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原文及译文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原文及译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征为少府卿。
君理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高祖镇南徐州,巡遣君理自东阳谒于高祖,高祖器之,命尚会稽长公主,辟为府西曹掾,稍迁中卫豫章王从事中郎,寻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监吴郡。高祖受禅,拜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出为吴郡太守。是时兵革未宁,百姓荒弊,军国之用,咸资东境,君理集士卒,修器械,民悦附,深以干理见称。
世祖嗣位,征为侍中,迁守左民尚书,未拜,为明威将军、丹阳尹。天嘉三年,重授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寻改前军将军。四年,侯安都徙镇江州,以本官监南徐州。六年,出为仁威将军、东阳太守。天康元年,以父忧去职。君理因自请往荆州迎丧柩,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及还,将葬,诏赠巡侍中、领军将军,谥曰敬子。其年起君理为信威将军、左卫将军。又起为持节、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又起为明威将军、中书令。前后夺情者三,皆不就。
太建元年,服阕,除太子詹事,行东宫事,迁吏部尚书。二年,高宗以君理女为皇太子妃,赐爵望蔡县侯,邑五百户。四年,加侍中。五年,迁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侍中如故。其年有疾,舆驾亲临视,九月卒,时年四十九。诏赠侍中、太子少傅。丧事所须,随由资给。重赠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谥曰贞宪。
(节选自《陈书?沈君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巡,素与高祖相善 素:平素,一向
B.元帝征为少府卿 征:征召
C.领步兵校尉 领:统领
D.兵革未宁,百姓荒弊 弊:凋敝,疲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沈君理被高祖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 ②命尚会稽长公主,辟为府西曹掾
③寻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 ④拜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
⑤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 ⑥以君理女为皇太子妃
A. 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君理素有令名,讲风度重仪表,广泛涉猎经世典籍,有卓越的见识,曾受父亲沈巡派遣从东阳前去南徐州晋见高祖,高祖非常看重他。
B.沈君理深受朝廷器重。高祖接受禅让后,任命沈君理为驸马都尉,封永安安亭侯,这时战争还没有停止,百姓生活在饥荒凋敝中,朝廷任命沈君理出任吴郡太守。
C.沈君理历任要职。世祖天嘉三年,任命沈君理为前军将军,天嘉四年,监理南徐州政事,天嘉六年,调出朝廷任仁威将军,同年,因为父亲逝世去职。
D.沈君理坚守孝道,朝廷三次要他夺情视事,都被他拒绝了。去世时四十九岁,谥号贞宪。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君理集士卒,修器械,民悦附,深以干理见称。(5分)
⑵又起为明威将军、中书令。前后夺情者三,皆不就。(5分)
参考答案:
4.C (兼任)
5.C (①句说的是父亲沈巡;⑤句是说朝廷议员的意见)
6.C (天康元年,因为父亲逝世去职,而不是天嘉六年。)
7.⑴沈君理召集士兵,修造器械,百姓乐意归附,他以十分能干会办事被称道。(“悦附”“干理”“见称”各1分,句意2分。)
⑵朝廷又起用沈君理担任明威将军、中书令。沈君理服丧期间,朝廷先后三次(多次)下诏要他除去丧服,居职视事,他都不就任。(“起”“夺情”“不就”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县人。祖父沈僧畟,任梁朝左民尚书。父亲沈巡,一直和高祖相友好,梁朝太清年中,任东阳太守。侯景被平定后,元帝征召他为少府卿。
沈君理有优美的风度仪表,广泛涉猎经典史籍,有卓越的见识。以出任湘东王法曹参军起家。高祖镇守南徐时,沈巡派沈君理自东阳前去晋见高祖,高祖看重他,命令娶会稽长公主为妻,征召为府西曹掾。逐渐提升任命为中卫豫章王从事中郎。接着加官明威将军,兼任尚书礼部侍郎。升任给事黄门侍郎,监理吴郡政事。高祖接受禅让后,任命他为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调出朝廷任吴郡太守。这时战争没有停止,百姓生活在饥荒凋敝中,军队和国家的用需,都由国家东边的地域供给,沈君理召集士兵,修造整理器械。属下民众乐意归附,以十分能干会办事而被人称道。
世祖继位,征召为侍中,升任代理左民尚书,没有到任,任命为明威将军、丹阳尹。天嘉三年,重新任命为左民尚书,兼任步兵校尉,接着改任前军将军,天嘉四年,侯安都迁移镇守江州,沈君理以本身官职监理南徐州政事。天嘉六年,调出朝廷任仁威将军、东阳太守。天康元年,因为父亲逝世二去职。沈君理请求亲自前往荆州迎接灵柩,朝廷议论认为他是在位的重臣不便让他出境,于是派遣长兄沈君严出行。等到回来将要安葬,诏命赠予沈巡侍中、领军将军的官衔,谥号叫做敬子。这年起用沈君理为信威将军、左威将军。又起用为持节,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朝廷)又起用(沈君理)为明威将军、中书令。沈君理服丧期间,朝廷先后三次下诏要他除去丧服,居职视事,他都不就任。
