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薛昭蕴《浣溪沙》诗词鉴赏
薛昭蕴《浣溪沙》诗词鉴赏
【年代】:唐
【作者】:薛昭蕴——《浣溪沙》
【内容】:
粉上依稀有泪痕,
郡庭花落欲黄昏,
远情深恨与谁论?
记得去年寒食日,
延秋门外卓金轮,
日斜人散暗销魂。
【作者】:
薛昭蕴生卒年不详,依《花间集》序列,当为前蜀人,有词十九首。《北梦琐言》卷十一作薛昭纬,说他是薛宝逊之子,新旧《唐书》有《薛昭纬传》,称他乾宁中为礼部侍郎。疑昭纬与昭蕴为兄弟。
薛昭蕴字澄州。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王衍时,官至侍郎。擅诗词,才华出众。《北梦琐言》:薛澄州昭蕴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沙》词。
【注释】:
郡庭:郡斋之庭。
延秋门:长安禁苑中宫庭24所,西面二门,南曰延秋门,北曰元武门。
卓:立也。
金轮:车轮。
【赏析】
又是落花满庭,夕阳斜照的时候了。而心上人却一去不归。远情深恨,向谁诉说!回想起来,不觉愁思百结,令人销魂。全词写得孤寂冷落。词中含蓄委婉地表露了离别相思之情。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纪初别,泪痕界粉,起句便从对面着笔,则“日斜人散”,销魂者不独一人也。全词情殷语婉,六朝之余韵也。作者《谒金门》词,结句云“早是相思肠欲断,忍教频梦见”,情致与此相似。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日斜人散,对此者谁不销魂?
第2篇:薛昭蕴——《浣溪沙》
薛昭蕴——《浣溪沙》
薛昭蕴——《浣溪沙》1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
【作者】:薛昭蕴生卒年不详,依《花间集》序列,当为前蜀人,有词十九首。《北梦琐言》卷十一作薛昭纬,说他是薛宝逊之子,新旧《唐书》有《薛昭纬传》,称他乾宁中为礼部侍郎。疑昭纬与昭蕴为兄弟。薛昭蕴字澄州。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王衍时,官至侍郎。擅诗词,才华出众。《北梦琐言》:薛澄州昭蕴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沙》词。
【注释】:郡庭:郡斋之庭。延秋门:长安禁苑中宫庭24所,西面二门,南曰延秋门,北曰元武门。卓:立也。金轮:车轮。
【赏析】又是落花满庭,夕阳斜照的时候了。而心上人却一去不归。远情深恨,向谁诉说!回想起来,不觉愁思百结,令人销魂。全词写得孤寂冷落。词中含蓄委婉地表露了离别相思之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纪初别,泪痕界粉,起句便从对面着笔,则“日斜人散”,销魂者不独一人也。全词情殷语婉,六朝之余韵也。作者《谒金门》词,结句云“早是相思肠欲断,忍教频梦见”,情致与此相似。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日斜人散,对此者谁不销魂?
薛昭蕴——《浣溪沙》2
原文: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钿匣菱花锦带垂,静临兰槛卸头时,约鬟低珥算归期。
花茂草青湘渚阔,梦馀空有漏依依,二年终日损芳菲。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
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沉沉。
帘外三间出寺墙,满街垂柳绿阴长,嫩红轻翠间浓妆。
瞥地见时犹可可,却来闲处暗思量,如今情事隔仙乡。
江馆清秋缆客船,故人相送夜开筵,麝烟兰焰簇花钿。
正是断魂迷楚雨,不堪离恨咽湘弦,月高霜白水连天。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平湖。
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摇云鬓佩鸣珰,渚风江草又清香。
不为远山凝翠黛,只应含恨向斜阳,碧桃花谢忆刘郎。
注释:
⑴花心:花蕊。
⑵蕙风兰思:形容美人的'思绪和风度。蕙:香草名。《离骚》:“岂维纫夫蕙茞。”兰:亦香草。《离骚》:“纫秋兰以为佩。”寄清琴:将情思寄于清越的琴声之中。
⑶楚烟湘月:回忆往日游宴时的意境幽静、凄迷。
薛昭蕴——《浣溪沙》3
原文:
浣溪沙·粉上依稀有泪痕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
注释:
①郡庭:郡斋之庭。
②延秋门:长安禁苑中宫庭24所,西面二门,南曰延秋门,北曰元武门。
③卓:立也; 金轮:车轮。
赏析:
作品赏析
评解: 又是落花满庭,夕阳斜照的时候了。而心上人却一去不归。远情深恨,向谁诉说!回想起来,不觉愁思百结,令人销魂。全词写得孤寂冷落。词中含蓄委婉地表露了离别相思之情。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纪初别,泪痕界粉,起句便从对面着笔,则“日斜人散”,销魂者不独一人也。全词情殷语婉,六朝之余韵也。作者《谒金门》词,结句云“早是相思肠欲断,忍教频梦见”,情致与此相似。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日斜人散,对此者谁不销魂?
