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旧唐书王叔文传(节选)》阅读原文及答案
《旧唐书王叔文传(节选)》阅读原文及答案
王叔文者,越州山阴人也。以棋待诏,粗知书,好言理道。德宗令直东宫。太子尝与侍读论政道,因言宫市之弊,太子曰:寡人见上,当极言之。诸 生称赞其美,叔文独无言。罢坐,太子谓叔文曰:向论宫市,君独无言何也?叔文曰:皇太子之事上也,视膳问安之外,不合辄预外事。太子谢之曰:苟无先生,安得闻此言?由是重之。密结当代知名之士而欲侥幸速进者,与韦执谊、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定为死交。
德宗崩,已宣遗诏,时上寝疾久,不复关庶政,深居施帘帷,百官上议,自帷中可其奏。其日,召自右银台门,居于翰林,为学士。叔文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善,请用为宰相。
叔文初入翰林,自苏州司功为起居郎,俄兼充度支、盐铁副使,数月,转尚书户部侍郎,领使、学士如故。内官俱文珍恶其弄权,乃削去学士之职。制出,叔文大骇。王伾为之论请,乃许三、五日一入翰林,竟削内职。
叔文在省署不复举其职事引其党与窃语谋夺内官兵柄乃以故将范希朝统京西北诸镇行营兵马使韩泰副之。初,中人尚未悟,会边上诸将各以状辞中尉,且言方属希朝,中人始悟兵柄为叔文所夺,中尉乃止诸镇无以兵马入。希朝、韩泰已至奉天,诸将不至,乃还。
无几,叔文母死。前一日,叔文置酒馔于翰林院,宴诸学士及内官李忠言、俱文珍、刘光奇等。中饮,叔文白诸人曰:叔文母疾病,比来尽心戮力为国家事,不避好恶难易者,欲以报圣人之重知也。又曰:羊士谔非毁叔文,欲杖杀之,而韦执谊懦不遂。叔文生平不识刘辟,乃以韦皋意求领三川,辟排门相干,欲执叔文手,岂非凶人耶!叔文已令扫木场,将斩之,韦执谊苦执不可。
叔文未欲立皇太子。顺宗既久疾未平,群臣中外请立太子,既而诏下立广陵王为太子。皇太子监国,贬为渝州司户,明年诛之。
( 选自《旧唐书王叔文传》)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德宗令直东宫 直:值班
B.因言宫室之弊 弊:弊端
C.辟排门相干 干:冒犯
D.内官惧文珍恶其弄权 恶:厌恶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王伾为之论请 之二虫,又何知
B乃削去学士之职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C乃以韦皋意求领三川 不然,籍何以至此
D 引其党羽窃语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叔文与吏部郎中韦执谊关系很好,就请求韦执谊任命自己做宰相。
B、王叔文因擅长下棋任翰林院待诏,略知诗书,唐德宗时,担任太子侍读,深得太子喜欢。
C、王叔文在母亲去世前的一天,摆下酒席,宴请诸位学士和宦官李忠言、俱文珍、刘光奇等人,并说自己如此尽心竭力处理国家事务,是想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
D、王叔文本不想为顺宗立皇太子,但中央和地方官吏都请求立太子,不久诏书颁下立广陵王为太子。皇太子代理天子处理国政,把王叔文贬到渝州,第二年就把他杀了。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叔文在省署不复举其职事引其党与窃语谋夺内官兵柄乃以故将范希朝统京西北诸镇行营兵马使韩泰副之
20、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密结当代知名之士而欲侥幸速进者,与韦执谊、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定为死交。(4分)
(2)羊士谔非毁叔文,欲杖杀之,而韦执谊懦不遂。
参考答案:
16. C 解析:求取
