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2 08:06: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内容预览:

冀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常识填空。(3分)

⑴《曹刿论战》选自 ,传说是春秋时期 所作。

⑵《黄生借书说》作者 , (朝代)诗人。

⑶《马说》作者 。

2、原文填写:(4分)

⑴《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

⑵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

⑶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⑷《黄生借书说》中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2分)

⑴经过殚思竭虑,我们认为幸运的是世界上某些非常诱人的东西是买不到的。

殚思竭虑:

⑵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

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强假: )

⑷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相类: )

⑸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横线上写出表示正确语序的序号)(2分)

①这在江南古镇的私家花园中是创意独具的。②退思园的建筑格局可以归结为西宅东园。③如此巧妙的布局,④西边的厅堂楼馆皆坐北朝南,从而造成横逸的形势。⑤一是可使家居生活充分享受阳光,⑥东园的亭桥廊榭皆错落有致地环池而列,诸般景物贴水成园、园水成趣。⑦二是置身园中随处都可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全景。

5.提取下面文段中的关键信息,将其写在横线上。(3分)

为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历时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始终将可靠性、安全性放在首位。火箭上多个系统采用了双保险教学设计>设计;同时,提高了元器件质量等级和筛选标准,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由于严格的质量控制,该型火箭可靠性指标提高到了目前的 0.97,安全性系数更是达到了0.997,成为目前国内可靠性最高的运载火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由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首次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于今年5月全面启动。②举办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是为了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语言文字应用。③本届大赛的获奖名单将于今年8月下旬正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公布。

7. 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感激生活对我们的厚爱。我们没有捕鱼耕种,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 , 。心存感激,是一种明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贪婪与抱怨; , 。

第二部分:阅读

(一)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 B. 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

C.执策而临之(面对) 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9.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1)以 策之不以其道 (2)之 虽有千里之能

属予作文以记之 渔人甚异之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1.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二)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选段,完成12-15题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12.选出词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 ( )(3分)

A.之:思之至深 穷山之高而止

B.其:今观其文章 必先苦其心志

C.而:文不可以学而能 足肤皲裂而不知

D.为:辙生好为文 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

13.选出词义相同的一组 ( )(3分)

A.好:辙生好为文 好鸟相鸣

B.观:今观其文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故:故其文疏荡 故自号曰醉翁也

D称:称其气之小大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14.翻译句子。(4分)

(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15.简答、填写。

(1)对这段文字论述的主要内容,可以用这样两个字概括:(3分)

(2)对作者表述的独到见解,可以用本段文字中这样几个字来评价(3分)

(三)现代文阅读

跨越苦难

①苦难原本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②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苦难是礴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得越急,它便追你越紧;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狱,灵魂在苦难中涅架,就会显寡出金子般的成色

③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葱笼,也就有秋天的落叶;既然有夏天的热烈,也就有冬天的风雪。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苦难,没有理由不善待苦难。

④世上没有不宵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苦难宛如天边的雨,说来就来了,你无法逃避,无法退却;苦难又似横亘的`山,赶也赶不跑,你只有跨越,只有征服。面对苦难,最要紧的是心不烦意不乱。闭上你的眼睛,聆听一段清泉叮咚的乐曲,幽远清新的旋律会送你一份心静自然凉的轻松;放飞你的思想,翻开油荃拱香的书页,容智俏丽的文字会给你仰望头顶那方包容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天空,读懂那份旷达,那份宽容,那份蔑视一切的恢宏气势后,你怎能不顶礼膜拜,信心倍增?