第3篇:薛昭蕴《浣溪沙》赏析
薛昭蕴《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
薛昭蕴
粉上依稀有泪痕, 郡庭花落欲黄昏, 远情深恨与谁论?
记得去年寒食日, 延秋门外卓金轮, 日斜人散暗销魂。
【作者】:
薛昭蕴生卒年不详,依《花间集》序列,当为前蜀人,有词十九首。《北梦琐言》卷十一作薛昭纬,说他是薛宝逊之子,新旧《唐书》有《薛昭纬传》,称他乾宁中为礼部侍郎。疑昭纬与昭蕴为兄弟。 薛昭蕴字澄州。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王衍时,官至侍郎。擅诗词,才华出众。《北梦琐言》:薛澄州昭蕴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沙》词。
【注释】:
郡庭:郡斋之庭。
延秋门:长安禁苑中宫庭24所,西面二门,南曰延秋门,北曰元武门。
卓:立也。
金轮:车轮。
【赏析】
又是落花满庭,夕阳斜照的时候了。而心上人却一去不归。远情深恨,向谁诉说!回
第4篇:薛昭蕴《浣溪沙》阅读答案及其赏析
薛昭蕴《浣溪沙》阅读答案及其赏析
浣溪沙
[唐]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含嚬(也作“颦”):愁眉不展。
1.词的上阕的景物描写对感情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1.为全词奠定了—种凄迷愁怅的基调。词的上阕描写了一片深秋野渡的凄凉景色。水边嫣红的蓼花,正在秋雨中瑟缩着,沙上成双成对的鸥迹行行远去。(作用2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景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2.词的下阕表达了女子盼归人乘船而返,却一次次希望落空以致绝望的情感。①诗人通过细节描写来体现感情。“不语含嚬”表现了女子期盼的又一次落空;“几回愁煞
第5篇:薛昭蕴《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赏析
薛昭蕴《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赏析
《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是晚唐五代词人薛昭蕴的作品。此词上下片各三句二十一字。上片述古,首句写西施被献送入吴,遗恨不尽。后二句,写西施的不幸遭遇,她不知流了多少怀乡的血泪,也曲指吴王的淫乐。下片伤今,把吴主山河与惨淡的落日余晖对比,越王宫殿与平芜映衬,最后用重湖藕花作结,在沧桑变故中,寄寓了对唐王朝衰微的慨叹。
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
朝代:五代
作者: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注释】
⑴姑苏:山名,今苏州市西南,古姑苏台于其上。亦作苏州之别称。据《吴越春秋》载:越进西施于吴,请退师,吴王得之,筑姑苏台,游宴其上。
⑵凝睇:凝聚目光而视。这里是微微斜视而又含情的
第6篇:浣溪沙诗词鉴赏
浣溪沙诗词鉴赏
浣溪沙诗词鉴赏1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译文及注释
「翻译」
清明时节,春光满地,熏风洋洋。玉炉中的残烟依旧飘送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外的燕子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在玩斗草游戏。江边的梅子已落了,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
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注释」
⑴淡荡:和舒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⑵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⑶玉炉:香炉之美称。
⑷沉水:沉香。
⑸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