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七年级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
内容预览:
文言文
一、按照原文填空。(每空一分,共四十七分)
.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斯是( ),( )。苔痕( ),草色( )。谈笑有( ),往来无( )。可以调( ),阅( )。无( )之乱耳,无( )之劳形。南阳( ),西蜀( )。孔子云:( )?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这句诗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 。
.《论语》六则中写学习和思考的辨证关系的语句是 , 。
.《论语》六则中有一句话是倒装句,翻译过来是于我有何哉!这句话是 !
.子曰: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 ),不亦君子乎?
子曰:( )而( ),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 ),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 ),( ),( ),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而从之,( )而改之。
.天下事有( )乎?为之,则( )亦易矣;不为,则( )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 )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 )富者曰:吾欲之( ),何如?
富者曰:( )?
曰:吾一瓶一钵( )。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 )而下,(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富者有( )。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顾不如( )哉?
二、翻译下列句子。(每个二分,共四十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吾欲之南海,何如?
.子何恃而往?
.吾一瓶一钵足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富者有惭色。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每个一分,共十三分)
德馨 2.陋室 3.鸿儒 4.调素琴
案牍 6.不亦说乎 7.为之 8.犹未能也
蜀之鄙 10.越明年 11.不慕荣利
性嗜酒 13.晏如也
文言文部分
一、《伤仲永》
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字词句
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 夫[fu]
词义: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二、《木兰诗》
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叙事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字词句
字音:机杼[zhu] 鞍鞯[an jiang] 辔[pei]头 鸣溅溅[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词义:
⑴.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⑶.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⑷.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⑷.重点词语翻译
①.旦:早晨。 ②.溅溅:流水声。 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将:扶持。
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三、《孙权劝学》
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字词句
词义:
⑴.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②.治,古义为研究,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③.博士,古义为官职,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⑵.一词多义:
①.以:a.用,eg: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eg: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当:a.掌管,eg:当除掌事;b.应当,eg:但当涉猎。
③.见:a.知道,eg: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b.认清,识别,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看见,见渔人,乃大惊。
④.若:a.动词,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词,好象,eg:仿佛若有光。
⑤.之:a.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助词,的,eg:于厅事之东北角。
⑶.重点词语翻译
①.当涂:当道,当权。 ②.辞:推托。 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④.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⑤.涉猎:粗略地阅读。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⑥.更:更新。
⑶.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②.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
备注: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详略得当。
四、《口技》
出处: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
字词句
字音:少顷[qing] 呓[yi]语 齁[hou] 曳[ye]屋 许许[hu]声
词义:
⑴.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全场静悄悄的。
⑵.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
②.闻:古义为听,eg: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
③.股:古义为大腿,eg:两股战战;今为屁股。
④.走: 古义为跑, eg: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今为步行。
⑤.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eg: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⑶.一词多义:
①.乳:a.动词,喂奶,eg:妇抚儿乳;b.名词,乳头,eg:儿含乳啼。
②.绝:a.副词,极,eg:以为妙绝;b.动词,尽、消失,eg:群响毕(全,都)绝。
③.妙:a.名词,妙处,eg:众妙毕备;b.形容词,美妙,奇妙,eg:以为妙绝。
④.指:a.名词,指头,eg:手有百指;b.动词,指出,指明,eg:不能指其一端。
⑤.作:a.拟声词,eg:有鼠作作索索;b.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eg:百千其作。
⑥.间: a.动词,夹杂,中eg:间有里拉崩倒之声;b.动词,间断,eg:遂与外人见隔。
⑦.是:介a.词,这,eg:当是时;b.判断动词,eg:问今是何世。
⑷.词语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③.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少顷:一会儿。 ②.既而:不久,紧接着。 ③.是时:的时候。
④.未几:不久。 ⑤.一时:同时。 ⑥.呓语:说梦话。
⑦.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⑧.中间[jian]:其中夹杂着。
⑨.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⑩.稍稍:渐渐。 ⑩.倾侧:翻倒倾斜。 ⑩.齁:打鼾。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
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文中形容声音之杂。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五、《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出处:《山海经》;《列子》
作者:第二篇选自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
文学影响:《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内容包括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及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字词句
词义:
⑴.通假字:知通智,eg:孰为汝多知乎?