太建元年,服丧期满,任命为太子詹事,管理东宫事务,升任吏部尚书。太建二年,高宗以沈君理的女儿做皇太子的妃子,赐给沈君理望蔡县厚的爵位,食邑五百户。太建四年,加官侍中。太建五年,升任尚书右仆射,领管吏部,侍中职务依旧担任。这年有病,皇上亲临探望,九月去世,当时年级四十九岁。诏令赠给给事中、太子少傅的官衔。丧事所需,随所用供给。重新赠给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侍中官衔依旧保有。谥号叫做贞宪。
第2篇: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俨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谮,遂来奔。烈祖①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吏,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②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宋齐丘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卒以为翰林学士。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乃称疾纵酒,希复朝。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梦锡时以醉得疾,元宗怜之,留处东都留守。周宗力劝梦锡止酒治疾,从之,乃少瘳。召为卫尉卿,改吏部侍郎,复为学士。交泰元年,方与客坐谈,忽奄然卒,年六十一。卒后才逾月,齐丘党与政。元宗叹曰:“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 ”赠右仆射,谥曰康。
梦锡文章典雅,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刚褊少恕,每以直言忤物。尝与元宗苦论齐丘辈,元宗辩博,曲为解释,梦锡词穷,乃顿首曰:“大奸似忠,陛下若终不觉悟,家国将为墟矣!”及割地降号之后,公卿会集,有言及周以为大朝者,梦锡大笑曰:“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 众皆默然散去。每公卿会集,辄喑呜大咤,惊其坐人,以故不为时所亲附。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虽其仇雠,不敢訾也。(节选自陆游《南唐书?卷七》,有删改)
①烈祖:指南唐创立者李昪,为南吴建立者杨行密养子。②元宗:指李璟,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后因受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左右所谮 谮:诬陷
B.元宗怜之怜:可怜
C.乃少瘳 瘳:病愈
D.每以直言忤物物:别人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常梦锡品行方正的一组是()
①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
②首召见慰勉。
③梦锡终日论诤。
④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
⑤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
⑥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A.①③⑥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列祖把常梦锡招至门下后,对其非常赏识器重,把一些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置,并让他在宣政院专管机密。
B.常梦锡持重敦厚,品行方正,谏言修复旧典,被烈祖采纳。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了常梦锡,并对他抚慰勉励。
C.常梦锡对自己被钟谟等推荐做户部尚书深感羞耻,上任后,他只在文书末尾签字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最终被这些人罗织罪名贬官。
D.常梦锡性格耿介,忠于朝廷,认为元宗不识宋齐丘朋党真面目,就直言进谏;元宗被迫自降尊号后,他认为自己有失辅佐之职。
13.把上面文言文段中的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
⑵.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虽其仇雠,不敢訾也。
参考答案
10.B(怜:怜爱)
11.D(①表现常梦锡自幼好学,擅长写文章;②通过写常梦锡被元宗抚慰勉励,间接表现其品格方正;⑤表现常梦锡虽诗歌清丽却不事张扬的性格)
12.B (A是元宗让常梦锡在宣政院专管机密,C延巳罗织罪名,D他认为自己有失辅佐之职错误)
13.(1)常梦锡就苦口婆心规劝他改正,从不屈服,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规”“正”“挠” “多”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
(2)他去世以后,人们都赞许他是正人君子,即使是仇人,也不敢诋毁他。
(没、许、仇雠、訾各l分,句意通顺l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常梦锡,字孟图,陕西扶风人,也有的人说他是西安万年县人。岐王李茂贞不推重读书人,所以当地的风俗是把善长狩猎、骑射、博弈的人当作豪杰。惟独常梦锡自幼特别爱好读书,擅长写文章,官至秦陇诸州从事一职。李茂贞死后,他的儿子李从严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沿袭旧制让常梦锡担任宝鸡县令。后唐长兴初年,李从俨进京谒见天子,让梦锡跟随去镇汴。因为被从俨周围人的诬谄,于是投奔南吴。烈祖李昪辅佐吴王杨行密,把常梦锡招至门下,推荐他做了大理司直。等到烈祖即位,提拔他做了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更加被赏识器重。于是在中书省当值,参与并负责命制诏书,晋升为给事中。当时因为枢密院隶属东省,所以,很多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
