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语文自拟试题附答案
语文自拟试题附答案
一、知识超市(每小题2分,共12分)
1、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令人骄傲的,请你用正楷字认真抄写下面的文字。
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柳絮(xù)粼粼(líng)瘫痪(tān)树杈(chà)
B.堤岸(tí)匿笑(nì)憔悴(chuì)寒颤(zhàn)
C.温馨(xīn)祷告(shòu)分歧(qí)瞬间(shùn)
D.咱俩(liǎ)拆散(chāi)攥着(zuàn)凝视(níng)
3.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A分歧铺垫惭愧各得其所B诀别渔塘应和水波粼粼
C瘫痪捶打脸颊翻来腹去D严历挨凑澄清形影不离
4.下列加横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全村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乎。
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小张同学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妈妈今天到市场买了番茄、辣椒、玉米、马铃薯等很多蔬菜。
B.光头强这个动漫形象对我并不陌生。
C.我的家乡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D.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飘逸着沁脾的清香;,散发着浓烈的祝福;,这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②生命是咖啡③生命是茶
A.③②①B.①②③C.②①③D.③①②
二、文化积累(10分)
7.古诗文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6分)
(1)《<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语句是:__,_。
(2)《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又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无限赞美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4)曹操的《观沧海》中,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大海吞吐日月,蕴含群星的句子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的句子是:,。(6),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8、名著导读:(每小题2分,共4分)
(1)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故事的寓意。《伊索寓言》中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狼和小羊》的`故事说明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也是无效的;《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诫我们
《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伊索寓言》里哪些有趣的故事?请列举两个。
三、我的阅读理解(27分)
(一)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9.我会朗读:请问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下面句子?其中哪两个词语可以读重音?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10.我会揣摩:阅读第⑦段,揣摩母亲变主意时的心理活动,把这种心理活动写下来。
11.我会点评:联系全文,说说妻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哪些方面可能看出。
12.我会思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可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3.在第一段中,“写得美丽如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含义。
14.第2自然段加点词“极其”,你认为“极”字用得好吗?请你说明理由。
15.为什么把“老师”称为“妈妈式”的?
16、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内容。
四、诗歌欣赏
18、欣赏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元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第22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9分)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尊君在不()(2)待君久不至()
(3)太丘舍去()(4)门外戏()
2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1、客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神态有变化,请你找出对其神态描写的词语,并在此基础上说说客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读了这个故事,如果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六、语文实践(每小题2分,8分)
某校七(1)班同学正在进行“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请你也参与到中间来。
23、请你纠错。《艺术人生》主持人在采访毛泽东之孙、毛岸青之子毛新宇时说:“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就是这个看似平常的开场白,却引发了一场“家父**”。节目播出后,有媒体对这个细节提出质疑,并在相关报道中称此为“严重口误”。你觉得主持人的话错在哪里?
24、请你设计。学校准备在草坪、阅览室等地方立上告示牌,请你帮忙设计两条告示语。
(1)爱护绿茵草场。
告示牌:
(2)保持阅览室的安静。
告示牌:
25、请你分析。这则广告好在哪里:中央电视台的一则药品广告,用字巧妙,颇有意味,请你分别说说两个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药材好,药才好。
材:
才:
26、口语交际
2013年10月1日,利川迎来大批外地游客。假如你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对他们的接待工作。在某景区,你看到一位游客正要往墙壁上刻字留念,你会怎样劝说他放弃这个念头?
七、写作与表达: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一)命题作文:生(1)活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只要你具有一双慧眼,就能发现身边的美:有大自然五彩缤纷的美,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有家庭温馨甜蜜美,有社会的关爱帮助美……
请你以“生活中的美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二)话题作文。亲爱的同学,童年时代离你并不久远,那时的你或许捕过知了、钓过小鱼、养过鸟儿、玩过家家、捉过迷藏……童真童趣依然伴随在你的身边,你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做过的最有趣、最感人、或最受启发的故事,以“童真童趣”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试卷答案:
一、2D3A4D5C6
C二、7(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6)老骥伏枥8、(1)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或: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或:奋发图强必胜,骄傲自满必败)。(意对即可)(2)例如:《狐狸和山羊》《乌龟和老鹰》《骆驼和宙斯》
三、(一)9.可以用欣喜的、如释重负的语气朗读这个句子。其中的“总算”“熬”可以读重音,因为重音起到强调作用,这两个词表现了“我”为母亲的身体担心,母亲经受住冬天的考验,又迎来一个春天,与前文的“一些老人挺不住”形成对照,我替母亲高兴,心情十分舒畅。,
10.示例:大路好走,可小孙子觉得没风景,没趣味,我不扫他的兴致,他毕竟还小;儿子很孝顺,替我考虑,决定走大路,其实他心理也作难,我也不能让他为难;不过小路的风景也不的确不错,走小路,看看风景,更重要的是不让儿子为难,也不让孙子扫兴,何乐不为?
