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常识:风俗礼仪类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5 08:17: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古代文学常识:风俗礼仪类

古代文学常识:风俗礼仪类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好其它课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理了风俗礼仪,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伯(孟)仲叔季】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

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

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

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牺牲】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

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

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仪】

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

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准备了科举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学习!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

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

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

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

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

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

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

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鼎甲】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

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

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

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金榜】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校】

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xiang】

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

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

先秦学校分为两大

希望提供的科举制度,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朝觐】

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

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

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

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顿首】

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

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

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

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

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第2篇:古代文学常识类90题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共90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3道)1.下列文学家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B)

A.欧阳修 B.王勃 C.柳宗元 D.王安石

2.“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C)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D.谢道韫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集?(B)A.论语 B.大学 C.道德经 D.春秋

4.“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D.门

5.我们通常所说的“韩孟诗派”中的孟是指:(A)

A.孟郊 B.孟浩然 C.孟光 D.孟云卿

6.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我们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欧阳修为“文圣”,那么请问,下面哪位人物被称为“诗家夫子”(B)

A.苏轼 B.王昌龄 C.陆游 D.李商隐

7.古龙小说《圆月弯刀》中的青青的那柄魔刀上刻着一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请问这是哪个诗人的哪首诗?(C)

A.韦庄《登咸阳县楼望雨》 B.苏轼《新城道中》

C.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D.陆游《书愤》

8.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本词话著作名叫:(B)

A.《蕙风词话》 B.《人间词话》 C.《白雨斋词话》 D.《观堂林集》

9.我国古代保留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A)

A.《山海经》 B.《庄子》 C.《吕氏春秋》 D.《淮南子》

10.我国古代戏曲中的杰作《西厢记》的作者是(B)

A.关汉卿 B.王实甫 C.白朴 D.马致远

1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是?(D)

A.《浣花集》 B.《漱玉词》 C.《乐章集》 D.《花间集》

12.巧姐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B)

A.《西厢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聊斋志异》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A)

A.《离骚》 B.《天问》 C.《招魂》 D.《湘夫人》

14.“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的“小谢”指?(A.谢灵运 B.谢眺 C.谢安 D.谢道韫

B)

15.杜丽娘是哪部作品中的女主角?(C)

A.《西厢记》 B.《玉堂春》 C.《牡丹亭》 D.《长生殿》

16.《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A)

A.嵇康 B.阮籍 C.王戎 D.鲍照

17.“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C)

A.《出师表》

B.《祭十二郎文》 C.《陈情表》 D.《报任安书》

18.“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C)

A.岳飞 B.苏轼 C.辛弃疾 D.陆游

19.《过秦论》的作者是(B)

A.苏洵 B.贾谊 C.苏轼 D.司马相如

20.“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B)A.刘备 B.诸葛亮 C.陶渊明 D.司马迁

21.《广陵散》根据《晋书 嵇康传》讲的是什么故事?(C)

A.荆轲刺秦王 B.要离刺庆忌 C.聂政刺韩王 D.曹沫刺桓公

2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A)A.《汉书》 B.《史记》 C.《三国志》 D.《孙子兵法》

23.《诗经》中讽刺剥削者的诗是(B)A.《击鼓》 B.《硕鼠》 C.《子衿》 D.《无衣》

24.以下不属于孟子的观点的是(C)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小国寡民 D.实行“仁政”

25.汉代赋的三种类型是(A)

A.骚体赋、大赋、小赋 B.骚体赋、律赋、骈赋 C.大赋、小赋、骈赋 D.大赋、小赋、律赋

26.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C)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 D.何首乌

27.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B)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28.盛唐边塞诗人最富于浪漫主义特色的是(A)A.岑参 B.高适 C.王维 D.王昌龄

2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两句诗的作者是(A.王昌龄)

D B.王之涣 C.王维 D.王翰

30.下列诗句中的“红”并非表示“红色”的是(A)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半匹红绡一丈绫 C.风掣红旗冻不翻 D.映日荷花别样红

31.标志着北宋诗*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A)。

A.苏轼 B.王安石 C.范仲淹 D.欧阳修

32.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33.“东施效颦”出自(B)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二、多选题(共33道)

