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各科复习方法及建议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6 08:04: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中考各科复习方法及建议

中考各科复习方法及建议

在这段备考时间里,如何复习才能有效地查漏补缺?在复习时应把握不同科目的重点。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考各科复习方法及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语文

巩固基础知识重视专题性复习

语文是中考第一科,考试感觉的好坏会影响到后面科目的考试心态。对于第一科,既要重视,也不要过于紧张,充满自信,从容应考,才是最好的状态。

首先,现阶段复习最重要的是巩固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特别是默写、文言文等学生最容易忘记的东西,要反复加强记忆。

其次,还需要注意做专题性复习,比如文言文专题,拼音、成语、病句专题等。每位考生都应将这些专题扎实地复习一遍。同时,每个考生都应该树立起考点意识,练习的题目不要贪多,必须精练,通过练习总结出每个考点的答题方法,及时查漏补缺。

要养成科学规范的答题习惯,先易后难——简单的先做,把能拿到的分数先拿到手,难一点的就暂时跳过去,尽量保证写作文有充足的时间。答题时还要注意规范,默写题尽量用正楷字,不要连笔;现代文答题罗列要点要清晰,可以用分号或者序号。

最后,语文科目的考试要特别注意合理分配时间。作文在本科目中占“半壁江山”,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必须认真审题、构思和书写,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所以通常要留有5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写。

英语

回归基础编织知识网

英语备考总共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重在夯实基础,把初一到初三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拓展和延伸。这一轮复习应该在4月中旬结束。第二轮则以专题复习为主,关注各个语法专题以及试卷结构中各类题型,侧重解题技巧的传授和策略的指导。最后一轮复习则是强调综合训练,加强考生的薄弱环节。多做模拟试题、往年优秀的真题。

在最后两个月的关键时期,需要回归基础知识,要扎实推进对各项基础知识的复习,包括词汇、知识点的积累和语法的记忆。中考考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全面,把知识网编织得越宽、越大、越密,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有以下几点备考建议:首先,需要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背诵单词和词组。词汇的积累是备考的关键。

其次,要每天坚持做听力、完形和阅读练习。每天早上可以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做听力模拟训练。听完之后,及时理解听力材料。有必要的话,对比较难的听力材料进行精听。而完形、阅读的训练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不断地提高解题能力。

再者,需要注重对错题的深入思考和总结,善于提问,提高解题能力。同时,大量背诵不同话题的优秀范文也是必不可少的。

数学

熟练解题方法加强练习压轴题

根据最近几年南宁市中考数学的命题趋势,一般难题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的最后一小题,以及解答题的最后两个大题。所以,考生既要提高基础题的解题速度和准确度,又要确保基础题不丢分,如果容易做的、会做的题目丢了分,做出了难题来也很难获得A+。

要做出压轴题,应先精做南宁市近几年的中考真题,了解南宁市中考压轴题的常考问题,再找类似的题目练习,弄清压轴题的解题方法。一般压轴题会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是多个知识点的交汇,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还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数学备考阶段,首先应跟紧老师进行知识点的梳理,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本阶段的复习,要注意熟记公式、公理、定理,挖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重在熟练解题方法,理解每种解题方法的内涵及适用的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薄弱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

其次,同学们可以精选一些中考模拟卷,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和书写要求,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样的模拟考,最好每周自我训练一次。通过模拟题的训练,学会统筹安排考试时间。

最后阶段复习一定要回归课本。中考题中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的题,有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只是课本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课本的例题和课后练习题都是很经典的题目,值得反复研究。

化学

构建知识体系关注实验探究

今年考试说明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不过“化学与社会发展”模块的分值比例有所提升,由去年的10%提高到12%,这就要求考生注意关注化学与生活,特别是社会热点,如禽流感、塑化剂等等。

在复习阶段,考生要以新教材为本,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夯实基础,抓好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如常见物质(酸碱盐等),重要规律(质量守恒定律等),重要概念(宏观方面、微观方面),重要反应原理等。

要注重整理整合各重要知识点关系,构建主线明确,次线清晰的知识体系。如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基于C、O元素的各物质关系,以及以溶液为核心的相关知识点关系等等。

要关注实验,总结规律。实验题特别是综合性实验探求题,是近几年的热点,也是难点,这类题既考查反应原理、装置连接、还着重考查探究过程中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挖掘课本上的实验题材。如果条件允许,学生最好再把课本中的实验都动手操作一遍。

