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道》观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7 08:02: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娘道》观后感

《娘道》观后感

观后感01

鉴于没播几集,先说说我目前有限的观感吧。

摄影,调色严重跟不上时代,场景廉价这我就不多说了。三观的问题我也不想谈,这都是小事。我只想说这帮人这个团队凑到一块,从当年的那个《打狗棍》我就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到现在竟然变本加厉了:影视剧和话剧的区别问题。

这帮人这哪是在演电视剧,根本就是话剧啊!不论从台词,语调,表情,动作无一不是话剧的路数。我们都知道,话剧的表演风格动作都比较大,那是因为在小剧场里要让看不清演员的观众也能充分感受到表演的魅力,然而在电视剧里这是行不通的。用话剧的风格照搬的电视剧里只会有一个结果:浮夸。在面对话剧和影视剧这两种舞台时正确的作出区分并处理也是贵圈从业人员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平常有些影视剧我们也会说哪哪哪像话剧,但是起码多少人家在表演时还是会有些收敛,而郭靖宇的组愣是完完全全的把话剧搬过来了。

就拿昨天那集隆家私设公堂举例子吧:就一头撞倒的老太太的那一场表演,老太太那表情,那肢体语言,那台词念白。。。我以为看样板戏呢,看的我鸡皮疙瘩掉一地。我话说的再夸张也没有她演的夸张,浮夸说的就是这个。这么浮夸的表演还给了一堆近景,居然还有几处急推镜头,我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观后感02

目前只看了四集,给三颗星已经是极限了。我真的无法理解剧中人的三观,当然可能是年代戏的原因。如果不是我熟悉的演员,如果不是三年的期待,我只给一颗星,希望以后的剧情能吸引我,但是目前太烂了。期待让我给五颗星的理由……另外我想说一下我的观点,现在人,每一个人都有人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最讨厌老年人劝说儿女不要离婚,说什么为了孩子忍了吧,一个二三十岁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辈子为了儿女就如此蹉跎而过。人生而为人,众生平等,儿女是人,父母也是人,为了儿女,父母变成了什么?母亲固而伟大,但是无限度的宣传母爱是不是道德绑架?

观后感03

有趣的是,在古装热潮尚未退去之时,江苏卫视秉承“不拘一格”的选剧风格,将一部大型年代剧《娘道》搬上荧屏。该剧在制作班底上,汇聚郭靖宇、巨兴茂王牌导演,在演绎阵容上,也不乏岳丽娜、于毅、张少华、史可、刘智扬、肖茵、倪虹洁等“年代剧熟面孔”。主要以民国初年的山西为背景,围绕孝兴大户人家隆家,讲述了瑛娘和她五个孩子的故事。恢弘大气的'电视剧背景、拥有不同的时代跨度、极具接地气的故事主线、独特的文化内涵等,让这部剧在都市、古装剧扎堆的大流中显得独具新意。

其实,对于《娘道》而言,有诚意满满的播放平台只是开始,其作品本身能否经受住考验需要的则是大众品评。对于熟悉导演郭靖宇的观众而言,从《铁梨花》《红娘子》《打狗棍》《勇敢的心》以及《大秧歌》中一路走来,这种独具人文气息的“郭氏风格”造就了作品和导演本身。而其出自母亲及妻子岳丽娜的初衷所自编自导的这部《娘道》,在拍摄上既有一贯的“郭氏风格”,更有彰显母爱的伟大情怀。有强大的基底,自然要承载更多的期待值,该剧在江苏卫视首播两集后,强烈的代入感让笔者不得不佩服郭导的技术过硬。

主角故事先入为主,一出“梦回”镜头点破女主身世沉浮。在该剧开篇,隆家选择祭祀河女,七岁的瑛子衣衫褴褛,因无钱葬父、饥饿难耐,在一群“候选人”中主动出列,因此走上了被困祠堂14年的河女之路,在此期间与年幼的龙家少爷也初见渊源。值得一提的是,镜头中已是耄耋之年的老演员张少华十分抢眼,与瑛子之间的对话充满犀利之感,表情神态刻画出了剧中所处时代的霸道与荒凉。