1.在历史著作中“前四史”指的是哪四部历史著作:(ABCD)A.《汉书》 B.《资治通鉴》 C.《后汉书》 D.《三国志》 E.《战国策》 F.《史记》

2.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ABC)A.《五柳先生传》 B.《桃花源记》 C.《归园田居》 D.《饮酒》

A)

3.以下作品属于抒情小赋的是(BE)

A.《吊屈原赋》 B.《归田赋》 C.《七发》 D.《两都赋》 E.《鹦鹉赋》

4.今存汉代最早的一篇以秦亡为史鉴的文章,是(AC)

A.贾山的《至言》 B.贾谊的《过秦论》 C.晁错的《论贵粟疏》 D.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5.班固死后,最终撰完《汉书》的两位作者是(AC)

A.班昭 B.马融 C.马续 D.蔡邕 E.陈寿

6.下列小说属于志人小说的有(CDE)

A.《拾遗记》 B.《搜神记》 C.《西京杂》 D.《郭子》 E.《笑林》

7.南朝民歌大多收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BCD)

A.郊庙歌辞 B.清商杂曲 C.杂曲歌辞 D.杂歌谣辞 E.梁鼓角横吹曲

8.胡适先生提出新“三从四德”。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那么以下属于中国古代中的“三从四德”中的“四德”的是(ABCE)

A.妇德 B.妇言 C.妇容 D.妇貌 E.妇工

9.下列史书中,属于国别体的有(CD)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E.《汉书》

10.以下所列,哪些是东汉时期的散文作品:(CD)

A.《狱中上梁王书》 B.《淮南子》 C.《潜夫论》 D.《论衡》

E.《报孙会宗书》

11.下列作品中,属于《九章》的有(CDE)

A.《云中君》 B.《国殇》 C.《涉江》 D.《抽思》 E.《橘颂》

12.属于汉末清议之文的有(CDE)

A.杨恽的《报孙会宗书》 B.扬雄的《解嘲》 C.王符《潜夫论》 D.崔寔的《政论》 E.仲长统的《昌言》

13.司马迁从实际出发为那些虽非帝皇但在一定时期为实际统治者的历史人物所作的本纪有(AD)

A.《项羽本纪》 B.《高祖本纪》 C.《秦本纪》 D.《吕后本纪》 E.《孝景本纪》

14.《香菱学诗》是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红楼梦》的节选,其中,刻苦好学的香菱一共做了三首诗。以下哪些诗句属于香菱所作第三首诗的诗句?(BCDE)

A.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B.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C.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D.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E.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15.写有京都大赋的作家有(DE)

A.贾谊 B.枚乘 C.司马相如 D.班固 E.张衡

16.大体而言,汉乐府民歌可分为下列三类(BCE)

A.燕射歌辞 B.相和曲辞 C.杂曲歌辞 D.琴曲歌辞 E.鼓吹曲辞

17.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乐府的有(AC)A.《战城南》 B.《回车驾言迈》 C.《妇病行》 D.《西北有高楼》 E.《客从远方来》

18.下列诗句中,属于汉乐府的有(AD)

A.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B.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C.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D.举手常劳劳,二情同依依

19.下列东汉文人诗作中,属于五言诗体的有(ABD)

A.辛延年的《羽林郎》 B.班固的《咏史》 C.张衡的《四愁诗》

D.《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0.下列诗句中,属于《古诗十九首》的有(AC)A.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B.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C.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 D.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21.下列人物传记,哪些被司马迁的《史记》撰为“本纪”(A.刘彻传 B.项籍传 C.孔子传 D.嬴政传)

ABD E.李广传

22.下列司马迁的文章,哪些属于《史记》中的篇目(BDE)A.《报任安书》 B.《太史公自序》 C.《悲士不遇赋》 D.《平准书》 E.《天官书》

23.《九歌》中的篇什有(AD)A.《湘君》 B.《涉江》 C.《惜诵》 D.《山鬼》 E.《思美人》

24.被后人称为“杂家”著作的有(AB)A.《吕氏春秋》 B.《淮南子》 C.《春秋繁露》 D.《法言》 E.《论衡》

25.下列属于南宋后期著名的诗歌流派是(AB)

A.江湖诗派

B.永嘉四灵(四灵诗派)C.宋诗派 D.新诗派

26.元代前期演述书生与龙女的故事有(BC)

A.《柳毅传》 B.《柳毅传书》 C.《张生煮海》 D.《李娃传》

27.下列属于唐传奇的是(ACD)

