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8 08:18: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项链教案

项链

时间分配:5分钟课前交流,25分钟讲授,5分钟交流,5分钟总结。

教学目标:通过对玛蒂尔德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虚荣心与向往美好的生活的区别。

教学重点:围绕文章故事情节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质疑、启发、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引入新课:让我们回到四个月前的军训时期,你们是否还记得当时学的西点军校二十二条规第三条内容是什么?(细节决定成败)那么请问在《项链》这篇小说中是哪一细节决定了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成败呢?(丢项链)这节课的重点,我们去分析一下玛蒂尔德在丢项链前后各是什么样的形象。我们之前所学过的分析人物时可以从人物描写方法来分析,那么回忆一下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呢?

二、讲授新课:

(一)借项链前玛蒂尔德形象

1、借项链之前的玛蒂尔德外貌怎么样?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2、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却出生在一个(背景)无奈之下最终嫁给了(丈夫身份)她没有豪华的住宅,没有宽敞的客厅,没有精巧的木器,没有珍奇的古玩;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华贵的珠宝,她不能讲究打扮,只能穿得朴朴素素,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她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那么请问现在你所能感知到的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追求物质的人)

3、她美丽动人,但是她美丽的容颜却面对着黯淡的墙壁,破旧的家具,粗陋的衣料,三天不洗的桌布,对着不懂浪漫的老公,此时的玛蒂尔德有什么样的心情?请从文中找答案。(不幸、痛苦、苦恼)

4、她的美和她的现状形成了强烈反差,那么可见此时的玛蒂尔德对于自己的现状是否满意? 那么说明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满现状的人)

5、凭借她自身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能不能改变自己的现状?(不能)于是她每天所能做的就是幻想:如果我玛蒂尔德家黯淡的墙壁上有精美的壁画那该有多好啊,如果有一个大衣橱,打开有很多漂亮衣服那该有多好啊,如果客室里有华美的香气扑鼻精美的晚餐那该有多好啊,如果每天下午五点钟能跟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那该有多好啊。从上可以看出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爱幻想的人)

6、想着想着好事来了,什么好事呀?

(她老公路瓦栽带回了教育部晚会的请柬)

7、得到请柬后,玛蒂尔德情绪怎样变化?

(高兴——懊恼——不耐烦——哭——平静——郁闷、不安、忧愁——惊喜)

8、此时的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面子、爱慕虚荣?)

9、参加晚会打扮的漂漂亮亮有没有错?你们想不想自己在圣诞晚会上吸引众多人的眼球?那能不能说你们都是有虚荣心的人?(不能全否定,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咱们学校有没有虚荣心特别强的孩子呢?请举出一个实例。你们有没有去想过为什么咱们学校要统一着装啊?(为了避免攀比,防止虚荣心泛滥,也是塑造咱们的职业形象)

(二)借项链时玛蒂尔德人物形象分析

1、借项链这一情节主要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再没有别的了吗?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对物质的狂热 动作描写:跳、搂、亲、跑

2、我们在分析这篇小说的背景时说过,当时是金钱至上,人与人之间人情冷漠,但是佛来思节夫人在借出钻石项链时却非常地爽快,那么这是作为朋友的讲义气吗?(存疑)

(三)借项链后玛蒂尔德人物形象分析

1、舞会上的玛蒂尔德成功了吗?请从原文找答案。(夜会的日子到了,路瓦栽夫人得到成功。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她满脸笑容,兴高采烈。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到她了。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玛蒂尔德的陶醉这使用了什么修辞,强调了什么?(排比,强调了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她的丈夫呢?

(在一间清冷的小客室里睡着了)

3、只有她丈夫一个人在小客室里睡着了吗?(还有三个男宾)

4、这三个男宾的妻子在哪里呢?(也正舞得快活)

5、美丽、丰韵、娇媚,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是不是只是玛蒂尔德一个人的出身和资格?玛蒂尔德陶醉在仅仅是自己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吗?(不是,是妇女们)

而现在和她一样冷落自己丈夫的有三个男宾的妻子,那么请问当时的社会是不是只有玛蒂尔德爱慕虚荣?

