新。第六、七、八个字节用于内部计算。第九个字节是冗余检验字节。

低五位一直都是1 ,TM是测试模式位,用于设置DS18B20在工作模式还是在测试模式。在DS18B20出厂时该位被设置为0,用户不要去改动。R1和R0用来设置分辨率,如下表所示:(DS18B20出厂时被设置为12位)

根据DS18B20的通讯协议,主机控制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必须经过三个步骤:每一次读写之前都要对DS18B20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发送一条ROM指令,最后发送RAM指令,这样才能对DS18B20进行预定的操作。复位要求主CPU将数据线下拉500微秒,然后释放,DS18B20收到信号后等待16~60微秒左右,后发出60~240微秒的存在低脉冲,主CPU收到此信号表示复位成功。

2.本实验在读取温度的基础上,完成类似空调恒温控制的实验。用加热电阻代替加热电机。温度值通过LED静态显示电路以十进制形式显示出来,制冷采用自然冷却。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需要用到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F1区)、串行静态显示(I3区)和温度传感器模块(C3区)。

1.DS18B20的'CONTROL接最小应用系统P1.4,OUT接最小应用系统P2.0,最小系统的P1.0,P1.1接串行静态显示的DIN,CLK端。

2.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然后将仿真器插到模块的锁紧插座中,请注意仿真器的方向:缺口朝上。

3.打开Keil uVision2仿真软件,首先建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接着添加TH44_ DS18B20.ASM源程序,进行编译,直到编译无误。

4.编译无误后,全速运行程序。程序正常运行后,按下自锁开关‘控制’SIC。LED数显为 “XX”为十进制温度测量值, “XX”为十进制温度设定值,按下自锁开关“控制”SIC则加热源开始加热,温度也随着变化,当加热到设定的控制温度时如40度时,停止加热。

5.也可以把源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用ISP烧录器烧录到89S52/89S51芯片中。(ISP烧录器的使用查看附录二) 四、源程序

;单片机内存分配申明!

TEMPER_L EQU 29H ;用于保存读出温度的低8位TEMPER_H EQU 28H ;用于保存读出温度的高8位FLAG1 EQU 38H ;是否检测到DS18B20标志位A_BIT EQU 20H ;数码管个位数存放内存位置B_BIT EQU 21H ;数码管十位数存放内存位置LEDBUF EQU 30HTEMPEQU 55HDIN BIT P1.0CLK BIT P1.1

ORG 0000HLJMP STARTORG 0100H START: SETBP1.4 MAIN:

LCALL GET_TEMPER;调用读温度子程序

;进行温度显示,这里我们考虑用网站提供的两位数码管来显示温度 ;显示范围00到99度,显示精度为1度

;因为12位转化时每一位的精度为0.0625度,我们不要求显示小数所以可以抛弃29H的低4位

;将28H中的低4位移入29H中的高4位,这样获得一个新字节,这个字节就是实际测量获得的温度

;这个转化温度的方法可是我想出来的哦~~非常简洁无需乘于0.0625系数

MOV A,29H

MOV C,40H;将28H中的最低位移入CRRC AMOV C,41HRRC AMOV C,42HRRC AMOV C,43HRRC AMOV 29H,A

LCALL DISPLAYRESULT

LCALL DISPLAYLED;调用数码管显示子程序LCALL DELAY1 AJMP MAIN

; 这是DS18B20复位初始化子程序 INIT_1820:SETB P2.0NOPCLR P2.0

;主机发出延时537微秒的复位低脉冲MOV R1,#3 TSR1:MOV R0,#107DJNZ R0,$DJNZ R1,TSR1

SETB P2.0;然后拉高数据线NOPNOPNOPMOV R0,#25H TSR2:

JNB P2.0,TSR3;等待DS18B20回应DJNZ R0,TSR2

LJMP TSR4 ; 延时 TSR3:

SETB FLAG1; 置标志位,表示DS1820存在LJMP TSR5 TSR4:

CLR FLAG1 ; 清标志位,表示DS1820不存在

第2篇:单片机,红绿灯显示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2018年4月2日 实验 红绿灯显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程序控制指令。

