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乡村四乐散文
乡村四乐散文
生在山村,长在山村,成年后又在山村小学任教,早已熟悉山村四季的景物,早已熟悉山村朴实的人们。今天,我不说山村的空气,不说山村的水,不说山村的农事,不说山村的风景,单单说说春夏山村关于觅寻、采摘野菜的乐趣。
(一)挖荠菜
一开春,气温回升,荒地里、菜园里野草泛青,荠菜也就贴着地面悄然长大了。这个时候,挖荠菜就是山里女人、孩子们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挖荠菜的工具,通常是小铲子、割禾的弯刀或者一头削尖削薄的宽篾片。闲置数月的地里、种有白菜萝卜的菜园地边,就是我们工作的地方,低头仔细找寻荠菜,发现就蹲下身子弯下腰,一手小心翼翼地捏着荠菜的叶片,一手将小铲子斜斜地浅浅地插入靠近荠菜的土地下面,轻轻往上一撬,一棵荠菜就完整地挖起来了。
荠菜小,挖一碗不容易;带泥根的荠菜洗起来也不容易。
洗荠菜要趁早,等泥巴干了就难洗了。刚刚挖回家的荠菜放在水盆里浸泡一会儿,等吸足了水,轻揉几次,泥沙就可以轻松地去除。即使处理及时,拣去带进来的杂草也是很费工夫的,所以一般也要细细洗上三五遍才行。
荠菜是山里人家的珍贵菜肴,用荠菜煎蛋或打汤,不仅清香味美,还能有效地预防流行感冒。
(二)拔烟竹笋
宋朝苏东坡喜食笋,他在杭州为官时,每饭必有笋。他说:“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又不瘦,餐餐笋煮肉。”竹笋,也是山里人家喜欢的菜蔬珍品。
清明时节,竹林里的毛竹笋落箨成竹了,但人们仍然可以找到替代的美味——烟竹笋。烟竹笋哪里找?烟竹哪里有,哪里就可以找到烟竹笋。山边烟竹林离得人家近,是拔笋人的首选之地。密密的斜竹林里,立着许多烟竹笋,小的烟竹笋拔笋人会留着长成竹,其中的道理与查干湖的渔民撒网捕鱼故意漏掉小鱼一样。尺把多长、拇指头粗的笋最好,拔笋人挨着根部握住向侧略略一用力,“叭”的一声脆响,烟竹笋应声而断。握在手里,烟竹笋就像一支绿色的毛笔,沉甸甸的。地方找得对,一处烟竹林就可以拔到满满一袋子……今天拔了,明天早晨一看,又会蹿出好多来,烟竹林像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
到山上拔笋要依照自己的力气来拔,看到粗壮的烟竹笋,拔得兴起舍不得停手,接下来搬运下山却是一件费体力的事情,贪多的人往往到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丢掉一些……
回家剥去笋壳,烟竹笋就像一根有白节的碧玉棒,粗头细尾。用滚水微微一烫,再切成小段,和火锅料等各种调料搅拌匀,搁到冰箱冷冻一阵子,美味就生成了。凉拌竹笋嚼起来脆生生,大饱口福的时候一定会让你欲罢不能。
(三)割水芹
菜园青菜、芥菜、莴笋、萝卜、雪里红长成高树开花的时候,就是山里人家过菜荒的时候。
“造物无言却有情”。这时,清清的小溪旁,潮湿肥沃的泥水里,常常生长着一种茎叶碧绿的植物——水芹菜。一棵一棵嫩嫩的水芹菜亭亭玉立着,就像一个个身材纤细的美人儿,发散出淡淡的香味。
我们山里人脚蹬雨靴,臂挎竹篮,手握弯刀,踏着溪水逆流寻来,专挑最嫩的`一小丛一小丛地割,一大把一大把地往竹篮里装……
水芹割够了,就着溪水洗拣好。水灵灵、绿油油的芹菜,看看都是一种享受;回去分给左右邻居,还能收获更多的欢乐。
(四)寻灰菇
桐花白,小麦黄。这个时候,江南的厚土坎因为吸纳充足的雨水,一种叫灰菇的奇特菌种在土里悄然生长。
土坎边有土拱起来的地方,灰菇已经长得很大了,只要稍稍拂去表面的一层松软的土,洁白的灰菇就会跳入你的眼帘。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找到灰菇窝,灰菇窝里成群的灰菇紧紧地挨着,你看见了会忍不住大叫。
白白胖胖的灰菇脚短伞小,菇脚和菇伞差不多大,这就像一个肥胖的人脑袋和脖子差不了多少一样,样子很可爱。寻灰菇的过程,绝对像捉迷藏一般充满趣味,又像寻求宝藏一样富有刺激。
灰菇配韭菜绝佳,炒熟后颜色如翡翠白玉分明,脆脆的,小孩子最喜欢吃了。
大自然馈赠给山村的野菜还有很多很多,如香椿叶、藜蒿、蕨菜……觅寻采撷的乐趣难以言尽,要等你来山里亲自体味。当然,如果你是一个贪心人,遍地珍宝的山村也会让你十分苦恼的!