A.《离魂记》

B.《黄粱梦》(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C.《枕中记》 D.《南柯太守传》

28.下列哪几项属于元曲四大爱情剧(ABCD)

A.《西厢记》 B.《拜月亭》 C.《倩女离魂》 D.《墙头马上》 E.《长恨歌传》

29.以下不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的是(BE)

A.《窦娥冤》 B.《西蜀梦》 C.《蝴蝶梦》 D.《绯衣梦》 E.《哭存孝》

30.明代嘉﹑隆年间出现的“三大传奇”指的是(ACD)

A.李开先的《宝剑记》 B.陈玄祐的《古镜记》 C.王世祯的《鸣凤记》 D.梁辰鱼的《浣纱记》

31.《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三杰”的是曹操、孙权、刘备。那么被称为“三绝”的是(BCD)

A.刘备 B.关羽 C.诸葛亮 D.曹操 E.孙权

32.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的清代才子纳兰性德,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以下不属于纳兰性德所作的是(CD)

A.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琵琶仙·中秋》 B.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虞美人》 C.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赢得满衣清泪。《清平乐》 D.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

33.下列属于世情小说的作品有(ABCD)

A.《金瓶梅》 B.《玉娇梨》 C.《平山冷燕》 D.《好逑传》

三、填空题(共24道)

1.对《西游记》题材有较大影响的话本小说是《大唐西域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2.王骥德曾盛赞《郁轮袍》、《真傀儡》二剧“大得金元本色,可称一时独步”。3.宋末的遗民作家有文天祥(谢翱)、汪元量、刘辰翁、郑思肖。

4.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汤显祖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作品是《牡丹亭》。5.清代讲唱文学形式有鼓词、弹词、子弟书。

6.请写出“中国十大名曲”中的两个:《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若有答《夕阳箫鼓》的也对)7.默写诗句:投我以木桃,_ 报之以琼瑶; __。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国风· 卫风·木瓜》 8.默写诗句:________楼船夜雪瓜洲渡___,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 9.“一枝红杏出墙来”,打一《红楼梦》里的人名。_____探春________ 10.《白马啸西风》是_____金庸___________所著的中篇小说。

11.___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他们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12.《诗经》中的“颂”分为周颂、鲁颂与__商颂____。

13.默写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____________。14.《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15.《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中的“高阳”系指___颛顼_______。16.《答客难》的作者是___东方朔____。17.“枚马”指的是枚乘与___司马相如______。18.西汉后期最大的辞赋家是___扬雄____。19.首创京都题材的赋家是___班固______。20.东汉前期最大的辞赋家是___班固____。

21.“作壁上观”这一成语源于_____《史记·项羽本纪》______。22.“今若屈原,露才扬己”是___班固___所言。23.《乐府诗集》的编者为__郭茂倩____。

24.《孔雀东南飞》最早见载于徐陵所编____《玉台新咏》______。

第3篇:古代风俗礼仪常识

古代风俗礼仪常识

一、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又称元旦、元正、新春等民间有贴春联、舞龙灯、发压岁钱、拜亲访友、吃团圆饭等习俗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夜,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这天要点灯、放灯,所以又称“灯节”除赏花灯外,吃元宵是重要习俗之一。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天。

【清明】民间传统节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中秋】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民间传统节日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古代文学常识

1.名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指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2.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行义悦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布纲治纪曰平,照临四方曰明,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智曰献,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min),慈仁短折曰怀,杀戮无辜曰厉,克定祸乱曰武,刚强直理曰武,杀戮无辜曰纣,短折不成曰殇。

襁褓:未满周岁婴儿。孩提:2~3岁儿童。齠龀(tiaochen):儿童换牙。总角,垂髫:幼年儿童。豆蔻年华:女子13岁。笄礼:女子15岁。

冠,加冠:弱冠,指男子20岁。而立之年:3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古代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填空题

春秋战国时期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3、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认为这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4、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5、老子的思想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提出“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

6、老子的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7、孙子,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代表作品是(《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8、墨子,明翟,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古代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它也称《诗》或《诗三百》。《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2.春秋战国:

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②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③屈原,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骚体诗”(积极浪漫主义)创始人。著有《离骚》《九歌》《九章》等二十五篇,收在西汉刘向编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古代文学常识:风俗礼仪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文学常识:风俗礼仪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