而随着祭祀河神典礼的进行,隆家人在现场遭遇马匪的突袭,隆老爷举枪反击马匪被袭身亡,老太太慌乱跑走时要求杀死河女,瑛子坠入黄河中的一系列慌乱的情节中,道出了隆家体系的庞大和对祭祀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不过,剧中前期饱满的情节铺垫在瑛娘梦醒一刻被点破,这位主宰全剧中心的“大女主”直接进入了“为人母”的状态。

讴歌母爱精神,岳丽娜为“瑛娘”人设再加分。《娘道》主要讴歌的是女主人公瑛娘“为母则刚”的母爱精神,她的设定与一般“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女主人公并不相同,而是一个身处世俗枷锁中的平凡人,在经历世事变迁后不断洗礼,不断顽强,仍然坚守“忠孝节义”,最终成为了不凡之人。也正因此,在该剧短短两集中,瑛娘就直接切入到了“母亲”身份。

人设铺垫“去繁从简”,对于观众而言少了接纳新剧的“时空差”,增强了观剧代入感,而对于担当瑛娘这一角色的扮演者岳丽娜而言,能否在演技上“一击即中”自然也成为了众所瞩目的焦点。从已经播出的前两集来看,郭靖宇对待妻子的“独宠”似乎不无道理,岳丽娜在形象上符合剧中年代人气质,在表现上也充满细节。剧中,瑛娘对待两个女儿充满关爱之情;在得知自己有喜之后难掩的喜悦、笃定怀像不同可能是儿子的确幸;以及在得知丈夫是“富二代”时的惊恐失措,这些演绎道出了瑛娘慈母本性,不敢高攀和惧怕隆家的脆弱本能,同时也为角色后期的发展提供了可以无限发挥的空间。

家族色彩的呈现,囊括了婆媳、妯娌、兄弟等亲人之争,更为女主的可贵之处埋下伏笔。对于瑛娘误嫁隆家二少爷这一线索的铺陈,郭导用得相当巧妙。隆家二少爷与一般的富家公子不同,相反十分眷恋农家炊烟生活,自然对待妻女也从未抱过重男轻女、门当户对之想,是隆家大院里复杂体系链条中的一股清流。如果说他与瑛娘的情深是一道药引,那么他对待母亲的孝道则是促使其带领妻女回家的根本缘由,在瑛娘河女身份的催化下,隆家大院注定要成为二人抗争的一道枷锁。

在剧中,一边是瑛娘身份唯恐暴露,一边是丈夫隆继宗体贴安慰,隆母对怀胎的瑛娘给予生子希冀,大哥之妻已然张罗舅爷开启了财产之争。条条线索并进,一出信息量巨大的人物群象戏,让这个庞大的隆氏家族处处充满硝烟气息,也让观众加倍好奇,在这种特定时期下的一届弱女子如何能够刚强抗争。

笔者觉得,郭导的年代戏是一种特色,更是一种对时代的背书。在网络上充斥郭导偏心,只捧家人,爱用原班人马的报道之余,又何尝不显露出一个“父亲”对待作品的浓浓父爱。说实话,只要肯看,这部拒绝流量演员、拒绝高片酬低制作的作品,能够打动观众也只是迟早。

第2篇:电视剧《娘道》的观后感

电视剧《娘道》的观后感

该剧以民国初年为背景,描写的是山西孝兴大户人家隆家的儿媳柳瑛娘和她的五个孩子的故事。

这部剧在豆瓣只得到了2.7分,却荣登了收视率之冠!于是,网络上的争论骤然而起!好不热闹,而这恰恰给这部剧做了最好的宣传!

批评一方的观点是:宣扬男权至上的思想,是封建思想的再泛滥!是三观尽毁的一部烂剧!

支持一方的观点是:该剧表达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唤起了人们心底里的曾经的美好记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我觉得这是因为豆瓣评分权攥在了年轻人的手里,他们自然会用他们的视角去看问题。而这部剧的核心支持者却是他们的父母,在网上慷慨激昂的反对,回到家为了尽孝只能配爸爸妈妈追剧,于是,收视率再涨的过程,这些年轻人也是“无可奈何”的参与者!

