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文天祥生平介绍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2 08:13: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民族英雄文天祥生平介绍

民族英雄文天祥生平介绍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过一些历史人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民族英雄文天祥生平介绍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人物生平: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1236年6月6日出生,南宋民族英雄,以忠烈闻名于世。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几十年间,它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面对敌人的百般劝降,他义正辞严,最终慷慨殉国。

(一)奉诏勤王:

金兵率领20万大兵南下,攻城略池,南宋兵败如山倒。谢太后下了一道《哀痛诏》,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自筹资金,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二)九死一生:

本次救援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后来文天祥不幸被俘获。他自杀未遂,被押往燕京。

(三)誓死不降:

文天祥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曾使用高官利诱,骨肉亲情感化,严刑拷打对他进行劝降、诱降、逼降,甚至连元世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

(四)从容就义:

忽必烈没有办法使他屈服,决定判他死刑。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二、关于文天祥的对联:

1、北京文天祥祠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2、海丰县方饭亭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

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三、文天祥片段(信念,气节,傲骨)

1、他感动苍天,连地名都来帮忙,让他的惶恐和零丁都融入了草木山川。他感动世人不只因为他对故国故土故民的无限依恋,还因为他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矢志不渝,毫不世俗和功利的不识时务,以及视死如归的浩然气概。一个忠臣孤子的泣血残红,谱写成一首人间绝响的正气歌。

2、国家危亡时,他毅然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他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的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是人民的楷模。他的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的写照.

3、英雄末路,他用生命诠释忠诚。衣袂飘飞,落叶无语,他用坦然的选择面对刀光剑影,他用雍容的态度拒绝高官厚禄,他用自己的生命维护着一个民族的尊严,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当他视死如归完成了尘世的使命,当他毅然决然用丹心书写汗青,零丁洋里那无悔的千年一叹,震彻千古。这个民族从此变得更有骨气。

4、历尽艰辛,九死一生,只为精忠报国,兴复南宋的远大志向;拒绝皈依,抵挡利诱,只源于心中矢志不渝,忠于民族的鉴定信念。他的坚守,沉淀为精神的沃土,滋养着无数的爱国赤子!

5、为雪九庙之耻,他鞠躬尽瘁,九死不悔;为复高祖之业,他毁家纾难,殒身不恤;为求救国之策,他高风亮节,义薄云天。这样的他,注定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四、文天祥的诗句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3、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4、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5、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6、曲池合,高台灭。

7、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9、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10、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11、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12、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13、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

14、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

15、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16、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17、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18、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19、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20、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21、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22、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23、彩云散,香尘灭。

24、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

25、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26、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27、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28、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29、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31、槁秸申酬,轮嗣布。

32、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33、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34、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35、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36、向南阳阡上,满襟有血。

37、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38、人间事,何堪说。

39、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第2篇:文天祥生平介绍

文天祥生平介绍

引导语: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下面是有关他的详细生平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文天祥生平简介

南宋状元郎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宦海浮沉

后来,蒙古军两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战成都.忽必烈率东路,越天险长江与自云南北上潭州(今长沙)的另一支蒙古军合围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后撤军.

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

此后十几年中,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后来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

国难见臣忠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义军赶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驰援常州.在常州,义军苦战,淮将张全却率官军先隔岸观火,又临阵脱逃,致义军五百人除四人脱险外皆壮烈殉国.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离平江三天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关已失守.急返临安,准备死战,却见满朝文武纷纷弃官而逃,文班官员仅剩6人.

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这时,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

兵败被俘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迫目睹陆秀夫负主投海,张世杰被台风恶浪吞没,悲痛欲绝.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灭亡了.元将张弘范在庆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说:“宋朝已亡,你的忠孝也尽到了.丞相如能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岂不非你莫属吗?”文天祥说;“国亡而不能救,做大臣的死有余辜.难道还能贪生怕死,背叛祖国吗?”

此恨凭谁雪

4月22日,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一路上“风雨羊肠道,飘零万死身”,路过文天祥的家乡时,怕有乡亲劫船,便把他颈项和双足捆锁在船里.文天祥绝食反抗八天,因听说船将在建康停留,又唤起了逃跑的希望,恢复饮食.在建康,被严密隔离囚禁的文天祥写下了“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的词句.

10月初,辗转万里,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被带到接待投降者的“会同馆”,安置在高贵的房间里,摆有佳肴美酒.第一个来劝降的就是留梦炎,此人与文天祥都是南宋状元,官至丞相.他在临安危急时弃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礼部尚书.文天祥见到留梦炎便厉声斥骂,留梦炎只得窘然退下.接着,南宋亡国之君,9岁的赵隰又来了,文天祥连声说“圣驾请回”后,便闭口不语了.

再往后,元朝专横跋扈的宰相阿合马来了,劈面喝问文天祥:“见了宰相为何不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凭什么要跪?”阿合马见文天祥威武不屈,便讥讽地说:“那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呢?”文天祥正言厉色答说:“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会来北方了”.阿合马无言答对,色厉内荏地环顾左右说;“这个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断他的话,高叫:“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说什么由不由你!”.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一个月后,文天祥被带到枢密院,见元丞相孛罗.文天祥泰然自若站定,立刻有官员喝令:“跪下!”,文天祥拒不跪下,孛罗令差官按文天祥跪倒,尽管一群走卒拳脚相加,文天祥被拽倒后还是拼死坐在地下,始终没有屈服,通事(翻译)传话:“你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答:“我尽忠宋朝,才有今天,请你们快处置罢!”孛罗又说:“你们丢掉君王(赵隰).先后另立二王,算什么忠臣?”,文天祥答:“社稷为重,君为轻.”孛罗再问:“那你干出什么功绩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尽一天责,谈何功绩!”,又说:“现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说什么!”孛罗叫道:“你要死,我偏不叫你死,要把你关押起来!”,文天祥凛然答说:“我为国死都不怕,还怕关押!”