⑤也许,所有的艰难险队都是通向人生释站的铺路石;也许,每一阵雷电霹雳都是响彻于青春岁月的踌士乐.曹雪芹满腔辛酸作成《红楼梦》,贝多芬用苦难讲写《第九交响曲》,诺贝尔则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震饭世井的一声巨响。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厚迷人的川富。

⑥失意的时候,总要忍不住说日子难过。但再苦再难也得过。人生如爬山,苦难便是通向山欺的崎呕小路。不曾历经苦难,你就永远只能在山脚下排徊,永沟无法领略虎啸生风、群峰叠草的无限风光。

⑦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思想,总是在排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⑧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然后投入所有的心智所有的激情,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用一生的无畏和执著浇灌勃勃生命,如花绽放。

⑨接受苦难,不为别的,就为你来到了这世上;跨越苦难,不为别的,只为你不白活一回。

1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2分)

17.语段②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1分)

18.文中引用曹雪芹、贝多芬、诺贝尔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3分)

19.理解语段⑥画横线句子的含义。(2分)

20.联系你的生活,谈谈你是如何面对困难的?(3分)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请以面对障碍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参考答案

1. ⑴《左传》 左丘明 ⑵.袁枚 清⑶.韩愈

2. 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⑵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⑶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书非借不能读也

3. ⑴用尽精力,费尽心思⑵目光短浅⑶勉强借到⑷相同⑸有时

4.②④⑥③⑤⑦①或②④⑥①③⑤⑦(2分,这两种答案都对,非此答案不给分)

5.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历时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始终将可靠性、安全性放在首位(2分,答为了放在首位同样给2分,答长征二号F型火箭成为目前国内可靠性最高的运载火箭给1分)

6.①删去首次或第一届

②应用后加能力,或加水平

③删去正式,或把正式放到公布前 (每处1分)

7.示例:①我们没有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

②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与冷漠。(第①句2分,第②句1分。要求内容合理,句式基本相同,语意贯通。有欠缺酌扣)

8.D

9.A

10.C

11.A

12.B(2分)

13.C(2分)

14.①我善于修养自己正大刚直的气

②他们的气充盈于内心而外化于容貌上,流动在语言中,表现在教学设计>文章里(2分,每小题1分)

15.①养气 ②思之至深(此题2分,每小题1分)以上共8分

16.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

17.比喻论证

18.证明了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厚迷人的财富这一道理.或证明了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这一道理。

例1:巴尔扎克废寝忘食著成《人间喜剧》.

例2:爱迪生历尽艰辛发明了电灯

19.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论证),生动形象的将人生比做爬山,在旅途中定会有艰难险阻,不可能一帆风顺,论述了在困难面前要极取经验与教训,接受挑战,磨炼意志,从而增强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走向成功。

20.略

第2篇: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芳草地。

①晏殊《浣溪沙》的“,”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②李商隐《无题》中“。”为诗中警句,去着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而巧妙。③当人的事业处于巅峰时,常常产生寂寞孤独的感觉,如果引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来形容,这一句应是:“_”。④同是望月,自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⑤《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是指。⑦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⑧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

②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幅图画具有美。美的具体表现:。

3.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杜牧——唐代——《樊川诗集》——《泊秦淮》B.晏殊——宋代——《晏殊集》——《浣溪沙》

C.韩非——战国——《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D.庄子——战国——《庄子·秋水》——《秋水》

4.说“词”解“字”斋。(12分)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何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旋:【】望洋:【】 ...

②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如„何:【】焉:【】 ...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彻:【】 ..

④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⑤桓侯故使人问之。故:【】 ..

⑥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向:【】病:【】 ..

⑦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恂恂:【】驰然:【】 ....

二、阅读理解百花园。(40分)

(一)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川灌河这里指黄河。B.河伯欣然自喜高兴的样子。C.不见水端端来。D.闻道百 听说,知道。.....

7.对下面加点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B.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的。..

C.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他,指浑沌。D.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她,指淑女。..

8.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辩牛马 :分辨不清牛和马。B.我之谓也 :说的就是我啊。C.少仲尼之闻 :认为孔子学识少。D.大方之家 :言谈大方的人家。

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B.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C.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D.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注:选自2010年广西桂林中考试卷)(10分)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② 寒暑易节()③ 杂然相许()④ 甚矣,汝之不惠()....

11.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② 面山而居。..

12.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译文:

13.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14.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2分)答:

(三)(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乙)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战国策·秦策》)[注]石:.

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立有间()②臣是以无请也()③武王示之病()④君与知之者谋之()

.....