不论电影和电视剧拍的效果好坏,都不要对编剧和导演出言不逊,更没有必要对演员评头论足,因为他们都是影视工作者,是为我们提供精神食粮的一批人,这只是他们的工作而已!但是,对他们的作品却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样也有助于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

诸位,这部剧的背景既然是民国初年,导演准确的表达了那个时期的人物思想和价值观,就是值得称道的。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反对,主要是他们的女朋友极力反对的结果吧。看看如今的各个家庭,大多是男人做饭,打理家务,似乎这样的做法就是女权主义的胜利,有些女孩儿甚至把不会做饭和家务当成了一种荣耀!当一个家庭中一个女人把当“甩手掌柜”的当成了有家庭地位,这个家庭的现状就是畸形的!我也不赞成家务都由女人承担,尤其是现在的女人也都扮演着社会角色,也需要上班,需要承担家庭的负担。家务活就应该是两个人共同承担,相互关爱,共同付出才是正确的做法。当然,如果有人就愿意啥都心甘情愿的包揽咱也管不着!

但是不论怎样,该有的孝道,礼数还是要有的!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尊卑大小都不在意,这样的人是不值得尊重的上行下效,这样的家庭也培养不出一个好孩子!

实事求是的说,这部剧真正打动我的不是演员的演技和容颜,而是那几个剧中的“小人物”。比如,隆福、佘小四,甚至那个遭人恨的王婆。

在隆家服侍了几代人的隆福,为老爷挡过子弹,在二少爷去世后对其妻和孩子依旧忠诚无私,甚至主动犯罪换得进狱去照顾即将产子的瑛娘,在主人数次最艰难的时刻都不离不弃,倾其所有的帮助她们母子,真的是一代中仆!令人肃然起敬!

而剧中的佘小四是管家与老爷的私生子,虽然有些胆小和自卑,甚至是一个小官迷,却没有丢失一个人的纯朴和正直。可以说正是他的品格挽救了柳瑛娘的生命,尤其是剧中的后半部分他主动充当卧底,在失去了母亲和妻儿的状态下,忍辱负重,机智勇敢,为彻底消灭敌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于王婆这个人物,一直是大儿媳的忠实走狗,坏事做尽!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人物的“忠诚”也是空前绝后的,所以,一个人只有选对了追随者她的努力才有价值,才会有意义,否则之后是留下千古骂名!

有人说,这部剧就是瑛娘生孩子,丢孩子,救孩子!但是,这就是母亲的天性啊!也是应该值得赞誉的。现在的人与人之间实在是太冷漠了,需要这样一些片子唤醒人们心底里的亲情观念。有的人说,现在的大爷大妈都喜欢苦情戏,那是因为他们真正的过过苦日子,懂得那一份不容易,没有他们当年的那些苦,哪有现在孩子们的这份甜?说出那些刺耳言论的时候,真的要拍拍心窝子,好好想一想!

收视率高,说明观众喜欢。豆瓣评分低,说明审视的角度和观念不同。但是不论怎样,有话好好说,不要扣帽子,打棍子,更不要因为这点事气坏了身子哦。

我推荐大家看看这部电视剧《娘道》,之所以没有透露更多的剧情,就是希望观看者能用自己的视角去观看和思索,而不受其他人的误导。

为《娘道》的编剧导演和演职人员点赞!

第3篇:《娘》观后感

《娘》观后感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的某村庄一个农户家里,爹是陈国贤,他带大女儿谷雨在队伍上和日本鬼子战斗,电视剧《娘》观后感。家里有娘和二女儿岁、大儿子满仓和小儿子新四。地主家里金斗的娘,是宋春丽扮演的。她有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儿,叫灵芝。村里的土地都是她家的,村民们租种他家的地,交租子。灵芝和满仓一块儿长大,灵芝虽然出身在地主家,但是她很善良,她喜欢满仓。她娘却百般刁难满仓,瞧不起满仓家,嫌他家里穷。想要要攀高枝。满仓为人很正直,脾气倔强,他对娘很孝顺。满仓爹自从离开家后,就一直奋战在战场上,家中的一切都是有娘操劳着,辛苦着。 金斗是汉奸,干尽了坏事。一天,他娘让灵芝去金斗那取点麦子,却不料灵芝被汉奸维持会长奸污。在那个封建的旧社会,对于一个未婚的女孩来说,这无异于毁了她的一辈子。灵芝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电视剧《娘》观后感