还要进行适量的模拟训练。有针对性地对“读题——析题——答题”这三个环节的基本功进行训练,同时注意训练化学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另外,针对模拟训练中的.失分点,最好能回归课本,找出课本知识的盲区,查漏补缺。

物理

初中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机械运动、参照物、力的图示、力的测量、力的合成、摩擦、杠杆、滑轮、动能等概念,以及长度、质量、密度、速度、力、压强、浮力、功、功率、温度、热量等物理量。概念的复习,应注重了解支持概念形成的科学事实,学会从相同事物和事实中抽象出共同的内容,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理解要领的确切含义和表述形式,注意区分相似概念的不同之处,善于寻找不同概念的相互联系。特别应当注意概念和物理量科学应用的条件。

二、加强实验的复习

历年中考物理试卷中实验题的得分都是比较低的,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实验课不够完善,再之是同学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为此在物理复习中务必要重视物理实验,要吃透物理原因,加强动手能力,一般在物理实验的复习中可分下列类型结合大纲要求进行复习:

1、探究型实验:这类实验是先对某一物理现象提出假说,然后选定实验器材,确定实验方法正确处理好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阅读型探索题,这类题是借鉴文科阅读理解的考查方式,是近几年中考物理命题中的新题型,使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得到提高,也是对文理综合素质较高的要求。

3、设计型实验题:要求同学根据实验目的运用学过知识和实验方法自己动手设计新的实验方案,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提高学生探求物理问题的方法、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把握知识点抓住失分点

从知识点的角度来看,失分最多的是压强,其次热量、比热容。从失分的原因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基础掌握不牢。

2、答案文不对题。

3、解题方法不活。

4、应用能力欠缺。

那么,如何在最后的时间内对初中物理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根据中考命题的方向来看,我建议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复习是回归课本。通读加精读课本,重温课后的练习,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含义是这一步的重点,要毫不吝啬地删除某些资料的偏、难、怪题。这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解决知识的覆盖面,解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问题。在广度上力争不留疑问,切实抓好“双基”。但中考不会只考查学生积累了多少“双基”,而是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在科学、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去理解和把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通过参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提高自己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实验,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因此要十分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要通过实验现象的再现,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概括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考纲中指出今年的命题将“适当体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而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强调要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所以在复习中要掌握探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要素、环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其操作过程。如题:将墨水滴在热水杯中会使水很快变色,根据这一现象你可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就考查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最后阶段是冲刺阶段。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因此不能盲目地大题量训练,以便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考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这里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解题格式要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比如:计算题要写出计算公式;简答题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或加以简洁的解释、例举;

2.训练综合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必要时可以在读题时画出草图,便于理解题意和解答;

3.关注社会热点,如最新科技发展、时事新闻等,注意观察生活,联系实际。如: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

第2篇:寒假高三各科复习方法及建议(汇总)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语文组 刘纯

2011年的寒假即将开始,对于高三复习考生而言,这将是他们高中阶段最后一个假期。也许由于各种各样的学校补课,这个假期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都显得有点名存实亡,但或多或少总还会给考生们留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样算来,语文能够分到的时间实在是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最高效的复习,当是所有考生都关心的问题。目前各种版本的复习建议层出不穷,大多是夯实基础、稳步提高之类的话。本文不在宏观上进行观念性的指导,而试图从技术层面给考生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语言基础

字音字形需要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读错、写错的词,如“褪色”、“舶来品”等。《咬文嚼字》曾经公布了最常写错的100个字(参见附1),可以作为复习参考。其它的偏、难、怪字就不要理它们了。

近义词辨析词,建议做一道归纳一道。比如近义词辨析常见的有四种方法:去除同类项、分搭配对象、两字变四字、比较反义词(参见附2)--当然,同学也可以总结自己习惯的方法--那么每做一道题,就应该将相应的近义词纳入到方法系统中,这样的话,考前要做的并非海量巩固,而是以方法为维度贯穿常见近义词,工作量会大大降低。成语辨析和病句也可以照此办理,尤其是病句,相同语病类型的病句排在一起,症状一目了然。

文学常识和语义衔接,不建议在寒假花时间。如果沉浸在过分琐碎的文学史细节中,反而不利于考场应试。语义衔接的难度则不需要专门突击。

二、文言文

到了这个阶段,文言文只需要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巩固考纲内18个文言虚词,尤其是课内的例句,一定要熟,能够做到条件反射最好;然后就是熟悉文言实词、翻译、文意、断句题各自的答题技巧。如文言实词中,看见“肃”就是“严肃”,看见“德”就是“道德”,这种条件反射式的实词解释基本上都是错的;而把“表”解释成“给……上表请求”,一看就是词类活用这种文言文式的翻译方式,基本上都是对的。把握住命题思路,考场上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三、诗歌鉴赏

