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现代文阅读《母亲河》练习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母亲河》练习题及答案
听妈妈说,我从生命的源头——母腹(fǔfù)中出来的时候,不知是我淘气,还是得罪了哪路神仙,妈妈难产了。由于实习医生没有经验,她们硬是狠拽(zhuāizhuài)我的头,把脖子扭出了一个山丘似的包,成了一个“小歪脖”。从那时起妈妈的心头罩上了重重阴影,泪水也流成了河!
那些日子,妈妈像发了疯似的走遍了市内最大最好的医院。医院不同,但医生的结论却都一样:这孩子是先天性斜颈(jǐngjìng)现在不能治,要等七八岁时才能手术。妈妈没有失望,仍然像发了疯似的在大街小巷求医问药,甚至连电线杆上的招贴广告都看遍了,也没有找到能治病的良医。但妈妈还是不灰心,继续找着,找着……
终于有一天晚上,妈妈用手摸(mēmō)着我脖子上的大包呆呆地想,这里面是什么呢?是血?是肉?还是筋?好像不会是血和肉,而可能是筋聚在一块儿了,按摩或许可以使它们舒展开呀!于是,妈妈便在夜里开始了“攻坚战”——给我按摩脖子。按摩头几天,没什么效果,妈妈不放心,又带我来到了医院。这时已是中午下班时间,一位老医生锁上门刚要走,妈妈焦急地向他介绍了我的情况。老医生很热情,对妈妈说:“一个母亲的爱子之心我理解。如果你要按摩,就继续按下去吧!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感动上帝的`,你儿子的脖子一定会治好的。”妈妈每当给我讲起这段往事时,都希望我一定不要忘记这位和蔼慈祥的老医生,因为,是他给了妈妈战胜顽疾的勇气和信心!我一定不会忘记他的。
在老医生的鼓励和支持下,妈妈回家继续给我按摩。开始一次按100-200下,渐渐增到300-400下,最后竟增至一次1000-2000下。我细嫩的皮肤哪受得了大人粗糙的手这么用力地按和揉!经常疼痛得大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后来,妈妈怕我疼,就在半夜我睡着的时候给我按。她怕我疼醒了哭,吵醒家里人,便让我叼着她的奶头。我模模糊糊记得有一次,我疼得太厉害,把妈妈的奶头咬出了血,妈妈连伤心带疼痛,也陪着我流泪。
就这样,经过千辛万苦,妈妈大约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终于把我脖子里的筋揉开了。我脖子上再也没有包了,可以自由地转动了!我成了一个健康的孩子!妈妈高兴得直流泪,全家人也高兴地拥抱着我,并给我照了一个端端正正的“标准相”!
每当妈妈给我讲起这些,她就止不住地流泪;我听着这些,也是泪水涟涟。妈妈这些年的眼泪汇聚成一条凝聚着深深母爱的“母亲河”,它滋润(rùnrèn)我的心田,它哺育我健康成长,它给了我一切……人们常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可妈妈给我的江河般的母爱,我将用什么来报答呢?
现在,我只能说一句:“妈妈,我爱您,永远爱您!”
判断题: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按音序查字法,“舒”字应查大写字母“S”,音节“shū”。()
(2)“凝”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冫”部,再查13画。()
“凝”字在“凝聚”一词中的意思是聚集、积聚。()
3、文章所记叙的事情发生的时间是()
A、我刚出生B、我八岁时C、出生后到七八岁间D、出生后到三岁左右
4、文章叙述的事情的起因是
5、事情的经过是:妈妈为“我”求医求药,但没找到良医——
——妈妈用了一年半时间,把“我”脖子上的筋揉开了,我健康了。
6、用“”在文中画出三处描写妈妈行动的句子。
7、老医生对妈妈说的话对妈妈战胜顽疾起了什么作用?
