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作文: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
小学作文: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
中国民俗文化村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的郊外,它是全国五十六个民族风土人情的缩影。爸爸妈妈曾经带我去参观过,那时我虽然还小,但是民俗文化村的美景和各族的风土人情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中国民俗文化村大门内往左是一条食街,那里有着各民族的风味小吃和手工艺品。漫步在小街上,一阵阵浓郁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真使人想放开肚皮大吃一顿。右边是很大很大的广场,能容得下上千人。前面是石雕的十二生肖像,巍然屹立在广场上。广场上铺着像地毯一样的绿草。每当夜幕降临,各族人民就在广场上欢聚一堂,点起篝火,载歌载舞,直至天明。
广场后面是个像碗扣在地上一样的蒙古包。一看见蒙古包,我便迫不及待地冲进去,喝着蒙古叔叔端给我的奶茶,看着蒙古姐姐跳的草原舞蹈,我也感觉就像到了广阔的大草原一样。我快乐地拉起蒙古姐姐的手同她合影留念。
蒙古包的左边是一座喇嘛宫,好多的喇嘛在这里传播着他们的文化。顺着喇嘛宫前的'一条大路一直往前走,一路上可以看到高山族、土家族、布依族……还可以欣赏到各族的风景,有恐怖的牛头马面,有挂在高高树上的秋千,还有竹子做的阁楼以及其他不知是用什么草做的房子,人们的生活是那么俭朴原始。我们还欣赏到了奇异的山洞、美丽的桂林山水、高高的千手观音……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已近傍晚,我被一阵美妙的音乐吸引过去,挤进人群。啊!好大一个喷泉!当它喷出水时会发出美妙的音乐声,漂亮极了。一会儿,一道彩虹横贯喷泉上空。啊!美丽的彩虹姑娘也来到人间与我们共享人间美景了。
民俗文化村的风土人情真是看不完,听不够,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到了家。一天的疲劳把我带进了梦乡,我在梦中又回到了蒙古包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欢快地玩着、笑着……
第2篇: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作文
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是大年初二,妈妈带着我去中国民俗文化村游玩。中国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游览区,它从不同角度反映我国多民族的民俗文化。游客在园内可经看到云南石林、海南椰林、千手千眼观音、民俗音乐喷泉。
首先,我和妈妈来到了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蒙古包是用布做成的,它的顶是圆形的,建筑得比较矮,连我这样的小孩进去时还必须弯下腰来。蒙古包内设备非常简单,在蒙古包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小方桌,在桌子的四周,摆放着几把小椅子,在每张椅子前,都有一杯香浓的奶茶,让人们品尝。墙壁上,挂着蒙古族人民打猎用的弓和箭,还有他们非常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我和妈妈坐下来,一边品尝着香浓的奶茶,一边欣赏着蒙古包,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我和妈妈来到了摩梭人的木楞房。那里的`摩梭族人民为旅客们讲解了摩梭族独特的母系社会。在母系社会,家里男人们每天晚上都要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家去过夜,早上再回到家,这叫做走婚。男人和母亲家族生活在一起。就算男女双方结了婚,男女双方也不能生活在一起,也必须生活在各自母亲家里。
如果这两个人生了孩子,这个孩子便留在女方家里,由他的母亲和舅舅照顾,而孩子的父亲却回家照顾他姐姐或妹妹的孩子。家里由女人掌权。时间过得可真快,不一会儿,便7:30分了,天色已经很晚了。我和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国民俗文化村。通过今天的游玩,我知道了中国很多民族特有的风情,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第3篇:中国民俗文化村专题
中国民俗文化村
各位游客:
大家好!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56个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中国民俗文化村1990年动工兴建,1991年10月1日正式建成开业,位于深圳风光秀丽的深圳湾畔,是中国第一个荟萃中国56个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游览区,也是世界上包容民族最多的民俗村,占地22.2万平方米。民俗村内建有21个民族的24个村寨,建造比例为1:1,有布依族的石头寨、摩梭人的木楞房、苗族村寨、侗族风雨桥和鼓楼、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彝族的土掌房、傣族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藏族碉楼,还有汉族的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徽州街等。
特别值得称道的几
第4篇:导游词中国民俗文化村
004---中国民俗文化村
讲解线索:
【民俗村概况】-【维吾尔族风情】-【藏族风情】-【蒙古族/金戈王朝】-【民族村寨表演:黎寨-佤寨-摩梭寨-侗寨-傣寨】-【大型表演:东方霓裳/龙凤舞中华】 各位游客:
大家好!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现在我们快要到的景点是中国民俗文化村,这里可以让您一天之内领略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感受美景无限、精彩不断。【民俗村概况】
中国民俗文化村1990年动工兴建,1991年10月1日正式建成开业,位于深圳风光秀丽的深圳湾畔,毗邻驰名中外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
