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6 08:13: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观沧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观沧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5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

二、阅读(70分)

(一)(5分)

4.(3分)C

5.(2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说明:意思答时即可。

第2篇:曹操《观沧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操《观沧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练习题: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第3篇:曹操《观沧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操《观沧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曹操《观沧海》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观沧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观沧海》,完成5—6题。(共7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诗人眼中的大海、山岛、草木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写得意境宏阔,请结合画线诗句,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5、答案示例:(大海)汹涌澎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观沧海》说课稿及练习

《观沧海》说课稿及练习

引言:《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观沧海》说课稿及巩固练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观沧海》说课稿

第一方面:说教材

《观沧海》是省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该单元展现的是几位作者对生命的不同体验。《观沧海》是 一首古体诗,主要写了曹操登上东边的碣石山上去观看大海。表达了曹操的雄心壮志、博大的胸怀、远大的抱负。

第二方面:说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 品味诗句,感悟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2. 了解诗歌情境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观沧海》阅读练习及赏析

《观沧海》阅读练习及赏析

引言:《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观沧海》阅读练习题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阅读练习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 观

2、诗中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几个诗句是写想象的?

答案:现实之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想象之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诗中哪几个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中的“临”是“登上”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观沧海练习题及答案

观沧海练习题及答案

引导语: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随堂测试及答案

1、本诗作者 ,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 、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观沧海》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沧海》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