8、第1-5自然段中写了妈妈三次流泪。在这三个自然段中用“﹏﹏”画出有关妈妈三次流泪的语句。这三次泪分别为什么而流?你从妈妈的三次流泪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把这些泪水比喻成一条的母亲河,由此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
9、文章主旨是赞扬了()
A、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B、母亲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C、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D、母亲爱孩子,孩子也爱母亲
10、展开合理想象,描述我病好了照的“标准相”是一幅怎样的照片。注意结合文章主旨展开想象。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A
4妈妈在生我时难产,由于实习医生没有经验竟使我成了“小歪脖”。
5妈妈不灰心在老医生的鼓励下每天坚持为我按摩脖子。
7老医生给了妈妈战胜顽疾的勇气和信心。
8第一次:妈妈因为我成了“小歪脖”而流泪。体会到妈妈的伤心,难过。
第二次:妈妈因为自己疼痛和我的病痛而流泪。体会到妈妈当时因我而自责痛苦。
第三次:妈妈因为我成为健康的孩子而流泪。体会到妈妈当时无尽的喜悦与快乐更能体会到她的一片爱子之心。凝聚深深母爱妈妈给了我江河般的母爱。
9A。
第2篇:高年级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年级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倒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撮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撮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预见,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攀升,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5.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答案:C 解析:“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错,原文是“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答案:C解析:A.“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B.“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表述不当,原文是“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D.文中无依据。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答案:B解析:“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错,原文是“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
第3篇: 玫瑰树根 现代文练习题及答案
玫瑰树根 现代文练习题及答案
玫瑰树根
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
那里有黢(qǔ,黑)黑的蠕虫,黑色的绳索似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
据说还有别的:身体比晚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曲背。
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话:
“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我从来没有见过呢。谁见了你都会说,准是一头猴子把它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径自走了。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它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卑贱的树根说:
“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的眼里我当然没有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胳臂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阳光“延伸部分干活。我
第4篇:乡村风三年级作文
乡村风三年级作文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朱熹的这话说的实在是太秒了,这不一踏进家乡门,一股淡淡的清香夹着湿润的空气迎面袭来。
翠绿丛中一点黄,实在是十分亮眼,且这小小的黄竟然有如此沁人心脾的香,实属了不起。
推开那虚掩的小门,进了家中,爷爷奶奶正在桂花树下讲着那些他们祖辈的故事,妹妹听的入迷了,侧着头眼睛却熠熠生辉。
一阵风过,飘落下些许落花,落在他们的发间,耳畔…那香又钻入了我的'心房,控制了我的思绪,它也随着风慢慢的飘,飘到了我的童年。
每当桂花开时,我总爱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摇着桂花树,那些已有些泛黄的花朵就都飘落,很快就铺满了我们脚下的地。我就痴痴地看着,桂花飘落,那一霎就像下了一场桂花雨,那些小黄花落满了我们的发间
第5篇:数字时代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数字时代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 辉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
第6篇:海中听海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海中听海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海能听吗?
许多文艺作品都是从视觉上展示大海的形象的。
而法国现代派电子音乐作曲演奏家亚尔,在艺术长廊中别出心裁,他将万顷波涛,浓缩于一盘小小磁带之中,只要你按一下音响的键盘,咆哮的大海就在你的头脑中手舞足蹈了。它时而疯狂,时而娴静;时而__________,时而温柔;时而__________,时而絮语……从中,我听到了大海深沉的呼吸,我觉得我认识了海,并从大海中汲取了无穷力量。
那次,我远行南海西沙群岛,便把亚尔的“海”带上。一则解除漫漫航程上的寂寞,二则想和真实的海作个比较;眼睛眺望着真实的海,耳中听着音乐旋律中的海,不是件很有情趣的事情吗?
那天船艇行驶在深海和珊瑚岛之间,23号强台风在太平洋生成,旋即横扫菲律宾,又从南沙而西沙。入夜,船艇只好在大海中抛锚,涌浪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