常梦锡持重敦厚,品格方正,了解很多旧事,历数朝廷沿袭杨氏独霸朝政的旧习:凌驾法律之上,任用庸俗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的事务,政务繁杂琐碎,贻误国家大事。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烈祖采纳了他的主张。元宗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他并抚慰勉励,想任用他做翰林学士,好让他在自己身边。
宋齐丘结党营私,对梦锡不依附自己非常憎恨,后因封驳皇帝的诏书而获罪,被贬为池州判官。等到宋齐丘出任地方长官,元宗又召梦锡做户部郎中,升迁为谏议大夫,最终让他做了翰林学士。又在宫禁以内设置宣政院,让梦锡专门掌管机密的命令。这时魏岑已是枢密副使,善于逢迎,在外结交冯延已等人里应外合。梦锡整天同他们争论劝告,不能取胜,被罢免了在宣政院的`职务,仍然像以前一样做翰林学士。梦锡就宣称自己生病,放纵饮酒,希望再回到朝廷。恰好钟谟、李德明分别掌管兵部和吏部,对元宗进谏说梦锡很有声望,请求让梦锡做长史,于是授予他户部尚书一职,负责处理政务。梦锡对自己被小人推荐深感耻辱,坚决拒绝,但没获批准,就只是在文书末尾署名,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冯延已最终玩弄文字罗织罪名,把梦锡贬为饶州团练副使。梦锡当时因为经常喝醉酒而生病,元宗怜爱他,就让他留守在东都。周宗努力劝说梦锡戒酒治病,梦锡听从了他的建议,才渐渐病愈。又被征召为卫尉卿,改任吏部侍郎,又成为翰林学士。交泰元年,正与客人坐着谈话,忽然气息微弱而死,享年六十一岁。去世一月,齐丘朋党失败。元宗感叹说:“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宋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能让他亲眼看见(这一天)!”追赠他右仆射官职,谥号是“康”。
梦锡的文章很典雅,诗歌清新华美,但他很不喜欢让人看。他性情刚强,气量狭小,很少宽容他人,常常因为直言不讳而触犯别人。曾经同元宗努力辩论齐丘这些人,元宗很有辩才,绕着弯子和他解释,梦锡无话可说,就一边磕头一边说:“大奸之人貌似忠诚,陛下如果始终不觉察醒悟的话,国家就会灭亡啊!”等到南唐向后周割地自降尊号后,公卿集会,谈论到后周时,有人认为后周是正统的朝廷,梦锡就大笑说:“你们这些人曾经说要辅佐皇上,让他成为比肩尧舜的明主,为什么今天我们自己成了小朝廷呢?”众人都沉默不语,悄然散去。每当公卿集会,梦锡就厉声怒喝,让在坐的人感到震惊,因为这个缘故他不被当时的人亲近。但是他去世以后,人们都赞许他是正人君子,即使是仇人,也不敢诋毁他。
第3篇:扶风马先生试题原文及译文赏析
扶风马先生试题原文及译文赏析
扶风马先生,名钧,巧思绝世。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
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其后人有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
第4篇:孟光字孝裕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孟光字孝裕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太尉孟郁之族。灵帝末为讲部吏。献帝迁都长安,遂逃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博物识古,无书不览,尤锐意三史,长于汉家旧典。好《公羊春秋》而讥呵《左氏》,每与来敏争此二义,光常譊譊讙咋。
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后主践阼,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迁大司农。延熙九年秋,大赦,光于众中责大将军费祎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 主上仁贤,百僚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上犯天时,下违人理。老夫耄朽,不迭治体,窃 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祎但顾谢踧踖(dí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而已。光之指摘痛瘁,多如是
第5篇:《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①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②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③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④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⑤为烈士,当如此矣。”(选自《
第6篇:窦炽字光成扶风平陵人也原文及译文
窦炽字光成扶风平陵人也原文及译文
窦炽,字光成,扶风平陵人也。父略,平远将军。炽性严明,有谋略,美须髯,身长八尺二寸。少从范阳祁忻受《毛诗》《左氏春秋》,略通大义。善骑射,膂力过人。魏正光末,炽乃随略避乱定州,因投于葛荣。荣欲官略,略不受。荣疑其人有异志,遂留略于冀州,将炽及炽兄善随军。
魏永安元年,朱荣破葛荣,炽乃将家随荣于并州。时葛荣别帅韩娄数万人据蓟城,不下,以炽为都督,从骠骑将军侯深讨之。炽手斩娄,以功拜扬烈将军。
魏孝武即位,茹茹等诸番并遣使朝贡,帝临轩宴之。有鸱飞鸣于殿前,帝素知炽善射,因欲示远人,乃给炽御箭两只,命射之。鸱乃应弦而落,诸番人咸叹异焉。时帝与齐神武构隙,以炽有威重,堪处爪牙之任,拜阁内大都督。
魏废帝元年,炽除原州刺史。抑挫豪右,申理幽滞。在州十载,甚有政绩。州城之北,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