第2篇:周记四
周记四
两个月过去了,全校进行了期中考试。
知道快要期中考试了,我心里一下变得很紧张,我真的担心第一次教学结果会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首现,我们刚来的时候,我所带的班前两个星期的课都没有人上,按照教学计划,我就拉了两周的课程,再加上新课都上不完,根本没有时间给他们进行系统的复习,其次,有几课的课后习题也没有讲解,所以我很担心他们考不好,毕竟这是对自己这段时间教学的检测。
这两周我全力以期中考试题型为主,在跟上上课进度的同时,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复习。首现我把所有学过的课文中的词语全面的进行了复习检测,通过让点名叫学生上黑板,其余学生自己听写的方法,让他们对词语基本有了掌握。课余时间,我总结了很多的形近字,多音字,词语比较组词的方法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帮助。其次,词语的造句部分也是考试必不可少的题型之一,想要他们会造句,首先必须知道词语的意思,所以我通过课后认真备课,查找了重点词语的维语意思,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首先用词语造维语句子,然后再翻译成汉语句子,通过这个环节,孩子们对重点词语的造句有了一定的掌握,同时,我也掌握了这些词语的维语意思,我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对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有了较大的帮助。考试中有选择正确的读音,这样的题型,为了能在这个
题型上让孩子们拿上分,我设计了很多辨音题,再加上上课
时对他们进行读音纠正,孩子们的发音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对于连词成句这样的题型,对民族孩子而言,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应对这样的题型,必须让孩子们学会汉语的语法结
构,所以我重点教他们汉语语法与维语语法的区别所在,让
他们知道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所在,不知道他们对这部分知
识吸收了多少,但愿不要太差。对于考试中最后一道口语表
达题,我只能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出题范围,然后给他们一些
模版,让他们背诵记忆,口语表达并非一两日就可以有大的突破,这与他们的汉语底子有密切关系,所以对于这一题型,我并没有抱有太大希望。以上就是我对进行的简单考试复
习,现在说一说孩子们的考试结果吧。
六年级两个双语班,1班参加考试人数23人,最高分85分,最低17分,及格人数8人,平均分35。2班参加考试人数
24人,最高分99.5分,最低分22分,及格人数16人,平
均分56。1班换老师的次数过多,而2班在我之前一直是汉
族老师代课,所以2班总体情况明显比1班好很多,我想1
班的班主任老师一定会生气,可是没有想到她竟说孩子们有
很大进步,原来及格人数都是一两个,他们此次能取得进步,我感到很欣慰我竟有一丝难过,同时,我内心也有一丝心痛,农村教学必须要大力改善才可得到提高啊。
第3篇:乡村八记
《乡村八记》概述
温家宝总理的信
敬宜同志:三月卅日的信及所附李强《乡村八记》早已收到,迟覆为歉。《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你的几封信都给予我很多的关心和鼓励,深为感谢。专此奉复。敬颂教安。
温家宝
2005年4月28日
编者的话
《乡村八记》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写的一篇农村调查。本报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读后认为,作者很自觉地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调查研究中去,表现了一个年轻学子应有
第4篇:乡村八记
《乡村八记》反映真实农村
第一记 一户农家的年收支明细账
这个村大部分人家以农业为主。有一家种着13亩地,种植作物主要为玉米和黄豆,种的小杂粮和菜主要用于自食,还有半亩万寿菊。家有农用机械车一辆,平时跑跑运输,做些买卖。
从一笔笔明细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农户的收入来自农业、副业和工商业,支出主要是税费支出、家庭吃用支出、教育医疗费用支出和农机支出。这个农户在村里算是情况比较好的,可是辛劳一年竟然入不敷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支出过于庞大。供养三人同时上学对于一户农家显然压力过大。高中教育的花销对于农民家庭来说,仍然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更不必说大学教育。教育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农家子弟望而却步,使大部分农家不堪重负。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要取决于农村现代化的进程,而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