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一眨眼,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寒假来临了,老师让我们读两本书,并写读书笔记,我读的第二本书就是《朝花夕拾》。对于《朝花夕拾》这本书,相信每个同学都不陌生,可是真正去读它,去品味它的人却不多。我在很久以前就知道了这个大作家鲁迅,也听说过许多他写的短篇小说及散文。
从幼儿园到小学,我读过一些鲁迅的作品。在我第一次读它,品味它的时候感觉是一种味道。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章虽然表面看起来都是写日常生活的,但当你认真的去品味的话,就可以明白所要表达的主题。他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语主题:即是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处处都体现他是一个爱国者。从他的小说中可以体现他那种对封建社会的愤怒,和对当时社会黑暗的那种不满。《狗•猫•鼠》表现了鲁迅先生同情弱小以及对虐待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父亲的病》回忆了儿时父亲求医治病的种种荒诞情景。以上的几篇,鲁迅先生采用了亲切动人的笔墨,记录了社会生活的一面,构成了一幅幅色彩鲜明,浓淡相同的风俗画卷。
在这本《朝花夕拾》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他这篇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着大人不注意,钻进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子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讲故事,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
曾几何时,我已经离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
第2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仍记得,我接触的第一部鲁迅先生的作品便是《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这个词语似乎从未听过,因而也从不知它的意思,便只认识这书的作者——鲁迅。便是我这样懒至从不了解名人的人也晓得他,他的文章,他的画像,一直被埋藏在我的心中,从未磨灭过,虽如此,却从未看过他的散文集。带着这些个好奇,我翻开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忆散文集。这书中充满了温馨的童年回忆,青年回忆,亦充满了清末民初那灿烂的一幅生活画卷。
《朝花夕拾》内收录了十篇散文,篇篇予我不一样的感概。如《藤野先生》一文:——记录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一心学医却天不遂人愿而专受日本学生的歧视、侮辱接着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鲁迅先生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又在片尾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这让我从鲁迅先生对这位藤野先生的描写中,看到了一个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可以说,《朝花夕拾》当中的十篇散文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深品味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一直都是通俗易懂,读来也是朗朗上口。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一个写文的方法,那就是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阅读的确可以丰富自己,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我有幸阅读到更加富有人生哲理的书籍。
第3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张伟业
闲得无聊,一向不喜欢看散文的我,从书柜里拿了一本鲁讯的《朝花夕拾》,准备以此解闷,没想到这一看却使我从此迷上了散文,且按照我的习惯,写下了一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62年2月至11月间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集,前后仅十篇,却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的人情世态以及社会风貌:《狗·猫·鼠》表现了鲁迅先生同情弱小以及对虐待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无常》中又记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会与戏台上所见道的“无常”现象,并借此辛辣地嘲讽了“正人君子”;《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儿时与保姆相处的情景,在文中,鲁迅先生充满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怀念之情;《五猖会》把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兴奋的心情描写得
第4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展现了鲁迅先生对死难者的同学们的一种同情,一种责任感。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鲁迅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很熟悉的作家。可是,忽然发现,我只不过是对这个名字熟悉而已,并没有读过鲁迅的作品。所以,今天,我把《朝花夕拾》看完了。
作品是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散文集,作者通过一种回忆的形式来反映自己的心路历程,也通
第5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朝花夕拾》(鲁迅)1.《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这样纷扰中寻出一点空闲来,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
第6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
第7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一)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
第8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狗〃猫〃鼠》写的是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及原因。《阿长与》是怀念我家的保姆长妈妈。《二十四孝图》是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五猖会》是描绘封建家长制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是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描写童年生活的有趣与读书生活的乏味。《父亲的病》是揭露庸医误人的实质。《琐记》是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藤野先生》是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范爱农》是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
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来看,不过是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