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说课稿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十六课是全书的总结和落脚点,自然也是全书的重点。本节课属第十六课第一个框题,主要内容分二部分:一是讲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二是讲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这些都是中学生想要知道而且必须了解的内容,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时有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懂得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因此,搞好本节课教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考试的角度看,本框题这几年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基于上述,本节课是重中之重。
2、重难点及依据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构成重点的理由: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所学知识的深化,关系到以前所学知识能否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构成难点的理由: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初中生一方面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构成重点的理由:从教材体系看,这部分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宿,也为后两个框题的学习做铺垫;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这是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点,历年中考都有涉及;从现实角度看,不当行使权利,在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
(3)本课的另一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做到知行转化。依法行使权利从理论上把握不难,但是如何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却绝非易事。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识记);我国公民权利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的表现(识记);列举实例,表明和国公民权利的特点(理解);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理解)
(2)能力目标
提高判断分析能力。即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权利。
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并正确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3)觉悟目标
学习公民权利的特点,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学习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内容,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二、教学方法
1、教法设计。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主创性,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针对本框教学内容和初二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案例教学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从案例入手,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问题导学法。其基本模式是:展示问题—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拨—反馈、总结。问题导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归纳法。政治课教学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分布散乱,教师如不对知识点进行归纳,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是不完整的。教学中,教师可自行归纳,也可尝试让学生归纳。
2、学法设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学法指导尤为重要。针对本框的内容,我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高质量地迅速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形式。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竞争意识。
(2)阅读指导。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材料,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找出结论。
(3)课堂讨论。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习热情,开拓思空间,以适应开卷考试的需要。
三、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新课
提问:请同学们回顾,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学生分组竟答,教师总结,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对于公民权利的特点这部分内容,采用问题导学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9-121页的内容。
展示投影片:(出示阅读提纲)
(1)一个国家的公民享有哪些权利,是由什么决定的?
(2)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什么决定的。
(3)我国公民权利有哪三个特点?
(4)我国公民平等权利的含义是什么?
(5)公民平等权利的表现是什么?
(6)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是什么?
(7)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是什么?
教师个别指导,了解学习进程。请学生宣读答案,同学评议。教师精讲点拨,集体答疑。
在学生对基本知识有所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别用实例说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以及时巩固知识和活化知识。
教师归纳总结,着重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
2、公民要依法行权利这部分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利用课本P122-125的案例资料,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然后合作讨论公民应如何行使权利。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其它组的同学评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从这几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公民正确行使权利需要做到: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
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依照法律正确先例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3、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明确了作为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后,我们青少年要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做一个自觉守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享受公民权利的好公民。
展示投影,出示教学提纲。
一、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含义:宪法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表现: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享有权力的主体极为广泛
(2)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享有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在公民权利的确认上具有真实性
(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在公民权利的实现上具有真实性
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公民要依法行使用权利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采用合法方式,按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4巩固新课
展示投影
在某中学的校门口,经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拦截该校的低年级学生。目的是向他们要钱,有的学生见到了他们就跑;有的学生因为惧怕他们,只好从衣袋里面拿出钱来给他们;有的同学因为被抢劫,便找自己的哥哥和自己的朋友,对他们进行报复;也有的同学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事情告诉了学校的领导。
请同学们谈谈对上述案例的认识。
第2篇:《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说课稿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十六课是全书的总结和落脚点,自然也是全书的重点。本节课属第十六课第一个框题,主要内容分二部分:一是讲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二是讲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这些都是中学生想要知道而且必须了解的内容,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时有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懂得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因此,搞好本节课教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考试的角度看,本框题这几年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基于上述,本节课是重中之重。
2、重难点及依据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构成重点的理由: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所学知识的深化,关系到以前所学知识能否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构成难点的理由: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初中生一方面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构成重点的理由:从教材体系看,这部分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宿,也为后两个框题的学习做铺垫;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这是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点,历年中考都有涉及;从现实角度看,不当行使权利,在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
(3)本课的另一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做到知行转化。依法行使权利从理论上把握不难,但是如何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却绝非易事。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识记);我国公民权利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的表现(识记);列举实例,表明和国公民权利的特点(理解);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理解)
(2)能力目标
提高判断分析能力。即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权利。
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并正确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3)觉悟目标
学习公民权利的特点,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学习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内容,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二、教学方法
1、教法设计。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主创性,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针对本框教学内容和初二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案例教学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从案例入手,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问题导学法。其基本模式是:展示问题—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拨—反馈、总结。问题导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归纳法。政治课教学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分布散乱,教师如不对知识点进行归纳,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是不完整的。教学中,教师可自行归纳,也可尝试让学生归纳。
2、学法设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学法指导尤为重要。针对本框的内容,我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高质量地迅速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形式。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竞争意识。
(2)阅读指导。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材料,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找出结论。
(3)课堂讨论。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习热情,开拓思空间,以适应开卷考试的需要。
三、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新课
提问:请同学们回顾,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学生分组竟答,教师总结,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对于公民权利的特点这部分内容,采用问题导学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9-121页的内容。
展示投影片:(出示阅读提纲)
(1)一个国家的公民享有哪些权利,是由什么决定的?
