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作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1 08:24: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不仅给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还给我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受益颇丰。以下就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历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一、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

二、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怎样从“三人”中学习他们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里为新教师提出了几点经验,这些经验同样值得我这个工作二十年的“老”教师借鉴。怎么确定该向哪位老教师学习?苏氏的方法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是“看学生的练习本”。原来学习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幸好平时我改作业还算认真,但以后还得得加倍认真了。明确了学习对象后,就要走进他们的课堂去听课。因为一个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从课堂上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表现思考教师是如何引导的,再和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想想他取得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照搬别人的经验,不能把名师的经验当作“放之四海”的标准,我们要学的应该是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样你就不会为自己明明按照名师课堂实录上课却达不到人家的课堂效果而惶惑了。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同时,我们就会越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种认识必将推动我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到那时,你也许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其实不光是老教师的经验值得学习,年轻教师一样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的.三、怎样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同时他还提出:“直观性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来说,具有广泛的含义。但如果把直观教具仅仅看作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那么这不仅仅对教学,特别是对智育,都是很有害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四、读了这本书,让我对学习困难儿童有了新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第6条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我对这段话的记忆非常深刻,在我们的身边不乏“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明显比普通学生差。我总认为对这些“学困生”不能要求太高,要把他们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认为这些学生连教材上的内容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去读其他的书籍,就是增加他们的负担,也会浪费时间。在数学教学中我仅仅希望“学困生”先能够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如:把书中的几个公式记住,把几个概念背熟,把一些计算过程搞清楚,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我也发现了——这些“学困生”对于一些需要动脑分析的题目就变得束手无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这一点想法确实新颖,我们以前做的方法也确实值得思考:把学习仅仅局限于必修的基础这种做法是否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看来我们数学教学同样值得考虑——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不断增加信息量,提高分析能力。看来我们到了不妨尝试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用“阅读、阅读、再阅读”的方式来补补差的时候了。它可能难收立竿见影般的急功近利,可一年,三年,五年后,你说不定就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啦!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我不能一一列举,这些建议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这些建议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这些建议也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实践和思考的。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让自己的思想与灵性飞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质得以有效地提升。

第2篇: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邱越文

不喜欢看理论性的书籍,在无奈之下开始翻阅此书,却深深被它吸引。对此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更有了一种崇敬之情。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30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书中,他提出的一百条建议虽然在时间上过了几十年,但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仍然可以领悟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精髓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教育思想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他的教育实践经验,他的至理名言,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内容。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对教育的一些新视点、新启发,启迪自己在现行教育环境下进行更多的思考。

其中的第87条《谈谈教师的素养》,从而使我了解到了一些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素养以及如何才能具备教师的教育素养。

什么是教育素养呢?首先是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长流水”,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在文章里,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两个例子,通过对比,生动地说明了教育素养的重要地位。拥有教育素养的教师,他们是按照《课程标准》,而不是按照教科书来备课的;他们会设身处地的、用学生的眼光去看教材;他们在课堂上注意的,并不是所学的东西的内容的本身,而是学生。而不具备教育素养的教师呢,处于他们注意中心的知识教材内容,他们缺乏情感,从而导致孩子们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的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可见,只有拥有了深刻的知识,你的讲课才能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反之,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这种教育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对教师而言,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要读书,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才能使你达到教育技巧的巅峰,到达通往师生心灵交往和谐的境界。因此教师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可是我们很多教师没能产生这种阅读的需求,也没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因而,如何激发教师的阅读需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就如这一次,如果没有压力,我也将错失一本好书。

另外,阅读后的思考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对教学的思考更是必须的。一直记得这样一个故事,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一位是柳生,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向宫本学艺时,曾就如何成为一流的剑客请教老师。柳生问:“以徒儿的资质,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剑客呢?”宫本答:“至少10年”。柳生一听,10年太久,就说:“如果我加倍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呢?”宫本笑了笑,“20年”。柳生又说:“如果我再付出多一倍的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呢?”宫本叹了口气答道:“如果这样的话,你只有死路一条,哪里还能成为一流的剑客?”柳生越听越糊涂。这时宫本说:“要想成为一流的剑客,就必须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一个剑客如果只注视剑道,不知道反观自我,不断反省自我,那他就永远成为不了一流的剑客。”宫本不愧为一流剑客,让柳生茅塞顿开。

