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乌镇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9 08:22: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品味乌镇散文

品味乌镇散文

很早之前,我就特别向往江南水乡。这种向往,缘于那些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譬如白居易的《忆江南》、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王琪的《望江南?忆江南》等等。

江南何以美,美得令当年的乾隆爷七下游历?美得令无数文人墨客百般赞叹?今年深秋里的一天,在杭州工作的女儿、准女婿及其父母陪着我和内人一同驱车前往乌镇游逛,让我解开了这个疑惑。

江南水乡的缩影

人们都说,乌镇是江南水乡的一张绮丽的名片。水乡的特色,无论是在生活、文化,还是建筑、物产等方面的,在乌镇都能感受得到。

乌镇位于嘉兴的桐乡市,离杭州不远,本来只需大约两个钟头的车程,因为迷路我们中午时分才抵达,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我的情绪。

乌镇分东南西北四栅,但景区分布在东栅和西栅。东栅有茅盾故居、余榴梁钱币馆、江南百床馆等20多个景点。西栅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面积比东栅大得多,其12座小岛被小桥串连在一起,风光甚是秀美。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上书“乌镇”两个大字的仿古大门楼。匆匆用过午餐后,我们便迫不及待的向景区进发。

我们一行漫步在东栅的石板街巷之间,观赏那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追寻沧桑岁月嬗递所留下的痕迹。但见桥街相连,曲径通幽,水乡特性十分鲜明。在一间古宅的门口,我见到一位神态从容的耄耋老者悠然自得的坐在旁边的凳子上看书,我向他问安,与他攀谈,他告诉我:这里就都是些老的东西,老河、老街、老屋、老人。

江南水乡真可谓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水网纵横,水城田野如诗如画,园林幽径魅力无穷。这里非但风景美不胜收,历来也是神州大地最为富足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无可置疑的“人间天堂”。

枕河人家的水阁

水是水乡的活力与灵性之所在,乌镇亦然。一条起码已流淌6000年的小河蜿蜒贯穿全镇,镇上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岸阁楼临水而立。

乌镇沿河民居皆为匠心独具的“水阁”。房子大多是二层楼房,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石柱或木桩竖于河底擎托着,上面架横梁搁木板做成木屋。扇窗推开,宛若像框。水阁宅前屋后,皆通河道;岸植垂柳,铺以石栏;门前河面,俱覆石阶。水阁上面居住,下面停船。他们充分利用多变的地形,使流水在房屋之间通畅。

乌镇几乎“家家门外泊舟航”,船是人们渡河和捕鱼、驮载必不可少的工具,即便是在今日它甚至比汽车还实用。

身临这种“枕河人家”,使我不禁想起茅盾在《大地山河》中对故乡的描述。那一幢幢水阁亭亭玉立,被碧波托起犹如出水白莲。“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楼台俯舟楫”“白墙青瓦水中映”的景观,实在是别有情趣。我想,闲暇时与三二好友来此度假,在水阁中喝茶聊天,或观看蓬船,或垂钓赏鱼,该有多惬意。

无所不在的石桥

乌镇素有百步一桥之说,古色古香的石桥是其一大特色。据悉,其桥梁最多时达150多座,时下经修复、重建的古桥,仅西栅就有72座。乌镇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堪称古桥博物馆。

这些石桥把被水道分隔的巷子都连接在一起,使得水乡的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这些各式各样或拱或平的石桥也成了颇值欣赏的艺术品。“桥里桥”当是乌镇最为著名的两座石桥了。东西走向的“通济桥”与南北走向的“仁济桥”直角相连,互为犄角,交相辉映,迷离而清雅。在“通济桥”上的两副对联也是特有韵味的,一联曰:“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另一联是:“通霅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其联意不仅交代了古桥的历史地理环境,又表达了乌镇人志高心远的胸怀。

