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熏陶之旅-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1 08:19: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文化熏陶之旅-散文

文化熏陶之旅-散文

绍兴,是有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是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的心灵家园。多少回,我渴望着去绍兴,去领略鲁迅先生曾经生活的故里。终于,机会来了,5月11日,单位组织我们35岁以下团青去绍兴游玩,我也有幸前往,窃喜!

当天,从绍兴到绍兴是上午11点多了,第一次踏上绍兴的土地,多少还是激动的。我不知道绍兴是否如绍兴市一般温柔,还是有着自己的刚烈,又或者兼而有之。绍兴城里没什么高楼大厦,有很多九十年代的标志性建筑--贴着白瓷砖装着蓝绿玻璃的三层楼,但到处都是电器卖场和一些比较高档的商店,足以反映这片地方人们的消费水平。

来到绍兴,鲁迅故里是必来的。绍兴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就穿插其间。在导游的带领下,我怀着一颗景仰之心走进了鲁迅先生故里,进门可见祖居祠堂正中的画像,旁边还挂着祖训。再细看祠堂正中的画像,这画像上的蒋姓女子,面目已经模糊不清。只是隐约的看着是一个极为庄严的老妇人罢了,祖居里还有典型的书房,闺房,幼童房,只是看上去比较陈旧。

信步走到祖屋旁边的鲁迅纪念馆,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尊坐式雕像。雕像背后,是那副著名的对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一瞬间忽然有仿佛感同身受的痛,我想大多数来这里的人都和我一样,骨子里还留有“文学青年”的气息。在这浮躁的都市节奏中,到底多少人都是信奉圆熟的处世哲学,只求现世安稳,有瓦遮头,不问瓦上重霜,岌岌可危?不知不觉我又想起了一段诗句:“学界泰斗育栋梁,一代文豪惠今朝!”

百草园就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其实是个小园子,一片青青菜地,菜地前有一棵树,鲁迅童年记忆中的那棵皂荚树,已经很高大了,叶子却疏疏落落的。听导游介绍,过去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

尽管百草园可能在他人眼中,只是一个小菜园。是那里却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可在他辛辣淋漓的笔下,有着少见的充满童趣和温情的文字:“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儿时的一段记忆到另一端记忆,却从旁的一条小径连通。导游介绍说,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

虽幼时曾深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但至今已印象模糊,连三味书屋的轮廓都稀松了。只记得三味书屋原是三余书屋的后续,现在已经扩展了,但是角落里小鲁迅坐过的那张书桌,依然是游人围观的焦点。更感慨来回几步的陋室里竟诞生出这样一位对后世文人影响甚重的人物来。

从三味书屋出来,有乌蓬船去往沈园,站在桥上看窄窄的河道里乌篷悠悠,阳光正从树间洒下来可以走桥,也可以坐船到沈园,是条连船家在内,只能坐四个人的乌篷小舟。绍兴的桥出名,不是伟岸也不是雕琢精致,一律的矮,矮得出名。像我这样身高的游人坐在船上时常低头,稍微大意些就撞到。

游完鲁迅故里,一路尽管仍还意犹未尽,但来绍兴,看景要得,尝美食更要得。绍兴古镇里到处是甜甜的饭香,闻到这淡淡的香味儿我们肚里的馋虫早按捺不住。路过“咸亨酒店”,我记得网上有朋友说这里是绍兴最正宗的一家,据说鲁迅书里的孔乙己真来过。于是我们买到了一些绍兴特产茴香豆,上了几盘绍兴有名的臭豆腐,和几碗味道醇厚的绍兴黄酒。吃着美味的下酒物,欣赏越郡的古朴民风,彷如当身临其境体验当年孔乙己的生活,临走时还忍不住捎带几小袋茴香豆去馈赠亲友。

随着旅程步伐,我们踏上了返途。这次绍兴行,尽管整体感觉绍兴很小,但这小小的江南水乡犹如一个慵懒的小家碧玉。城市中绿树环绕,感觉十分舒服,整个城市中对古建筑还有文物都保护的很好,配有说明,包括古树,在欣赏大自然造物神奇的同时可以学到知识,真真是一次浓浓的文化熏陶之旅!

第2篇:文化熏陶之旅初游绍兴

文化熏陶之旅--初游绍兴

绍兴,是有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是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的心灵家园。多少回,我渴望着去绍兴,去领略鲁迅先生曾经生活的故里。终于,机会来了,5月11日,单位组织我们35岁以下团青去绍兴游玩,我也有幸前往,窃喜!

当天,从绍兴到绍兴是上午11点多了,第一次踏上绍兴的土地,多少还是激动的。我不知道绍兴是否如绍兴市一般温柔,还是有着自己的刚烈,又或者兼而有之。绍兴城里没什么高楼大厦,有很多九十年代的标志性建筑--贴着白瓷砖装着蓝绿玻璃的三层楼,但到处都是电器卖场和一些比较高档的商店,足以反映这片地方人们的消费水平。

来到绍兴,鲁迅故里是必来的。绍兴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就穿插其间。在导游的带领下,我怀着一颗景仰之心走进了鲁迅先生故里,进门可见祖居祠堂正中的画像,旁边还挂着祖训。再细看祠堂正中的画像,这画像上的蒋姓女子,面目已经模糊不清。只是隐约的看着是一个极为庄严的老妇人罢了,祖居里还有典型的书房,闺房,幼童房,只是看上去比较陈旧。

信步走到祖屋旁边的鲁迅纪念馆,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尊坐式雕像。雕像背后,是那副着名的对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一瞬间忽然有仿佛感同身受的痛,我想大多数来这里的人都和我一样,骨子里还留有“文学青年”的气息。在这浮躁的都市节奏中,到底多少人都是信奉圆熟的处世哲学,只求现世安稳,有瓦遮头,不问瓦上重霜,岌岌可危?不知不觉我又想起了一段诗句:“学界泰斗育栋梁,一代文豪惠今朝!”

