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9 08:02: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

《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溪弯弯教学设计及反思。

2、认识文中的15个生字。

3、能尝试用一些识字方法记难字。

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的15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尝试用一些识字方法记难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读古诗《出塞》。

二、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三、美读全文,在文中识字

1、男、女生对读课文,要特别留意后鼻音的字。

2、小组选择喜欢的朗读方式读课文。

3、小组展示读课文。读后进行评价。

四、赛读词语,在词中识字

1、同桌练习读词语。

2、同桌比赛读词语。

3、选词说话。

五、读中认,快乐识字

1、选四位小老师带读生字。

2、挑选难认字。

3、小组交流记难字的方法。

4、指名交流。

5、小组赛读难认字。

6、玩“找得快”的小字卡游戏。

六、拓展延伸

1、这些生字宝宝真淘气,从课文里跳了出来,跑到这首儿歌里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我们一起读一读。

儿歌:

弯弯的月牙像根琴弦,

月亮姐姐弹着琴弦,

发出丁丁东东的声音,

真好听!

美丽的彩霞喜欢照镜子,

天天对着水面看,

看到了自己,

也看到了长长的堤岸。

2、生字回归课文,读全文。

教学反思】:《小溪弯弯》是生本实验教材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意境优美,包含了15个生字,教学反思《小溪弯弯教学设计及反思》。识字教学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因为接触生本已四个年头,经过实践,不断总结,探讨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识字方法。在上《小溪弯弯》这一课,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途径让学生认字,整节课效果还不错,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其中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现与大家分享:

1、开课时的幻灯向学生展示了迷人的风景,能很好的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景中,渲染了课堂气氛,但字体颜色和图片相斥,有点看不清楚。

李旭:

2、小组活动积极投入、有序高效。学习气氛浓郁。小组展示时,组员非常踊跃,仪态大方。只是组员的开场白句子太长,说的很费力,可以变得简洁一点。

3、老师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恰到好处,细致入微,在指导学生的前鼻音和后鼻音,注重了拼音的复习与巩固,对生字的拼读,后鼻音的反复练读等都显示出老师对拼音教学的重视。相信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拼音学习会得到一定的巩固和提高。

4、整节课课堂结构合理,重难点突出,真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教师能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难字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学习难字时,教师不失时机引出六种识字方法。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后,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5、在难字记忆中,口号训练有效、气氛活跃,但似乎有点过于频繁。当学生总用猜谜语的方法记字时,老师适时指导学生“根”字换部首记,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记难字时用时太多,并且记字方法比较单一,造成后面的教学任务显得有点仓促。

6、老师巧妙设计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热情高,参与面广。如果能插入开火车认字,给个人提供展示的平台,也检测了学生的认字情况,效果会更好,既照顾到整体,又尊重了个体。整堂课始终以生为本,设计流畅,有序有效。学生的课堂常规很好,坐有坐相,站有站姿,小组合作训练有素,这为高效识字奠定了基础。

7、教学流程顺畅,能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学生在文中识字,再通过在词中识字,到最后到一个个独立的生字。教学环节简而精,每个教学环节都扎实有效。只是玩小字卡的环节可以放在小老师带读的前面,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玩中识字,大大降低了识字难度。

8、一年级的学生喜欢直观、生动有趣的事物,教师在教学的前几个环节都能创设情景,大大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从词语到生字的过渡显得比较突兀,没有过渡语,而且在“快乐识字”环节,没有创设情境。

9、“用词说话”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好,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既让学生通过在读词中认识了生字,而且又增强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只是学生用词说话的时候,最好能点着词语说,让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见,推进识字的。

第2篇:小溪弯弯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溪弯弯》教学设计及反思(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溪弯弯教学设计及反思。

2、认识文中的15个生字。

3、能尝试用一些识字方法记难字。

【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的15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尝试用一些识字方法记难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读古诗《出塞》。

二、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三、美读全文,在文中识字

1、男、女生对读课文,要特别留意后鼻音的字。

2、小组选择喜欢的朗读方式读课文。

3、小组展示读课文。读后进行评价。

四、赛读词语,在词中识字

1、同桌练习读词语。

2、同桌比赛读词语。

3、选词说话。

五、读中认,快乐识字

1、选四位小老师带读生字。

2、挑选难认字。

3、小组交流记难字的方法。

4、指名交流。

5、小组赛读难认字。

6、玩“找得快”的小字卡游戏。

六、拓展延伸

1、这些生字宝宝真淘气,从课文里跳了出来,跑到这首儿歌里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我们一起读一读。

儿歌:

弯弯的月牙像根琴弦,月亮姐姐弹着琴弦,发出丁丁东东的声音,真好听!

