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进凉风,听民声
---**镇党委书记***---
2011年6月20日至6月26日,我带着“农民生活怎么样,各种惠民政策落实与否,各级干部工作怎样,群众有什么期盼”这几个问题,只身深入偏远的凉风村四组,与群众面对面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了解到了比较真实的情况,增进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深感我们的工作还很多,我们肩上的担子不轻。
通过与1户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与12户农户零距离的接触,对凉风村呈现特点做如下归纳:第一农民收入增长迅速。一是源自于外出劳务经济的发展,给勤劳的农民兄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二是因为万元增收政策的强力拉动,使村民的务农收入也狠狠的增长了一把。第二农民群众善良、纯朴、明理、仁义,不讲理不讲法,蛮干者甚少。第三农村公路通达不通畅,群众出行不够方便,成为产业发展瓶颈。第四农民家庭环境卫生较差,群众的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不良。第五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依法维权的能力弱。第六村民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第七村民的物质生活基本满足,但精神生活还很匮乏。第八劳务输出对农民增收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了较大作用,但给计划生育等社会管理带来多面效应。
以上八个方面的特征为我们确立凉风未来新的奋斗目标,提出了问题,明晰了思路,确定了方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多年的工作探索中真切的感悟到了这条真理的极端重要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在这次“三进三同”党性实践锻炼活动中,我也有了我自己的三点群众观。
一、拒绝架子,与民交友,方能听真话;
二、心系百姓,勤办实事,方能得信任;
三、公道正派,廉洁从政,方能得厚爱。
我常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党群干部关系不和,工作难以推动,社会管理秩序混乱,原因当然很多,但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各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的具体实践程度。
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没有群众观是最可怕的事情,它不仅会滋生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还会破坏整个党风、政风和民风。在现实生活中,脱离群众有四种表现:一是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不讲卫生;二是不愿接触群众,认为我是干部,群众有事自然会找上门来;三是不善于听取意见,认为群众反映的问题是些不带普遍性、支离破碎的问题,甚至是不具客观性的,对工作没有指导性;四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不及时解决。有些事情,就干部看来是小事情,然而群众即认为是大事情,干部没有把群众的大问题快速解决,群众对干部就会失去信心,长期下去,干群关系就不和谐。有的由于脱离群众,讲的话是大话、空话、套话,甚至是主观主义的假话;有的由于脱离群众,官气十足,霸气冲天,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有的由于脱离群众,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怨天尤人;有的由于脱离群众,弄虚作假,办事不公,招致群众痛骂。
如果不从思想深处解决群众观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就会偏离正确政治方向,就会把自己当成主人,把群众当成仆人;把自己当成是管人的官,把群众当成是唯命听从的草民;把自己当成是上等人,把群众当成是下等人;把自己当成是吃三两米的人,把群众当成是农夫汉。这些思想基础,必然导致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助,工作难推动,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必然导致国家财政分配的不公平,用纳税人的血汗钱养一窝懒汉,养一窝蛀虫。
因此,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对党忠心,对民诚心,对己良心的思想基础,不要把当公务员当成是混饭吃的手段,当一方官,爱一方民,沉下身子,拒绝架子,与民为友,多听意见,关注民生,勤办实事,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打造优良政务环境,团结全镇人民群众,在富民强镇的伟大实践中,努力把**镇打造成为“商贸重镇、宜居名镇、文化大镇、旅游靓镇、经济强镇”。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2篇: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按照区委开展“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我到邻鄂镇高坪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活动,通过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座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还结合开展了“结穷亲”活动,到“亲戚”家走访、慰问。活动中,我深入到农村一线,了解民情,使自己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使我对“三进三同”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进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党性观念及党性修养,改进了工作作风,提升了工作能力。
一、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润滑剂”
“三进三同”已经成为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润滑剂”。通过深入高坪村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与群众零距离的交流沟通中,深刻感受到了群众的淳朴与善良,深切体会到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厚望,进一步推动了干部群众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唤醒了我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感情,体察了民心民情,进一步增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坚定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在“三进三同”中,协助乡村制定发展规划、帮助农户制定增收计划,化解农村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发展。实践证明,“三进三同”不但是历练党员干部的良好平台,更是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推动农村文明进步、密切
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通过与群众之间亲切攀谈,群众自然而然敞开心扉、打开话匣把我们当成自己人,让我深刻感受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真谛,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就是要保持与群众血脉相通、心气相连,密切联系群众,多渠道与群众沟通,为群众想问题、办事情。
二、是改进工作作风的“传家宝”
“三进三同”活动是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的“传家宝”。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使我对基层村社干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基层村干部最朴实,也最辛苦,各项工作任务重、头绪多,纷繁复杂。体力上的劳累自不待言,遇到不了解情况、态度不好的群众埋怨怪罪,心里头的辛酸只有自己默默吞咽。在与村支部书记的交谈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艰苦,亲身感受到基层干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反躬自省,优越的物质条件不经意间反而养成我们时不时坐在车里“察”民情,会议室里“搞”调研的不实作风。感受胜于说教,农村群众和基层干部身上的优良传统和品格深深地教育了我。求真务实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只有真心贴近群众,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生活语言,才能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只有认真倾听群众声音,保持与群众进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才能找准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方法途径,做到真正取信于民。群众是最真诚的朋友,朋友之间才能说真话、知真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职工干部都应改变关门坐堂式、走马观花式工作作风,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走访1-2个院落或村(社区),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真正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同时,通过向群众公布个人的电话号码,建立为民直通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三、是提升工作能力的“助推器”
