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总结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8 08:17: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奔丧sāng差chāi使簌sù蹒跚pánshān

颓tuí唐箸zhù

点拨:注意多音字“丧”、“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满院狼藉晶莹妥帖

琐屑

点拨:不要把“藉”误写为“籍”,“莹”误写为“萤”。

3.解释下列词语。

典质:典当、抵押出去。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失业在家。

勾留:短时间停留。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触目伤怀:看到心里感到悲伤。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颓唐:衰颓败落。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

第2篇: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总结

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奔丧sāng 差chāi使 簌sù 蹒跚pán shān

颓tuí唐 箸zhù

点拨:注意多音字“丧”、“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满院狼(í) 藉 晶(íng) 莹 妥(tiē) 帖

琐(xiè) 屑

点拨:不要把“藉”误写为“籍”,“莹”误写为“萤”。

3.解释下列词语。

(1)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2)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3) 赋闲:失业在家。

(4) 勾留:短时间停留。

(5)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6) 触目伤怀:看到(眼前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7)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8) 颓唐:衰颓败落。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

第3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背影》选自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请的一篇著名的记实散文。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诚与至诚的父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觉得,读朱自请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方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体会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能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初二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

初二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奔丧sāng? 差chāi使? 簌sù? 蹒跚pán shān

颓tuí唐? 箸zhù

点拨:注意多音字“丧”、“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满院狼(jí) 藉? 晶(yíng) 莹? 妥(tiē) 帖

琐(xiè) 屑

点拨:不要把“藉”误写为“籍”,“莹”误写为“萤”。

3.解释下列词语。

(1)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2)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3) 赋闲:失业在家。

(4) 勾留:短时间停留。

(5)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6) 触目伤怀:看到(眼前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7)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8) 颓唐:衰颓败落。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知识点总

www.5y

kj.co

m

一、疏通文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爱莲说

@ 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作者是 朝代 中国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爱莲说》出自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背影》八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背影》八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背影》选自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请的一篇著名的记实散文。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诚与至诚的父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觉得,读朱自请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方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体会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

2·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3·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教学器材: 准备两张桌子。

课前预习

基本要求:

1·默读、朗读课文。

2·查字词典,为有关字词注音释义。

3·画出文中疑难词句。

4·文中最能感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会感动你呢?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起欣赏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曾经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思想上的被影响,写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

二、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 ,字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