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小学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9 08:11: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今天看完了《布鲁克林有棵树》。一个讲述穷人家的孩子如何生活,成长,一步步摆脱贫穷,不放弃希望,积极生活的故事。

对于美国十八世纪出的历史,我一无所知,仅仅知道小主人公家,生活在人种众多,环境相对落后的布鲁克林。虽邻近纽约市,但却没有林立的高楼,繁华的街道。最多的兴许是味道难闻的水沟,年代久远的平楼。就这样一个地方,外人看来避之不及,但是生活在那里的大多数人,却对这方土地有着执着的热爱,它的朴素简单,适合这儿平凡的布鲁克居民。

就这样艰巨的环境,主人公弗兰西从小面临的是更加艰苦的生活。她内敛,敏感,喜欢独处,不善交际。但是她有信念,有意志,有梦想。她热爱读书,擅长写作,她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价值判断。没有人能左右她的思想,只要她认为是对的,只要不被现实左右。弗兰西意外的懂事,从不埋怨家里的贫穷,而是体谅父母的艰辛。也不去计较妈妈对弟弟的偏袒爱护,而是报以理解,一个人进行内心的自我教育,说服:妈妈也爱她,而且更加需要她的陪伴。当然,弗兰西不是天使,也不会完美无缺,她也会撒谎,对老师,对剧院里的所有人。只是生活的贫困,让她对食物,对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有一种遏制不住的渴望,让她不惜暂时放下自尊,抓住唯一的宝贵机会。这些我们无可厚非,她只是一个孩子,她也没有伤害任何人,她愿意承受撒谎所带来的面红耳赤,良心不安,去争取她可以争取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呢。读着读着,我喜欢上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姑娘。

你以为这是一个灰姑娘经过奋斗变凤凰的故事。其实不是。馅饼没有掉在弗兰西的头上。最爱她的爸爸去世了,生活变得更加困窘。假期,周末,放学的时间都给了工作。初中毕业,她渴望继续读书,渴望上大学,渴望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未来。无奈的是,妈妈坚持要把唯一的上学机会留给并不爱学习的弟弟,让姐姐再打一年工,明年再上学。所有挣扎在现实面前都是无力的,弗兰西渐渐打消了上高中的念头,但不包括大学。她申请上夜班,利用白天的时间报了大学成人班,上一些选修课程。等修满学分,她就可以真正做一名大学生,去触摸她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生活除了亲情外,最必不可少的便是爱情。到了那个年纪,弗兰西自然也有对爱情的渴望和憧憬。有过一次初恋的体会,虽然就维持了短短两天。体会了被抛弃的痛,也学会了更加坚强和爱自己。生活不会永远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多的是岔路和意外。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过好自己的生活,追求心中的梦想,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弗兰西的梦想是大学,你的呢?

第2篇:《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成长的苦与乐

——读《布鲁克林有棵树》有感

原创: 胡老师 手拉手作文

继参加长沙县图书馆“马拉松”阅读打卡活动之后,我们星火读书会的几个书友也建了一个小群,取名“悦读悦享”,希望能将阅读打卡活动坚持下来。于是在众多书单中,我选择了一本一直想看的书——《布鲁克林有棵树》。半个月读下来,感慨颇深。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主要介绍了主人公弗兰西整个家族的成长经历,描写她们一家生老离别、爱恨别离的故事。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弗兰西和尼雷姐弟俩的童年贫苦生活。那场景活灵活现,我总会情不自禁地代入自己的童年生活。特别是对弗兰西尼雷姐弟俩拾破烂的经历的细致描绘,让我想起小时候和弟弟妹妹一起捡啤酒瓶、纸箱子的情景。

那时候,爸爸会帮我们把捡来的“宝贝”整理好,等邻村一个叔叔过来收。每逢周日,那个叔叔总会摇着拨浪鼓,挑着担子,一边放着回收的废品,一边放着可以兑换的商品。每到这时,我们就把“宝贝”拿出来,换一些家里需要的东西,如火柴、针线等。偶尔,叔叔还会有几粒糖果发给我们。当一粒粒圆圆的糖果五颜六色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的眼睛都会放光。小时候没有零食吃,能吃上几粒这样的糖果,那也是一种奢侈。

