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关于按物体的数量分类的科学活动方案
关于按物体的数量分类的科学活动方案
说案《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活动内容、名称:科学《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活动目标:
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和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分析、比较、概括能力。
学习5以内按数量分类,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
依据:根据教学任务从品德、能力、知识三方面培养而确定。
重点:根据物体数量的多少,将物体分别归类。
难点:能用语言完整讲述
依据: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但是幼儿刚升入中班完整讲述能力差,在活动过程中语言表述相对更困难一些,因此做为难点突破,使幼儿达到既会分类又会讲述的'效果。
教学方法:1、 观察法
2、 情景谈话法
3、 游戏法
依据: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直接观察和直接体验能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简单明显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能帮助幼儿形成全面清晰的概念。
在活动中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为进一步调动幼儿观察兴趣,设置有情节的谈话使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另外,因为游戏能使幼儿获得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学的主动,学的愉快,所以整个活动又以3个游戏贯穿始终。
教具:圆点卡片每人一张、动物图片每人一张、车票(分别标有数字可挂在脖子上)每人一张、数字卡片1-5、小房子(分别标有数字1-5)5个、磁带(音乐开火车)
依据:每人一套学具,使幼儿在活动中有静有动,动手动脑,在游戏、操作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活动过程:
导入:出示数字卡片组织
幼儿认读
展开:
1、 通过游戏《找朋友》学习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在以往教学中直接将数3个圆点对应放入数字3位置下幼儿难以理解,所以这个活动的学习部分非常关键。为了使幼儿理解,设计了游戏《找朋友》。
幼儿自己数点卡上的数量,用数自己表示,教师举起相应的数字,介绍---你的朋友是~
教师举数字问:3的朋友在哪里?幼儿举起数量一致的卡片。
互相纠正错误,若对了送给老师。
2 、为了巩固联系这一知识设计了游戏《送小动物回家》
介绍玩法:1号房子表示数量为1的小动物的家,依次介绍。
个别幼儿送:提问图片上有几只什么?哪是它的家?
引导幼儿完整回答:图片上有3只小猫,它该回好房子。
分组送,送完后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检查的同时要求幼儿完整讲述。
3 、为了愉快的结束本次活动,设计了《开火车》游戏。
请5名幼儿分别当1.2.3.4.5号小火车。
其他幼儿拿上车票坐上相应的小火车。
扮演火车的幼儿检查自己的乘客。
结束:放音乐开火车出教室。
第2篇:数学: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活动名称:按物体的数量分类(集合)活动目标:
1、学会用目测的方法感知5以内的物体数量。
2、能将数量一样多的物品放在一起。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矿泉水瓶、可乐、酸奶等空饮料瓶(分别按照2—5的数量捆绑在一起陈列在架子上),空的五层架一个,数量为5以内的水果或者蔬菜的胸卡若干,音乐《找朋友》,播放器和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蔬菜连连看》。环境创设:创设“超市”或者“饮料店”场景。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5以内的物品数量。
1、以到“超市”或“饮料店”购物的情景引入,引导幼儿目测超市货架上3到5中物品的数量。
提问:它们是什么?数量分别是几?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哪几种物品数量是相同的?
