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王珪,字叔玠”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珪,字叔玠”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珪,字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而死。今陛下开圣德,收刍言①,臣愿竭狂瞽②,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③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三》)
注:①刍言:草野之人的言谈。常用作谦词。 ②狂瞽:愚钝之力。谦词。 ③伎:古代的歌舞艺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相:互相
B.伎不进,数被让 让:责备
C.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 矜:怜悯
D.济繁治剧,众务必举 举:办妥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 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 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 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 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汲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参考答案:
4.A 5.B 6.B(郭公并非“善恶不分”,而是能分善恶,却明知故犯)
7.翻译:(1)君臣同心同德,那么(1分)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1分)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1分),但愿(1分)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吧。(句意1分)
(2)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臣私下认为您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窃,以为,是,之,句意各一分)
第2篇:《王珪,字叔》阅读练习附答案
《王珪,字叔》阅读练习附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珪,字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而死。今陛下开圣德,收刍言①,臣愿竭狂瞽②,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③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三》)
注:①刍言:草野之人的言谈。常用作谦词。 ②狂瞽:愚钝之力。谦词。 ③伎:古代的歌舞艺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相:互相
B.伎不进,数被让 让:责备
C.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 矜:怜悯
D.济繁治剧,众务必举 举:办妥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 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 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 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 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汲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参考答案:
4.A 5.B 6.B(郭公并非善恶不分,而是能分善恶,却明知故犯)
7.翻译:(1)君臣同心同德,那么(1分)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1分)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1分),但愿(1分)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吧。(句意1分)
(2)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臣私下认为您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窃,以为,是,之,句意各一分)
第3篇:关于“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珪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巂州。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
第4篇:文言文卫玠字叔宝阅读试题训练
文言文卫玠字叔宝阅读试题训练
卫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祖父瓘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俊爽有风姿,每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又尝语人曰:与玠同游,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及长,好言玄理。其后多病体羸,母恒禁其语。遇有胜日,亲友时请一言,无不咨嗟,以为入微。琅邪王澄有高名,少所推服,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人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澄及王玄、王济并有盛名,皆出玠下,世云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玠妻父乐广,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婿玉润。
辟命屡至,皆不就。久之,为太傅西阁祭酒,拜太子洗马。(卫)璪(卫玠兄)为散骑侍郎,内侍怀帝。玠以天下大乱,欲移家南行。母曰:我不能舍仲宝去也。玠启谕
第5篇:王珪阅读答案
王珪阅读答案
王珪字叔玠,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看看下面的王珪阅读答案。
王珪阅读答案
王珪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大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硅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日: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平?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
第6篇:王珪传阅读答案
王珪传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珪传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珪传阅读答案1
王珪,字叔玠。性沉澹,志量隐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珪少孤且贫,人或馈遗,初无让。及贵,厚报之,虽已亡,必酬赡其家。始,隐居时,与房玄龄、杜如晦善,母李尝曰:“而必贵,然未知所与游者何如人,而试与偕来。”会玄龄等过其家,李窥大惊,敕具酒食,欢尽日,喜曰:“二客公辅才,汝贵不疑。”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