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女教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7 08:12: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魅力女教师_550字

魅力女教师_550字

如果你要问我心目中的魅力女教师是谁,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你:“那是我们的语文教师———李勤新。”

她中等身材,瓜子脸,齐耳短发,皮肤白皙,不用华丽的衣物修饰,就显得十分大方得体。其实李老师很平凡,待人和蔼可亲。但是你想知道为什么她是我心中魅力女教师吗?

每当她在讲台上一站,就会由内向外散发出一种气质,多么的美丽和光彩。在她的课上,你不必担心哪个同学会“开小差”,个个都会专心致志地围着那盏装满爱的灯来吸收光和热。我们喜欢听李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那深情的语调,打动了每个同学的心。细细品味,不知不觉把我们带进了文中仙境,带进了远古时代,带进了花鸟丛中。她给我们分析的课文生动、透彻、令人难以忘怀。李老师还有一个特异功能,她有一双火眼金睛的眼睛,每次同学们要背书时,她不用我们一一过关,只要齐声背诵,结束后她一定能点出哪几个同学没有背出来,结果是千真万确,这都是您多年的教学心德。李老师心灵更美,虽不是我们的班主任,但班上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哪些学生成绩退步了,她一定会向朋友一样沟通。哪个同学病了,她愿意用放学后或星期天给同学补课。总之,从许多小事上更体现了李老师的处事的魅力,她做到了“育人以智,育人以情。”李老师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你的.幽默和天真,你的热情和宽容,你的智慧和善良让我们学会了比知识以外更珍贵的品质。

李老师,你用满腔热情为我们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我们会用骄人的成绩回报您!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魅力女教师!

第2篇:复旦大学最有魅力女教师—陈果

陈果:

2010年7月,复旦大学女教师陈果的上课视频走红网络。身高170左右,利落的小短发和酷似老外的身材,大幅度的猫步,似乎人生处处是T台。而且她总是礼貌友好地直视路上每个同学的眼睛,收获大家爱慕的目光,特别自信!至今,每天早上,模特姐姐会在北区的“本北高速”上跑步,是北区最好的风景。有网友惊呼,听陈老师讲孤独和寂寞,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有人羡慕“老师把课程讲得那么美,当她的学生一定很幸福”;有人还说“如果当初大学的第一课是陈果讲的,那我的人生也许会不一样”。将陈果的上课视频传上网络,只是一个复旦学生的无意之举。而恰恰是这样的无意举动,让象牙塔之外的人分享到了名校教师的学识和风采。不少网友呼吁,未来国内高校能否如耶鲁、哈佛等世界名校一样,把名师课程视频放到网络上供公众下载,打造更多没有围墙的大学。

女,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

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在复旦bbs有很高人气,是北区研究生公寓三宝之首--“酋长”。

女,1981年2月出生于上海,哲学博士。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8年6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工作。

1999年9月-2002年6月,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2002年9月-2005年1月,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攻读硕士,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做访问学者,2005年7月-9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大陆基督教哲学青年学者暑期密集班”做学者。

工作经历:

2008年6月至今,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

2005年5月,“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讨论会翻译;

2004年-2005年,复旦大学哲学系《教牧心理学》及《宗教社会学》课程的助教和翻译,任课教师: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Whitehea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 Whitehead;

2002年9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上海市基督教新教牧师硕士班”英文教师;

2004年暑期,《人民画报》上海总部实习记者。学生工作和社会活动;

1999年10月-2001年6月,复旦大学哲学系学生会主席。

奖励与荣誉:

2007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美国中华基督教总会颁发的“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06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美国中华基督教总会颁发的“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05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04年,香港“道风”优秀硕士生奖学金;

2003年,香港“道风”优秀硕士生奖学金。

专业研究成果:

2008年,撰写的《耶稣为何如此言语?》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六辑)

2007年1月,上海基督教新教教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调查报告(梗概),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2007年1 月,翻译的“学校教育的核心:论道德的形成和大学的教育(美)迈克·贝梯(Mike Beaty)”以及因此撰写的“面对繁多的一种坚持:展望大学中的道德教育”,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2005年7月,撰写的“„光‟(理性)与„影‟(非理性)编织的绮丽——评奥托的 《论神圣》”,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三辑)。陈果语录

1、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2、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3、人群的治疗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脉,这仅仅是互为功利(确实有用,不过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还有一种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这是廉价的交往。

4、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5、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也就是淡定)

6、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牢笼。因为寂寞的人无所适从,焦躁不安。他们的思想从贫瘠而荒芜,产生自我厌弃感。

7、他比烟花更寂寞。烟花绽放于无形,消失于乌有,当中是有短暂的释放,伴随而来的是无边的寂寞。

8、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装出来的叫浮躁,那是一种虚荣心,是为了招揽目光。

9、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我们很安静,但是不冷清。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讨论的话题,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

10、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看就能看清楚。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

11、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也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12、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孤独。但是这种孤独更美好,会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自如。因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设防。

13、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拥有了就该满足。因为,它除了友情,什么也不能给你。

14、朋友不是附庸,不会只有赞同、妥协。朋友在现实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有些所谓的倾诉、出气筒,都是语言baoli。不该以“这是对朋友的信任”为借口。这是对朋友的滥用。朋友不该承担这种宣泄。soul mate是灵魂上的一体,他不该承担我的琐事。

16、朋友应该是无用的(此处的“用”指利用)。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自由自在。执手相看无语,却心事了然。

17、真正的朋友之间不是常联系也没有关系,隔上两三年,电话那头的人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需要经常联系才能维护的所谓“友情”是不牢靠的,因为一旦不联系,他们会断。(从来也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18、两个戴着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

19、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靠得太近,我们就会看见对方越多的缺点。两块石头投入水里,太近水波就越会相互干扰。

20、人对最亲近的人最残忍,因为太接近,往往看不到对方点点滴滴的优点。

21、当我看不见所有人的时候,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凝望,这种凝望叫做思念。

22、周围的人太多,于是我们对人群淡漠。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希望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去自我放逐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避开别人?因为孤独者即有趣者。孤独是自我寻乐的消遣方式。

23、人是有“贱”性的。

第3篇:《魅力女教师修炼记》读后感范文

《魅力女教师修炼记》读后感范文

寒假在家里读了一本书《魅力女教师修炼记》,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曼凌,网名叫小曼。她是吉林市第一时间小学大队辅导员,吉林市骨干教师。获得过吉林市少先队先进工作者,吉林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教育在线’小学教育论坛终身版主,《读写月报——新教育》网络编辑。张曼菱发表过百余篇文章,出版个人专著《小曼老师讲故事》,主编多部图书。多次受邀到河南,福建,江苏,湖北,湖南,山东,内蒙古,江西等地讲学百余场。

《魅力女教师修炼记》讲的是张曼凌自己在教学和班级管理的事情。这本书一共分为五个章节,前四个章节讲的是和工作有关的,最后一个章节讲的是如何做生活中的魅力女性。首先给大家分享一下在前言他写的回放他的一天真实生活,早上六点半到学校,再来的路上想一想今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到校后及时的写在笔记本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魅力女教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魅力女教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