那时候家里穷,爸爸收入微薄,所以就种了很多田地以增加收入。为节约开支是不会请人工的,就靠我们自己一家起早贪黑。每年暑假,“双抢”就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每天天还没亮,妈妈就会叫我们起床,饿着肚子出门,或割稻谷或拔秧苗,往往要劳作两个小时才回家吃早饭。即使上学,也是回家后便要寻猪草或者扒柴。没有闲着的时候,只有下雨的时候可以休息,所以那时候特别盼望下雨。

辛苦的童年练就了我坚韧的毅力,也感受到了在学校读书的无比快乐和幸福。所以弗兰西的童年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童年,而我的孩子们,他们是不用过靠卖废品贴补家用的日子。虽然现在也会收集旧箱子、塑料瓶,但是永远也无法体会我们小时候经历的那些美好。

因家境贫困,妈妈准备让弗兰西辍学,让弟弟尼雷继续读。弗兰西因此与妈妈争执,她非常难过甚至愤怒。但最终还是与妈妈一起劝说弟弟继续上学。看到此,我也能深深体会那种挣扎的痛苦。我也是家里的老大,为了让弟弟多读一点书,希望能劝说我不要继续读高中。但是爸爸却悄悄地借着高额的利息供我上学。他说,只要我自己不主动放弃读书,就要全力支持我读下去。我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归功于我爸爸不遗余力地支持。

其实,书中让我佩服的还有弗兰西的母亲和外婆。弗兰西的母亲靠一己之力顽强地保护了自己的家人,且有力地护住了整家人的自尊。弗兰西母亲的智慧是从外婆玛丽。罗姆利那里继续学习来的。她把学习而来的智慧加以润色加工,传给自己的下一代。弗兰西外婆不识字,却教育孩子们要多读书,一定要上教育,这让我也想起自己的外婆。

我的外婆是特别支持我上学的,她会悄悄给我准备读高中的热水瓶、棉被和水桶。虽然现在外婆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但她抱着棉被、桶子来到我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我无比怀念她,怀念她的体贴与和善。她总是全力帮助村里人,左邻右舍有困难,她都会帮忙照顾,家里来客人,她宁愿自己喝粥吃青菜,都要给客人做红烧肉、煎鸡蛋的,哪怕是一个乞丐上门,她也要盛一碗饭给人家。从来不说别人的不好,也从未与人争执。我的外婆使我懂得爱人,也懂得感恩。虽然小时候日子清贫,但只要想起这些,我就觉得幸福无比。

总而言之,这是关于弗兰西的成长小说,也是关于我们很多人的成长小说。愿我们都活着并奋斗着,爱着生活馈赠给我们的一切悲欢。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第3篇:《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上海市实验学校 中一年级李佳蓓 暑假,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由贝蒂•史密斯撰写的《布鲁克林有棵树》一书,这本书描写了一个小女孩在贫民区长大成才的过程与经历。合上最后一页书,书中文字所带来的感动如酒后醇 香般久久不肯散去,书中的故事还在脑海中浮现……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那是一片宁静的乐 土。弗兰西•诺兰就生活在这里,她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树,枝上长 着尖尖的叶子,有人把它叫做天堂树,她有一个弟弟,叫尼雷。妈妈偏爱弟弟,爸爸疼爱着她。她们一家生活得很艰苦,妈妈是 清洁工,爸爸是打零工的侍者,一日三餐都需要精打细算,不过,再怎么辛苦,弗兰西的父母也坚持让孩子们去上学读书,经历过 老学校老师势利的眼光,弗兰西很喜欢新学校认真、和蔼的老师,同时,在生活中还有爸爸优美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1

儿子的语文老师要求儿子假期读几本书,其中一本《布鲁克林有棵树》,给他买到后,今天我一天把它读完了,好感动!