美丽的彩霞喜欢照镜子,天天对着水面看,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长长的堤岸。

2、生字回归课文,读全文。

【教学反思】:《小溪弯弯》是生本实验教材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意境优美,包含了15个生字,教学反思《小溪弯弯教学设计及反思》。识字教学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因为接触生本已四个年头,经过实践,不断总结,探讨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识字方法。在上《小溪弯弯》这一课,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途径让学生认字,整节课效果还不错,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其中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现与大家分享:

1、开课时的幻灯向学生展示了迷人的风景,能很好的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景中,渲染了课堂气氛,但字体颜色和图片相斥,有点看不清楚。

李旭:

2、小组活动积极投入、有序高效。学习气氛浓郁。小组展示时,组员非常踊跃,仪态大方。只是组员的开场白句子太长,说的很费力,可以变得简洁一点。

3、老师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恰到好处,细致入微,在指导学生的前鼻音和后鼻音,注重了拼音的复习与巩固,对生字的拼读,后鼻音的反复练读等都显示出老师对拼音教学的重视。相信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拼音学习会得到一定的巩固和提高。

4、整节课课堂结构合理,重难点突出,真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教师能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难字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学习难字时,教师不失时机引出六种识字方法。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后,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5、在难字记忆中,口号训练有效、气氛活跃,但似乎有点过于频繁。当学生总用猜谜语的方法记字时,老师适时指导学生“根”字换部首记,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记难字时用时太多,并且记字方法比较单一,造成后面的教学任务显得有点仓促。

6、老师巧妙设计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热情高,参与面广。如果能插入开火车认字,给个人提供展示的平台,也检测了学生的认字情况,效果会更好,既照顾到整体,又尊重了个体。整堂课始终以生为本,设计流畅,有序有效。学生的课堂常规很好,坐有坐相,站有站姿,小组合作训练有素,这为高效识字奠定了基础。

7、教学流程顺畅,能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学生在文中识字,再通过在词中识字,到最后到一个个独立的生字。教学环节简而精,每个教学环节都扎实有效。只是玩小字卡的环节可以放在小老师带读的前面,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玩中识字,大大降低了识字难度。

8、一年级的学生喜欢直观、生动有趣的事物,教师在教学的前几个环节都能创设情景,大大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从词语到生字的过渡显得比较突兀,没有过渡语,而且在“快乐识字”环节,没有创设情境。

9、“用词说话”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好,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既让学生通过在读词中认识了生字,而且又增强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只是学生用词说话的时候,最好能点着词语说,让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见,推进识字的

第3篇: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大全(19篇)

说明是一种通过直观的事实、数据等进行解释和阐述的文字形式,旨在让读者了解事物的原由和规律。充分了解运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项运动。下面是一些总结范文的精选,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篇一

1、知识目标:掌握积累文中生字词,理解“犟”的深层含义及文章主题。

2、能力目标:在领悟、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想像、理解、评价以及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与把握,培养学生认准目标、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弄清犟龟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它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旨,即对“犟”的深层理解。

[教学方法]。

1、教法。采用情境感悟教学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等,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

总结是我们提升自己能力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参考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领域总结的特点和要求。

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材分析:

《小溪流的歌》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化的童话。这篇童话采用拟人的方法,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说了小溪流坚持前进,逐渐成长为小河、大江、海洋的故事,歌颂了勇往直前、永不停留、奋斗不息的精神。告诉学生一个“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的道理,对学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刚脱离童年,对童话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具有活泼的天性,这篇文章和学生的这种天性是相吻合的,这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通用18篇)

宗教是人类对于信仰和灵性追求的表达,它给人们带来安慰和指引。在总结时,我们应该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推动自己的进步和成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能够了解到总结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篇一

1、知识目标:掌握积累文中生字词,理解“犟”的深层含义及文章主题。

2、能力目标:在领悟、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想像、理解、评价以及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与把握,培养学生认准目标、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弄清犟龟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它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旨,即对“犟”的深层理解。

[教学方法]。

1、教法。采用情境感悟教学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等,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感悟质疑、探究。

2、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汇总23篇)

有关生活的点滴总结,记录下每一个美好瞬间。在写作总结时要注重条理性和逻辑性,使文章结构清晰明了。这是一些经验分享,希望对同样遇到问题的人们有所启发。

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思路(教材教法分析与学习目标)。

(一)教材分析:

《小溪流的歌》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化的童话。这篇童话采用拟人的方法,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说了小溪流坚持前进,逐渐成长为小河、大江、海洋的故事,歌颂了勇往直前、永不停留、奋斗不息的精神。告诉学生一个“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的道理,对学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刚脱离童年,对童话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具有活泼的天性,这篇文章和学生的这种天性是相吻合的,这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优秀17篇)

兴趣是人们追求知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之一,写作是一种记录和传达思想的方式。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有说服力。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篇一

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用拟人的方法,歌颂了勇往直前、永不停留、奋斗不息的精神。文章按照隔行分段的方法,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都很明晰。

在教学中,小组合作,通过品读充满了想象和幻想的童话故事的方式,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感知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感知童话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进而悟出本文的主题思想。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的诵读中了解小溪流成长的过程。体会“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的各自特点以及他们的象征意义。

情感目标:学习小溪流奋斗不息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月儿弯弯教学设计

《月儿弯弯》教学设计

(2009-12-29 16:11:01)转载▼ 标签: 月儿弯弯

教学设计

拍子

小朋友

师生

台湾 分类: 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对宝岛台湾的了解。

2.通过学习《月儿弯弯》表达学生对台湾小朋友的深情厚意,抒发学生热爱台湾,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环抱。

3.学会用稍慢的速度,轻柔的声音,深情地歌唱《月儿弯弯》。教学重、难点:

1.学唱《月儿弯弯》。

2.了解转调的运用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台湾图片、歌曲《月儿弯弯》、美术制作材料、打击乐等。教学准备: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着音乐进入教室,师生问号。二.导入新课: 1.律动

2.展示台湾的照片:日月潭、阿里山、台湾的夜景等。

(通过交流、展示活动,让学生了解台湾,增加有关台湾的信息,激发学生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溪弯弯》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