11.妻子是个贤慧、识大体的人。从“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等地方可以看出。
12.文中的“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三、(二)13.点拨:从小男孩与常的不同去理解。
14.好,表现出小男孩很用心,认真的程度深。“极”字把一个孩子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15.因为老师富有爱心,像妈妈一样爱护他,有一颗伟大的心。
16.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真切、感人,更能体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妈妈的欣慰和对孩子的爱。
17.示例:一个智力受损的男孩将自己得了最高分的作文献给了自己的妈妈作为生日礼物。
四、18、(1)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在沉沉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前行。
(2)抒发了天涯游子悲苦凄凉的思乡之情。
五、19、(1)不,通“否”(2)等待(3)丢下,舍弃(4)玩耍,游戏
20(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2)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21、开始时“怒”,被反驳后“惭”。其性格特点:脾气暴躁,性格刚烈,不善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缺乏良好修养的粗野之人,是一个“无礼”之人,但是,他能虚心地痛快地接受批评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是一个坦率的人,真诚的人!
22、元主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其父亲的朋友,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朋友当着元方的面骂其父亲;所以在两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返现漫骂元高高挂起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六、23、“家父”指的是自己的父亲,而主持人是针对毛新宇的父亲毛岸青,应该以“令尊”来称呼。24、示例:(1)小草对你微微笑,请你把路绕一绕。(2)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语言。25、材:材料,用材;才:才能,才能够。
26、略
第2篇:成人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200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黑暗 喑哑 韵脚 黯然失色
B、调动 雕刻 稠密 民生凋敝
C、稍微 讥诮 末梢 形销骨立
D、阻止 狙击 租赁 神情沮丧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畏蒽 参禅 鸠占雀巢 摩肩接踵
B、寒喧 坎坷 严惩不贷 一愁莫艘
C、伸张 宏伟 鞭辟入里 轻歌曼舞
D、题纲 参与 功亏一溃 牵强附会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相关条例提示:银行向异地信用卡用户支付大额现金,需要得到发卡地所在银行 。
(2)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尽快恢复生产,工厂决定 部分刚刚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
(3)对生活在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烈士遗属,当地政府应该履行 的义务,以告慰烈士的英灵。
A、受权 启用 扶养 B、授权 起用 扶养
C、受权 起用 抚养 D、授权 启用 抚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深知,保守的清政府如果再不改弦更张,变法图强,整个江山就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
B、六月中旬以来,深沪股市一路下跌,那情形真是势如破竹,叫人不得不为中国股市的前程捏一把冷汗。
C、谁也没有想到,在经历了工厂破产、家庭破裂的重重打击之后,他还能够东山再起,再次在商场上大显身手。
D、在文章中使用繁笔,有它的好处:描摹事物状态,可以穷形尽相;刻画人物心理,能够细致入微。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有效地遏制房价过快增长,从而做到“居者有其屋”,是评价政府作为的重要方面。
B、刚刚上市的这种玉米,是经过改良而制成的、吃起来有水果味的,被称为“水果玉米”。
C、鸟巢、水立方等一座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进行几年的艰苦奋战,矗立在首都人民的面前。
D、如何避免生猪收购价格不再上涨,稳定猪肉市场供应,是需要相关部门着力考虑的问题。
6、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化学农药的使用是三大公害之一,理应加以限制。但是, 。有实验表明,在当前的生产水平下,如果不使用化学农药,有些蔬菜会减收80%以上。实际上,不同化学农药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是很不相同的,我们要禁止使用那些高毒、剧毒和在人体内可能长期残留的农药。
A、有一些病虫害还是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所以目前人类还离不开化学农药,也就还不能限制使用农药
B、限制不等于不用,这是因为目前人类还离不开化学农药,甚至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
C、事实上还不能加以限制,因为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人类目前还离不开化学农药
D、人类目前还离不开化学农药,甚至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因此适当的限制是必要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在南极,虽然连热气腾腾的火山也被控制在冰封雪压之下,但是也有超然于冰雪之外的地方。若从飞机上看下去,在罗斯岛以西有一片黑色的没有冰雪的土地,在茫茫白色的世界里显得格外突出,这就是干谷。实际上,干谷地区是由古人谷地组成的,自南往北依次是泰勒谷、右谷和堆克多利亚谷。