作为一名审计部门的干部职工,“三进三同”活动无疑是我们提升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助推器”。现实工作中,一些干部职工总是拘限于书本和理论学习,认为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方方面面都比群众强,没必要深入群众、没必要向群众学习。部分领导干部在制定决策、计划或决定时,习惯于凭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出主意、起办法,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去开展慎密的调查研究,没有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没有认真去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缺乏 “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我们干部职工只有放下架子,真心与群众交流,拉家常,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才能真正了解一些长期上访群众的真实诉求,才能真实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才能真正不断提高我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我们干部职工要以“三进三同”活动为契机,并将其作为一种常态机制,才能不断提升我们与群众打交道、解决突出问题的能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第3篇: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今年寒假,我回到我的家乡,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大学生“三进三同”活动,这也是我大学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随行的还有西华师范大学的几名同学。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也切身体会到了何为“三进三同”。
虽然这次活动的时间很短,但是却使我感悟许多。首先,让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在“三进三同”期间,住在农户家里,和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吃着农村家庭自家种的青菜、芋头、土豆、花椒、自制的腊肉等农家菜,尽管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是使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次期间,我们还一起慰问了当地的孤寡老人,他们是需要大家关心和帮助。但还有那些在背后默默工作的人更值得我们敬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学会奉献。短短七天,却可以影响我的一生。其次,我
第4篇: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寒假期间我在家开展了三进三同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自己家乡的农村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收获颇多。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是新农村建设发展迅速。在党近来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和一系列惠民政策的鼓励支持下,现在的新农村与以前我们大多数印象中那种住的是砖瓦房(泥坯房),走的是土石路,烧的是土炉灶,喝的是堰塘水的贫穷落后的想象不一样,我走进后,发现现在的新农村有了很大的改观,新农民住的是洋房,家里用的是自来水,村里的公路也不再是小泥路,而是水泥路。
二是勤劳致富已深入人心。虽然百燕村地处山区,人均所占耕地少,青年劳动力总是外出打工。但百燕村村群众仍然想法设法发展致富。基本上插腊村的青壮年都走出农家,在全国各地打工。外出务工既减轻了本村耕地少的压力,又开拓了百燕人的视野,增加了家庭收入。
第5篇: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寒假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在重庆市“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伴着“三项制度”的推行,“结穷亲”的大力开展,深入农村一线,深刻感受群众的淳朴与善良。进一步推动了干部群众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唤醒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强化了党性修养。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尤其是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大学生有责任与义务积极响应“三进三同”实践活动。
关键词:三进三同 实践 发展 推动
漫步在万物复苏的田间小道上,静静地品味绿意的清爽,轻轻地挥手告别那热情洋溢的三进三同的实践生活,那里充分满了温馨,那里充满了关怀,那里充满了我们的欢笑,那里有我们珍贵的回忆。用汗水换来的辛勤,换来的快乐,我将永远珍藏,永远铭记!
2012年1月的重庆没有往年那么寒冷,加之是冬季的农
第6篇: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大学生“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按照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办公室关于开展“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7月13日——7月17日我与其他同学在龙凤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璧山县青岗镇与基层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多次深入走访、自觉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作息,深刻地了解到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真实地感受了农民生活。给我的触动很大,有了一些肤浅的想法: 第一、勤字当头,勤劳致富
我们住在璧山县青岗镇镇长家,在向镇长了解青岗镇的大致情况(包括生产、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该镇的幅源状况)后,经过一周翻山越岭的走访,感觉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已经远去,绝大多数农民都是勤劳的,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通过勤劳的双手,一家人日子过得还很实在。该镇村民罗秋萍几年前还住在邻近一个偏远的山凹里,家里十分贫寒,经
第7篇:“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沈芯吉
按照开展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我于前段时间参加了“三进三同”活动,通过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社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座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还结合开展了“结穷亲”活动,到红星村“亲戚”包某家走访、慰问、帮扶。活动中,我深入到农村一线,了解民情,使自己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使我对“三进三同”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进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党性观念及党性修养,改进了工作作风,提升了工作能力。
一、“三进三同”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通过深入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与群众“零距离”的交流沟通中,深刻感受到了群众的淳朴与善良,深切体会到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厚望,进一步推动了干部群众心与心的交流
第8篇: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党性分析材料
沙坪镇副镇长 周发万
根据市委、县委“三进三同”活动要求,我于2010年6月到李白村进行了“三进三同”党性作风锻炼活动,经过一周的驻村活动,自己感受很多,对照自身情况,结合实际,现剖析如下:
一、党性修养需要更进一步加强
我平时总认自已只要在政治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关注时事政治,主动参加政治学习,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就是一名合格的党员。此次通过与农民共同生活,与基层干部共同劳动,与革命老战士交流思想,我深深感悟到自已在党性修养、思想境界和党性原则等方面与他们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村民左世荣那句“现在的生活比以前的地主好上十倍还要多”的话语体现了对党的真心感激和信任; “共产党能打胜仗,建立了新中国,靠的就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的心声,道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