⑵.古今异义:
①.汤:古义热水,eg:日中如探汤;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②.汝: 古义为代词你,eg:孰为汝多知乎?今为姓氏。
③.去:古义为离,eg:我以日始出时出人近。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⑶.一词多义:
①.为:a.动词,是,eg:此不为远者;b.动词,说,eg:孰为汝多知乎?c.作,eg:化为邓林;d.认为,eg:孰为汝多知乎?
②.其:a.介词,那,eg:问其故;b.介词,它,eg:及其日中;c.介词,他的或他们的,eg:弃其杖。
⑷.词语活用:
①.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②.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②.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
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日中如探汤。(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
正午时像(把手)伸(向 )热水。
③.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夸父和太阳赛跑,他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这时,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黄河、渭水去喝;
黄河与渭水的水都不够夸父喝,于是,他又到北边大湖去喝。 (逐走:竞跑,赛跑)
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以:认为。 去:距离。)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⑤.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伸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六、《狼》
出处: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详情见7年级上册《山市》。
字词句
字音:缀[li]行 苫蔽[shan bi] *[kao]尾
词义:
⑴.通假字:止通只,只有,eg:止有剩骨。
⑵.古今异义:
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eg:只增笑耳。今为耳朵。
②.股:古义为大腿,eg:身已半入,只露*尾;今为屁股。
⑶.一词多义:
①.止:a.只有,eg:止有剩骨;b.停止,eg:一狼得骨止。
②.敌:a.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eg:恐前后受其敌;b.名词,敌人,eg:盖以诱敌。
③.之:a.补充音节,无义,eg: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词,指狼,eg:又数刀弊之。
④.意:a.神情、态度,eg:意暇甚;b.动词,企图,打算,eg: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⑤.前:a.前面,eg:其一犬坐于前;b.动词,上前,eg:狼不敢前。
⑥.恐:a.担心,eg:恐前后受敌;b.恐怕,eg:不治将恐深。
⑷.词语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②.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顾: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eg:顾野有麦场。 ②.苫蔽:覆盖、遮蔽。
③.少[shao]时:一会儿。 ④.弛:放松,文中指卸下;eg:弛担持刀。
⑤.久之:过了一会儿。 ⑥.暴:突然;屠暴起。
⑦.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②.省略句:a.投以骨(应投以骨,之,代狼。)
把骨头投向(狼)。
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其中,省略介词于。)
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一狼洞其中(一狼洞其中 ,省略介词于。)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屠户乃奔倚其下(屠户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词于。)
屠户就跑过去背*在柴草堆下面。
③.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⑤.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
七、文言文中的时间短语
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 未几 俄而 少时 久之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
(三)《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一、词语积累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
(二)通假字
不]同否。
二、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三、内容点击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四、阅读探究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
.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㈠ 王冕四岁作画;
㈡ 曹植七岁作诗;
㈢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㈣ 司马光砸缸。
【附】课内古时词名句积累与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汉·曹操《观沧海》
【简析】借助奇特想像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
海日生残夜,江春如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新旧事物交替,表明时间匆匆过,抒写出淡淡的乡愁,同时也给人以希望。蕴含的哲理:旧事物是蕴含在新事物之中的,新事物定能冲破重重阻碍,发展壮大起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简析】选取具有初春特征的典型事物,在动态中将春的活力,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描绘出来。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想像。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简析】调动嗅觉、听觉,抒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并将客观事物与人的活动统一起来,表达了闲适的心情,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简析】选取六种代表性景物,自然组合,天衣无缝。前句景物色彩暗淡,毫无生气;后句景色明丽,清闲、恬淡。两句一正一反勾起游子无尽的愁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简析】旅途未尽,夕阳在山,更勾起旅人的绵绵愁情,不禁使人断肠。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
(二)《〈论语〉十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不亦乐乎] 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
第一则:
(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第二则:
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第三则:
(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第四则:
(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第六则:
(!)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
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六则、第七则:
(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八则:
(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第九则:
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第十则: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
四、总结迁移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2篇: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
姓名:班级:
(一)阅读《伤仲永》,完成19-25题。(共15分)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世隶.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固.众人或.