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一位教师只顾埋头拉车,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充其量他只能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教书匠。教学重在反思,要静下心来不断叩问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如果我们整日忙忙碌碌,毫无闲暇,被日常教育生活所蒙蔽,如果我们的大脑里塞满了教育中的繁杂琐碎的事务,那我们将和那个柳生一样,难以睁开独立思考的眼睛,也难以在自己的心中清理出一块静心反思的空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自由时间是根,它滋养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上好一堂课后,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然后从容地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这样倾听到自己内心真实的与众不同的声音。那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实现自我。

读这本书,好像在与大师对话,带给我极大的启示和教育。

第3篇: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

承接着孩子的火星,这沉甸甸的分量和责任也提醒着自己,我也是带着追求做一位好老师的愿望来工作的,我和学生的愿望火星在学校相逢,这成了我努力想做到的:在专业上可持续发展。如果把工作生涯比作一篇高影响力的论文,那么过去的一年多教师经历则是开头的序和引言,而《给教师的建议》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嘉善第二高级中学 李广

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其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建议,汇聚成一条广阔的河流。今天读来,仍然历久弥新。他给我们的建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如何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是怎样对学生更好。笔者把这两方面的所得所思总结如下: 一 若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必然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最佳的办法就是阅读。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如果你„„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阅读中,积累教学素材,开阔眼界。

当然,阅读的优点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作文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的名字对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都不陌生,在我们的教育成长之路上,可以说都曾得到过他卓越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精神的滋养。

从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娓娓道来的文字中,我懂得和彻悟了一个教师所应明白的道理:教育需要智慧;教育需要艺术;教育需要经验更需要技巧,还需要为人师者付出爱心与真心进行“人文”教育。让我敬佩的是,他当年所阐述的很多教育理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在,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们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理性和实践的光辉。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是专门写给小学教师的,书中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空泛的大道理。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在每字每句里,都渗透着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真爱。他在给教师的每一条建议当中都结合了他自己多年教学当中生动感人、令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读给教师的建议后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后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后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劳动对教育的作用,他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没有儿童的劳动的幸福,就没有教育”。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的劳动者,要让走进的社会的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劳动的幸福。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未来的孩子就要面对现实,而现实绝对不仅仅是练习题、考试、分数,他要生活、工作,要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都离不开劳动,不管是脑力的还是体力的。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孩子长大后能胜任工作、幸福生活,就要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劳动,就需要他们有勤奋、努力、创新的品质,这就需要在他的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徐州市苏山初级中学孙秀丽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都谈一个问题,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既有生动的现实作为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给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在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他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新课程更关注和提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有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想之浅谈

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之后,我很崇拜苏霍姆林斯基,他的教育观很受用,读后我有很多感悟,我对其中几点,并结合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感受:

1.“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个别对待”

因此对待我们班上的学困生,我就采取欣赏并且给予各种机会让他在班内展示的机会,这样慢慢地孩子找到了自信,并把自身优越的一面展现在全班面前,不仅让他自己的自信心提高了,而且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对学习有了兴趣,这是想学习的动力源泉,我想这样长期下去,这些孩子可能在学术上没有高的成就,但是在他的一生中会找到生活动力,生活目标,会积极向上的去工作生活。

2.“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何为良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读给《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给《给教师的建议》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给《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51条:要使知识“活起来”。文中说到: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当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们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就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学习成了一件乏味的事情。

在音乐课教学中,我也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们对于学歌很感兴趣,但是如果乐理知识占据时间多了,孩子们就有点心不在焉了,一下子兴致低了下去。为什么会这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读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零一条建议》教育随笔南马小学杨艳坤“不要假定什么,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也不要输掉自己,不要放弃原则,不要失去信仰,不要失望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发脾气,让每一个学生不好的行为都变好,这样的话,你就会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这是《给教师的一百零一条建议》上的结束语中的一段话,这“一让九不要”说出了我们教师的影响力,教师的责任,教师工作的重要性,还告诉了我们一个最真实的原则“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意味着从此你将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一认识更是让我明白了自身的艰巨责任以及不断学习的重要性。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我受益很深,里面的每一条建议都是我成长所需要的甘露是我通向优秀教师的指向标,指引着我寻找光明的道路,我不得不说这本书是我现任的老师。

“一个良好的开端便是课堂管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作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作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