二、动手操作:将一样多的放在一起。
1、引导幼儿分别将数量一样多的物品放在同一层架子上的不同篮子里,并用数字做上分类标记。
2、讨论:为什么要把这些物品放在一起?(引导幼儿用“一样多”的词汇进行表达。)
3、小结:不管是什么物品,只要数量相同,就可以用同一个数字来表示。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每人挂一块画有5以内的水果或者蔬菜的胸卡四散站开,随《找朋友》的音乐节奏边拍手边找好朋友。音乐结束时,师幼共同检查好朋友是否都找对了。
2、规则:要找到书了一样多的水果或蔬菜做好朋友。
四、完成操作材料《蔬果连连看》。
组织幼儿拿出操作材料《蔬果连连看》,将数量相同的物体连起来。
第3篇:幼儿园《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教案
幼儿园《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教案
活动内容、名称:
科学《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选自省编教材,中班(上)p71
活动目标:
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和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分析、比较、概括能力。
学习5以内按数量分类,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
依据:根据教学任务从品德、能力、知识三方面培养而确定。
重点:根据物体数量的多少,将物体分别归类。
难点:能用语言完整讲述
依据: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但是幼儿刚升入中班完整讲述能力差,在活动过程中语言表述相对更困难一些,因此做为难点突破,使幼儿达到既会分类又会讲述的效果。
教学方法:
1 观察法 2 情景谈话法 3 游戏法
依据: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直接观察和直接体验能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简单明显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能帮助幼儿形
第4篇:《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教学反思
《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授内容为重办数学活动《物品分类一》
活动目标:
尝试按大小、颜色、用途等两种不同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2.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物品分类”是一节很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课,即可以让幼儿学会分类管理,又培养了幼儿日常生活中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本节课我采用是以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对已知物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拜访,活动开始便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故事“国王的生日礼物”导入,随后让幼儿思考问题,引导幼儿发散思维,一步一步去解决问题,幼儿和我预想的一样,他们能很好的与教师互动,对物品进行分类。第二环节操作卡的使用,在操作前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很重要。在操作中,教师积极观察引导。整节课中不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数学是与生活
第5篇:《按物体的数量分类》优秀教案
《按物体的数量分类》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按物体的数量分类》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按物体的数量分类》优秀教案1
活动目标:
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和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分析、比较、概括能力。
学习5以内按数量分类,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依据:根据教学任务从品德、能力、知识三方面培养而确定。
重点:根据物体数量的多少,将物体分别归类。
难点:能用语言完整讲述
依据: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但是幼儿刚升入中班完整讲述能力差,在活动过程中语言表述相对更困难一些,因此做为难点突破,使幼儿达到既会分类
第6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展开:1 通过游戏《找朋友》学习按物体的数量分类。在以往教学中直接将数3个圆点对应放入数字3位置下幼儿难以理解,所以这个活动的学习部分非常关键。为了使幼儿理解,设计了游戏《找朋友》。幼儿自己数点卡上的数量,用数自己表示,教师举起相应的数字,介绍---你的朋友是~教师举数字问:3的朋友在哪里?幼儿举起数量一致的卡片。互相纠正错误,若对了送给老师。2 为了巩固联系这一知识设计了游戏《送小动物回家》介绍玩法:1号房子表示数量为1的小动物的家,依次介绍。个别幼儿送:提问图片上有几只什么?哪是它的家?引导幼儿完整回答:图片上有3只小猫,它该回好房子。分组送,送完后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检查的同时要求幼儿完整讲述。3 为了愉快的结束本次活动,设计了《开火车》游戏。请5名幼儿分别当1.2.3.4.5号小火车。
第7篇:中班下数学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活动名称: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数学)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数群的点数方法,能正确数出7以内的数量。
2、能将数量在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或圆点表示物体的数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1-7的数卡和点卡若干。(2)数量为1—7的各种玩具的图卡若干、超市货架底版。(3)“小小超市员”和“给动物搬新家”的分组操作材料。
环境创设:将活动室场地分为两块,其中一块创设超市情景,摆放超市货架底版;另一块创设动物园环境,摆放7座动物房屋底版。
活动过程:
一、引入超市情境,学习目测数群的方法。
1、出示各种玩具图卡,引导幼儿学习目测数群的方法。引导语:超市里有许多玩具,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玩具,每种玩具的数量有多少。你是怎么数的?
2、引导幼儿用目测数群的方法点数:先看图卡里集中在一起的玩具有多少个,再数完剩下的
第8篇:幼儿园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教案(热门19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教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幼儿园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激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心。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教学难点:
让幼儿能初步的感知滚动现象。
课前准备:
1、塑料球、冲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记录纸每人一张(上画有没轮子的汽车);集体记录纸两张。
2、情景表演的幼儿一名(大班);没有轮子的汽车一辆。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表演,引出问题c(大班):呜呜呜“”“”“,我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