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元宵节》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元宵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23个,写字12个。
2、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
3、“圆、灯、年”组词。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元宵节的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时数
6课时
元宵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了解元宵节习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学生练读课文。
(1)自读。(2)同座互读。(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圆,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认读生字。
宵节窗圆吃汤正欢庆团
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师指导认识大口框。
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背诵课文。
1、自己背。
2、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写本课生字。
2、学习偏旁“大口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元宵节》,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3、用多种形式读字音:指名读、开火车、集体读、学生A读字音,学生B组词
二、识字、写字:
1、分小组自学,然后汇报:
A:按结构进行分类学习。“节”是上下结构的,“欢”“吃”是左右结构的,“庆”是半包围结构的,“围”是全包围结构的……
B:“节”的偏旁是“草字头”……
C:正的笔顺是:……
D:我会给节组词:“节日”……
2.重点指导“欢、吃、团”三个字,请学生当小老师
欢“又”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第四笔是横钩,书写时左宽右窄。
吃“口”字旁要写的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注意区别“”。
团写大口框时注意距离天字格上下、左右距离要相等。
3、范写生字、个别指导。
三、总结
看花灯
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知道“元宵节”也叫“灯节”。
2、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能正确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花灯的样子。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识字和写字也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看过的花灯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灯样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谁还记得它还叫什么节?元宵节的时候,大街小巷挂起各种各样的花灯,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花灯。(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边读,边画出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读音。
a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b猜字游戏
三、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请你介绍给同学。
2、指导朗读
a当你看到这么多花灯时,你想说什么?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
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b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一种花灯?能画出他的样子吗?
c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明年我也做花灯”,要做什么样子的?
d请你带着这种心情再有节奏地读一遍儿歌。
3、试背儿歌:
板书设计
看花灯
“金鱼”吐“奥运”邓
“猴子”眨看--做“字母”灯
“小猫”追
“蜻蜓”立“山羊”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学习偏旁“火字旁”“目字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一盏花灯笼)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盏什么灯笼?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这节课,我们就和这些汉字朋友交朋友。
二、识字、写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表。
2、检查汇报,给汉字找家
3、巩固生字读音,建立音形联系
4、小组自学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说一说你帮助了谁,谁帮助了你?
5、重点指导“灯”、“金”“真”三个字书写。
灯“火”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书写是注意做高右低,左窄右宽。
金“金”字是上下结构的字,最后一笔长。
真三横,空档要匀称。
6、范写生字,独立书写,个别指导。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准确抄写单韵母。
2、能用“圆、灯、年”扩词,能用“觉得”造句。
3、初步认识对联。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抄写单韵母,用“圆、灯、年”扩词,用“觉得”造句,认识对联。
教学过程
一.听写:节日立正家家户户欢庆花灯金鱼真好一年
二.正确抄写6个单韵母。
三.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灯:()()()()
四、仿照例子说一说。
这个彩灯,我觉得很奇妙。
这个,我觉得很好吃。
五、认识对联
出示两幅对联
明月照九州 明月皎皎千门雪
花灯映万家华灯盏盏万户春
1.学生借助拼音读对联。
2.观察对联有什么特点。
3.你还看到那里有对联。
六、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看日历,了解“华人”的含义。口语交际:节日待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元宵节》。
2.用“圆、灯、年”扩词。
3.用“觉得”造句。
二.学习看日历。
1.拿出准备的日历讨论:阳历、阴历。
2.“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阴历的什么时间?
3.讨论:你知道世界上那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讨论后汇报。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虽然他们离开祖国很久,但他们还是按照华人的习俗过华人的节日,比如元宵节、春节。
三.口语交际:学习招待客人。
1.看图说一说:元宵节那些人道家里来了?你欢迎他们来吗?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3.全班表演。
4.评比。
四.续编谜语
1.自学《猜灯谜》,说一说什么是灯谜?灯谜跟普通谜语有什么不同?
2.续编灯谜。每小组商量编一个谜语,并汇报。
五.总结
单元反思
第2篇:元宵节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
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会的帮不会的)
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
二、初识课文,随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学生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表扬预习的)
3、小组认字比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4、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
图上画了什么?两个小朋友急着回家干什么?他们和家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小结:多快乐的元宵节呀,也许他们在过节时还一起朗读《元宵节》这首诗呢?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齐读课文。
2、指名读。(表扬大胆的学生,请生点评)
3、小组比赛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全班拍节奏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五、作业
背诵课文,写生字,收集对联以开展“我的展区”)
第3篇:元宵节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一、谈话。请学生谈谈前一天晚上参加灯展活动的收获。
长见识,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上元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读课文,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课文的,里面不认识的字是怎么学会的。
二、学习生字。
1 交流学习方法。认识新偏旁:方框儿。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2 把自己认得不熟的字挑出来,记一记,再请同桌帮忙考一考,熟练识记。
3 小组长当小老师,考考本组同学,抢答,抗税认得熟练。
4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快速认读,然后练习组词。
5 多音
第4篇: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学设计
《元宵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6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10个、写字6个。注意生字笔画笔顺,培养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盛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了解元宵节全家一起看花灯、吃汤圆的传统习俗。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
教师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
第5篇:元宵节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
第6篇:《元宵节》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下册)
《元宵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6-7课时
第一课时元宵节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第7篇:《大熊猫》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大熊猫》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大熊猫的外形,习性等特点,培养学生喜欢小动物
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并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大熊猫的外形、习性等特点,培养小学生从小喜欢小
动物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引课:教师口述或者课件展示:
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
戴副黑边眼镜,爱吃嫩绿竹子。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听写生字:巴爪皮黑双许动全
评价:(同学们真棒,如果生字能写的再工整一些会更好)
2.组词:(出示课件展示:组词)
一、生字识记并组词:
巴()许()
皮()黑()
动()全()
双()爪()
二、比一比,再组词:
色()瓜()
午()又()
第8篇:《长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长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29个生字,学写13个生字。
2.学习口字旁、食字旁、女子旁,自己填偏旁表,能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
3.熟读《我的名字》和《好事情》并回答文后问题。
4.通过学习,是学生指导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能力也在增长应该越来越懂事,各方面都有进步。
教学重点
1、写字。
2、理解成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成长的含义。
教学时数
6课时
我的名字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的责任。懂得“小雷锋、红领巾”等称呼的褒扬之义。
2、补足课文省略的部分,复述课文的记述的几件事。
3、认字12个,积累新偏旁--父子头、女子旁和土字旁。
4、写字7个,学习新笔画横折折折钩。继续培养运用知识分析字形的能力,继续培养揣摩字形的习惯。
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