同样,诗歌鉴赏也不必漫天撒网,两件事情也足够:一是熟悉术语系统,即诗歌鉴赏常考的艺术手法和对应例句,像病句题一样,对相应手法烂熟于心;二是练习诗歌翻译,因为大多数考查诗歌内容或主旨的题目中,如果考生实在不知道要答什么,把相应区间的诗句翻译一下,也能拿到绝大多数的分数。

四、现代文阅读

依然是两件事:一是阅读一下史铁生的散文集,挑一些篇目精读,花不了多少时间,要做的是就其中比较难理解的字句先试着结合上下文语境突破一下,也许在考场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二是就阅读延伸题加以集中突破,学会200字的经营布局方法。学而思高三语文在寒假会花6个课时对此加以详解,鉴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赘述。

五、作文

在寒假,我们要做的,就是写好一篇文章。现在大多数同学手里应该已经拿到去年高考优秀作文集,其中都是2010年高考语文的一类文。考生要做的,就是挑其中最对自己胃口的一篇--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最容易模仿的一篇,换一个题目,逐句仿写一遍,把人家的事例换成自己的事例,论述语句只做适当调整。仿写结束后,加以适当润色、修改。在寒假,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写一篇高考一类文,务必在离高考还有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找到写一类文的感觉。如果考生基础过于薄弱,那建议找一篇过去的高考一类文,结构规整、层次清楚的那种,那类文章由于立意问题,现在只能拿到二类,但对于作文长期老大难的同学而言,极容易上手,作文提升10分以上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

综上,由于语文板块较多,所以总体看上去的话,复习任务并不轻松,但考生完全可以选取自己薄弱的版块加以集中突破,使得自己的语文应试水平(而非语文水平)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较大的飞跃。如果考生各个板块实力相对比较平均的话,建议考生将精力放在三块:一是阅读延伸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忽略诗歌鉴赏后面的阅读延伸;二是文言虚词复习--这两块在寒假短时间内突击一下,应该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这也是学而思高三语文寒假课程设计的初衷。第三块就是作文。这三块在高考150分中至少占到83分;如果我们认为文言虚词关系到文言文能够彻底理解的问题,那么文言虚词占的比重将达到9分,总量将占到89分(参见下图)。如果这些地方能够有比较大的起色,那么高考语文的总体水平也就必然随之水涨船高。

附1: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咬文嚼字》编辑部为庆祝创刊十周年,向社会献出了一份耗十年心血完成的厚礼:《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自1995年创刊以来,本刊组织审读了约3000本图书、1000种期刊、100种报纸,并请100家新闻出版单位协助调查各自的用字差错,整理出了一批常见别字。《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便是在此基础上,依据出错频率和专家评议拟订的。本表以正字的音序排列,括号中的字为正字。关于这100个字的详细记忆方法,在学而思寒假第一次课时会加以呈现;当然,各位同学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自由总结梳理。

1.按(安)装2.甘败(拜)下风3.自抱(暴)自弃4.针贬(砭)

5.泊(舶)来品6.脉博(搏)7.松驰(弛)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10.精萃(粹)11.重迭(叠)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14.幅(辐)射15.一幅(副)对联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18.气慨(概)19.一股(鼓)作气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22.食不裹(果)腹23.震憾(撼)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26.迫不急(及)待27.既(即)使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30.娇(矫)揉造作31.挖墙角(脚)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34.峻(竣)工35.不落巢(窠)臼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38.死皮癞(赖)脸39.兰(蓝)天白云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42.老俩(两)口43.黄梁(粱)美梦44.了(瞭)望

45.水笼(龙)头46.杀戳(戮)47.痉孪(挛)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唆50.蛛丝蚂(马)迹51.萎糜(靡)不振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54.默(墨)守成规55.大姆(拇)指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58.出奇(其)不意59.修茸(葺)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62.入场卷(券)63.声名雀(鹊)起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66.欣尝(赏)67.谈笑风声(生)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70.额首(手)称庆71.追朔(溯)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题)名74.走头(投)无路75.趋之若骛(鹜)76.迁徒(徙)

77.洁白无暇(瑕)78.九宵(霄)79.渲(宣)泄80.寒喧(暄)

81.弦(旋)律82.膺(赝)品83.不能自己(已)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鱼(渔)86.滥芋(竽)充数87.世外桃园(源)88.脏(赃)款

