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开学第一天
开学第一天 铁皮鼓
晚上七点,领完书来到教室,很乱,走动的,说话的。让他们安静,声音小了一些,一会儿又大了,反复了几次。我发了学籍卡,反复强调了一些注意事项。第三节晚自习到了。
今天晚上我是计划要做一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当然,不能来硬的,得讲究策略,我准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讲道理。
走进教室,仍然比较乱,不过我沿途看到其他班的情况也不好。因为今晚准备做思想工作,我就没有说什么,坐下,任由教室里吵嚷,只用眼睛看着他们。一会儿,声音渐渐地小下去了,教室里安静下来了,只有个别人在说,声音已经很小了。
我看了一下周记,决定从周记开始说。然后提到了随笔,我告诉学生,我今天很高兴,因为我的电脑终于可以用了!大家笑了,我也笑了。我继续说,虽然电脑有问题,但我一直在写随笔,每天都在写,以后有可能每节语文课我都会读我的随笔。我想用这种方式让他们接受我。
然后我提到了早上的升旗。我提到了有几个同学升旗时背着手。我告诉他们,在唱国歌的时候,我的眼泪差点要下来了!这倒没骗学生,是真的,但并不是说因为刚来盐外遇到了一点困难。我告诉他们,从送走上一届学生到现在,我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参加升国旗了,每次升国旗的时候我都很激动,在八十年代做过学生的大都有一种非常朴素而热烈的情感。我告诉他们当年我们是如何为女排五连冠而激动狂欢,那是一个理想的年代。
接着我讲到了这个班学生对我的感觉,当然主要是从正面说。终于到正题了,我先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深夜,一个中国人走进德国某小镇的车站理发室。理发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却不愿意为他理发。理由是,这里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理发,这是规定。中国人说反正现在店里也没有其他顾客,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理发师说虽然是夜里也没有别的人,我们也得遵守规则。无奈之中,中国人买了一张离这儿最近的那一站的车票。当他拿着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室时,理发师很遗憾地对他说,如果您只是为了理发才买这张车票的话,真的很抱歉,我还是不能为您服务。当有人把这个故事告诉一群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时,不少人感慨说德国人太认真了,这样一个时时处处讲规则讲秩序的民族,永远都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但有的人就不以为然,说偶然的一件小事,一个小镇的车站,如何能说明一个民族的性格呢?相持不下之际,就有人提出通过实践来检验孰是孰非。于是,聪明的留学生们共同设计了一项试验。他们趁着夜色,来到闹市街头的一个公用电话亭,在一左一右两部电话的旁边,分别贴上了“男士”、“女士”的标记,然后迅速离开。第二天上午,他们又相约来到那个公用电话亭。令他们惊奇的一幕出现了:标以“男士”的那一部电话前排起了长队,而标以“女士”的那一部前却空无一人。留学生们就走过去问那些平静等待的先生们:既然那一部电话前没有人,为什么不到那边去打,何必等这么久呢?被问的先生们,无一不以坦然的口吻说:那边是专为女士准备的,我们只能在这边打,这是秩序啊……
讲完后,我注视着学生。一部分学生显然受了触动,在想这个故事,更多的学生眼里依然是一片满不在乎。于是我又讲了一个故事: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学生全都哄笑起来,我也笑了:“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我希望大家永远记住这一点!关于习惯,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蝎子想过河,就求一只青蛙背它过去,青蛙说,你咬我一口怎么办?蝎子说,如果我咬你一口,自己不也就沉下去了嘛。青蛙一想对呀,就背着蝎子往河对岸游。游到河中央时蝎子咬了青蛙一口,它们一块沉到水里去了。在往下沉的过程中,青蛙痛苦地问蝎子,你为什么要螯我啊!蝎子内疚地说,对不起,我习惯了。”