(2)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什么决定的。
(3)我国公民权利有哪三个特点?
(4)我国公民平等权利的含义是什么?
(5)公民平等权利的表现是什么?
(6)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是什么?
(7)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是什么?
教师个别指导,了解学习进程。请学生宣读答案,同学评议。教师精讲点拨,集体答疑。
在学生对基本知识有所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别用实例说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以及时巩固知识和活化知识。
教师归纳总结,着重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
2、公民要依法行权利这部分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利用课本P122-125的案例资料,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然后合作讨论公民应如何行使权利。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其它组的同学评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从这几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公民正确行使权利需要做到: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
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依照法律正确先例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3、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明确了作为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后,我们青少年要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做一个自觉守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享受公民权利的好公民。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说课稿,
展示投影,出示教学提纲。
一、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含义:宪法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表现: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享有权力的主体极为广泛
(2)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享有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在公民权利的确认上具有真实性
(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在公民权利的实现上具有真实性
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公民要依法行使用权利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采用合法方式,按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4巩固新课
展示投影
在某中学的校门口,经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拦截该校的低年级学生。目的是向他们要钱,有的学生见到了他们就跑;有的学生因为惧怕他们,只好从衣袋里面拿出钱来给他们;有的同学因为被抢劫,便找自己的哥哥和自己的朋友,对他们进行报复;也有的同学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事情告诉了学校的领导。
请同学们谈谈对上述案例的认识。
第3篇: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表现
(3)、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
(4)、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5)、正确行使权利
2、能力目标
(1)、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2)、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3)、联系实例,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情感目标
3、情感目标
(1)、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情感,培养国家观念。
(2)、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和权益的观念。
二、教学要求
1、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优点和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2、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和越权行使权利;哪些行为必须去做,哪些行为不得去做。
三、教学重点
1、公民权利的特点
2、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四、教学难点:
第4篇: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教案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表现
(3)、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
(4)、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5)、正确行使权利
2、 能力目标
(1)、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2)、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3)、联系实例,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情感目标
3、 情感目标
(1)、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情感,培养国家观念。
(2)、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和权益的观念。
二、教学要求
1、 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优点和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2、 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和越权行使权利;哪些行为必须去做,哪些行为不得去做。
三、教学重点
1、 公民权利的特点
2、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第5篇:政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教案
政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教案
教学过程 :
首先播放影片《美丽的大脚》片段和九中优美的风光,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引入问题情景;
1、 同在一片蓝天下,受教育权的条件如此不同。公民在享有受教育权上是平等的吗?
2、 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面对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存在许多类似现象,这也是学生社会中必须面对的,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在“享有权利的平等性”上学生有可能会产生分歧,当小组讨论无论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把讨论引导到辩论,即可以让学生之间辩论,也可以师生之间辩论,在这个过程中第2题的答案,必然会作为论据被引用。
通过老师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公民权利是平等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但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不同,人们的实际权利会存在不平均现象,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第6篇: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的教案
正安二中教案
教学内容: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识记:如何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 点)理解: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运用:公民如何正确履行义务; ⑵能力方面: ①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②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③发展性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遵纪守法、维护法制的观念,培养崇高的集体主义感情。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性原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性原则;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又应履行哪些义务?导入新课: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已经懂得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和所应履行的义务,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处理好二者的
第7篇: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提高民主素养
——心得体会
随着我军兵员学历的提升,军人对民主的认识逐步深化,民主意识也不断增强,但是民主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军人民主素质还不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基于前段时间学校发生“个别人在地上喷涂字样,攻击别人”这种现象,学校开展了“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传递正能量”教育活动。在此,就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这个话题,谈一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当前我校军人行使民主权利的现状
近几年,学校积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建立了常委联系点制度、定期召开学校党代会和军人代表会议、每次民主生活会前征求意见建议等等。越来越多的官兵敢于讲真话,敢于提意见,并主动参与监督,积极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官兵对本级组织和领导的信任感也不断增强,民主求实、风正气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