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意识、习惯。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同学们,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了,有很多后勤工作要做。需要我们班同学做的事有两件:一是买运动服,二是买文具用品作为奖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做好这两件工作,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二、 提出问题
谈话:我们先到李宁运动服专卖店去看一看吧。(课件演示李宁运动服专卖店,一位营业员正挂出一套运动服。营业员介绍说:每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买一件上衣要多少钱?买一套运动服要多少钱?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等)
课件相机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 解决问题
1. 教学例题。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先看这样的问题。
课件出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谈话: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
讨论:下面该画什么?怎样画?(在表示裤子价钱线段的下面画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是1份,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要画这样的3份)
追问: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
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
提问:怎样表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呢?(教师示范,学生在图上表示)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线段图,并指着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谈话: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互相讨论。
反馈: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的解法可能有:
①28 × 3 = 84(元) 84 + 28 = 112(元)
②1 + 3 = 428 × 4 = 112(元)
比较: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种解法,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突出一种解法是先算上衣的价钱,另一种解法是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
小结:略。
2. 教学“试一试”。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出了“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那么,怎样求“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呢?
引导:可以先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结合线段图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要求:请同学们先画出线段图,再独立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反馈:你是怎样解答的?能把你的思考过程介绍给大家吗?(着重说一说线段图的画法和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的解法可能有:
①28 × 3 = 84(元) 84 - 28 = 56(元)
②3 - 1 = 228 × 2 = 56(元)
要求:请同学们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看一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揭示课题: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板书)
四、 巩固深化
谈话:解决了买运动服的问题,我们该去文具用品商店了。
课件出示文具用品商店的情境(蓝天文具商场,货架上放着许多文具:铅笔、钢笔、圆规、笔记本、文具盒、书包等)。
1. 课件出示: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问题?可以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 课件出示情境:一把圆规4元,一本笔记本的价钱比圆规贵5元,买一把圆规和一本笔记本一共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练习后,组织反馈。
3. 课件出示情境:一个文具盒12元,书包的价钱比文具盒的3倍还多5元,一个书包多少元钱?
提问: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先试着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谈话:商场里刚刚进了一些卷笔刀(课件同步演示),已知一个小猫型卷笔刀是6元,一个兔子型卷笔刀是12元,一个大象型卷笔刀是16元。请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生编题后,组织交流,并有选择地呈现实际问题,学生一起解答。
五、 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学校运动会后勤组分配的工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怎样做?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 课堂作业
第44页“想想做做”第2~4题。
第2篇: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第五册 P43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经过探索与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画线图表示和分析数量问题,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变式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班上谁平时最讲究卫生,衣着最整洁吗?(不提漂亮,避免学生盲目攀比),确实,衣着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那么,××同学你知道吗,你的衣服是谁给你买的呢?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有关衣服的问题。(板书:实际问题)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既自然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妈妈带芳芳买衣服的情景
衣服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从上面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想想芳芳的妈妈对营业员会说什么?(出示问题)”一套衣服“的意思是什么?
(2)在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有许多能干的小助手,它们的作用可大呢。今天,老师就请来了一位,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长短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表示裤子的28元(师边说边画)那么表示上衣的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同桌讨论)为什么?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在书上画。要求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钱一共是多少元,那么该怎样表示这个问题呢?可以这样表示(师生边说边板演)
(3)现在线段图画完了,你能指着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的意思吗?
(1)学生根据教学情境,说说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2)学生根据题意,同桌进行讨论,弄清上衣和一套衣服的价钱该怎么表示,并将线段图补充完整。
(3)结合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2、教学试一试
3、比较
(4)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解决?你会解答吗?写在自己的随堂本上。(若有困难,可以与同桌讨论后再做。)
(5)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有不同的算法吗?若有,则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说说”1+3“和”28×4“表示的意思,若没有则不教学第二种解法。
(1)芳芳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她问阿姨: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你能帮她解决吗?
(2)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呢?你能说出要改的是哪部分吗,师画线段图。
(3)在随堂本上独立解答。
(4)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呢?怎么想的?(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5)有不同的.解法吗?(没有别的解法则不讲另外的解法)
上面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师补充出完整课题。
(4)学生独立解答或讨论后解答,全班交流
(5)学生交流自己的解答过程,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学生交流不同的解法
(1)思考怎样解答芳芳的问题。
(2)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3)独立解答。
(4)有序地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解答的过程。
(5)交流不同的解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三、应用拓展
四、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说说要求的问题,独立解答后再交流
根据已知的信息,你能求出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说图意后,独立解答
交流时,说说怎么想的(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图,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做什么?你打算怎么办?独自填表,全班集体订正
4、补合适的条件
湖中黑天鹅有24只,,
白天鹅和黑天鹅共有多少只?
(1)补充一个条件:成为一步计算的问题
(2)补充一个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问题
5、根据情境图,编一道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素材:雅典奥运会上,罗马尼亚获得金牌8枚,中国获得金牌32枚)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1、先说出要求的问题,再独立解答、交流
2、说图意后,独立解答交流
3、交流题中的信息,填表后,集体订正
4、同桌一人补合适的条件,另一人再说出算式
5、口头编出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列式,鼓励编不同的题
学生交流感受,
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设计说明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用线段图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帮助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
2、强调与他人合作交流,重视思维与表达的有序性
3、鼓励解题方法多样化,但不强求一题多解。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3篇: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第五册P43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经过探索与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画线图表示和分析数量问题,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
第4篇: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今天,同学们发现老师穿在身上的上衣是多少元,裤子是多少元吗?(教师带上标签,要求是直观与清楚)
学生回答:上衣48元,裤子28元。
教师评价:大家的眼力真不错。教师就在黑板上画一画
上衣:|-----------48元--------------|
裤子:|-------28元---------|
教师评述:大家肯定奇怪画得是什么呀!教师用手势一边指着线段图,一边说我用这段线段表示一件上衣的价48元,我用这条线段的长度来表示一条裤子28元。那同学们你们能从上面两个已知的信息,提出那些问题吗?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题目说完整。
学生回答: 1.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一共多少元?
2.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少多少元?
教师回复:大家提得问题真多,我们就先来解
第5篇: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43页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
第6篇: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2—83页内容。
教材说明: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教材创设了充满童话气息的情境,这样的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材鼓励学生先自主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再通过交流帮助他们明确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随后的“试一试”继续利用例题场景图中的信息提出“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将例题中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迁移,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使学生
第7篇: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课 题: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3)班 秦 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教学时间:2013年10月22日。教学具准备:情境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解决实际问题
第8篇: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范文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范文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意识、习惯。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同学们,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了,有很多后勤工作要做。需要我们班同学做的事有两件:一是买运动服,二是买文具用品作为奖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做好这两件工作,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二、 提出问题
谈话:我们先到李宁运动服专卖店去看一看吧。(课件演示李宁运动服专卖店,一位营业员正挂出一套运动服。营业员介绍说:每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