17. B 解析:A 第一个之是人称代词,代王叔文,第二个是指示代词,翻译为这;B项都是副词,可翻译为于是,就;C第一个以是介词,可翻译为按照,第二个是介词,翻译为凭、凭借;第一个其是人称代词,代王叔文,第二个其是疑问副词,翻译为难道。
18、A 解析:应该是王叔文就请求皇上任命韦执谊为宰相。
19、叔文在省署/不复举其职事/引其党与窃语/谋夺内官兵柄/乃以故将范希朝统京西北诸镇行营兵马使/韩泰副之(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
20、(1)(王叔文)秘密结交想寻机快速升迁的当时知名人士,和韦执谊、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结为生死之交。(得分点:补出主语王叔文,得1分,定语后置句得1分,句意2分,共4分)
(2)羊士谔诽谤我,我想用杖刑杀死他,但因韦执谊懦弱而没成。(得分点:毁,杖,懦)
参考译文:
王叔文是越州山阴人。凭棋艺任翰林院待诏,很爱读书,能明晰地谈论治理天下的策略。德宗皇帝命他在东宫任职,太子召他做侍读,论及政事和宫市的弊病,太子说:我拜见父皇时,将尽情禀告这些见解。在座的人都奉承夸赞,只有叔文默不做声。谈论结束后,太子说:刚才您为什么不说话呢?叔文说:太子侍奉皇帝,不是行视膳问安的礼节不能亲近。况且陛下在位很久了,如果小人离间您父子关系,说您收买人心,那您怎样解释呢?太子感激地说:不是先生我就听不到这样的意见了。从此后很尊重他,东宫的事务都跟他商议。
王叔文心无城府,外表轻浮,于是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说:某某人可以当宰相,某某人可以当将军,将来请您任用他们。暗中交结天下著名的人物,而那些急于当官的人,都讨好巴结他。像韦执宜、陆质、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都是生死之交,而凌准、程异之又依靠他当了官,进出很诡秘,外面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细。势力强大的藩镇和军事统帅,也有的暗中赠送财物,与他交结。
顺宗当了皇帝,不能管理朝政,住在深宫,坐在帷帐里,用牛昭容、宦官李忠信在身边侍候,臣子们禀告政事,顺宗在帷帐中批准他们的奏章。王亻丕秘密地告诉黄门官们:陛下一向厚待叔文。立即由苏州司功参军升任起居郎、翰林学士。大抵王叔文依靠王亻丕,王亻丕依靠李忠言,忠言依靠昭容,又相互依仗。王亻丕掌管传达皇帝的命令,王叔文掌管裁决,然后交给中书省,韦执宜起草诏令执行。当时李景俭的父亲死了在守丧,吕温出使吐蕃,只有陆质、韩泰、陈谏、凌准、韩晔、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带头称颂他们,认为是伊尹、周公、管仲、诸葛亮再世,愤激地说天下没有人才。王叔文常说:钱粮是国家的根本,掌管这个权,凭此可以收买官吏。于是报告皇帝用杜佑任度支、盐铁使,自己担任杜佑的副职,实际上专擅大权。不多久,升任户部侍郎。
宦官俱文珍妒忌他的权位,罢免了叔文的翰林学士,诏令宣布后,王叔文吃惊而失望地说:我应该多到这里商议朝政,不这样就没有理由进皇宫了。王亻丕又极力向皇帝请求,才允许他三五天到翰林院一次,但没有恢复原来的职位。
王叔文在台省中不做自己职分内的事,每天带着同党谋划夺取神策军,控制国家的.要害。于是任命资深望重的将领范希朝为西北诸镇行营兵马使,韩泰任司马,担任范的副职。在这时,各镇将领送信给护军中尉,报告他们将离职守,宦官才明白王叔文等在夺他们的兵权,大怒说:我们一定会死在他手里。于是命令各镇将领,千万不要把兵权交给他人。
范希朝、韩泰到了奉天,各镇将领都不来,他俩只好回到京城。
王叔文的母亲死了,他隐瞒不发丧,在翰林院设酒宴,李忠言、俱文珍都在座,叔文从衣袖里拿出金子送给他俩,趁机扬言:天子刚刚在苑中射兔,骑马像飞一样,敢发表异议的斩首!又自己陈述说:母亲病重,因为身负国家重任,早晚不能侍奉,现在应当请假处理,应当准假。但以往对朝政全心全意,事务的难易都不回避,以此来报答天子对我的特殊知遇之恩。现在一离开这职位,各种诽谤就会落到我头上,谁能帮助我呢?
