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6 00:24: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爬山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子,体会“青山的沉静,父亲的智慧”.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重点句子,体会“青山的沉静,父亲的智慧”.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爬过山没有?说说你们爬山的感受。

2、板书课题:爬山

3、学生齐读课题,进行课题质疑。

预设问题:谁爬山?为什么爬山?爬到了山顶吗?爬的什么山?爬山的结果如何?

4、小节: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事情的经过。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1、导入:请同学们借助字典词典,运用掌握的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自学生字词。

2、自学生字词。

3、检测:①认读生字,指导书写。注意“煮、燃、煌”的写法。②指读新词。

③出示课后题3,点学生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三、自由练读课文

1、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尝试解决课题质疑的问题,记下读不懂的地方。

3、交流初步成果。①看副板书,回答。

谁爬山?为什么爬山?(读第一自然段,明白爬山的目 的)爬到山顶了吗?(读出回答问题的语句)

爬山的结果怎样?(读第十自然段,重点读“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智慧”.)②提出自己阅读中新发现的问题。③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未解决的问题。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找出父亲说的话,打上记号。说说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2、大家读一读,互相交流,教师检查。

3、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1)出现父亲说的话,齐读。

(2)讨论:“我们”爬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①引导想象:爬山会遇到什么困难?(累、渴、饿、害怕、危险等)遇到这些困难,人自然会产生什么不良情绪呢?

②“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征服山”和“征服自己”是什么意思? ③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说的目的。

4、理解父亲第二次说的话。(1)出示插图和父亲说的话,指名朗读。

(2)谁来说一说父亲的话强调了什么?(爬山的过程重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启发: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结合“我”的话理解“自以为是”.(3)你能举出一个自己尽力做一件事情的例子吗?(自己发言,老师作必要的引导)

(4)分角色朗读对话。

(5)小结提问:父亲说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教育我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去努力)

5、理解父亲第三次说的话。(1)出示父亲说的话,齐读。(2)议论:父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启发:父亲是怎样做的?

(3)学生闭眼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虫鸣、汽车喇叭声、风、雨声等)(4)交流自己的体验。(5)教师示范读父亲说的话。(6)学生展示读。

(7)说一说这位父亲的话给你什么启示?(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6、把父亲说的话连起来读一读。

7、自由朗读末段,让学生质疑。

(1)重点引导理解“青山的沉静”指的是什么?(沉着、冷静、不动摇)“父亲的智慧”指什么?(2)齐读末段(3)个别朗读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看一看、听一听,用心体会,用脑思考并记录下来。

六、总结

这次我们和作者一起经历爬山,让我们也受益匪浅,知道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任何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是呀,四川人即使遭受了汶川大地震,也要充满信心地重建家园。我们相信只要有信心,尽力去做,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呢?

课后习题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2)摘抄好词好句。

第2篇:《爬山》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

21爬山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说的三次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毅力,尽自己最大努力。

2、抓住文中关键词的引导学生探索、品味,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来体会父亲的话。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板书课题

2、检查回顾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爬山这件事,作者学到了什么?找到文中的话来回答。

(课件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

3、问题预设

1、“沉静”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青山的沉静? ○

2、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怎样的智慧? ○

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4、出示课件:自探提示

5、学生自探课文,教师巡视观察。

二、解疑合探

1、父亲和我上山时说的是什么话?你画下来了没有?(课件出示)自由读这段话,想想为什么说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

2、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征服”的意思,再来体会“征服山”和“征服自己”的含义。

3、从父亲的这句话我们学到了什么智慧?

4、我和父亲登上山顶时父亲又说了什么话?课件出示父亲的话,指名同学读,想想从这段话中又学到了什么智慧?

5、引导读父亲的话。

○1请同学们读读这几段话,谁来帮帮老师,告诉我该怎样读父亲的话?

○2引导生理解“重过程”“尽了力”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重过程”“尽了力”的事情。

3、文中的儿子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他是否尽了力呢?

