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画家吴道子简介
画家吴道子简介
吴道子是哪朝人
根据吴道子的生卒年来看,吴道子是哪朝人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吴道子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是标准的唐朝人。不仅如此,历史上还明确记载了吴道子因为画功了得在开元年间被唐玄宗召入宫廷任职,并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等等,由此也可以佐证,吴道子到底是哪朝人。
吴道子自幼贫苦,曾追随书法大家张旭和贺知章学习书法,但他由于醉心画艺,改习绘画,并尽得绘画的精髓和奥义,未及弱冠便已“穷丹青之妙”。入侍唐玄宗以后,唐玄宗命他“非有诏不得画”,只得在宫内作画或是随玄宗四处游历时作画。吴道子之后的际遇生平,史书上没有记载,只是记载了去世的大致时间。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不仅有张旭和贺知章的书法精粹,更有在公孙大娘舞剑时领悟到的用笔之法,再加上吴道子本身的刻意求新,勇于创作,因而取得了卓然超群的成就。吴道子不仅注意个人艺术修为,还热衷于弘扬绘画艺术,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艺传给后人,他的弟子卢稜伽、李生、张藏等人都尽得其真传,并小有成就。
吴道子擅长画什么
吴道子生于公元680,卒于759年,祖籍阳翟,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禹州,是唐代画家第一人,唐玄宗赐名道玄。吴道子自由贫苦,曾随张旭和贺知章学习书法,年少时就颇有画名。吴道子曾在兖州瑕丘县尉,但是没多久就辞职了,随后到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后来被唐玄宗所赏识,召入宫廷任职,历任供奉、内教博士以及宁王友等等,唐玄宗曾命他“非有诏不得画”。
吴道子擅长画什么呢?吴道子堪称是全能画家,无论人物、鬼神,还是山水、鸟兽,他都无所不能,无一不精,但吴道子最擅长的还是画鬼神、人物。
吴道子的绘画独具一格,他的山水画一改前人的旧风,有变革之功,他所画的人物衣袂飘飘,线条遒劲,飘洒俊逸。人们经常将吴道子和南北朝时期的曹仲达相比,称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由此也可见吴道子笔下的人物大袖飘飘,线条流畅。传说现在我们所广为认可的孔子画像就是根据吴道子的孔圣像临摹、拓印而来的。吴道子笔下的线条滑溜细腻,波浪起伏,线条的宽窄变化与人物的凹凸浑然一体,画面极具立体感,吴道子的人物绘画对后世影响很深,直至宋元时期仍有画家为吴道子的画风所感。
吴道子的故事
吴道子是中国画史上的著名大师,堪称唐代画家第一人,被尊称为画圣,唐玄宗赐名道玄。吴道子擅长多种绘画,无论是宗教、人物、山水,甚至是花鸟鱼虫都独树一帜,别具匠心。历史上对于吴道子的记载很少,但是民间流传的关于吴道子的故事却很多。
民间传说中吴道子的故事有很多,有些故事甚至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两个比较著名的小故事。
第一个是传神之笔的故事。《卢氏杂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道子去拜访一位僧人,并想讨杯茶水喝,但是僧人对他很不礼貌,吴道子非常生气,临走时在僧人房里的`墙上画了一头驴。到了晚上,墙上的驴居然活了,甚至还抬起驴蹄子把僧人的房间踩了个稀巴烂。僧人知道这是吴道子画的驴,就去哀求吴道子把驴擦掉,这才相安无事。
第二个关于吴道子的故事叫落笔生光。传说吴道子观景归来,路过一座茅草房,只听得里面有纺车的声音,却看不到一点光亮,非常奇怪。后来他才知道里面住着一个孤零零的老婆婆,依靠纺线为生,根本没钱买灯油,晚上只能摸黑防线,吴道子甚为同情,决定送老婆婆一幅画。吴道子研磨铺纸,将蘸饱墨汁的笔往纸上一甩,在纸上缀满亮晶晶的小点,随后又用笔在小点上轻轻涂几下,再画上几个圆圈儿就大功告成了。他让老婆婆把画贴在墙上,老婆婆照做了,等到天一黑,老婆婆发现,画中竟是圆月和繁星在闪耀,屋子里被照得恍如白昼一般。
这两个故事应该都是杜撰的,其目的就是想突出吴道子画艺的惟妙惟肖和形象逼真,这也不难看出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吴道子是何等的厉害和传神。
第2篇:吴道子简介
吴道子简介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
中文名称: 吴道子
又名: 道玄
性别: 男
生 卒 年: 约686~760
国别: 中国
生平简介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
中国唐代画家。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少孤,生活贫寒。早年为民间画工,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神龙年间(705~707)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景龙年间(707~710)任兖州瑕丘(今山东省滋阳县)县尉,不久坚辞而去。以后,他浪迹东都洛阳,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后专工画,并在寺观从事壁画制作。开元年间(713~741)他被唐玄宗召入禁中为宫廷作画,先后任供奉、内教博士,官至宁王友。他奉诏绘制了一些历史画或政治性肖像画(如《金桥图》),同时常在长安、洛阳作壁画,观者如堵,名声广播。天宝年间(742~756),他奉诏游蜀归来,在大同殿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旖旎风光。玄宗因之称羡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758年以后,其事迹不详。
