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科学活动教案
神奇的盐水
科学活动 苏红霞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在我们的科学角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第2篇: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稳定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稳定性
活动目标:1、观察寻找生活中具有稳定性的物体2、会运用材料使物体变稳
活动内容: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寻找材料主动探索,解决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1、非自然物:鹌鹑蛋、鸡蛋(生的)、卡片、轮胎、胶带、瓶盖、积木等材料。2、自然物:石头、树枝、大树、水等材料。经验准备:事先观察生活中具有稳定性的物体活动过程:提出问题、认真思考
1、妈妈在做饭时一不小心经常摔碎鸡蛋,我们怎样帮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呢?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法?2、想一想你设计的漂亮的贺卡怎样能够立起来,让小朋友们都能看到。有多少种办法?3、出去玩时,一个小朋友从轮胎里钻过去,轮胎差点倒了砸着小朋友,想一想有多少种方法能让轮胎变得稳定?寻找材料、探索实践4、分三组同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5、观察孩子选择、运用材料情况,及时指导。各抒己见、深入讨论6、在过程中讨论增强稳定性的不同方法,教师不给定论。7、找到焦点性问题指导孩子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再次实践8、延伸:快速寻找我们周围站的稳和站不稳的物体下一次继续探索。(1)找一找我们周围能站稳的物体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能站稳?(2)不能站稳的物体都有哪些?怎样让他们能够使他们站稳?9、设想:如果离开地球,这些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把你的设想画在纸上,或大胆讲述出来。
活动后反思:自我评价:这是一次用脑思维与科学探索的整合活动,选取的都是来源于孩子周围生活的实例,我改变了以往材料的投放方式,实验用的辅助材料全部由孩子自己准备,让孩子通过寻找材料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孩子成为活动中的主人,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一步一步的实施自己的猜想。
第3篇: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活动教案1
教材分析
幼儿平时在吃饭后,或者脸上有东西的时候会去照照镜子,但是他们不明白这里面的科学原理。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了解镜里镜外影像的关系,以及初步了解镜面反射的原理,并联系实际生活,让孩子们感知镜面反射原理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了解镜里镜外影像的关系。
2、初步了解镜面反射的原理。
3、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的习惯。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两面。
2、写有幼儿自己名字的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镜面反射现象。
1、用镜子照一照自己和教室里的东西。
: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块小镜子
第4篇: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影子常常陪伴在我们身边,但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不会在意到它的存在.只要孩子一注意,他们就会对影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幼儿对事物都有很大的好奇和兴趣,在《纲要》中科学目标提到“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我先从人的影子出发,逐步过渡到对物和物的影子的探索。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2、目标定位。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5篇: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写作文要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科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设计?
科学活动教案
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肥皂,有香皂、药皂、增白皂等。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肥皂,却对肥皂的种类、用途等还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发现幼儿玩肥皂、搓肥皂泡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肥皂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肥皂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为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正如《纲要》中所说:“既帖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次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目标预设: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知道肥皂有去污的作用。
2、通过操作分类活动,了解肥皂的种类。
3、在看、摸、闻、搓、吹的活动过程中,激发幼
第6篇: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白纸变大力士
【活动目标】
1、了解纸可承重的特性,知道它的薄厚、形状会影响它的力气。
2、愿意动手操作,对探究《白纸变大力士》的实验活动感兴趣。
3、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感知白纸怎么变得有力气,交流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
白纸、广告纸每组一张,桥墩每组两个。彩笔若干,报纸,卡纸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故事法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大家先来看图上,今天草地绿不绿啊?小兔怎么不去玩了啊?为什么呢?(很不开心,哭了)原来是它是在玩纸,但是不知道怎么把白纸的力气变大,急的哭了,让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它,好不好啊?幼儿答,好。“提问法”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教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看一样东西,这是白纸哦。(提问:你们还知道什么纸?这些纸有什么作用?纸有力气吗?你们还知道什
第7篇:科学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水中倒影
--“走进童心”上海赛区优秀获奖作品
时间: 2013-5-9 作者: 赵华 单位:闵行区华漕镇中心幼儿园
设计意图:
新课程改革提倡要给幼儿更多、更充分的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原理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根据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尽量提供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观察感知、表达表现,也就是说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充足、适宜操作的材料,创设宽松、积极的心理环境,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幼儿主动地探究、亲身的参与,引起幼儿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兴趣,从而建构初浅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中倒影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它具有恬淡
第8篇:(经典)科学活动教案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了解锹形虫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重点难点:
体验呵护微小生命的'辛劳,感受饲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来养锹形虫吧》、饲养盒、泥土、树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根据幼儿用书上的方法布置锹形虫的家,并将锹形虫放置其中,建议养一雌一雄两只锹形虫。
二、根据饲养的过程,让幼儿自由分工完成及个小组。每一组可以固定在每周的某一天进入区域,自行分工完成布置环境,更换泥土和枯木,抓幼虫,观察变化等任务。
三、请每一组在当值的那一天做好观察笔记,在观察笔记上要写明日期,星期以及当天锹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