89.醮(蘸)水90.蜇(蛰)伏91.装祯(帧)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94.旁证(征)博引95.灸(炙)手可热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98.姿(恣)意妄为99.编篡(纂)100.做(坐)月子

附2:近义词辨析的四种常见方法

近义词辨析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都差不多,要指望通过表面的意思对两个词语加以辨析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通过制造不同的语用环境对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加以辨析的能力。与字音字形题一样,死记硬背决非上策,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下几条备战建议,供各位同学参考:

1、牢记搭配对象。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全然不同,或者范围差异很大。比如“擅长”的内容往往比较专业,“善于”就比较泛泛而言;“钟情”的只是是爱情,“衷情”的对象则宽泛得多;“荣膺”的一定是较高规格的荣誉,“荣获”的对象就相对普通;“启动”的往往是机器和法规,“启用”的对象则大多是“物”;“简练”主要修饰措辞,而“洗练”则可修饰语言、文字和技艺;“包罗”的可以是“万象”,“包括”的东西则相对有限……由范围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到程度,比如“迷醉”强调“沉迷”,比“陶醉”要更深一层,“荣膺”与“荣获”的区别也可以放在这个维度上加以考量。

2、去除同类项,就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很多时候,两个近义词都具有相同的字眼,比如“遏止”和“遏制”。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相同的字眼,如“遏”去掉,就剩下的字眼组词,前者为“停止”,后者为“控制”--当然,两个全组成“制止”就没戏唱了。通过组词加以区分,对于大多数拥有相同字眼的近义词都是相当有效的辨析手段。

3、寻找关键词中的反义词。有些近义词,比如“真谛”和“精髓”,一个强调的是“真”,一个强调的是“精”,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真”的反义词是“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一个探讨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粗精问题,讨论的问题不一样,语用环境自然也不一样。

4、将两个字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很多时候,像“钟情”、“包罗”这样的词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的时候反而容易看穿其本来面目。“一见钟情”仅指爱情,“包罗万象”则明示了“包罗”范围之广。面对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蕴藉的两字短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也是一种重要的辨析手段。

总之,对于近义词辨析题,我们务必要找到真正能够将两个词区分开的点,这些点最好本来就生长在这些近义词上,成为我们在考场上推断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千万不能蒙混过关,使得本来区分就不大的近义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

(备注:以上内容均来自于学而思高三秋季班第一讲原创)

第3篇:中考各科必备复习方法总结

中考各科必备复习方法总结

中考语文一向重视基础,很多考试内容都跟教材紧密结合,因此,海南华侨中学初中部语文老师黄和建议,考生在最后两月的复习上还是要注意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特别是在文言文、文学名著和字音字形等知识点部分,更应该利用考前这段时间记牢、记清。“一方面,考生可以将之前考过的基础题集合在一起进行专项复习,另一方面,考生还可以拿出前3年的中考试卷进行研究分析,对题目的难易以及重点心中有底。”

具体试卷作答上,黄和表示,考生应在选择题上尽量减少失误,现代文阅读要注意回答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比如题目问文中人物A是怎样一个人,有的学生会只回答几个形容词,如‘善良、友爱’,这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正确的回答应该是‘文中的人物A是善良、友爱的人’。”

作文是每年中考的重头戏,黄和建议,考前这段时间,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中考各科复习方法(超实用)

【中考】完整复习计划

一、复习方式

分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复习。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我们从双基入手,紧扣中考知识点来组织单元过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实行严格的单元过关,对C层和B层的部分学生实行勤查、多问、多反复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在知识灵活化的基础上,还注重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打破章节界限实行大单元、小综合、专题式复习。第二轮复习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复习的主要任务及目标是: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条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在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初三各科复习方法

初三各科学习指导

给新初三的学习建议 数学

初三中考是人生的转折,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决定人生走向的第一关,应该让孩子明了中考的意义,明白对于学生相当于终生大事,不能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只有孩子重视了,他才有动力,才能自觉的投入初三总复习中去,家长的任务不是替孩子下决心,而是跟自己的孩子讲清厉害关系,帮助孩子做好思想工作。认清形势,重视中考,落实行动,提高成绩。

初三学习内容有:

上册:21章:二次根式

22章:一元二次方程

23章:旋转 24章:圆

25章:概率初步

下册:26章:二次函数

27章:相似

28章:锐角三角形 29章:投影与视图

而如何学好初三数学,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其实,学好数学并不难!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本要“预习、练习、复习”。每堂新课之前,做到先预习,特别要把难点或不懂之处用彩笔划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中考各科复习方法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各科复习方法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