6、下山时我们会怎么做呢?文中的“我”是怎么做的?读读文中相关的段落。

7、师引导读:就在我逞强的又跑又跳着急下山的时候,父亲用他那双厚实的手拉住了,让我和他一起躺在树林的草地上,感悟大自然的美景,体会大山的沉静。我闭上双眼,仿佛听到了微风吹拂声,鸟鸣蛙叫声,清脆的蝉声,淙淙的流水声,落叶飘零声„„雄伟的大山向我们展开了他无比宽大的胸怀,我的身心也全部融入到了沉静的大山之中。当我睁开双眼,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报告我的感受时,父亲像一位哲学家似的解说着他的哲理——(大屏幕出示父亲的话)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

①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还要用你的脑袋去思考。

②大自然的美景要用眼睛去看,要用耳朵去听,要用心灵去体会,要用脑袋去思考。

3、比较两个句子,自由读读,体会一下

4、小结:是呀!不仅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我们要眼耳心脑并用,做每一件事都应该全身心投入。

8、做全身心投入欣赏大自然的练习。

9、小结父亲说的这三句话。

三、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又有哪些收获?

四、拓展运用

1、针对课文内容生与生互相出题练习。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预先准备好的练习题。

1、借助媒体手段请同学们走进大自然的美景,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然后用心灵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并且谈一谈体会。

2、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做哪件事你征服了自己,你是否尽力了?写下来吧!

五、下课

六、板书设计

21、爬山

有信心、有毅力、征服自己

重过程、要尽力欣赏自然、全身心投入

第3篇:爬山优秀教案

爬山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爬山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爬山优秀教案1

一、主要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通过连续仔细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怎样爬的秘密。文中不仅讲了爬山虎脚的颜色和样子,以及怎样爬等知识,还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这种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习性。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

选编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爬山教案3篇

爬山教案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爬山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爬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墙过程。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标。

上节课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所写的

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美极了,你们还记得吗?

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出示课件),一边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爬山的教案

爬山的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山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爬山的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要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关于爬山教案

关于爬山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爬山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爬山教案1

游戏目标:

幼儿能根据指令变化手指动作,锻炼小手的灵活性与快速反应能力。

游戏准备:

小猴子图片

游戏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谁来了?(出示小猴子图片)

2、伸出小手和小猴一起做游戏。比一比谁找到的朋友最最多好吗?

二、游戏玩法

小猴子爬山坡(幼儿伸出小手,用食指与中指扮演小猴子,从自己的小脚背开始往上爬山坡。)

爬到膝盖等一等(手指在幼儿膝盖上停顿并轻挠。)

爬到腰上扭一扭(双手叉腰,并扭动身体。)

爬到肩膀停一停(手指在幼儿膝盖上停顿并轻挠。)

爬到耳朵听一听五个兄弟爬上山(手指在幼儿耳朵上停顿并轻拉耳朵。)

爬到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安全爬山教案

第三课

爬山安全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爬山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提高野外生存能力。(2)了解行走于不同地形时的爬山方法。

(3)学会爬山迷路时或遇到突发情况后的自救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迷路或遇到突发情况后的自救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进入高山峻岭,里面植被丛生,你迷路了,怎么办?

(二)安全小问号

1、齐读“孩子迷路留在山上”故事。

2、师:

孩子们哪些地方做得好?

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3、生答

4、师示答案:

做的不好:抄近路、天色渐暗才回家,在大树下躲避。

(三)安全小博士

1、师:

爬山有许多的好处,但其中也有一些安全隐患,那爬山时应注意的必备知识与技能有哪些呢?

2、生读课文

3、生答

4、师相机补充:

A、不单独行动:建议学生考察目的地山的危险性。

B、带上必备用品:指南针、口哨。

C、选择安全路线:哪条路线危险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爬山优秀教案

爬山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一个新笔画:卧钩。

2、自主积累词语。

3、通过读课文,感受克服困难,登上山顶的快乐。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说说爬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 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 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 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 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 再读课文,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爬山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爬山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