其实,乌镇的石桥除了普遍都有耐人寻味的对联外,其装饰也都具有高雅的格调。很多桥的望柱、栏板上都雕有精美的图案,有莲花图案、六道轮回图案、万字图案等,给古桥增添了不少韵致,也蕴涵了古镇人们的宗教习俗以及祈祷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

我看到,在一些石桥上还建有亭阁,如昭明书院西侧的雨读桥。桥阁能遮阳避雨,桥侧护栏可供人们凭栏观赏水上风光。

煦育名流的摇篮

提起文学巨匠茅盾,我不由地肃然起敬。先生的故居和纪念馆就坐落在观前街上。随着人流,我们轻步入内。故居是江浙一带常见的传统木构架民居建筑,处处散发着世代书香特有的逸雅之气。抚着先生的铜像,看着先生幼年时使用过的文物,感受着先生曾经生活过的气息,我无限欣慨。在一丛先生亲自栽种的.“南天竹”前,女儿给我拍照留念。呵呵!我有时发表拙作就爱以“南天竹”为笔名呢,巧合了。

这里还是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著名理学家张杨园等名流的出生地。南朝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也曾在此寓居多年并编撰了被史学界誉为堪比《诗经》《楚辞》的《昭明文选》。据说,小小乌镇在古代先后出过数百贡生、数百举人、近百进士,近、现代更出有众多政治家、银行家、农学家、文化学者等等。这些胸怀博大天资聪慧的水乡名人大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书写了诸多浓彩重墨。

“紫燕剪春雨,丝竹弄管弦”的江南,毓秀钟灵的水乡,可真是人文荟萃啊!

独特有趣的民俗

乌镇除了华夏民族共有的那些传统习俗外,还有元宵走桥、立夏称人、分龙彩雨、天贶晒虫、中元河灯等众多独特的民俗。

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这些活动都无缘欣赏,但也幸运地遇上了精彩的“爬高杆表演”。我们略为等候之后,只见一个白衣小伙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冒了出来,又突然“咚”的一声跳上了小船。随后便像春蚕似地向那根竹杆上方爬去,大约十五、六米长的竹杆立时晃荡起来。他时而横身与竹杆成十字交叉,时而倒立与竹杆成丁字状,做了许多优美而高难的动作。好惊险!两边岸上的观众纷纷鼓起掌来。我想,大概体操世界冠军也未必敢如此这般吧?弄不好就会“啪”地掉到船板上摔个鼻青脸肿,或是“咚”地掉入水中成落汤鸡呢。传说这个活动本来是蚕农们为了祈求丰收而举办的,时下也经常会向游人演绎一番。

夕阳西下时,我们来到了古戏台、修真观一带瞎逛。戏台上两个女子在悠扬起伏的二胡伴奏下“咿咿呀呀”地唱着我根本听不懂的桐江花鼓。她们的扮相还算可以,动作也挺温柔,只是人都很老很老了。

我们漫步至“宏源泰染坊”。这里是染织作坊,却也是游人如织。听说这个作坊是始创于宋元年间的老老店了。在宽敞的晒场上,但见悬挂在纵横交错的竹竿上晾晒的几十挂蓝色印花布随风飘曳,犹如跳着优美的舞蹈,那白色的花仿佛呼之欲出。在这里你不但可以看到美丽的花布匹从轧棉籽、纺纱线、织棉布到纱布印染传统工序全过程的演示,了解蓝印花布是怎么织成的,清新可爱的花纹又是怎么印出来的,还可以带一些蓝印花布的成品回家赠送给亲朋好友。应该提及的是,中国的蓝印花布在全世界可都是久负盛名的,而乌镇就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

乌镇多名食,街巷里江南风味浓厚的各种菜肴、小吃琳琅满目。在一个可以和游客互动的手工面食作坊,内人买了一盒像是糯米糕的小食来品尝。兴致之余我们还轮起木锤锤打面团,女儿见状急忙用她的“单反”来一番连拍。哈!还真是好玩。

