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怎样培养
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怎样培养
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怎样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长期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抓住时机,具体指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对学校的学习完全生疏,许多规则和道理对成人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对孩子还得具体从头一点一点地讲清楚,孩子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例如,刚入学的新生,听到上课铃响时,总是乱哄哄的。我根据孩子们爱记儿歌的特点,编出了三字经:“铃声响,进课堂。快坐好,速安静。坐如钟,站如松。手放好,脚放平。老师讲,记在心。”同学们很快就记住了。接着,我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结合《三字歌》的贯彻落实,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三个一”,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如每周升旗,我要求学生注意听讲了几件事?是什么事?回到教室后抽学生起来说出要点,如答不出,就说明没有专心听讲。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班的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变,得到了任课老师的称赞。孩子们的习惯正逐步形成,趁势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激起他们更深层的好胜心。我又从听课质量上提出要求,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努力中体味着胜利的快乐,同时,也明白了成功的来之不易,也就更珍惜劳动的果实,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其言行举止、性格习惯等都对学生耳濡目染的感染和熏陶作用,与其夸夸其谈,一次又一次的说教,倒不如自己身先士卒,对此,我深有体会。我班学生的劳动能力、动手能力都很差。记得开学时,好多学生拿了扫把不知所措地站着。看着这一切,我只得压住了心中的怒火,手把手地一个一个教,将近一个月,做值日生成了我的必修课。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学会扫地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还有学生告诉我他今天帮奶奶扫地了,奶奶夸了他一整天。看着他们天真的笑脸,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三、重视联系,双向配合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素质教育论文 )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孩子进步了,家长也高兴了。我对孩子的一片爱心不仅赢得了孩子对我的爱,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只要班上搞什么活动,家长总是全力支持。双向管理学生主要采取定期召开家长会,主要内容是根据本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如“怎样教育独生子女”、“怎样使你的孩子更聪明”、“父母必读”等,同时对家长提出要求:为孩子在家里创造必要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做好榜样。我还请了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谈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感受的经验。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正面引导,用讲故事、看图片等生动形象的办法提高认识。说服教育要注意艺术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动激发动机。如我班有的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做事不专心、磨蹭。针对这一现状,我请做作业快的同学针对一天的学习和活动谈体会和感受,并请做事慢的同学尝试,使他们尝到甜头。由于把说服教育与趣味活动结合起来,学生积极性很高,做事磨蹭的现象减少了。
2.榜样示范法。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法也尤为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我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好的班级礼貌表现、组织纪律、集合、列队、升旗、课间活动和放学排路队等,直观形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较快、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转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只靠学校、老师是不够的,还需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明天,让我们携手努力吧
第2篇: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讲卫生、守纪律从点滴做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守纪律、讲卫生从点滴做起”。
关于懂礼仪,讲卫生,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做人要懂礼仪,有礼貌,不学礼仪就无法立身!”礼仪能体现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素质,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的反映。小学生做好文明礼仪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做到见到老师和来宾要问好;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损坏公物、不在课桌或墙壁上乱涂乱画、不摘花折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包装袋或废纸屑,不吃零食,看见垃圾弯弯腰伸出手主动捡起身边一张纸,一个方便袋等等„„
关于守纪律,我们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打了无数胜仗的组织。为什么这支军队能够不断地走向胜利呢?那就是因为有严明的纪律。正因为长期受到严明纪律的培养和熏陶,所以军人们在关键时刻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违反纪律。邱少云的故事想必同学们都知道吧!烈火烧身也能纹丝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同学们,这就是军人,在他们心中纪律甚至比生命更重要!这样的军人,这样的军队能不打胜仗么?可是我们的纪律怎么样呢?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互相比比看,看看谁上下楼梯的时候不说话、不推搡、不拖拉;比比看,看看谁上课间操的时候听从老师的指挥,队形整齐,做操认真;比比看,看看谁不在教室或楼道间大声喧哗,追逐奔跑,阻塞楼道;比比看,看看谁自习课自觉地、有序地学习;比比看,看看哪个班懂礼仪、守纪律的学生最多,纪律最好,班风最正!
同学们,当你成为一个懂礼仪、讲卫生、守纪律的好学生,当你把有礼貌、讲卫生、守纪律转化为你的习惯,成为你的品质,从而让你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提高时,或者当你的老师、父母或亲戚朋友都对你刮目相看、赞不绝口的时,你就是真正长大了!
同学们,你们既是校园文明的创造者,更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以此自勉,从现在做起!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定能营造更加和谐文明的人文环境,一定能沐浴文明礼仪所带来的温暖。谢谢大家!
第3篇:怎样培养学生和良好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和良好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重视习惯培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词,是小学德育的最基础工程,是小学阶段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我们要加强学生责任心的培养。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行为习惯与责任意识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过程,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生的习惯养成也应
第4篇: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反之,坏习惯不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东莞龙文教育为您透析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高,再加上刚离开幼儿园不久,还不能立刻适应小学生活。因此,一年级小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