吴道子活跃于盛唐,在这个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空前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各艺术门类的沟通,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喜与文人名流交往,又游历各地,在绘画上远师张僧繇,近法张孝师。早年作画行笔流丽纤细,继承六朝风范;中年后笔迹磊落逸势,高度成熟。他兼善人物、佛道、神鬼、山水、鸟兽、草木、台殿等各类题材,尤以人物、佛道见长。他在长安、洛阳两京寺观所作壁画,曾达300余堵,并且奇踪异状,无有同者,其《地狱变相》名振一时。
吴道子在艺术上富有创造精神,一说山水画之变由他开始。他用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衣褶,圆转而有飘举之势,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称之“吴带当风”。他又以焦墨勾线,薄施淡彩,世谓之“吴装”。他通过墨线的肥瘦抑扬,表现出物象的运动感和量感,为白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笔法流转洗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后人将他与张僧繇合称“疏体”代表画家,以区别于顾恺之和陆探微劲紧联绵的“密体”。苏轼评他的艺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中”,并且将他作为唐代绘画的代表,与诗人杜甫、散文家韩愈、书法家颜真卿并列,极赞道:“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他被后世尊为“画圣”,被民间工匠尊为祖师,对以后的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和白描画风影响极大。
吴道子的真迹,宋代已难见到,流传至今的重要摹本《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人摹,一般认为比较接近吴道子风格。这幅长卷表现悉达太子(以后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诞生后,他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画中本应为异国人,但都被描绘成唐朝贵族阶层的形象。其他摹本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还有不少线描石刻,大都迭经翻摹。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亦可见他的风格。
自开元以后,寺观壁画多流行“吴家样”。至五代两宋,吴道子的继承者代不乏人,如高益、高文进、武宗元。同代人学吴道子者,以卢楞伽著称。卢楞伽为中唐道释画家,又作卢棱伽,长安人,画风似吴道子,善作佛画经变。安史之乱时,随玄宗入蜀,乾元年间(758~760),在成都大圣慈寺画行道僧图,将长安画风带入蜀地。同代的杨庭光,善道释、鬼神、人物,旁工杂画、山水,皆极其妙,开元中与吴道子齐名,颇得其体,而笔力不减吴生。
第3篇:画家简介`
马鸿达,又名鸿,别名钧寿,斋名一茆轩,1941年出生,浙江杭州人。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师,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教育委员,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西子画院画师,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江南书画院特聘画师,杭州宋城画院副院长,杭州天艺书画院副院长等。国家一级美术师
赵大伟,又名学农,号西溪草草堂主。1946年12月生于安徽全椒县古河镇,受父辈影响,自幼酷爱绘画。在绘画风格上随心所欲,大大咧咧,无拘无束。师从王京盙、吴静初先生。出版中国画技法丛书《禽鸟画法》,现为浙江工业大学客座教授、杭州西子画院常务副院长、杭州涌金画院院长、浙江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会员、杭州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顾建生,1948年生于浙江余杭仓前镇,祖籍浙江海宁盐官。青少年时拜著名画家柳村先生为师。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
第4篇:画家简介
画家简介
李景武,男,1948年生,河北玉田人,号众生,别名法果,自幼爱好书画。先后从师王庆华老师、梁岩老师、林凡教授,擅长水粉画、国画、山水、花鸟、动物、人物、魏书、楷书、隶书、行书、篆刻、雕塑,*期间从事商业美术装潢八年。85年进修省办美术学习班,系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协会理事、唐山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国际专家,北京智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当代历史人物研究会终身特约研究员,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名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诗书画联谊会常务副主席。中华民族文艺家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书画艺术家”“一级书画师”中国书法函授学院客座教授、国家友好书画院特聘画师。《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