书中主人公是一个贫穷而快乐的小女孩弗兰西,她必须熟悉回收站每一种废品的价格,因为只有通过卖废品她才能得到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零用钱;她必须知道如何买到完整的廉价发霉面包,因为只有发霉的面包才能为他们节省那么一点点的生活费用……她生活的条件那么差,环境那么恶劣,但弗兰西却有自己的办法使自己快乐起来,她能在平凡中发掘快乐。她卖废品得到的零用钱是稀少的,但她却如视珍宝,她会小心的计划,一些存钱,一些去买自己喜欢吃的小零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布鲁克林有棵树 读后感

走过寒冬,我闻到阳光的味道

——《布鲁克林有棵树》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命天注定”,但同时也有一句叫做“人定胜天”。而《布鲁克林有棵树》则告诉了我什么叫做命运,什么又叫做知识改变命运。

这是一本关于生存的书,一本关于布鲁克林的“小树”的生存的书。讲述了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讲述知识如何改变人的命运和修为,讲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布鲁克林,一个在纽约繁华的阴影下蜗居着的小镇,与被称为经济中心的纽约仅一河之隔,确是美国著名的贫民区。但是在这片贫瘠的,几乎寸草无生的土地上却能长出参天的大树。

而这棵长在布鲁克林的树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弗兰西·诺兰。

宁静的布鲁克林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片乐土。因为他们不需要像大人一样去为生活担忧,奔波。可是弗兰西不一样,她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一)“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挨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这句话是《布鲁克林有棵树》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让我深思我们现在到底在为了什么而活?而活着到底又为了什么?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含着金汤匙出生,一辈子都享受着富贵与荣华,从不必为生活担心什么;有些人却出生于极贫穷家庭,连一顿温饱都是奢求。每一种成长方式都给我们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布鲁克林有棵树》就是这么一部描述成长的小说,它描述的不仅仅是那贫苦低贱的生活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对于生存的绝望与恐惧,更多的是不向命运低头,不向贫穷妥协的奋斗的精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总是受到别人的欺压,总是受到别人的侮辱,他们的身世是如此的不幸„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上海市实验学校 中一年级李佳蓓

暑假,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由贝蒂•史密斯撰写的《布鲁克林有棵树》一书,这本书描写了一个小女孩在贫民区长大成才的过程与经历。合上最后一页书,书中文字所带来的感动如酒后醇香般久久不肯散去,书中的故事还在脑海中浮现……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那是一片宁静的乐土。弗兰西•诺兰就生活在这里,她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树,枝上长着尖尖的叶子,有人把它叫做天堂树,她有一个弟弟,叫尼雷。妈妈偏爱弟弟,爸爸疼爱着她。她们一家生活得很艰苦,妈妈是清洁工,爸爸是打零工的侍者,一日三餐都需要精打细算,不过,再怎么辛苦,弗兰西的父母也坚持让孩子们去上学读书,经历过老学校老师势利的眼光,弗兰西很喜欢新学校认真、和蔼的老师,同时,在生活中还有爸爸优美的歌声、姨妈各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1

生命的光彩在于个人对生命的态度,你若有好的心理,那么将会很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对生命不抱有希望,便一生一世无成,致使荒废。

主人公弗兰西生活在一个布鲁克林的贫穷家庭。但一家四口一点不受贫穷限制,每天都有有趣的事情发生。母亲凯蒂偏爱弟弟,在心灵上无法与弗兰西沟通。父亲在世时一直任劳任怨,对生活有很大希望。弗兰西感情丰富,热爱生活。他们一家认为有一份美好的信念,人生的另一扇大门才会被打开。

生命是美好的,不能因为一些事情而让生命去补偿,那么自己的一生就几乎没有价值了,只有用自身的努力,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布鲁克林有棵树》小学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布鲁克林有棵树》小学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