这个故事也引起了一阵轻快的笑声。于是我接着说:“一个班级,要靠大家来维持,每一个人都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还有一个故事,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封闭如常,原样保持不动。打开的那辆车在3天之内就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这时候,实验人员在剩下的这辆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我停了一下说,“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而对于残缺的东西,大家就会去加大其损坏程度。有人曾经在一座城市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在一条街道上,先是扔了一些生活垃圾。没过几天,这条街道就被铺天盖地的垃圾覆盖,碎纸和塑料袋乱飞。同时,人们把另一条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维护了好几天。这之后,每当街上出现脏物时,总会有人自动把它扔进垃圾箱;如果碰到外人往地上乱扔垃圾,还会有人制止。既然这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惯性,我们就有必要把它引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让自己的人生干干净净,不要在上面乱扔垃圾,更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同样地,我也希望咱们这个班级是一辆完整的汽车,是一条干净的街道,每一个人都要自觉地维护咱们班级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生活在这样的班级里而自豪!” 有些同学若有所思,更多的同学在点头,但很明显,还没有进入他们的心灵。我知道自己的表达是笨拙的,但我想,李镇西老师说的对,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是,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不得。
不知不觉第三节晚自习下了,我叫出了林夕,送笔记本给她并祝她生日快乐,并且告诉她以后还要送书给她,她很感动,连声说不要不要。
第2篇:开学第一天
开学第一天
高温酷暑,一大早就沉闷得令人发慌。但是校园里,依旧是人声鼎沸,人潮汹涌。尽管7:30我就已经立于操场,但是仍旧不及心情急切的一年级家长们。他们或一家三口,或祖孙三代,或一大帮男女老幼,像是奔赴一个重大的人生仪式,早早守候,进入校园后,四处张望着寻找对应的教室,然后蹲下身子,对着一脸懵懂不知所措的孩子千叮万嘱,好不容易挤进教室,让孩子入座,但家长依然把守着教师门口,一大堆人叽叽喳喳,不知道议论着什么,就是恋恋不舍,不忍离去。孩子们稀稀拉拉的相继进入,坐下„„怯怯的等候,或是满心的期待,或是四处打量,而老师们则不断的开始迎送着家长,应答着家长的种种问题,或是不停的交代着各种事项„„好一番热闹景象!
我穿梭于一年级10个班,看着一群不忍离去的家长,我不断的讲解着:孩子已经是一年级了,家长要给他们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老师,放心离去,各种事项,家长手中的“给家长朋友们的一封信”中会有详尽的阐释,家长朋友好好阅读。终于,在近一个多小时的拥堵后,人群开始散去,整个校园沉寂下来。
我再次巡视每个一年级的教室,我看到了这样的一番场景:
1、教师开始清点人数,一一点名核对,孩子们正襟危坐,但依旧可以看出满脸疲惫。
2、教师开始讲解开学注意事项:我们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请记住,从今天开始,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
3、教师们开始培训学生行为礼仪:怎样给教师打招呼?“hello,„„”。
4、开始准备发放书籍„„
总而言之,教师们准备有序,按部就班,孩子学习进入正规。目睹这一切,我跟着巡视了我自己对应的六年级孩子们,或是孩子们开始自主阅读新发放的书籍,或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或是在组织孩子们发放新书„„ 我不忍再看下去,转身返回办公室。空气似乎停滞不动,心中隐隐发呕,的确,近38度的高温,我们的孩子们怎么能够平心静气;的确,想当初,儿子上小学第一天,我有多少期待和担忧?期待第一天的小学生活一定要让儿子满心欢
喜,从此对小学充满无限的向往?担忧新的环境,新的学习伙伴,新的教学形式,孩子该有怎样的适应?的确,想当初儿时的自己,开学第一天,见到分别了两个月的同学,该有多少话语需要交流,该有多少心情需要表达?孩子们在第一天,在这酷暑难热的第一天,就这样在老师的掌控下坐着、听着、写着„„我想:他们的内心多少应该有些失落吧?一年级的小朋友多少觉得有些乏味吧?可能冲洗掉了他们心中对小学多少懵懂的幻想呢?