干谷地区有几个非常特殊的湖。其中最著名的是右谷的汪尼达湖和泰勒谷中的巴内湖,都是咸水湖。有趣的是,这些湖水的咸度是分层的,表层咸度最小,上面为3—4米厚的冰所覆盖。越位深处,咸度越大。例如,汪尼达湖附近年平均温度为20。C左右,但在69米深的湖底,水温却高达25。C,其咸度比海水高10倍。还有一个小湖,其湖水的咸度是如此之高,以至在零下50。C时也不会结冰。水温的热能主要还是来自太阳。在夏天,太阳光线透过冰层,连续不断地照射下去,由于湖水咸度很高,很容易就把这些热能吸收并储存起来。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湖水中,居然生长着海藻和某些类型的真菌。
科学家们对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也特别感兴趣。这里的原始土壤,在许多性质上,与火星和月球上的土壤极为相似。因此,从事火星探测的科学家们,专门到南极去进行实地考察,以得到某种感性认识。还有一项重要的发现是,科学家们利用右谷地区的岩石标本所作的古地磁研究表明,大约在10亿多年以前,现在的南极是位于赤道附近的。
据研究,大约在5万年以前,干谷地区同样也被冰雪所覆盖。实际上,这些山谷就是冰川刻划出来的。那么,后来是由于什么原因,冰川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而且,按理说,沿海地区的'降雪量是很大的,其他地区的积雪都年复一年地积存下来,唯独干谷地区却能把降雪融化得干干净净,不留痕迹,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正是科学家们急于想知道的。但是,人类走到哪里,就会把污染带到哪里。由于进入干谷的人越来越多,给干谷地区所带来的污染也就愈来愈严重。因此很有可能,在科学家们还没有搞清楚干谷的奥秘之前,那里独特的科学价值可能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7、下面对第一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南极,即使冒着热气的火山也覆盖着冰雪。 B、在南极,有一片没有冰雪的土地被称为干谷。
C、干谷在罗斯岛以西,从高空看土地是黑色的。 D、干谷呈东西走向,是由三个谷地连接组成的。
8、下面对第二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谷地区的咸水湖咸度是分层次的,越往深层咸度越高。
B、干谷地区的咸水湖温度是分层次的,越往深层温度越高。
C、干谷地区的咸水湖不结冰,它们的热量来自阳光的照射。
D、干谷地区的咸水湖的咸度虽然很高,但是也有生命存在。
9、下面对第三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比火星和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性质更为原始。
B、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与火星和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颜色极为相似。
C、考察干谷地区有利于研究火星探测,是南极科学探索的一项重要发现。
D、科学家通过研究干谷地区的岩石标本表明,南极大陆原来离赤道不远。
10、下面对第四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5万年以前干谷地区气候变暖,冰雪才消失得无影无踪。
B、科学家认为,干谷地区的山谷是被冰川流动切割出来的。
C、干谷地区的降雪比其他地区少,所以没留下冰雪的痕迹。
D、本文作者对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干谷地区的前景充满信心。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幸福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它使我们由衷地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义,人生是多么美好。因此,幸福的体验直接地包含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不管拥有这种体验的时间多么短暂,这种体验却总是指向人整个一生的,因为它所包含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总体评价。
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很幸福时,他的心中就会响起这样一个声音:“为了这个时刻,我这一生值了!”如果你没有这种感觉而又说自己“幸福”,那就是滥用了大字眼。所以,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幸福只是灵魂的事,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苦难与幸福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都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增补或遭遇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增补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有灵魂的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也只能是一个精神事件,却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那它一定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的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完全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两者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以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因为苦难与幸福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当然,在更多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但是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领悟悲剧需要有深刻的心灵,人生的艰难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有的人一生遭遇不幸,却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也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悲剧。
11、从第一段的文意看,“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就是 。(4分)
12、根据第一段、第二段的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为什么说“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
(2)快感和和幸福有什么不同?
