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平线上(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5 12:49: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西地平线上(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二点景物描写的手法;

2.学会对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研习方法;

3.理解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写景抒情散文的感知、概括等解读能力;

2.培养学生欣赏与感悟自然美、悲剧美、英雄美的能力。

人文情感目标:

通过落日之美的赏析引导学生树立自觉感悟自然,体验“世间有大美”的意识,从而陶冶情感,提升精神境界和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文本研习,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感受壮美的审美特征,理解想像和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世间有大美”的解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板书课题:《西地平线上》

三、写景散文研习指导

◆方法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解决“写什么”。

步骤设计:

1.请同学们较快速度地自由诵读全文。(提前预习)

2.问题设计,引领思考,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①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请你从第一段中找出一句总领全文的中心句吗?

②写了西地平线上的哪三次不同的落日景象?

③让作者能产生这三种感觉和美感的落日各具有哪些特征

④?三次落日给作者的具体的美的感受又分别是什么?完成表格

西

线

上 观察地点(段落) 观察过程 落日景物特征

(含背景) 作者的

联想 作者的审

美感受

3.教师评价,小结文章“写什么”。

◆方法二:深入文本,局部研习,解决“怎样写”。

步骤设计:

1.过渡语设计:落日之美固然是世间大美,但若没有一管才气十足的笔,又怎能再现那世间大美?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进入文本,看看作者是如何营造他的美丽的落日世界的。

2.问题设计,引领赏析。

①凭感觉你最欣赏他的哪一次落日描写,可以从描写角度、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和个人感受等方面阐述理由。引导学生自由激情诵读所喜欢的段落。

②总结描写手法:

[①抓住了景物的特征:颜色、形态②正面、侧面描写③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④联想⑤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③如何理解“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④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罗曼罗兰对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构思?

⑤第三次落日中联想匈奴迁移和成吉思汗的作用是什么?

3.学生自主、合作研习,回答交流。

4.教师小结“写什么”。

◆方法三:融身入境,忘我品读,调动经验或想像,情感共鸣,解决“为何写”。

1.过渡性设问:任何写作都是有目的的,那么作者为何要向读者展示那雄伟的落日景象呢?

2.问题设计:①面对荒原落日和草原落日作者分别获得了哪些启示?

②什么是世间大美?仅仅是自然的美吗?[要点:自然的之美、死亡的之美、英雄的之美]

③在草原落日中作者想到了历史上的英雄,顺着作者的思维你还能想到另一些在历史的深处西行远去的英雄吗?(激发学生联想体验)

[让读者分享西部的大美,感受作者对西部的热爱,他对自然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

四、课堂小结:

壮美的审美特征最终是在人的心灵中完成的。人作为万物之灵,与自然朝夕相伴、心声相应,于是在心灵中滋生了一种永恒的爱,一种超越我们感性生命乃至想象力的神圣的爱。当我们感受大自然的惊心动魄之处时,我们同宇宙间的那些雄伟壮丽的景致同命运,共呼吸,从中领略到自然的壮阔和我们自身心灵的伟大。正是在这种震撼人心的自然的熏陶中,我们领略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另外,本文也启发我们要发现自然美,必须要带着一颗感动之心,用心去感受,只有心中充满爱,爱生活、爱生命、爱社会中一切事物,那么你的心里才会充满感动,感动是你捕获美的利器!

五、布置作业。

落日的辉煌让人震撼,月夜的深邃也令人回味:有满院藻荇,有举杯对影,有别枝惊鹊,有嫦娥飞奔;自吴刚的伐桂,到“阿波罗”的登临,从古到今,围绕着月亮发生了那么多神奇的故事……。请结合对古诗词和历史典故的积累,写一篇充满人文思考的散文或一段话,来表现个人心中的明月。

附: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第2篇:《西地平线上》教案设计

《西地平线上》教案设计

《西地平线上》教案设计

【三维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体验哪里和审美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本感知、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2.探究与活动,亲近大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陶冶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体验哪里和审美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对“大美”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略)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

2.思考:

1读完全文,你觉得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语句是什么?

3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哪两个字?