又说:羊士谔诽谤我,我将用杖刑处死他,但因执宜怯懦没有达到目的。刘辟来京城替韦皋请求治理三川,我平素不认识刘辟,他想上前来握我的手,这不是行刺的凶手吗?清扫木场准备杀他,但执宜说不行,每次想到放掉这两个坏家伙,就令人恼恨。又陈述担任度支使时兴利除害是自己的功劳,文珍随着他的话质问反驳他,叔文无话可答。左右的人暗中说:母亲死了,尸体已腐坏,还留在这里想干什么呢?第二天才发丧。韦执谊更加不听他的话,于是叔文谋求在服丧期未满时复职,杀掉执谊和不依附自己的人,听到这消息的人乱纷纷的,很害怕。
广陵王李纯被立为太子,臣子们都很高兴,只有叔文面露忧色,诵读杜甫的诸葛祠诗来自比,叹息着流下泪来。太子代皇帝处理国政后,王叔文降职为渝州司户参军,第二年,被处死。
第2篇:《明史王文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王文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 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 史。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寻进左都御 史。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 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循 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寻遭母丧,夺哀如 前。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 兼东阁大 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籓,命鞫于廷。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 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文之 死,人皆知其诬。以素刻忮,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
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节)
【注】忮:zhi,刻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B.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C.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D.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文持廉奉法,为政崇尚清简。镇守陕西五年,百姓安宁。
B.王文深得皇帝倚重。父亲、母亲去世,两次均未能守孝至服除就被起用处理政事。
C.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D.英宗皇帝复位后,因人弹劾,王文和于谦同斩于闹市,并祸及后代。王文虽然最后被平反昭雪,但百姓并不怀念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
(2)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
参考答案
4、C
5、A(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
6、D
7、(1)弹劾处理定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得到澄清。
(2)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和。
【翻译】
王文,字千之,起初名叫王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被任为监察御史。他保持廉洁,遵守法律,被都御史顾佐所称道。宣德末年,奉命处理彰德妖贼张普祥案件。还京奏报,使皇帝很满意,赏赐他名为文。
英 宗即位,王文升任陕西按察使。遭逢他父亲的丧事,朝廷命令他回家奔丧后, 回来再上任。正统三年正月,升为右副都御史,为宁夏巡抚。五年,被征为大理寺卿。第二年,他和刑部侍郎何文渊审问京城中的狱案,不久,被升为右都御史。九 年,出去视察延绥、宁夏边防事务。弹劾处理定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得到澄清。第二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 洮、巩昌等地发生灾荒,王文上奏免去这些地方的田租。不久,进升左都御史,在陕西五年,地方上安定不乱。
景泰帝即位后,王文被征召入京 掌管都察院事务。王文为人深沉刻薄,心中很有 城府,面貌严峻冷酷,和陈镒同在官位,见面只是作个揖,没有交谈过。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 和。……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这时,陈循最放纵,喜欢刚愎 自用。高谷与陈循不相和睦,因为王文强悍,高谷 想引荐(王文)入阁共同理政来对付陈循,于是上疏请求增加阁员。陈循举荐了他的同乡萧维祯,高谷于是举荐了王文。而王文得到了宦官王诚的帮助,皇帝下诏招 王文入内阁。不久,王文从江、淮回朝,改任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执掌文渊阁。二品大臣进入内阁正是从王文开始的。不久,遭母丧,“夺情”和以前一样。 王文虽然是被高谷引荐的,但高谷迟疑慎重,陈循却明朗决断,王文反而和陈循投合却不依附高谷。那以后因为儿子王伦的缘故,想设计陷害考官,又因高谷进言而 罢黜,从此两人终于不相合。
五年升少保,兼任东阁大学士。再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职东阁。英宗复位, 王文当天就和于谦一起在朝中被捕。御史们劾奏王文和于谦等想迎立藩王,命令在朝廷中审问。王文竭力辩驳说:“征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派人必须有马牌,这在 内府和兵部可以验证。”言辞激昂壮烈。于是逮捕了车驾主事沈敬讯问,查无实证。朝臣就判于谦和王文召来沈敬计议未定,因此把王文和于谦一起斩于市上,他的 儿子都被充军到边地。沈敬也被处以知道谋反而故意纵容不报的罪名,免死,充军到铁岭。王文之死,人们皆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只因他平常刻薄强悍,而且在奉迎 英宗及景泰帝复储等事的议论与舆论相反,所以含冤死去而百姓并不思念。成化初年,赦免他儿子回来,不久恢复其官职,追赠太保,谥为毅愍。
第3篇:《明史王文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博乐麦当娜”为你分享10篇“ 《明史王文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明史·王文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文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寻进左都御史。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
第4篇:明史·王文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文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寻进左都御史。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
第5篇:《明史·王文传》的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文传》的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寻进左都御史。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
第6篇:《旧唐书·王忠嗣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旧唐书·王忠嗣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训,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起复拜朝散大夫、尚辇奉御,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肃宗在忠邸,与之游处。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卫郎将,专知行军兵马。是秋,吐蕃大下,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