璀璨迷人的夜景

华灯初上之际,我们来到了西栅。

西栅以夜景为美。人们都说,如果不去感受乌镇的晨、昏,就不能体会到江南水乡完整的美。这就难怪入夜了这里依然是人山人海。把车子停放好后,我们一行也尽情地去感受她的美妙。

体味西栅必须乘船。我们租得一条老式敞篷木船,沿着弯曲的水路,一路泛舟、游观。夜幕下的水乡古镇是何等的绚丽!这是水、桥、灯交集的世界,梦幻般的世界。置身于此,真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了。

看,西市河水上水下灯光辉映,俨然成了灯河。船在一条条嫕静的灯河中划行,似是划破了一池池碎银;船从一座座古老的石桥中穿越,又如穿梭在一个个时空隧道。船家摇橹的咿呀声、水被划动的哗啦声、游人的戏闹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首交响乐,令人心旷神怡,乐不思蜀。

回味无穷的幽情

电视剧《似水年华》中如此形容乌镇:“如黄昏的一帘幽梦。”驻足回味,乌镇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幽”:幽静的乡域,幽嫮的情景,幽深的街巷,幽泌的河水,幽怨的古戏,幽居的老人,幽姿的女子,幽邃的文化......

乌镇犹如世外桃园。幽静、恬淡,能让人放松心灵,忘却烦恼和压抑,只留下一方清净,一分惬意,一份情怀,让人恋恋不舍。

乌镇犹如伊甸园。幽嫮、温馨,充满罗曼蒂克。难怪古来骚客常来吟咏风月,难怪无数少男少女常来谈情说爱,牵手走过“逢源双桥”。《似水年华》里英的那句“在乌镇,令人想谈恋爱”的话,以及文和英的爱情故事,不知让多少年轻人为之痴迷。

乌镇犹如幽姿淑态的江南女子。天生丽质,柔情似水,看似纤细窈窕之身却蕴含着大家闺秀的非凡气质。那一排排的垂柳,微风吹来柳条飘散,恰如一个个少女在梳理秀发;夜幕降临后柳叶低垂,又好比一个个闭眼含羞的睡美人,妙不可言。

夜深了,不得不走了。惜别乌镇之前,我们两家人都留了影,算是留下一个恒久的记忆吧。

第2篇:品味历史――乌镇_小学作文

品味历史――乌镇_小学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味历史――乌镇_小学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和爸爸、妈妈跟着旅游团来到乌镇旅游。

乌镇地处桐乡市北端,西临湖洲市,北界江苏省吴江县,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是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古镇。近、现代更有文学巨匠茅盾、政治活动家沈泽民、银行家卢学溥、新闻学前辈严独鹤、旷代清才汤国梨......他们从乌镇走出去,胸怀水乡的博大、聪慧,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书写了永不磨灭的浓彩重墨;也曾有无数文人磨客倾慕于乌镇之风华绝代,游学或寓居于此。

一下车,我不禁惊叹于乌镇的秀丽风光,与现代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一排排小木屋,灰色古朴,两排小木屋的中间流淌着一条小溪,三三两两的小船或停泊或满载着游人驶向远方,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图”。接着,导游将我们领进了一间房子。首先,我们走进了“百床馆”,那里的床真可谓应有尽有啊!让我大开眼界,有老爷床,这个床分三部分。最外边的床是给佣人住的,中间那层是用来放一些生活用品的,如毛巾,马桶、牙刷、小板凳类的东西。最里面的一层就是给大老爷们睡的了,据说,这个床唐朝就有了。接下来出自清朝的小姐床可让我羡慕的不得了,这个床是那里雕刻的最精美的床了。两条巨龙缠绕在床边的两根柱子上。床顶上雕刻着许许多多精工细做的图案,据说,图案刻得越复杂,表示家中越富裕。接着,我们来到了“宏源泰染坊”,