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雄伟”;

“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震撼”

二.文本研习:三次落日

小组讨论:

1.找出三次落日的.背景和特征以及作者的感受。

第一次:定西高原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颠、左公柳

柔和美丽安谧——动感——慈爱

“惊呆”“恍若一场梦境”

第二次:罗布淖尔荒原

血红辉煌

“像在画中”“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第三次:阿勒泰草原

火烧云:灿烂热烈夸张

“我多么卑微呀”“我多么平庸呀”

2.说说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次落日,为什么?(只要言之成理)

3.从写作手法来品味三次落日。(朗读)

明确:第一次:比喻,突出落日之大、圆。

拟人,将落日人格化。

第二次:对比。荒原的景色——冰冷的太阳——血红的落日

突出落日的辉煌、鲜艳

渲染。在欣赏落日的过程中播放《泰坦尼克号》,体会悲壮的氛围。

第三次:侧面烘托。用火烧云来表现落日的灿烂。

4.作者在观赏落日时,有了许多联想,找出来,说说与落日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一次:左宗棠出征的情形。左氏的悲壮与落日的壮美很相似,爱国爱乡。

第二次:罗曼?罗兰创作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时看到日出的情形。落日比日出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第三次: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勇敢走进辉煌,走进历史的长河,与太阳把它的余热献给火烧云,造福后人很相似。

三次丰富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西部不仅有壮美的落日,还有深厚的人文历史。作者对这样的土地自然充满了热爱,所以文末再次提到“雄伟的风景”和“世间的大美”,与更多的人分享。

三.总结。

四.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表述身边的自然之美,写写我们苏中平原的落日、引起的联想和你的感受。

第3篇:《西地平线上》优秀教案设计

《西地平线上》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与作品,掌握散文的结构及语言特点。

2.从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雕像》、《大顺店》等19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5部,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西地平线》、《胡马北风大漠传》等8部。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作者新近出版的《胡马北风大漠传》,亦被认为是一部重要著作。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西地平线上》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与作品,掌握散文的结构及语言特点。

2.从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雕像》、《大顺店》等19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5部,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西地平线》、《胡马北风大漠传》等8部。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作者新近出版的《胡马北风大漠传》,亦被认为是一部重要著作。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西地平线上的教案设计

西地平线上的教案设计

西地平线上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

2、理解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提高欣赏与感悟自然美的能力;

2、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想象、联想等表达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问题探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说起“西部”,我们会想起南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想起丝绸之路上洒落的串串悠长驼铃;会想起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著名绝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想起遥远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山脉连绵、戈壁浩瀚、盆地毗连的西部究竟还隐藏着多少神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西地平线上》向我们展示了西部的另一种“世间的大美”“雄伟的风景”。

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西地平线上》(苏教版高一必修说课)

沈玉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西部风光的特点

2、理解文章描述的三次落日,引导学生思索西部落日景象给人以独特审美意蕴的原因。

3、欣赏文章语言的简约质朴,雄浑苍劲之美,品味语言与景象一致的审美意蕴。

4、体悟自然之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丰富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描写的三次落日,感受蕴含其中的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体悟自然之美,培养丰富的人文情怀。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在哪里呢?在新疆。娜黄土高原又在哪里呢?在陕西。大家看,中国的漫漫黄沙,似乎都不约而同的深情拥抱着中国的西部。这么独特的地方,风景会是怎样的呢?是旖旎的杏花春雨?是碧玉如簪的峰林?不,那里有的是雷鸣般的沙响,呼啸而过的烈风,还有独一无二的落日。中国当代作家高建群的《西地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西地平线上》的优秀教案设计

《西地平线上》的优秀教案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体验哪里和审美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本感知、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探究与活动,亲近大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陶冶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体验哪里和审美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对“大美”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略)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

2.思考:

1读完全文,你觉得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语句是什么?

3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哪两个字?

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雄伟”;

“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震撼”

二.文本研习:三次落日

小组讨论:

1.找出三次落日的背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西地平线上》的优秀教案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体验哪里和审美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本感知、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探究与活动,亲近大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陶冶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体验哪里和审美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对“大美”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略)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

2.思考:

1读完全文,你觉得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语句是什么?

3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哪两个字?

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雄伟”;

“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震撼”

二.文本研习:三次落日

小组讨论:

1.找出三次落日的背景和特征以及作者的感受。

第一次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西地平线上(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地平线上(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