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9 08:21: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论文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要重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环境观;设计争议性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开展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换为环保意识;引入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学习兴趣;人文素养

环境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它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四方面详细论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环境观

高中地理是一门人与环境的关系学科,揭示了人类生存所必要的地理环境、人与自然关系,及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从文本信息入手,详细阐述人与自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环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例如,在“人与自然”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类生存和发展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阳光、空气、土地和水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这些资源遭受污染或破坏,人类就将受到伤害。要引导学生探讨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工业废气、废水对空气环境及其附近河流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沿海地区居民生活的影响等。强化学生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两者的认识,对促进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环境素养大有裨益。

二、设计争议性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对某个社会行为或者事物具有一定的看法和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切忌说教教学、理论教学,要设计引入一些争议性问题,激发学生探讨欲望,让学生自主交流、各抒己见,在激烈的争论中,提升环保意识。例如,在教学“新能源”课程时,教师可让学生围绕“要不要开发核电”进行讨论。核电是一种新事物,对人类发展有利也有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正确认识核电价值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潜在威胁。在课堂讨论中,一些学生认为,核电资源的开发,能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不足的危机,且廉价清洁,地区适应性强,可大力发展核电站。而一些同学持反对意见,他们一致认为核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生活。

三、开展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换为环保意识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要紧密结合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注重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境素养。例如,在教学“地球上的大气”课程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查阅资料,谈一谈刮风、下雨等天气形成的内在原因,并对台风、沙尘暴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对于自然原因,要遵循自然规律,趋利避害;对于人为原因,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和色彩于一体,具有能动会变、声像俱备、形象生动等特点,能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暖”课程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后天》电影片段,在让学生感受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灾害后,可随机展示一张图片:在北极一块浮冰上,北极熊妈妈抱着熊宝宝,熊宝宝流着眼泪问妈妈:“妈妈,我们要去哪儿?”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灾害直接展示在学生眼前,以此唤醒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环保理念。又如,在教学“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课程时,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总之,地理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环境观;设计争议性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换为环保意识;引入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同时,还应当结合生活中环保热点问题及其动态信息,组织开展环境保护专题交流会,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学生环保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仇君.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5(04).

[2]吴昊.高中地理教学比较法切入点创新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7(23).

作者:司海兰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

第2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论文(材料)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要重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环境观;设计争议性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开展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换为环保意识;引入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学习兴趣;人文素养

环境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它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四方面详细论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环境观

高中地理是一门人与环境的关系学科,揭示了人类生存所必要的地理环境、人与自然关系,及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从文本信息入手,详细阐述人与自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环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例如,在“人与自然”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类生存和发展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阳光、空气、土地和水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这些资源遭受污染或破坏,人类就将受到伤害。要引导学生探讨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工业废气、废水对空气环境及其附近河流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沿海地区居民生活的影响等。强化学生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两者的认识,对促进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环境素养大有裨益。

二、设计争议性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对某个社会行为或者事物具有一定的看法和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切忌说教教学、理论教学,要设计引入一些争议性问题,激发学生探讨欲望,让学生自主交流、各抒己见,在激烈的争论中,提升环保意识。例如,在教学“新能源”课程时,教师可让学生围绕“要不要开发核电”进行讨论。核电是一种新事物,对人类发展有利也有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正确认识核电价值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潜在威胁。在课堂讨论中,一些学生认为,核电资源的开发,能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不足的危机,且廉价清洁,地区适应性强,可大力发展核电站。而一些同学持反对意见,他们一致认为核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生活。

三、开展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换为环保意识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要紧密结合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注重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境素养。例如,在教学“地球上的大气”课程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查阅资料,谈一谈刮风、下雨等天气形成的内在原因,并对台风、沙尘暴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对于自然原因,要遵循自然规律,趋利避害;对于人为原因,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和色彩于一体,具有能动会变、声像俱备、形象生动等特点,能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暖”课程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后天》电影片段,在让学生感受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灾害后,可随机展示一张图片:在北极一块浮冰上,北极熊妈妈抱着熊宝宝,熊宝宝流着眼泪问妈妈:“妈妈,我们要去哪儿?”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灾害直接展示在学生眼前,以此唤醒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环保理念。又如,在教学“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课程时,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总之,地理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环境观;设计争议性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换为环保意识;引入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同时,还应当结合生活中环保热点问题及其动态信息,组织开展环境保护专题交流会,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学生环保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仇君.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5(04).[2]吴昊.高中地理教学比较法切入点创新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7(23).作者:司海兰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

第3篇: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论文

1环境保护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志愿者全体成为了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先行者,但是由于其人员的构成单一性,并且志愿者自身对于环保方面的素质也不是非常的强,这就是的环保事业发展不是非常的顺畅。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出于性格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需要认识到青少年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强化。

2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方式分析

2.1通过环境问题的了解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世界各国都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之中却仍然存在非常多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从我国的环境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论文

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论文

摘 要: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在实施环保教育上有其得天独厚之处。另外,环保教育也是语文课人文教育的一个方面和内容,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将环保问题重视起来,就有可能成功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并且可以做到形式灵活、方法多样。

关键词: 语文课 文以载道 环境保护 渗透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成为倍受关注的重大主题之一,“爱护家园”、“低碳生活”、“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标语口号,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还是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着不和谐的声音,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加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是传媒的义务,教育部门更是责无旁贷,环保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好教育这块阵地为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余庆县沙堆小学:万从云

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产生的教育新模式。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应努力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的小学科学课程是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领域。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挖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素材,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各种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球人的共同呼声。绿色奥运,就是将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

一、小学生环境意识现状

(1)、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尚处于低层。环保界对环保意识划分为:关注环境卫生、绿化等身边的具体事,关注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恶化环境因素的解决和侧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论文:环保意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

环保意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

颍东区口孜镇汪庙初级中学 张红芳

环保意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

皖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汪庙初级中学 张红芳

摘要:全球工业化飞速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挑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严峻问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将更多的环保教育加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环保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环保的贡献,使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育 增强 环保意识

在中学各学科中,生物课程内容与环境保护的内容联系是最为密切的,中学生物课堂也是对广大中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的重任。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高职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培养分析论文

高职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培养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生活方式已成为世界潮流趋势,生态文明建设也被提到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由此展开了各类院校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并要求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从学校的基础教育开始环保教育的整体落实,这是有效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问题的全面解决。通过研究与分析高职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环保意识培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探寻环保意识培养的途径,以加强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 高职教育;化学教学;环保意识;环境污染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时代性的改变的同时,也造成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危机,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甚至是国际社会的关注。面对日益遭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摘 要:主要论述如何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当前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实践 环保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