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
2、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处处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难点:计算的正确率以及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复习旧知
老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那么老师今天来考考你们,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请口算下面各题。3×8+5=
6×9+8=
5×7+4=
3×6+2=
7×8+9=
5×7+6= 同学们真的很棒,接下来请完成下面各题1、2 322、1 83、1 9
××
4×
通过刚才的计算,谁能说一说笔算乘法时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生1:都要从个位算起;
生2:哪一位上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生3:进位的数字一定要写的小一些; 生4:在计算下一位时,要看看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要加上进位上的数字。
老师:同学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乘法,自己总结并发现了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同学们表现得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要在所学的基础上加大难度,一起来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笔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出示例3情境图
老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呢?(学生举手回答)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观看运动会。你们看!赛场上的同学都在奋力拼搏。场外的同学们也做好了后勤工作,他们为运动员准备了矿泉水。请你仔细观察大屏幕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汇报:每箱有24瓶矿泉水,9箱有多少瓶矿泉水? 老师:
1、怎样列式为什么呢?
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
2、先估算一下,9箱大约是多少瓶? 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少。
3、列竖式计算(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
教师边板书讲解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个位4×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这个2应写在积的 百位上,1应写在积的十位上。(提示: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2不必进到横线上,可以直接写在百位上。)【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复杂的生活场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解决数学问题,这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如果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就说明学生能够把感性的数学理解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本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更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加强学生对进位乘法的练习,夯实基础知识。
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位的十位后要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如加上进位的数后又需进位,那么还需要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设计意图】
为了保证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让学生发现并总结计算中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进位乘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老师: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我很佩服大家。
老师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题目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出示题目例4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解答,解答完成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可以请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做法,其他同学质疑。)
老师最后总结评价。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道题还是从个位乘起,哪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某一位上的数相乘的积加上进位上的数还需要进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掌握的重点知识。
【设计意图】
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解决,可能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存在困难,对于这部分同学老师可以在其他学生独立解决的时间进行个别的辅导。让好的学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相对差一点的同学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三、掌握方法,巩固练习
师:数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1、列竖式计算(基础练习)
36×7
48×6
247×6
765×7
2、解决问题我最棒
每个方阵128人,一共多少人?
小红每天上学要骑7分钟,她平均每分钟骑185米,小红家和学校相距多少米? 一列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有118个座位,这列火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 少年宫乐队有女同学18人,男同学17人。合唱队的人数是乐队的3倍,合唱队有多少人?
3、拓展练习
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改过来2 5 2 4 7 6 × 7 × 4 × 8 7 4 2 8 3 8 0 8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老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用乘法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
教材第46页的例1及“做一做”。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1.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例1主题图,彩色笔,投影仪。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1×3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41×7=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例1的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境是什么。(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14×12=)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教师指导:我们前面复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你们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教师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教师应该肯定这种做法,表扬能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学生)
例:14×12=168(本)4 × 1 2 2 8 1 4 1 6 8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们讲一讲。(14乘12我们可以先不看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想成14乘2,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就可以得到28,这是第一层的计算,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4,乘的方法与个位上的2乘14的方法一样,但乘得的结果的末位数要对准第一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14×12=168
14×10=140 14×2=28 28+140=168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乘了两层,因为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2和14乘完后,1和14还要乘,把两层乘得的结果相加)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的0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出4个学生板演。3 × 1 3 6 9 2
9 9 3 × 3 13 9 9 0 2 3 3 × 1 2 8 6 4 31 61 × 2 2 2 2 24 2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1.笔算下列各式。1 × 1 32 × 1 44 × 1 22 × 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并改正)2 × 1 48 2 2 1 1 0()2 × 1 3 3 6 26()2 × 1 3 9 6 3 2 4 1 6()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 × 1 3 6 3 2 1 2 7 32 × 1 4 4 8 1 2 1 6 84 × 1 2
2.3.21×23=483(元)4 8 2 4 2 8 82 × 3 3 6 6 6 6 7 2 63 × 3 39 9 9 1 0 8 92 × 1 2 2 4 1 2 1 4 41 × 2 6 6 6 2 2 2 8 61 × 2 1 4 1 8 2 8 6 1 4.11×17=187(米)思维训练
1.✕ 改正:2 × 1 4 8 8 2 2 3 0 8
✕ 改正: 2 × 1 3 3 6 1 2 1 5 6
2.1元2角=12角 12×14=168(角)168角=16元8角
3.第一个因数是25-11=14,22×14=308,所以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是308。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1.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安排复习铺垫,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找出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信息,这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提取能力。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及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2.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计算法则和计算方法。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76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题。
一、设计思想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76页例2是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进位,所以这里安排了一个数目较小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例子,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进位的道理。
例2出现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只有一次进位的乘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和全班进行交流。应组织学生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先乘哪一位?再乘哪一位?使学生体会到应从个位乘起,否则遇到进位就很麻烦。二是遇到个位上的积满十应该怎么
第4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出示复习题.
20×3= 200×3= 20xx×3=
12×4= 120×4= 340×2=
2. 提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用第一个因数0
第5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估算―口算―笔算”的计算过程,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优化。
2.使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对原教材的信息作了丰富)
师:“六一”节就要到了。每个班都要举行一些活动。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画画)一副画画的情景就有许多的数学信息,你们发现了吗?
生:3个小朋友。两摞图画纸。三盒彩笔。……
师生共同处理数学信息。并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
生2: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生3:一共画了多少个苹果?
师:同学
第6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 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
第7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天河区骏景小学 李晓华
(参加广州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复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l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主要解决笔算竖式乘法中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其中,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为学生解决今后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了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
第8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一、 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20×1491×4081×60
72×3050×3162×3070×21
2、笔算。
35×7= 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
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37≈4050×40=2000(盒)
大约有2000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