(不是,那是当时的社会风气,社会现象)联系本学校学生上课睡觉、爱学习受相互影响的事例加以分析。而玛蒂尔德也只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之一。

6、舞会结束,她马上想到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逃跑)

(他的丈夫怕她着凉给她披衣服)(好面子)

(四)丢项链后的玛蒂尔德人物形象分析

1、当她坐着破马车回到家以后,灾难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项链丢了)

2、请从原文找出描写玛蒂尔德神态的词语。(猛喊、吓昏、惊惶、发呆、惊恐)

(五)赔项链时玛蒂尔德人物形象分析

1、借来的让自己在夜会上出尽风头的项链丢了,她决定怎么办的?

(她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2、她有没有拿出实际行动?

(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

(她懂得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杂事了,她刷洗杯盘碗碟,她洗衣服洗抹布,她倒垃圾,楼上楼下提水,在各种店子里争价钱,受嘲骂。)

3、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多少年?(十年)

4、此时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敢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自己悲惨的人生,吃苦耐劳,坚强,有毅力)

5、她最大的变化从哪里可以最先看出?

(外貌她已经变成了穷苦人家的粗壮耐苦的妇人了。她胡乱挽着头发,歪歪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的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6、那么在你们看来丢项链这一个细节是成全了析玛蒂尔德还是败坏了她呢?(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成全:明白了踏实过生活 败坏:十年的青春没有了

7、咱们生活中有没有因为细节而成全一个人或是败坏一个人的事例?

(六)识项链的玛蒂尔德

1、玛蒂尔德有没有怀疑过她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给她的是假项链?说明了什么?

(没有)(对朋友的信任,单纯善良的性格)

2、而佛来思节夫人作为有钱人,作为上流社会的代表人物,却用的是假项链,这说明了什么?

(上流社会的人也爱面子,也爱慕虚荣,而且更加的虚伪)

3、那么我们可以回答前面留下来的疑问,佛来思节夫人爽快地答应借项链是因为讲情义吗?

4、那么,一个人的性格是不是天生就带来的呢?是怎么形成的?(不是)(后天形成的,环境造成的)课堂巩固:

玛蒂尔德的人生能给我们什么启迪呢?(1)要注意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

(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要注意尺度。(3)要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直面人生的挫折。

(4)向往美好的生活无可厚非,但要靠自己努力拼搏,而绝不是依赖别人。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着重分析了一下在金钱至上,人情冷漠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玛蒂尔德由爱面子,爱慕虚荣的美丽动人的姑娘成长为单纯善良,敢于承担责任的粗壮耐劳的妇女过程中的一系列典型性格,从中可以发现玛蒂尔德这个人物的形象是非常饱满的,是非常丰富的,性格不是单一的,我们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向往美好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注意尺度,人生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描绘自己的人生画卷,而人生是不存在橡皮擦和涂改液的,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意识,一定要靠自己努力拼搏走向美好生活,而绝不是依赖别人。作业布置:环境造就了人的性格还是人的性格影响着她所处的环境,准备辩论材料。板书设计:

七个“梦想

四个“陶醉”

十年青春

一个“回想”

爱慕虚荣

借项链

丢项链

赔项链

假项链

苦不堪言

第2篇:《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对马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赏析小说主题、人物形象描写技术,提高自己的鉴赏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分析主人公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教学难点】 悲剧产生的根源。【教学主流程】

1、检查预习,概括小说内容。

2、拟设标题,把握情节。分析情节特点。

3、提要求,作指导,师生共同开展交流,分析各种矛盾,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4、作假设,设计情节,理解悲剧的根源。

5、归纳总结并布置作业。【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交流。

一、导入新课。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过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如果物质消费越大欲望不变,那么快乐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知足常乐;反之会怎么样呢,今天咱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一下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二、检查预习,概括小说内容。

主要是生字词等一些基本知识。

三、作者和背景介绍。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瞎子》、《真实的故事》、《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老人》、《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图瓦》等

发表于1884,原题为“首饰”,文题即是本文线索。莫泊桑创作的年代,正是法国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第三共和国时代,也即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帝国主义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资本主义社会不论在政治上、文化上都更腐化堕落。《项链》反映的上19世纪80年代法国贫富悬殊、金钱至上、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小资产阶级处于被压迫、被排挤的地位,但他们不安于现状,对有钱有势的大资产者垂涎三尺、艳羡不已,幻想着有朝一日能爬上去,跻入上流社会。他们想活得滋润些优闲些,又不愿意付出辛苦的劳动;他们想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却只想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捷径。玛蒂尔德夫妇的所作所为正是小资产阶级的典型心态的反映。

