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天文科普小知识
天文科普小知识
天文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观测,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文科普小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恒星
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自身能发光,由炽热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
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份是氢和氦。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2)产生“磁暴”现象;(3)产生极光。
3、行星
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太阳系目前已知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日食
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5、月食
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月成一直线时,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则会形成月食。依地球遮蔽阳光直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为月偏食和月全食。
6、什么是宇宙?
答: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它既没有边际,也没有尽头,同时也没有开始和终结。
7、银河系有多大?
答:许许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8、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答: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9、太阳系里有哪些天体?
答:太阳系中有9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10、为什么星星有不同的颜色?
答:星星的颜色决定于它的温度。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表面温度:发蓝的星星表面温度高,发红的星星表面温度低。
11、最亮的星是什么星?
答:天空中最亮的星是大犬座里的天狼星,星等为1.46等。距地球8.7光年。
12、怎样找北极星?
答: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13、蓝天有多高?
答:“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14、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答: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时,蓝色光最容易从其他颜色中分离出来,扩散到空气中再反射出来。而其他颜色的光穿透能力很强,透过大气层照到地球上,于是我们看天空只能见到日光中的蓝色光。
15、为什么日落时天空是红的?
答:因为日落时阳光在大气层中走的路程特别远。除了红色光外,其他几种颜色的光传播不了那么远,还没到我们眼睛之前就都散失掉了。只有红色光线跑得最远,能传到我们眼睛里,所以我们看到日落时的天空的颜色就成了红色的。
16、月亮会发光吗?
答:月亮不是恒星,它不能发光,但它能反射太阳光。虽然它反射的光只有百分之七能到达地球,但足够照亮我们地球上的黑夜。
17、我们能看到多少颗星星?
答:用我们的肉眼从地球上能看到7000颗星,但是因为地球是圆的,不论我们站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都只能看到半边天空,而且靠近地平线的星星又看不清楚,所以我们用肉眼实际上只能看到大约3000颗星。
18、太阳的温度有多高?
答: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192,000,000℃,表面温度为6000℃。但由于太阳离我们非常远,有1.5亿公里,所以,我们就不觉得那么热了。
19、地球为什么会转圈?
答:因为地球有引力,地球正是由于这种引力的作用才转圈的。地球自转的速度每小时1700公里,合每秒470米;公转的速度大约每秒种29.8公里。
20、中午的太阳为什么是白色?
答:因为中午时,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在地面上,不像早晚要受地面上的东西(如高山、林木、楼房,以及混浊空气)的阻挡,所以,它仍然是原来的白色光,刺激得人不敢睁眼睛。
21、在月球上走路为什么费劲?
答:因为月球上的吸引力很小,走路很容易滑倒,一分钟只能走20步。如果走急了,就容易飞起来,一飞起来,就好长时间站不稳,所以,在月球上走路就很费劲。
22、地球为什么不发光?
答:因为地球的温度比较低,最热的地方(地核心)才二三千度,不像太阳温度那样高,能引起热核反应,所以地球不会发光。
23、人为什么感觉不出地球在转动?
答:因为地球很大,转得又很平稳,我们也在同地球一起转动,我们以自己为参照物,所以就感觉不出地球在转动。
24、打雷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
25、流星雨是怎么回事?