2.掌握分支程序、子程序、循环程序的编写方法。

3.掌握软件延时的方法、了解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的概念。4.了解“静态显示”的含义。

二、实验内容:

在显示实验的基础上,如果将第7位,第3位,第1位分别看成红灯、黄灯和绿灯,红灯5秒(对应位显示0)后,显示黄灯1秒(对应位显示0),再显示绿灯3秒,编写对应程序,程序要求,延时使用子程序,最好使用标志位。其它内容见显示实验

三、实验步骤:

1.程序清单:

a)DpyDisplay.c: #include

typedef unsigned char u8;typedef unsigned int u16;

#define Dpy P0 sbit LSA = P2^2;sbit LSB = P2^3;sbit LSC = P2^4;

u8 code array[17] = {0x3f, 0x06, 0x5b, 0x4f,0x66, 0x6d, 0x7d, 0x07,0x7f, 0x6f, 0x77, 0x7c,0x39, 0x5e, 0x79, 0x71,0x00};

void ls(u8 c, u8 b, u8 a)

{ LSA = a;LSB = b;LSC = c;}

void delay(u16 i){ while(i>0)i--;}

void Dpy1Display(u8 i){ ls(1,1,1);Dpy = array[i];delay(100);Dpy = 0x00;}

void Dpy2Display(u8 i){ ls(1,1,0);Dpy = array[i];delay(100);Dpy = 0x00;}

void Dpy3Display(u8 i){ ls(1,0,1);Dpy = array[i];delay(100);Dpy = 0x00;}

void Dpy4Display(u8 i){ ls(1,0,0);Dpy = array[i];delay(100);Dpy = 0x00;}

void Dpy5Display(u8 i){ ls(0,1,1);Dpy = array[i];delay(100);Dpy = 0x00;}

void Dpy6Display(u8 i){ ls(0,1,0);Dpy = array[i];delay(100);Dpy = 0x00;}

void Dpy7Display(u8 i){ ls(0,0,1);Dpy = array[i];delay(100);Dpy = 0x00;}

void Dpy8Display(u8 i){ ls(0,0,0);Dpy = array[i];delay(100);Dpy = 0x00;}

void DpyDisplay(u8 a, u8 b, u8 c, u8 d, u8 e, u8 f, u8 g, u8 h){ Dpy1Display(a);Dpy2Display(b);Dpy3Display(c);Dpy4Display(d);Dpy5Display(e);Dpy6Display(f);Dpy7Display(g);Dpy8Display(h);} b)main.c: #include

typedef unsigned char u8;typedef unsigned int u16;

extern void DpyDisplay(u8 a, u8 b, u8 c, u8 d, u8 e, u8 f, u8 g, u8 h);

void main(){ u16 i, j, n;n = 108;

while(1){ for(j=10;j>0;j--){

for(i=0;i

DpyDisplay(j-1,16,16,16,16,16,16,16);} for(j=2;j>0;j--){

for(i=0;i

DpyDisplay(16,16,j-1,16,16,16,16,16);} for(j=5;j>0;j--)

} } {

} for(i=0;i

2.实验现象:

开发板数码管第一位从9逐秒递减至0后,第三位从1逐秒递减至0,之后第五位从4逐秒递减至0。3.实验原理:

a)通过发送段码选定某位后向该位发送位码以点亮一根数码管。b)数码管以非常短的时间重复点亮,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给人以稳定显示字符之感。

c)利用for循环使数码管稳定显示,并使数字逐秒减少。4.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遇到的问题以及总结:

a)点亮数码管的循环函数中语句尽可能少,防止数码管显示过程中的闪烁。b)最好制作编码表,设置输入值与显示字符的关系,后续即可通过查表完成显示,可大大减小工作量。

c)利用for控制每位显示可大大减少代码量。5.实验改进方向与设想

可外接不同色LED模拟红绿灯。

第3篇:《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1

实验六D/A转换(脱机:HW10)

一、实验目的(1)了解D/A转换芯片DAC0832的性能及编程方法;

