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青岛天后宫导游词
青岛天后宫导游词
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青岛天后宫,位于青岛市前海栈桥风景区内的太平路19号。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岛天后宫导游词,欢迎阅读。
青岛天后宫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
青岛天后宫现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二进庭院。其有正殿、配殿、前后两厢、戏楼、钟鼓楼及附属建筑共计殿宇16栋80余间,是一处典型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除戏楼为琉璃瓦盖顶,其它建筑物均为清水墙、小灰瓦,且经苏州式彩绘点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在整个青岛地区的古代建筑中,青岛天后宫的建筑艺术和彩绘艺术都是首屈一指的。门内还立两块石碑,记载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天后宫的情景,是了解青岛历史的重要资料。
与山门对应的是青岛天后宫正殿,正殿内供奉天后——妈祖。这尊妈祖像是由整条樟木雕刻而成的,并且在妈祖故里莆田开光分灵,高2、8米,是目前世上最大的木雕神像之一。两边还雕塑有妈祖的护将“千里眼”和“顺风耳”。整个正殿内显得庄严肃穆。正殿两边分别为财神殿和龙王殿,正殿两边庑房为民俗博物馆,展出民俗文物100多件,是一集民间工艺的大全,是一中国民间文化的缩影,也是我国民俗艺术的写照。
进入宫内,有一个大鼎,当你进入天后宫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粘贴。如果你把这个粘贴贴在左腿(大鼎)上,就会发财,你把粘贴贴在右腿(大鼎)上,就会平安。
青岛天后宫导游词2
各位游客,你们好。
你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宫。先请大家转过身去,海神庙正殿背后有一副楹联,上写着:“五湖四海都是我,九江八河一家人”。这副楹联也是一则谜语的谜面,哪位朋友能够猜出它的谜底呢?它的谜底就在对面。天后宫宫门的上方,有四个大字:“盛德在水”,谜底就是――“水”。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中,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是一个拥有大量水体的星球。水,孕育了生命,养育了生命。在地球表面,海洋占了总面积的71%,在海洋从事捕捞航运的人们,盼望风平浪静,盼望有一位海上保护神。这样,妈祖就应运而生了。
据传这位女神曾生活在人间,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逝世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民间说她有特异功能,能知人祸福,通晓天文气象,擅长海上救护,精通医学,治病救人,深受渔民的爱戴。她死后,当地人在湄州岛上建了一座小庙来纪念她,并尊称她为妈祖。据说,妈祖十分灵验,影响越来越大,后来,就逐渐成为沿海居民供奉的海上保护神。宋元以来,妈祖屡受朝廷赐封,从“泉州神女”到“护国天妃”,清代时封为“天后”。可是,民间百姓更愿意直呼“妈祖婆”。渔民们传说:在大海遇到了惊涛骇浪,万分危急的时候,如果喊一声“天后娘娘”,救援的速度就比较慢,因为天后娘娘要凤冠霞披,车水马龙,好长时间才能出现;如果喊一声“妈祖婆”,“则立即现身,常服不妆饰”。看来,还是平易近人的.妈祖婆对老百姓更为关切,与老百姓更为贴近。
后来,随着移民东渡,妈祖也到了台湾。现在,妈祖已经成了联系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和平使者。大陆的妈祖神像多次到台湾,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各界人士顶礼膜拜;台湾的渔民也经常到大陆来参拜妈祖。妈祖是华夏儿女尊崇的海峡女神。
此外,天后宫有一幅八仙图。二楼上还有八仙的塑像。八仙的传说,始于唐代。唐代时,道教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唐高宗以老子李聃为李氏祖先,并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八仙是道教里的八位神仙。八仙的故事传说千百年来不断演变,到了明代,八位神仙的姓名才最终确定下来。这八位神仙是: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李铁拐、韩湘子、何仙姑、吕洞宾。
在天后宫的后面,有一座深入海中的华亭,亭亭玉立,八面来风,海风习习,波涛阵阵,去那里休息片刻,领略一下海上的风光。
第2篇:青岛天后宫导游词
青岛天后宫是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很值得游客参观,导游要做好天后宫详细的解说词,介绍天后宫的特色给游客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天后宫导游词,欢迎参考!青岛天后宫导游词篇1
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青岛天后宫,位于青岛市前海栈桥风景区内的太平路19号。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0多年前初建成时,天后宫由三间圣母殿和龙王财神两配殿构成。后历经明、清、民国等七次维修扩建。1996年,青岛市政府对其进行全面修复,并将其辟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于1998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
天后宫戏楼大梁的包袱画绘有金陵十二钗等红楼人物,以及春秋故事“吹箫引凤图”、“敦煌飞天图”等。
青岛天后宫现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二进庭院。其有正殿、配殿、前后两厢、戏楼、钟鼓楼及附属建筑共计殿宇16栋80余间,是一处典型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除戏楼为琉璃瓦盖顶,其它建筑物均为清水墙、小灰瓦,且经苏州式彩绘点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门内还立两块石碑,记载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天后宫的情景,是了解青岛历史的重要资料。