电视剧《娘》观后感

一部很好看也很感人的母爱大剧《娘》在我的情动之中落下了帷幕。两位实力派演员,斯琴高娃和宋春丽,将两位不同身分,不同阶级的娘演绎的淋淋尽致。

故事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每位娘都在不断的起伏中改变着她们的命运。生活中无论自己承担多大的痛苦与磨难,都会时刻把对儿女们的爱与关怀牵挂在心中。

这部剧尽管也有些许瑕疵,但整体上编导以人性化的角度做为平台诠释了人类情感世界中最伟大、最纯真也最崇高的母爱。也给观众带来了情感上的震撼。

斯琴高娃塑造的娘,是整部剧的核心,这个身怀正义,刚直不阿,善良、宽容有情有义的娘,在战火纷飞的贫苦年代不但收留了孤儿做为养女,还用最仁慈的胸怀不计前嫌的接纳了一个曾经被百般阻挠和被屈辱过且又深深爱着满仓的地主家女儿灵芝。她的宽厚与大度感动了原本刁钻尖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俺娘观后感

俺娘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俺娘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俺娘观后感1

上周六上午,我到新华书店参加书香颂母爱,感恩母亲节”小记者观影分享会活动。我们看了三部电影,一部是韩国温情催泪电影《妈妈》,一部是温情陪伴电影《俺娘》,还有一部是美国迪士尼感恩电影《妈妈的秘密》。

其中,《俺娘》最让我深受感动。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儿子长大后在桌子上画画,回忆起了儿时的事。当时家境很穷,儿子很调皮,吃面时,母亲转身拿东西,儿子就把母亲碗里的鸡蛋吃了,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反而欣慰地笑了笑,吃完面后,儿子又伸手向母亲要钱,上学去了。上学时儿子和同学打打闹闹,玩得不亦乐乎。一天他逃了学,到街上玩耍,和同学玩起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道》观后感

观看系列警示教育片《道》的随想

区第三批轮训班第8组 李尔涓

随着警示教育专题片《道》把几位曾经的党员领导干部贪腐堕落的心路里程一幕一幕地展现出来,我的心理感触颇为深刻,思绪跌宕久不能平。曾几何时,这些人还是我们身边的领导干部,是引领我们干事创业的号召者、组织者。有多少人曾经以他们为榜样,对工作和事业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可是,当他们的画皮和光环一旦被揭穿、被戳破,暴露在阳光之下大众面前,他们却只一堆轰然瘫塌的泥像。

是什么铸就了他们自身的悲情?是什么助推了他们走向今天的悲剧下场?令人唏嘘。这些腐败分子利用人民给予的权利,大搞钱、权交易,徇私枉法、穷奢极欲,腐化堕落,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不必细挖深究,也知是理想信念的失守,导致了私欲的极度膨胀,这已经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不破之律。我们不能只当看客和旁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道》观后感

《道》观后感

《道》观后感

作为一名党员,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必须自觉提高自己,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观方面,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明确作为社会公民、工作和家庭成员三个基本定位;在人生观方面,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自觉警醒自己,在权、钱、色方面不伸手,不纵欲,不侥幸,时时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自觉充实自己,有正确的追求,健康的心态和实在的寄托。善于学习,不让头脑空虚;善于“倒骑毛驴看人生”,想想“人家骑马我骑驴,细细思量我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时时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名誉、职位、报酬、个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乐。

首先,党员领导干部背离党的宗旨必将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放松党性修养和锻炼,面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三娘教子观后感

三娘教子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

三娘教子观后感【篇一】

我是在网上突然看到陇西县秦剧团的戏,由于我们武山和陇西是邻县,因此出于好奇便打开看看。没料这个演员给我一个莫大的惊喜。原以为除了郭明霞,《三娘教子》就绝后了,谁料在民间有着这么多真正的秦腔大家。杜晓琴的三娘不同于郭明霞,但一点不亚于郭明霞。

首先,杜的嗓子十分舒展。她丝毫不用假声,却非常舒展流畅,不论高度还是宽度,都恰倒好处。她的嗓子非常有磁性,稍带沙哑但又特别脆。对比之下,郭明霞的嗓子一定程度借助了美声唱法。其次,这个演员的做工非常干净,一个水袖轻轻过去,流露出一种自然流畅的美。她的每个动作都是自然的,丝毫没有故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娘道》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娘道》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