甲:乙:

17、(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答:

(2)乙文中“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3)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2分)

(四)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18-21题。(12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

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岁赋其二()(2)几死者数矣()(3)更若役()(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译:

20.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答:

21.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选自《礼记·檀弓》)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答:

(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答:

【参考答案】

1.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高处不胜寒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⑤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①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诗人孤独、思乡

②(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2分,否则酌情扣分)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1分)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1分)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1分)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2分)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1分)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2分)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1分)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2分)

3.B

4.①旋转、掉转;抬头仰望的样子②把„怎么样;哪里

③固执、顽固;通,这里指思想的改变

④回转、掉转⑤特地

⑥这里是假使的意思;生病,这里指困苦不堪

⑦提心吊胆的样子;放心的样子

5.答案:(4分)(1)押运生辰纲(花石纲)、杨志卖刀(杀泼皮牛二)、战平林冲、夺取二龙山(杀邓龙)等(2)胆大心细、急功近利(专横粗暴)(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6.C7.B8.D9.C

10.① 将要② 改变、变换 ③ 答应、赞同 ④ 聪明

11.① 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1分)② 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1分)

12.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以、曾、毛、如„„何”翻译正确得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

13.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分)。

14.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

15、(1)有一会儿(2)不问,不再说话(3)疾病

1617、(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2)要点:“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3)治病治国

18.(1)每年(2)几乎、多次(3)更换(4)冒着(2分。答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19.(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或晚多了、活得长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2分。意思对即可。“虽”、“安”、“毒”等关键词,译错2个扣1分。)

20.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简单摘录原文,即使意思全对,也只能得2分。)

21.(1)苛政猛于虎也。(2分,缺“也”不扣分。语言表达不同,意思对得1分。)(2)为逃苛政宁可山野伴猛虎。(2分。意思相近即可,“目的”(躲避苛政),不避“危险”(猛虎伤人)各1分。字数不同,意思对得1分;字数相同,意思对,但结构完全不同,得1分。)

第3篇: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单元练习九年级上册 语文版 语文试题下载

试题预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芳草地。

①晏殊《浣溪沙》的“,”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②李商隐《无题》中“,。”为诗中警句,去着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而巧妙。③当人的事业处于巅峰时,常常产生寂寞孤独的感觉,如果引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来形容,这一句应是:“_”。④同是望月,自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⑤《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是指,。⑦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测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和识记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稍逊(xùn) 分外(fèn) 风骚(sāo) 济慈(cí)

B.喑哑(ān) 丝缕(1ǚ) 襁褓(qiáng bǎo) 折腰(zhé)

C.闪烁(shuò) 颤抖(chàn) 凝望(níng) 留滞(zhì)

D.静谧(mì) 遐想(xiá) 栖息(qī) 角落(jiǎo)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有条不紊 粗制烂造 惊心动魄 燥动不安

B.坦荡如砥 慷慨解囊 鹤立鸡群 义愤填鹰

C.富丽堂皇 忍俊不惊 凶神恶煞 南辕北澈

D.深恶痛绝 与日俱增 骇人听闻 略胜一筹

3.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虔诚:恭敬而信任的意思。 B.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C.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诊断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诊断测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20分)

1、给加黑的字注音

沁园春( ) 莽莽( ) 红装素裹( ) 折腰( )

略输( ) 稍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

田圃 ( ) 禁锢 ( ) 留滞 ( ) 蓑衣 ( )

襁褓 ( ) 林霏 ( ) 叩门 ( ) 喑哑 ( )

2、填空: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

(2)在《沁园春·雪》中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能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说》中表明雨的来意的诗句: 。

3、下列作家、作品、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沁园春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狡黠(jié)强聒(ɡuō)不舍 黎民百姓(lí) 媚上欺下(mèi)

B.参(cān)差 恪(kè)尽职守 恼羞成怒(nǎo)气吞斗牛(dòu)

C.栖(qī)息 重蹈覆辙(chè) 弥留之际(mí) 孤军奋战(ɡū)

D.造诣(yì)矫(jiǎo)揉造作刻骨铭mínɡ心 涕泗 (sì)横流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与原意不符。

B.枘凿:比喻两不相容。

C.亵渎:轻视,瞧不起自己。

D.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