第5篇:中国民俗文化村导游词
中国民俗文化村 讲解线索:
【民俗村概况】-【维吾尔族风情】-【藏族风情】-【蒙古族/金戈王朝】-【民族村寨表演:黎寨-佤寨-摩梭寨-侗寨-傣寨】-【大型表演:东方霓裳/龙凤舞中华】 各位游客:
大家好!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现在我们快要到的景点是中国民俗文化村,这里可以让您一天之内领略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感受美景无限、精彩不断。【民俗村概况】
中国民俗文化村1990年动工兴建,1991年10月1日正式建成开业,位于深圳风光秀丽的深圳湾畔,毗邻驰名中外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北连深圳大
第6篇:中国民俗文化村之旅作文
民俗文化村生活着无数个少数民俗,他们和睦相处,团结一致,整天沉浸在欢笑之间,小编收集了中国民俗文化村之旅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中国民俗文化村之旅
今天是大年初二,晴空万里,万里无云。妈妈带着我去中国民俗文化村游玩。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民俗文化村”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中国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游览区,它从不同角度反映我国多民族的民俗文化。游客在园内可经看到云南石林、海南椰林、千手千眼观音、民俗音乐喷泉。
首先,我和妈妈来到了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蒙古包是用布做成的,它的顶是圆形的,建筑得比较矮,连我这样的小孩进去时还必须弯下腰来。蒙古包内设备非常简单,在蒙古包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小方桌,在桌子的四周,摆放
第7篇:中国民俗文化村之旅作文
中国民俗文化村之旅作文
民俗文化村生活着无数个少数民俗,他们和睦相处,团结一致,整天沉浸在欢笑之间,小编收集了中国民俗文化村之旅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中国民俗文化村之旅
今天是大年初二,晴空万里,万里无云。妈妈带着我去中国民俗文化村游玩。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民俗文化村”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中国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游览区,它从不同角度反映我国多民族的民俗文化。游客在园内可经看到云南石林、海南椰林、千手千眼观音、民俗音乐喷泉。
首先,我和妈妈来到了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蒙古包是用布做成的,它的顶是圆形的,建筑得比较矮,连我这样的小孩进去时还必须弯下腰来。蒙古包内设备非常简单,在蒙古包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小方
第8篇:民俗文化村作文
民俗文化村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俗文化村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文化村作文1
连续几天阴雨绵绵,校外教学这天竟然是一个万里无云的艳阳天。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背起背包,带着雀跃的心情来到学校,一搭上游览车,全班简直嗨翻天。
沿途经过波光闪闪的溪流、绿油油的农田,远处的山峦有雨水的滋润显得特别翠绿。一小时的车程到了目的地,坐上缆车,脚下忽然一片白云飘过潭水上空,与水面七彩光芒相互辉映,湖光美景尽收眼底。
到了文化村,我们拜访了石板屋,一不留神,竟有人掉进火坑里,大伙儿哄堂大笑,我们一一走进各个民俗部落,部落建筑特色因应着当地气候的智慧,让我大开眼界。
到了游乐区,我们搭乘了爱之船,
第9篇:中国民俗文化
一、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
2、地域性
3、变异性
4、传承性
5、规范性
1、自然环境决定着民俗的地域特征
2、社会环境也决定着民俗的地域性
二、试论岁时节日民俗的由来和发展。
1、岁时节日的由来:来源于原始的宗教活动,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将岁时视为生命的历程,春夏秋冬四时的代谢有如生命机体的生长衰亡,在旧死和新生的季节循环中,人们逐渐形成了时间更新的意识。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时间不仅具有伦理属性,同时它亦具有如生命再生的更新特征。
2、岁时节日的发展1 神话传说的嵌入2 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 3 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4 宗教节日(或其因素)的渗透5 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三、中国饮食民俗的基本文化内涵。
1、精辟凝练的饮食理论
2、无所不包的饮食的内容
3、多姿多彩的烹饪艺术
第10篇:中国民俗文化
学习《中国民俗文化艺术大全》的总结
这个学期我们进行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园本培训,现在我就在此对中国服饰做一总结。
自古到今,汉族上衣右衽(大襟)的特点始终保留。从河南安阳出土的玉雕、石雕和陶塑的商代人像上,就可以看到右衽高领衣的样子。后虽有胡服传入,出现短衣短裤,但不管是西汉的“深衣”,还是唐宋的“交领袍”,或是清朝“长袍”,上衣总是以右衽为特点。近代男装长袍或现代女装旗袍都继承了上衣右衽的特色。
各个朝代,对服饰的颜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汉、唐、宋,定为赤色为宜。
服装的式样发展到清末民初,男人一般内装为对襟衫和长裤,外穿大襟长衫,讲究一点的外加一件马褂,谓之“长袍马褂”。裤子都镶有八寸阔腰。后来中山装流行,但农村仍穿长袍马褂短衫长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