以钱币乞之20.“之”的用法主要有6种:①代词,一般用作第三人称②动词,到……去③结构助词,的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凑足音节⑥宾语前置的标志。指出下面“之”分别是哪一种用法。(只需写出序号,2分)
忽啼求之()卒之为众人()不能称前时之闻()送孟浩然之广陵()21.翻译(2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2.仲永小时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体现在哪三件事上?摘录文段中语句回答。(3分)
23.仲永才华衰竭的原因,王子认为是“”,而这又是由“”造成的。(2分)
24.2005年5月,在中国斯诺克台球公开赛上赢得冠军的台球“神童”丁俊晖,面对某体育报记者时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一时间,这些话语引起轩然大波,网民纷纷进行评论。
下面摘录的是一些网民的帖子。
网民甲:读书是为了成才,读书当然也是绝大多数人成才的一条大道。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读书是惟一的成才之路。
网民乙:用一个丁俊晖成功的例子来说明读书无用论,就好比是看到一个买彩票中了500万的幸运儿,然后感慨说投机博彩才是人生的正道一样。
网民丙:书还是要读的,推动社会前进、撑起民族脊梁的都是读书人。你对丁俊晖的话有什么感想?试着也发一个帖子简要表述你的看法。(2分)我:
25.面对仲永父亲和丁俊晖这些目光短浅、轻视学习的人,你能说出两则有关“读书(或知识)”的名言警句来启发他们吗?(2分)
三、古诗文阅读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
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
能辨我是雄雌? 33.解释下列词语。策勋()强()愿()著()帖()安()34.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方法依次是。35.第2段的中心意思是。36.诗中怎样描述木兰回到家中的心境的?试简略分析。
37.木兰在战争中战功赫赫,为什么她要执意辞官还乡?这样写对塑造木兰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用了哪几
种修辞手法?是以谁的语气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孙权劝学》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29.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30.解释下列字词意义。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中间()虽()名()绝()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结友而别。(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8.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卿()当涂()辞()孤()涉猎()孰()......
29.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分)(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32.划出语段中的侧面描写,说明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30.为下列词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2分)
(1)大有所益:33.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么?
31.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分)
(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三、文言文阅读
(2)(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3.解释文中加点词:昔()触()折()维()西北()潦()32.翻译下列各句。(3分)2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结友而别。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三、文言文阅读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________百千人大
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故日月星辰移焉故水潦尘埃归焉 ....
屠大jiǒng_______,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屠乃温故而知新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25.翻译下列句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mèi________,盖以诱敌。(2分)26.你觉得共工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2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止有剩骨:目似瞑:..
(三)狼(12分)屠暴起:其一犬坐于前:...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9、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一狼洞其中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盖以诱敌屠自后断其股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久之意暇甚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又数刀毙之..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27、《狼》选自《》,作者是清代的(人名)。(2分)
A.其一犬/坐于前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5分)
C.乃悟/前狼假mèi,盖以诱/敌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①止有剩骨:②目似瞑:..
31、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③屠暴起:④其一犬坐于前:...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⑤复投之 :.B、乃悟前狼假mèi: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2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A.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B.从先人还家一狼仍从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32、选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和一句是(2分)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暇甚D.宾客意少舒少时,一狼径去 ....