进入宫内,有一个大鼎,当你进入天后宫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粘贴,如果你把这个粘贴贴在左腿(大鼎)上,就会发财,你把粘贴贴在右腿(大鼎)上,就会平安。
青岛天后宫导游词篇2青岛天后宫位于太平路19号,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的天后宫是一处集天后文化、海洋民俗文化于一体的著名人文景观,也是青岛前海风景线上一处极具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历五百余年风雨淘洗而幸存至今,弥足珍贵,堪称青岛历史变迁的一个生动缩影。
1996年,遵照文物“修旧如初”的原则,青岛市政府拨巨款将其重新修复,并开辟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现有建筑面积1500m2,前后两进院落,殿宇十六栋,分别为天后圣母殿、龙王殿、督财府、供奉天后、龙王、文武财神等诸神像。其余殿房由民俗博物馆举办天后文化、民间工艺品和民风民俗各项展览,常年对外开放,接待中外宾客。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为天后诞辰,届时各地天后宫皆举行庙会庆祝,并有丰富的民俗活动。
这里是青岛市区一处著名的文化旅游景观,也是研究青岛民风民俗的重要基地。
青岛天后宫导游词篇3青岛天后宫在青岛市区太平路,首先看到的是青山天后宫的大戏楼。大戏楼为两层楼阁,金碧辉煌,门前一把大旗杆和两只大石狮和五彩缤纷的立面装,体现了青岛天后宫的气派,二楼中间悬挂的“天后宫”巨匾下面为波浪式的房檐,意为“进得门来,应无戏檐(戏言)”,也就是说拜妈祖不能当儿戏。这座戏楼内装饰有文房四宝、希世古懂、各种用具。
过戏楼,左右两边为传统的寺庙建筑钟楼和鼓楼。过钟鼓楼为东西厢房,中间大场院有颗大桂花树,因其花为朱红色,亦称“朱砂桂”,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满树桂花香溢四处,吸引了很多的游人。过两厢房就是山门,进山门为二进院落,场院内雌雄二银杏已有500多年历史,据说与天后宫同年龄。
山门内还立两块石碑,记载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天后宫的情景,是了解青岛历史的重要资料。
与山门对应的是青岛天后宫正殿,正殿内供奉天后——妈祖,这尊妈祖像是由整条樟木雕刻而成的,并且在妈祖故里莆田开光分灵的,高2.8米,是目前世上最大的木雕神像之一。两边还雕塑有妈祖的护将“千里眼”和“顺风耳”。整个正殿内显得庄严肃穆。正殿两边分别为财神殿和龙王殿,正殿两边庑房为民俗博物馆,展出民俗文物100多件,是一集民间工艺的大全,是一中国民间文化的缩影,也是我国民俗艺术的写照。
第3篇:青岛天后宫导游词3篇
青岛天后宫导游词3篇
青岛天后宫是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很值得游客参观,导游要做好天后宫详细的解说词,介绍天后宫的特色给游客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天后宫导游词,欢迎参考!
青岛天后宫导游词篇1
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青岛天后宫,位于青岛市前海栈桥风景区内的太平路19号。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0多年前初建成时,天后宫由三间圣母殿和龙王财神两配殿构成。后历经明、清、民国等七次维修扩建。1996年,青岛市政府对其进行全面修复,并将其辟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于1998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
天后宫戏楼大梁的包袱画绘有金陵十二钗等红楼人物,以及春秋故事“吹箫引凤图”、“敦煌飞天图
第4篇:青岛天后宫导游词范文
青岛天后宫导游词范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岛天后宫导游词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岛天后宫导游词1
青岛天后宫位于太平路19号,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的天后宫是一处集天后文化、海洋民俗文化于一体的著名人文景观,也是青岛前海风景线上一处极具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历五百余年风雨淘洗而幸存至今,弥足珍贵,堪称青岛历史变迁的一个生动缩影。
1996年,遵照文物“修旧如初”的原则,青岛市政府拨巨款将其重新修复,并开辟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现有建筑面积1500m2,前后两进院落,殿宇十六栋,分别为天后圣母殿、龙王殿、
第5篇:关于青岛天后宫的导游词
关于青岛天后宫的导游词(共8篇)由网友 “小狗拖把”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关于青岛天后宫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青岛天后宫导游词
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青岛天后宫,位于青岛市前海栈桥风景区内的太平路19号。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0多年前初建成时,天后宫由三间圣母殿和龙王财神两配殿构成。后历经明、清、民国等七次维修扩建。,青岛市政府对其进行全面修复,并将其辟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于1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
天后宫戏楼大梁的包袱画绘有金陵十二钗等红楼人物,以及春秋故事“吹箫引凤图”、“敦煌飞天图”等。
青岛天后宫现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