然而,现实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就需要这样的循规蹈矩。开学第一天,进教室,齐聚操场开学典礼,常规性的学生鼓动,校长祝词,新教师见面,然后再进入教室,一切进入正轨,争分夺秒,争着赢在起跑线上。为什么我们不换位思考,思量他们内心的期待,然后遵循教育规律,设计适应孩子的开学形式呢?
或许我们可以在一年级新生入学这一天,让孩子进教室就有一份属于他们的惊喜(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漂亮的礼盒上写着他们的名字。进入教室,他们要开始寻找写着自己名字的礼物,然后拆开,里面一定有一个心爱的学习玩具和一个写给妈妈的卡片,然后由孩子们把卡片交给妈妈,卡片上写着:妈妈,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独立学习,请你放心离开吧)我想:这一时刻,孩子一定倍感温馨。等待孩子齐聚之后,要主动让孩子大方的自己我介绍,把话语权、时空间给孩子们。之后,才是老师的自我介绍,同学之间的认识活动等。至于高年级的老同学,可不可以让孩子们开学第一天,“互诉衷肠”或是“暑假见闻自由谈”亦或是“阅读分享”等,总之是把时间、空间让给孩子们在阔别两个月之后的情感表达。或许这样的开学时刻,孩子们更为怀念吧!
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需要的是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教育!回想6、7班的杨老师,在报名第一天,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早早的在黑板上了写了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孩子们,非常期待见到你们。当你们再迈进校门的时候,我们已经从5、7升入6、7了,面对一个全新的大家庭,你们想为她做些什么呢?一大早来报名的孩子们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自己动手,把整个教室打扫得可谓真正彻底干净。其实,孩子们的成长,不是需要我们用模具去比划的,给足空间,给足阳光,他们一定会成长得更快乐!亲爱的老师们,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一起去努力呢?
谌局长:
您好!我是双流实小的汪桂琼,百忙之中打扰您,真的很抱歉。因为近一个月来,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我不知道该咨询谁,想了很久,还是觉得打扰您,请您原谅!
11月18日,您在双流实小全程参与了校长的民主评议,我想整个情况您一定很清楚。那天按照毛校长的要求,我上去进行副校长述职报告。说实话,因为那段时间工作很忙碌,所以直到11月18日中午才临时赶写了述职报告。凭良心讲,我自以为整个述职没有对毛校长有不恭敬之处,我在她身边整整工作近10年,我很尊敬也很感激她。当然,因为是评议,在述职报告中我表达了自己工作的那份辛苦和劳累,甚至有抱怨的情绪,一方面可能因为写得仓促,另一方面,事实上工作上的高强度和高要求也迫使我抱怨,当然,如果这是一份过错的话,我想:那真正的是一份无心之过!我在评议后的周一行政会上已经公开做了说明和道了歉。
但自从那次民主评议之后,我作为副校长这个职责范围内的所有工作内容就已经被学校全部取消,我的职务形同虚设。我想问:究竟我是犯了什么过错,学校有什么权利这样做?身为学校的副校长,这个职务应该不是谁给予我的,而应该是教育局的一份任命,如果觉得我真的做错了什么,请教育局深入调查,根据事实说话。
汪桂琼呈上!
此致!
汪桂琼
2011年12月12日
第3篇:开学第一天
开学第一天
今天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因为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于是,我便早早的起了床,吃早餐,穿完衣服后,一看表,好早得很呢!可是我已经着急了。我不断着催促着,想早点看到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妈妈却总是说:“去那么早干嘛?晚点走。”终于,在我的不断催促下,我们踏上了上学的路。
虽然我还在路程中,可我的心仿佛飞到了校园,想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样子,心里有股说不出来的喜悦。
到了我那熟悉的校园,我一下子就认出了同学们,我想人群扑去,看着那熟悉的面孔,我是那么高兴,那么开心。
到了教室,老师对我们说了一些三年级应怎么做,有什么规矩„„的话。同时她还夸我们不仅长高了而且还懂事了。听着老师的话,我心里暗自想:以后我要比往常更加努力学习,老师留的作业要认真完成,不仅给一二年级做个榜样,而且还让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看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