刚一进门,就看到庭院里挂满了一条条蓝花布。走进第一间小木屋,只见,哪儿的工作人员正用一块有花纹空洞的.木板压着一个长方形的白布,用刷子往木板上的空洞不断地刷着,直到白布上有凸出来的花纹为止。再到第二间小木屋,只见那里的工作人员用刚才刷过的布料往染缸里一浸,五分钟后,当工作人员再把布拿起来看时,一块精致的布就做好了。

随着导游的介绍,我们先后来到了展示乌镇明清至民国时期文化的民俗馆、木雕馆、修真馆、翰林第、汇源当铺等景点,同时,我们还参观了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了解到了茅盾当年学习、生活的片段。

品味乌镇的千年历史,还让我了解到了许许多多平日里学不到的知识。

第3篇:乌镇游记散文

乌镇游记散文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是游人向往的圣地。

乌镇游记散文篇一

浙江乌镇游记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 与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乌镇完整地保存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 ,沿街店铺林立。前几天去苏杭旅游,第一站便到了乌镇。

乌镇景区分为东栅区和西栅区。东栅区,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 景点有东栅老街、观前街、河边水阁、廊棚等;西栅区位于乌镇西大街,占地3.4平方公里,纵横交叉河道9000多米,需坐渡船出入,有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全国古镇之最,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 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多。

有人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乌镇风情散文

乌镇风情散文

还未走进浙江省嘉兴桐乡市乌镇大门,抬头就看到青红雕花的高大门碑上,刻有两行大大的隶书,“乌镇”二字写于其中,我是从东栅走进古镇的。千百年来,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民风纯朴,自古繁华。这里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典范,同时乌镇又有其他小镇没有的临水建筑——水阁,由此又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水乡古镇有一道亮眼风景,是我多年没有见过河边埠头边,几个妇人蹲坐在石板台阶上用棒槌捶打衣物的景象。她们大声用母语交谈着,不时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此情此景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的故乡河口镇,清晨或黄昏时候,惠济河边的少妇姑娘们洗衣洗菜的场景,似乎跨越时空恍如昨日。

这里不仅有水源清澈的河流,乌篷小船或横或竖,偶尔竹篙一点,水波荡漾开去,一切都是那样的妙趣横生。置身其中,怡然自得,让心情不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乌镇游记散文

乌镇游记散文

乌镇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乌镇游记散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乌镇游记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乌镇。

乌镇,像许多古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河道,有傍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小船在河上荡漾……乌镇是一个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我很喜欢那里的人、那里的景、那里的文化……

刚走进西栅景区,远远望去就是一座座石桥立在河上,如果没有那些桥,河水、景色也就少了一丝生气。大的桥让人感到舒快,小的桥让人感到舒心。可我就体会不到,我走在上面就是提心吊胆、忐忑不安,总以为自己会掉下水去。石桥是由一块块石头垒起来的,无论怎样去看,都很精致,可以说为是巧夺天工。

在那里,令我最感兴趣的是:乘小船。我央求父母带我去,他们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走近乌镇散文

走近乌镇散文

走近乌镇,我感到乌镇的美,虽然很静谧, 却能打动人们的心灵。乌镇,它总给人一种淡淡的随意和幽静,让人熟悉而陌生,熟悉的是茅盾笔下对可爱的故乡的描写,陌生的是我从来没有体悟过如此美妙的江南水乡情致。徘徊在乌镇的老街,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古朴,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故作的娇柔,有的只是白色的粉墙,黛色的瓦,吊脚的水阁,弯弯的一条小河从镇中穿过,赋予小镇生命的流动和休闲。晨曦里的小镇,更像一幅笼罩在烟雨蒙蒙下的淡雅水墨画,你不得不为之赞叹。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离杭州约50公里,乌镇也是沈雁冰(茅盾)的老家。乌镇名扬中外不光光是出了个茅盾,在国人的记忆中乌镇和当年谢添主演和拍了个《林家铺子》的电影相连。我的记忆里却是那首《蚕花姑娘》的歌。歌词写的很美: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满枝桑,满船银茧闪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品味乌镇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味乌镇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