答:宇宙中有许多小天体按着自己的轨道和速度飞行。有的自己炸碎了,有的和其他天体撞碎了。但它们继续向前飞行。当它们的轨道和地球轨道碰到一起时,像雨点一样落到了地面,这种现象就叫流星雨。
第2篇:月球天文科普小知识
月球天文科普小知识
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球天文科普小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月球
月亮对全世界的孩子们来说是神秘的!对于月亮,有太多的知识要学,从探索人们和物体在月亮上的移动与在地球上有何不同,到了解宇航员为什么要穿特殊宇航服。在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的基础之上,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除了太阳,月亮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自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人们就对夜空中这个时而盈若圆盘、时而缺似弯钩的月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人说:月亮是夜空的主宰,是嫦娥的宫殿;在天文学家看来,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一、月亮神话——嫦娥奔月与捣药的玉兔
中国神话中有一个“嫦娥奔月”的故事,是这样说的:据说射日的英雄后羿从昆仑山取得不死药后,希望可以跟妻子嫦娥在人间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后羿的徒弟趁着后羿出去打猎时溜进屋里威胁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在情急下容不得深思熟虑,竟然一口吞下了整粒药。当她跌跌撞撞地逃到屋外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的身体变得像棉花一样轻,飘了起来,直往天空中飞去,一直飞到月亮上。原来,这不死药如果是两个人各吃一半就能长生不老,若一个人全部吃下,就会飞升成仙。后羿后来惨遭杀害,可怜的嫦娥就一直在月亮上的广寒宫过着寂寞的生活,永远无法回到人间。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说法讲到,嫦娥是因为一时贪念才偷吃了不死药。唐代诗人李商隐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嫦娥应悔偷仙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圆圆满月,月面上一片片暗斑组成了清晰的图案,有人说这是一只玉兔在捣药。对于这只玉兔的来历也有几个说法:有人说它是因为偷吃了仙草,受到天帝的惩罚,而被驱逐到月亮上终年捣药以赎罪的;有人说它是嫦娥在升天时怕自己寂寞,顺手抱起的一只小兔子一起奔向天际;还有的说嫦娥在月宫中形单影只,人们深表同情,就想像出一只玉兔可以在冰冷的广寒宫陪伴她。月中有兔的传说自春秋时代开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球表面
大约在400年前(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观看月球,根据观测和想象,他手绘出了这样一幅月面图,他发现,皎洁的明月竟然到处是坑坑洼洼。月表布满环形山,阴暗的大片区域我们通常称之为“月海”。这“海”里却没有一滴水,而是月面上比较低洼的平原。大多数月海呈圆形、椭圆形,并且被一些山脉包围着,也有一些月海是连成一片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
透过望远镜,还能看到月球表面分布着一些大大小小的圆形坑,被称作“环形山”,它们有些是由于火山爆发形成的,而大多数是被宇宙中飞来的陨石撞击形成的。几十亿年来,月面被砸出密密麻麻的疤痕。
除了月海、环形山,月面上还有山脉、月谷、月溪等地形,那些高出月海的月陆和山脉,接受和反射太阳光比较多,肉眼看上去就相对比较亮。月球上大的环形山、山脉,绝大部分是用地球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和山脉名称命名的。
拓展阅读: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
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之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示例)
注:由于南北纬66°34′是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所以南北纬66°34′称为南北极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示例)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四季更替:全球同纬度地区(除赤道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夏季为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为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为冬夏的过渡季节。
四季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五带: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的递减,据此划分为五带。
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五带的划分
注: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
(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知识拓展:
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 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情况相反。
(3)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
(4)赤道上全年昼夜 等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5)太阳直射的纬线或地区白昼不一定最长。
纬度变化规律:夏半后,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至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
季节变化规律: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北半球在夏至日那天昼最长,夜最短;冬半年,昼长小于夜长,北半球在冬至日那天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则相反
北半球夏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冬至日时该地的'夜长,如:6.22时40°N的昼长=12.22时的夜长=14时51分;
同理,北半球冬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夏至日时该地的夜长,如:12.22时40°的昼长=6.22时的夜长=9时09分
同一天,南北纬纬度相同的地方,昼长相加=24小时,或某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夜长,如:6.22时20°N的昼长+20°S的夜长=24小时或20°N的昼长=20°S的夜长=13时13分
在某地,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差多少天,夏至日(或冬至日)前的这一天和夏至日(或冬至日)后的这一天昼夜长短大致相等、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大致相等。如:在摩尔曼斯克,4月21日与夏至相差约两个月,则夏至后的两个月8月23日,那么4月21日与8月23日这两天的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都大致相等。这两天约2点日出,22点日落,昼长20小时,夜长2小时。同理,在某地,与春分(或秋分)相差多少天,春分(或秋分)前多少天与春分(或秋分)后多少天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
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最多。南北极点除两分外,要么是极昼,要么是极夜。如:某日,太阳直射在10°N,则从70°N开始出现极昼,从70°S开始出现极夜。