33、有关选文的说法,准确的一项是(2分)()30、收集有关狼的成语,写两个在横线上A、第(1)段写一个屠户半夜回家,路上发现有两只狼远远地跟着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B、第(2)段写一只狼得到骨头就不再追了,但又来了一只新的狼。C、第(3)段写屠户不得已跑到了一个农民院子里的草垛下面。(三)狼(18分)D、第(4)段写屠户机智勇敢,杀死了两只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途中两狼,缓行甚远。
34、你能写不少于两个关于狼的成语么?(2分)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识就是力量”,高尔基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10.A11.D
12.①隶:属于;②奇:对〃〃〃〃〃〃感到惊奇;③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扳:通“攀”,牵,引。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13.虽然人的天资存在着某些差异,但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狼之并驱如故。.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学习,才可以成为有用之才。(能够答出后天努力的重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要性,言之成理即可)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7.(思念父母,出征不是为了功名,本是女儿身)等都可,更好的刻画了木兰不贪功名利禄的.
高贵品质。38.比喻、对偶、反问。这句话以木兰的语气来写,即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这样写既给人以亲切生动的感觉,又能表现木兰开朗、风趣的性格特点和自豪的神情。
三、文言文阅读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四22记功多余希望穿上 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怎么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22.解释文中加点词。
24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从这几..止()以()故()弛()径()意()“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句去分析是欢乐高兴的心情。暴()洞()毙()盖()黠()顷刻()
28、īnɡtúcíɡūshèshú
29、B 23.与例句“一狼洞其中”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相同的一项是()
30、大有裨益(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A.恐前后受其敌B.屠乃奔倚其下
C.屠自后断其股D意将隧人以攻其后
24.翻译下列句子: 23(1)打开我东面阁楼的门,坐在我西边阁楼的床上,脱下我身上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裳。
31、(1)孙权对吕蒙说话,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之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2)表现出鲁肃的惊异之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显出既敬佩又羡慕的神态。(3)表现出吕蒙学
有大进步,非常坦率的心理。①其一犬坐于前。
32、你现在掌权管事,不能不学习。(2)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33蒙结成朋友,然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后分别。
29.俄而不久,一会儿30.中间夹杂即使说出消失、停止 25.写出选段中表现狼狡猾的句子。(不只一句)31.(宾客们)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3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通过对听众害怕的动作、神态描写,26.文中与“目似瞑,意暇甚”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侧面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33.不能删去,结尾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呼应前文,又可起27.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到侧面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作用,他就是用那样简单的道具表演出了那样复杂的声音。23.从前碰撞折断大绳子 向西北积水24.B25.(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28.写出含有“狼”的成语两个:26.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答案
四、19.①隶,隶属,属于。②扳,同“攀”,牵,引。③固,本来。④或,有的人。23.略 24.B25.(1)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面前。(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6.其一犬坐于20.①⑤③②21.乡邻们对仲永感到很惊奇,渐渐地,把仲永的父亲当作贵客接待。22.①未尝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识书具,忽啼求之。②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3.28.点明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29.豺狼成性 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4.略25.如:培根的“知狼当道官虎吏狼鬼哭狼嚎狼狈为奸狼奔豕突
第3篇: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基础训练专项复习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基础训练专项复习
一、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以:
(1)全石以为底
(2)卷石底以出
(3)以其境过清
2.为:
(1)全石以为底
(2)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清:
(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以其境过清
4.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不可知其源
5.差:
(1)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
6.于: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征于色
(4)生于忧患
7.而:
(1)而后作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发:
(1)发于畎亩
(2)发于声
9.拂:
(1)行拂乱其所为
(2)拂士
10.从: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隶而从者
二、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
2.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
3.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
今义:
4.举于士
古义:
今义:
5.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第4篇:中考语文文言文《爱莲说》专项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爱莲说》专项复习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第5篇: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练习4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练习4
《〈论语〉十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亦]也。[自]从。[(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君子]指高尚的人。[吾]我。[日]每天。[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为(wèi)]替,给。[谋]谋划,指办事。[忠]尽心竭力。[交]结交,交往。[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殆(dài)]有害。[诲(huì)]教,教导。[知(之)]知道(它)。[是]此,这。[贤]贤人,有才德的人。[齐]看齐,一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