元统治者又将他投入恶牢,囚禁折磨达三年之久,使他读到正在元宫中充当女仆的被俘妻女的信,使他已降元的弟弟来狱中探望.但文天祥不为百般折磨、千般利诱、万缕亲情所动,凛然作《正气歌》,颂历史人物不朽业绩,抒“是气所磅腐,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之志向.

一日,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丞相”.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次日,文天祥便被杀害,时年47岁.

【文天祥文学著作】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文山先生集》《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九死一生,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垂千古,光耀史册!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作品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文天祥历史古迹】

文山城墙

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聚兵期间留下不少事迹,影响最深的是“文山城墙”。 “文山城墙"位于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城北茫荡山的莲花山,城垣旧址长5000余米、宽4.5米,高3米许,外侧利用天然山脊为陡峭工事,部分地段用石头垒砌而成,更多为夯土所筑,十分壮观。

遗址后经造林、开路,严重受毁,地面大部分已不存在,地下墙基尚存。

文天祥于1276年七月上旬到达南剑州后即着手筹建这一带城墙。因为元军南侵陆路必经城北的官道,因此筑城墙成为当务之急。按理说这么浩大的工程至少需要三、五个月才能完工,但文天祥仅用了几天几夜就把这10里长墙筑成了。修筑工事,夜以继日,远近百姓闻风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足见当时民众抗元热情之高涨。后来人们传说文丞相抗元气节惊天地泣鬼神,筑墙如有神鬼相助,遂把这段城墙称为“鬼城墙”。

江西遗墓

位于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骛湖大坑之原。

走进墓园,心里为之一怔: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坊,石坊上镌刻着“仁至义尽”四个大字,迈过石拱桥,登上石级神道。神道为47米长,寓意为文天祥走过的不平凡的47年人生路程。神道两旁,翁仲、石兽肃立,青松翠柏成行。文墓的所在,是一座虎形山,从山下仰望墓茔,巍巍然,森森然。文墓的建筑可谓独具匠心:不左不右,方位正北;最上端是墓茔,呈圆形,往下是菱形石梯,再往下是狭长直立的石台阶,整个造型,如一柄利剑,不偏不倚刺入虎口之中。这一切似乎向人们展示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和不屈的性格。

第3篇:文天祥生平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文天祥生平

文天祥生平(精选7篇)由网友 “PinkRay”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文天祥生平,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文天祥的生平

文天祥的生平

南宋状元郎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宦海浮沉

后来,蒙古军两路攻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文天祥-民族英雄的故事

文天祥-民族英雄的故事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从小爱读历史上忠臣烈士的传记,立志要向他们学习。二十岁那年,他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了他的救国主张,受到主考官的赏识,中了状元。

文天祥在朝廷做了官之后,马上发现贾似道和一批宦官都是些祸国殃民的奸臣。有一回,蒙古军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劝宋理宗放弃临安逃跑,文天祥马上上了一道奏章要求杀掉董宋臣,免得动摇民心。为了这件事,他反被撤了职。后来,他回到临安担任起草诏书的工作,又因为得罪贾似道,在他三十七岁那年,竟被迫退休。一直到了南宋王朝快要灭亡的危急时刻,他才被派到江西去担任赣州的州官。

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立刻招募了三万人马,准备赶到临安去。有人劝他说:“现在元兵长驱直入,您带了这些临时招募起来的人马去抵抗,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永远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永远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备尝艰辛 重举义旗

宋朝一批大臣作“祈请使”,奉表到大都陛见元世祖忽必烈。文天祥也一同去,但他没有使节的身份,形同囚徒。押解的元军对文天祥严加防范,而且不时侮辱他。他们一行从临安出发,沿运河北上,经杭县到平江,又经无锡、常州,走了十天才到镇江。第二天,渡江到瓜州去拜见元军元帅阿术。一些大臣竭力奉承,唯独文天祥怒目而视,始终不发一言。阿术也看得出来,幸好没有采取特殊的措施。文天祥和他的随行人员千方百计准备从镇江逃脱。元军江防极严,所有船只都被管制。到了第九天,居然有一个船户,敬重文丞相,甘愿冒死送他们到真州(江苏仪征)。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他们从镇江逃脱,来到真州。

真州守将苗再成对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要恢复旧河山,对文天祥的到来十分高兴。他认为以丞相、枢密的威望作号召,江淮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事迹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事迹

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事迹,更多热点杂文阅读欢迎您继续访问(www.ruiwen.com/wenxue)。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民族英雄文天祥与《易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留下的名言。

 近代中国人对这位民族英雄几乎家喻户晓。他那充满着中华民族气慨和高尚节操的诗句,以及他好唤起中华大地民族正义的《正气歌》,永远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象屹立在华夏国土上空,浩气长存!

  文天祥(公元1236-1282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时考试入选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元兵侵宋,宋都临安(杭州)危急,文天祥请率二十万义师背城决战,宰相陈宜中不许。后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冒险逃脱到温州,拥立益王赵,转战岭南等地,兵败被俘。四年拘囚,元军百般劝降,坚贞不屈,被杀。他临危不俱、视死如归,充分表现了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南宋帝丙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民族英雄文天祥生平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英雄文天祥生平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