(2)了解单片机系统中扩展D/A转换芯片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DAC0832芯片输出一个从0V开始逐渐升至5V再降至0V的可变电压。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现象解释

五、实验程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单片机_利用键盘显示接口芯片8279显示电子钟

利用键盘显示接口芯片8279显示电子钟

一.实验要求

利用8279键盘显示接口电路,做成一个电子钟。该钟使用T1作50ms的定时中断。

利用8279可实现对键盘/显示器的自动扫描,以减轻CPU负担,其有显示稳定、程序简单、不会出现误动作等特点。本实验利用8279实现显示扫描自动化。

8279操作命令字较多,根据需要来灵活使用,通过本实验可初步熟悉使用方法。

电子钟做成如下格式:

XX XX XX 由左向右分别为: 时、分、秒。

二.实验目的1.掌握在8031系统中扩展8279键盘显示接口的方法。

2.掌握8279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3.进一步掌握中断处理程序的编程方法。

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参看实验十。

四.实验说明

8279通用接口芯片,根据应用需要可以在多种模式下工作,详见有关手册。

五.实验程序框图

Z8279 E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单片机实验报告

51单片机控制流水灯

目录

(1)51精简开发板简介(2)实验目的(3)实验内容(4)元件(5)原理图(6)实验步骤

(7)主要功能介绍

(8)实验错误及分析(9)调试及程序(10)系统测试(11)实验心得

一、51精简开发板简介

它是一款以80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精简开发板。8051系列单片机是一款应用非常广泛的8位微处理芯片,由于其功能齐全,产品技术成熟,资料广泛,又是学习其他很多单片机的基础,所以它是初学者学习单片机的不二之选,是大学生进行电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必备的单片机。

本款51单片机精简开发板较市面上所出售的一般开发板的方便之处在: 支持STC及ATMEL AT全系列51/52单片机芯片,具有两种方便的下载方式,并且能够通过串口方便地和电脑进行通信。

2.省去了一般开发板高成本的外围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一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姓

名: 系

别: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陈璐 信息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2级 120712041 李莉

2015 年 月 25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Keil 软件界面,以及编辑、编译、运行程序的步骤;

2)熟悉Proteus软件界面,掌握用Proteus画仿真图的方法。2.主要仪器设备

Keil 软件与Proteus仿真软件 3.实验设计要求

利用单片机、1个开关和1个发光二极管,构成一个简单的开关检测系统的仿真电路图。单片机P3.0引脚接按钮开关,P1.0引脚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当开关闭合时,发光二极管亮;开关打开时,发光二极管灭;按钮开关与发光二极管没有任何电气上的联系。

单片机对开关K的状态的检测由程序检测P3.0引脚的输入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实 验 报 告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 152 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姓名: 子路 学号: 教师:

实验一:Keil C51

一、实验目的1、熟悉Keil C51单片机应用开发系统

2、熟悉Keil C51的调试技巧

二、实验内容

1、安装好了Keil软件以后,我们打开它。打开以后界面如下:

2、我们先新建一个工程文件,点击“Project->New Project„”菜单,如下图:

3、选择工程文件要存放的路径 ,输入工程文件名 LED, 最后单击保存.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 CPU 厂商及型号

5、选择好 Atmel 公司的 AT89S52 后 , 单击确定

6、在接着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是”。

7、新建一个 C51 文件 , 单击左上角的 New File 如下图所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题目:试编写一段程序,其功能为将21H单元的内容8位分别依次存放到从22H开始的8单元中。

二、keil代码:

org 0000h jmp start

org 0100h start: mov 21h,#8;mov A ,21h;取出21中的数 mov R0,#22h;初始化 mov R1,#7h;循环次数为7 loop:

RRC A;把A之中的最低位移到C

JC real;判断C里面是数是否为1,如果是1.则跳转到real mov @R0,#0h jmpkk;real: mov @R0,#1h;如果是1,则将1赋到R0单元里 kk: INC r0;依次判断A中的每一位

DJNZ R1,loop;jmp $;死循环 end

三、实验截图:

四、实验小结:

这是我们单片机的第一个实验,因为刚接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单片机显示接口实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单片机显示接口实验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