四、研读课文。

(一)介绍本文的故事情节。

(二)根据故事情节为每部分加注小标题。

(三)根据全文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四)点明小说的主题。

五、归纳总结。

对于马蒂尔德的悲剧形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指出造成悲剧的原因除了自身性格的原因外还有当时的社会原因。

六、作业布置。

假如你是马蒂尔德,当你知道项链是假的后,你会怎么办?(不少于200字)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作者及那个时代的社会大环境,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在课后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3篇:《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天等县职业技术学校 陶祖贺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①了解作者及其作品。②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③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④把握小说主题。

二、过程和方法

在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体会文章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虚荣的危害;感受人性的光辉。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小说巧妙的情节安排 2.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 3.把握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课堂导入:师:今天,我来到了崇左东盟学院,发现这里的景色很美,环

师:(示意)来,第一幅。

生:她向那个……她向她的朋友借项链。师:谁?

生:(低头看书寻找)

众生:(低声)佛来思节夫人。

师:佛来思节夫人,是吗?她向朋友借项链,为了参加舞会。请坐。(示意)后面,生:(沉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项链教案

项链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项链》。上节课,我们听到了震撼人心的海浪声。那,你们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海边去玩?(想)

二、检查生字

(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

别着急。看!生字宝宝又来到了我们教室,先和他们打个招呼,能喊对他们的名字,就能见到大海了哦。我们齐读生字l——an蓝,蓝蓝蓝(齐读生字)你们读的真准确。掌声送给自己。

这些生字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开起小火车读一读。小火车开起来,火车头在哪里?(在这里)(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你们的火车开的真是又快又稳!生字宝宝看到你们这么喜欢他们,又叫来了一些朋友,组成了词语,谁可以来读?(指名读)(每人读一行)(你读的又快又对;你的声音真响亮;你把轻声读的真好)让我们男女生比赛读,再把他们读一读。

同学们读的真认真。马上就见到大海了,比一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项链 教案

高二语文第四册 第二课项链 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交易所的经纪人,母亲爱好文学,其父亲生活放荡,加上家庭经济窘迫,其父母关系不断恶化;中学毕业后,入大学学习法律,这一年,正值普法战争爆发,他又应征入伍,战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做了九年的小职员。这些经历使他对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对于资本主义的黑暗和腐败有了深刻的了解。1880年后,莫泊桑开始发表作品,在短短的十年间,写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还有诗歌、剧本、评论等作品。他的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他善于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来反映深刻的社会内容,善于通过独具匠心的构思、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白描的手法、洗炼的语言来揭露资本主义的丑恶和腐败。这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项链》教案

项链([法] 莫泊桑)

●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对于人生价值和人性的思考。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玛蒂尔徳人物形象的分析。

2、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把握。

●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们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更由于其价值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一起走进莫泊桑的艺术世界。

欧•亨利(1862—1910)

《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契诃夫(1860—1904)

《变色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项链教案

项 链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艺术成就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以项链为线索,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及作者对她的态度。

4、理解小说的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评价任务:

1、通读课文,理清线索和故事情节。

2、分析主人公十年前后的变化并讨论变化的根源。

3、探讨丢项链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

4、伏笔在小说中的作用

5、归纳小说主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展示

我给大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项链》教案

“一夜风头出尽,项链成锁链十年辛酸熬完,饰品是赝品”

酸涩尝透

十年艰辛熬完,珍宝是假宝

价值引领与自主建构和谐统一于对话教学——精彩案例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小说单元《项链》一课。我边说边板书课题。(复习相关知识和作品,略)今天我们学习的《项链》中,莫泊桑又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三个学习要点:一是了解人物、情节、环境之间的关系,二是欣赏精妙的情节构思,三是通过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分析,获取一些人生启示。

我问:“大家还记得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

学生随声答道:“人物、情节、环境。”我随学生的回答写着板书。之后,我追问:“这三要素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好像不太明白,我便改变问法,说:“哪一个要素在小说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呢?”

多数学生木然,少数学生轻声嘀咕着,有说情节的,有说人物的。看着学生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项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项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