正午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除外);午夜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昼现象。如:夏至,66°34′S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则从66°34′S开始出现极夜现象;某日,80°S的午夜太阳高度为0°,则从80°S至90°S出现极昼现象
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昼长=24-夜长
昼长=昼弧÷15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此时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至晨昏线上为0度。
(1)图中圆心O点为直射点,左侧弧CAD为晨线,右侧弧CBD为昏线,且左侧晨线的中点A点必在赤道上,地方时6时,右侧昏线的中点B点也必在赤道上,地方时18时,OC或OD(视直射点O在哪个半球而定)地方时为12时
①若此时为两分,则A、O、B三点的连线为同一纬线,即赤道;C点为北极点,D点为南极点
②若此时非两分,则A、O、B三点不在同一纬线上
a、若O点在北半球,则沿OC线北极点在C点以南,图中没有南极点,且C点所在经线与OD所在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若O点在南半球,则沿OD线南极点在D点以北,图中没有北极点,且D点所在经线与OC所在经线也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2)沿着COD线,太阳高度与O点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如,E点与O点相差30°,则两分时,E点为30°S
夏至时,E点为30°-23°26′=6°34′S
冬至时,E点为30°+23°26′=53°26′S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规律: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半年,夏至(北半球)时,北回归线以及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半年,冬至(北半球)时,南回归线以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
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如:某日太阳直射20°N,则90°N的正午太阳高度=20°
当极点出现极昼时,在同一天,极点的太阳高度终日不变;如,6.22时,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午夜的太阳高度也时23°26′,这一天,极点太阳高度终日不变,再如,某日太阳直射20°N,,则北极点在这一天的太阳高度始终为20°
某纬度出现极昼时,该地午夜的太阳高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2
=直射点的纬度-(90°-当地纬度)
=极点的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
如,6.22时,70°N的午夜太阳高度=43°26′-(90°-70°)×2=3°26′或=23°26′-(90°-70°)=3°26′
再如,某日太阳直射10°,则85°B的午夜太阳高度=15°-(90°-85°)×2 =5°或=10°-(90°-85°)=5°
日出日落时间分布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夏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落时间越来越晚;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
季节变化规律:夏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6:00前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18:00后日落;冬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6:00后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18:00前日落
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出时间=12-冬至日时该地的日出时间,如:6.22时20°N是5时23分30秒日出,则12.22时该地的日出时间=12-5:23′30″=6:36′30″
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落时间=36-冬至日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如:6.22时60°N是21:14′30″日落,则12.22时该地的日落时间=36-21:14′30″=14:45′30″
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
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该日夜长的一半
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赤道总是6:00日出,18:00日落
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判定
直射纬线的判定:(1)晨线(或昏线)与过晨线(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的那条经线交角为多少度,则直射纬度就是多少度;
(2)与开始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度互余;
(3)与正午太阳高度或午夜太阳高度为0°的纬度互余;
直射经线的判定:(1)地方时为12的经线;(2)过切点的那条经线,大部是昼;(3)与0时经线正相对的那条经线;(4)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平分昼半球的经线;(5)俯视图上,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
季节的判定
1、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只要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夏半年;只要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冬半年
3、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慢,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4、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5、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第3篇:冥王星的天文科普小知识
冥王星的天文科普小知识
冥王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星球,但是冥王星有很多的知识是我们不知道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冥王星的天文科普小知识,希望有所帮助!
【汤博发现冥王星】
海王星的发现,让牛顿力学“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人们不禁期待,太阳系中会不会还有更多的行星等待人们去发现?又是半个多世纪。20世纪初,一个土豪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认为,海王星的轨道也跟预测的不大一样,他断定在海王星之外,还有一颗尚未被发现的“X行星”。这位曾经率先发现火星上有“运河”一样的沟堑、引发科幻文学“火星人”幻想狂潮的土豪大叔,建立了自己的'“罗威尔天文台”,开始认真搜寻起来,遗憾的是,直到去世他还没有找到。同一时期,另一位美国天文学家威廉·皮克林也基于同样的理由,预测海王星之外他所谓“O行星”的存在,然而
第4篇:科普小知识
北极星科普小知识
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蓝天科普小知识
“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消防安全小知识
一,火灾发生后应如何报警
1,拨打“119”火警电话向公安消防队报警.2,骑自行车到消防队报警.3,大声呼喊报警.4,使用有线广播报警.二,发生火灾时你应注意的事项
1,切忌慌乱,判断火势来源,采取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2,切勿使用升降设备(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