13、根据第三段的文意,解释“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一句中包含的下列词语的意义。(6分)
“它”是指 。 “肯定”是指 。 “否定”是指 。
14、根据第四段的文字表述,完成下表。(每个方框只填两个字)(6分)
生命意义的
强烈体验
(正体验) (负体验)
15、用一句话概括第五段的中心意思。(不超过20个字,3分)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①,玃似母猴②,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③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④,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⑤之晋,过卫,有读史记⑥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墨盒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⑦,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以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⑧所闻,则得之矣。
[注]:①玃(jué):大猕猴。②母猴:又叫沐猴、猕猴。③过:错误。④穿井:打井。⑤子夏:孔子的学生。⑥史记:史书。⑦经:界线。⑧为:这里是审察的意思。
16、文中能够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
17、“丁氏穿井”闹出了什么笑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子夏为什么敢于质疑书上的记载?(6分)
18将文章最后一句话(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意?(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题。
跋子瞻和陶诗(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进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时宰:指当时的宰相章惇(dūn),他对苏轼一贬再贬,必欲致之死地。
彭泽:指陶渊明,他任彭泽县令后一百多天即弃官归隐。 出处:出仕和隐居。
19、“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情怀?这两句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20、“千载人”和“百世士”是什么意思?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5分)
五、作文(70分)
21、一位慈善家好不容易帮助某个青年治好了腿疾,没想到这个青年后来成了抢劫犯。这位慈善家深有感慨地说:“我只想让他尽快走起来,却没有教他应该往哪里走。”请以此事为话题,写一篇200字的议论短文。(20分)
22、沟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行为方式。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沟通。沟通可以加强了解,化解矛盾,增进友谊,促进和谐。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50分)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A 6、B
7、D 8、C 9、D 10、B
11、使人感到活着有意义,人生很美好(照抄含有这个意思的原文,也算对,4分)
12、(1)因为对幸福的体验指向人整个的一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的总体评价(4分)
(2)快感是肉体的愉悦,幸福是灵魂的愉悦(意思对即可,2分)
13、生命意义 感到幸福 感到苦难 (每空2分)
14、快感 快乐 幸福 苦难 痛苦 痛感(每空1分,次序不可颠倒)
15、幸福和苦难都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意思对即可,3分)
16、夫得言不可以不察。(2分) 举例论证(2分)
17、明明是丁氏打了井,可以节省一个劳动力,却误传为打井挖出一个人来。(2分)
因为丁氏传出的“吾穿井得一人”的话过于简洁,有歧义,结果以讹传讹。(2分)
“三豕过河”的记载不合常理,“三豕”与“己亥”字形接近。(2分)
18、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来审察自己听到的传闻,就可以知道真实的情况了。(3分)
这句话强调了尊重事理人情的重要性,提出了“察言”的原则和方法。(3分)
19、表现了苏轼随遇而安的乐观旷达情怀,以及追慕古代高人隐士(陶渊明),以写诗自娱的优雅情趣。(2分)
这两句诗具有夸张和幽默的效果,生动地刻画出苏轼不畏强权、我行我素的精神品质。(意思对即可,2分)
20、“千载人”和“百世士”都是赞美两位诗人的话,称他们是“流芳千年百世的人”(2分)
苏轼和陶渊明有仕(苏)与隐(陶)的人生选择上虽然不相同,但他们超脱世俗、率性认真的“性情”是相同的。(3分)
21、观点鲜明,议论精当,语言流畅。
第3篇:语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语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 l~4题。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 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入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 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入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外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
第4篇:自拟
自拟
自拟1
我的一位年轻朋友弹着吉他,在自弹自唱中热泪盈眶。他热爱生命,但生命却要在蓝天白云的季节弃他而去。二十来岁就要宣告生命的终止,未免太残酷了。可病魔丝毫不怜惜这刚刚开始成长的生命。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永远离开了我们。痛哉!哀哉!惜哉!
生者扼腕叹息之余,颇多感触。人们在拥有健康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健康,只是毫无节制地挥霍。当父母精心呵护我们时,我们却埋怨他们的唠叨和古板。当父母身影佝偻满头白发时,我们可能在繁忙的生活中难得为他们“捶捶后背,涮涮碗”。孝心已成了后悔的代名词。在坟头放放鞭炮、燃烧纸钱已徒具形式。生命也如此,失去了具体内涵,追忆就是很痛苦的事情了。
记得有位作家自知时日不多,于是假定生命还有三天。她全身心投入生活,拥抱生命,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她的人生丰富了,颜色多姿多彩了。她的
第5篇:语文阅读试题:祈求(附答案)
语文阅读试题:祈求(附答案)
祈 求
我 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 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 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 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 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
第6篇:语文阅读试题:“晕”(附答案)
语文阅读试题:“晕”(附答案)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