百草园就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其实是个小园子,一片青青菜地,菜地前有一棵树,鲁迅童年记忆中的那棵皂荚树,已经很高大了,叶子却疏疏落落的。听导游介绍,过去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

尽管百草园可能在他人眼中,只是一个小菜园。是那里却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可在他辛辣淋漓的笔下,有着少见的充满童趣和温情的文字:“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儿时的一段记忆到另一端记忆,却从旁的一条小径连通。导游介绍说,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着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

虽幼时曾深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但至今已印象模糊,连三味书屋的轮廓都稀松了。只记得三味书屋原是三余书屋的后续,现在已经扩展了,但是角落里小鲁迅坐过的那张书桌,依然是游人围观的焦点。更感慨来回几步的陋室里竟诞生出这样一位对后世文人影响甚重的人物来。

从三味书屋出来,有乌蓬船去往沈园,站在桥上看窄窄的河道里乌篷悠悠,阳光正从树间洒下来可以走桥,也可以坐船到沈园,是条连船家在内,只能坐四个人的乌篷小舟。绍兴的桥出名,不是伟岸也不是雕琢精致,一律的矮,矮得出名。像我这样身高的游人坐在船上时常低头,稍微大意些就撞到。

游完鲁迅故里,一路尽管仍还意犹未尽,但来绍兴,看景要得,尝美食更要得。绍兴古镇里到处是甜甜的饭香,闻到这淡淡的香味儿我们肚里的馋虫早按捺不住。路过“咸亨酒店”,我记得网上有朋友说这里是绍兴最正宗的一家,据说鲁迅书里的孔乙己真来过。于是我们买到了一些绍兴特产茴香豆,上了几盘绍兴有名的臭豆腐,和几碗味道醇厚的绍兴黄酒。吃着美味的下酒物,欣赏越郡的古朴民风,彷如当身临其境体验当年孔乙己的生活,临走时还忍不住捎带几小袋茴香豆去馈赠亲友。

随着旅程步伐,我们踏上了返途。这次绍兴行,尽管整体感觉绍兴很小,但这小小的江南水乡犹如一个慵懒的小家碧玉。城市中绿树环绕,感觉十分舒服,整个城市中对古建筑还有文物都保护的很好,配有说明,包括古树,在欣赏大自然造物神奇的同时可以学到知识,真真是一次浓浓的文化熏陶之旅!

第3篇:文化熏陶的作文

文化熏陶的作文

一个人生活在一片土地上,少不了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这种文化是你抵挡不了的,你要用心去体会它,你就发现它的博大精深并为之陶醉,这便是文化的力量。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文化熏陶的作文,欢迎参考!

文化熏陶的作文一

午后的阳光依旧灿烂,但始终抵不过寒风凛冽。刚从梦中惊醒的我狠下决心去听报告,慵懒的脸庞被风袭击的阵阵发痛,说实话,要不是宿舍在没人去,谁愿意受这遭罪呢。

不久便到教学楼,由于稍早,只有几个团委老师和学生干部布置会场。于是我悄悄地坐在了一个角落。片刻后,一中年男子在王书记的引领下走进来,端庄严谨的面庞,约莫一米八,他必定是今天的主角陈先生了。紧接着就是王书记热情洋溢的开场介绍了。随着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陈先生开始独领风骚,一展其实力了。我们都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讲座而已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文化熏陶 教育感化

文化熏陶 教育感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一个民族的魂。戒毒场所的文化是日夜奋战在教育矫治一线的司法警察的魂,是接受教育积极改造的戒毒人员的魂。充分发挥所区文化的教育矫治功能,能有效促进民警执法价值追求与劳教、戒毒人员改造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实现文化育人。

场所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包括民警的执法素质和戒毒人员的改造质量,这种提高不是外力的加强,而是内在的自觉,是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高尚的精神塑造,优秀的榜样鼓舞,多元的文化构建实现的。

所区文化的本质功能就体现为教育矫治功能。一方面,所区文化与常规管教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另一方面,所区文化是对常规管教工作的重要补充,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戒毒工作落实 “首要标准”的目标、对戒毒人员进行“修复”与 “再造”,都具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文化之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滔滔华夏,铮铮中华。

从半坡文化到轩辕黄帝,从《诗经·秦风》到盛唐之音,从丝绸之路到飞天壁画,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和宝库,至今放射着灿烂的光辉。这种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又给我们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从新的视角和层次中理解和再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弊端,并从中吸取复兴中国文明的营养,是时代给予文艺的任务。“寻根之旅”在西部找到了一处驰骋思想和艺术的空间。宝鸡为炎帝故里,远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以神农炎帝为首领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这里。宝鸡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因而被称为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之根。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炎帝生于蒙峪,长于姜水,沐浴九龙泉,殂于天台。炎帝“以火德王”,被称为“火神”,宝鸡人自古就有崇火、敬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红色文化熏陶与传承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进一步提高自己。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精心挑选的描写细节,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案例,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红色文化熏陶与传承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近年来,红色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红色教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激励我们砥砺前行。通过参与红色教育,我深刻体会到了红色教育的力量与价值,这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段:感受红色教育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通过学习红色教育,深刻感受到了抗战时期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追求。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独立自主的道路,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红色教育中,我用心聆听英雄们留下的故事,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文化熏陶之旅-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熏陶之旅-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