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字维桢歙县人阅读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5 08:17: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许国字维桢歙县人阅读答案

许国字维桢歙县人阅读答案

许国,字维桢,歙县人。举乡试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神宗为太子出合,兼校书。及即位,进右赞善,充日讲官。十一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国与首辅申时行善。以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语侵吴中行、赵用贤,由是物议沸然。已而御史陈性学复摭前事劾国,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帝命鸿胪宣谕,始起视事。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复劾国,帝为谪可受官。国复三疏乞体,语愤激,帝不允。性学旋出为广东佥事。先是,帝考卜寿宫,加国太子太保,改文渊阁,以云南功进太子太傅。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襄事。帝不允,命其子代。御史马象乾以劾中官张鲸获罪,国恳救。帝为霁威受之。

十七年,进士薛敷教劾吴时来,南京御史王麟趾、黄仁荣疏论台规,辞皆侵国。国愤,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伸方攻大学士王锡爵,公议益不直国。国性木强,遇事辄发。数与言者为难,无大臣度,以故士论不附。

明年秋,火落赤犯临洮、巩昌,西陲震动,帝召对辅臣暖阁。时行言款贡足恃,国谓渝盟犯顺,桀骜已极,宜一大创之,不可复羁縻。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无何,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国疏辨,帝夺让俸。国、时行初无嫌。而时行适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让则时行门生也,故为其师报复云。福建守臣报日本结琉球入寇,国因言:“今四裔交犯,而中外小臣争务攻击,致大臣纷纷求去,谁复为国家任事者?请申谕诸臣,各修职业,毋恣胸臆。”帝遂下诏严禁。国始终忿疾言者如此。

廷臣争请册立,得旨二十年春举行。十九年秋,工部郎张有德以仪注请,帝怒夺俸。时行适在告,国与王家屏虑事中变,欲因而就之,引前旨力请。帝果不悦,责大臣不当与小臣比。国不自安,遂求去。疏五上,乃赐敕驰传归。逾一日,时行亦罢,而册立竟停。人谓时行以论劾去,国以争执去,为二相优劣焉。

国在阁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卒,赠太保,谥文穆。

(节选自《明史·许国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与首辅申时行善善:交好

B.辞皆侵国侵:冒犯

C.而时行适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适:恰好

D.福建守臣报日本结琉球入寇寇:敌寇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国“遇事辄发”“无大臣度”的一组是(3分)( )

①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 ②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

③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襄事 ④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

⑤国谓渝盟犯顺,桀骜已极,宜一大创之 ⑥国始终忿疾言者如此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国曾考取乡试第一名,曾担任校书、右赞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广东佥事等职,颇受帝王宠幸。

B.许国个性倔犟,容易发脾气,喜欢与谏言者争执,所以人们称申时行因为上书劾论而离去,许国因为争执而离去,这是两位辅政者的区别所在。

C.奏请皇上重惩来犯之敌火落赤,在日本入侵时建议皇帝严加禁止臣下恣意行事,从这两件事中足见许国处理国事的智慧。

D.许国在申时行休假期间,引用先前的圣旨极力请求皇上举行册立典礼,此事让皇上不悦,许国自感不安,多次请求离去,最终皇帝准许他回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5分)

(2)国在阁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5分)

参考答案

4.【D】 寇:动词,入侵。

5.【B】 ①说的是申时行的行为;③说的是许国向皇上请求回家安葬父母;⑤说的是许国奏请皇上重惩来犯之敌。

6.【A】 “广东佥事”是陈性学担任的官职。

7.(1)皇帝心中赞许许国的意见,而申时行当政,他的意见不能改变。[得分点:然、为政、夺,句意]

(2)许国在内阁任职九年,清廉谨慎.所以虽屡遭指责,也没有蒙受污秽的罪名。[得分点:慎、累、被,句意]

【参考译文】

许国,字维桢,歙县人。考取乡试第一名,成为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神宗做太子时出就封国,他兼任校书。等到神宗即位,他晋升为右赞善,担任日讲官。万历十一年四月,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许国与首辅申时行交好。因为丁此吕的事与谏言者互相指责,话语触犯了吴中行、赵用贤,因此众议鼎沸。不久,御史陈性学又重提以前的事情弹劾许国,申时行偏向许国,奏请皇帝轻轻责罚陈性学。许国两次上书请求离去,极力指责谏言者。皇帝命令鸿胪寺宣读圣谕后,许国才着手处理事务。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又弹劾许国,皇帝为此降了伍可受的官职。许国再三上书请求离去,语言很激愤,皇帝不同意。陈性学不久出京担任了广东佥事。在此之前,皇帝为寿宫占卜,加封许国为太子太保,后改任文渊阁的职务,因为云南的功绩晋升为太子太傅。许国因为父母没有安葬,请求回乡办成此事。皇帝不同意,命令他的儿子代理。御史马象乾因为弹劾宦官张鲸被治罪,许国诚恳地救助他。皇帝因此息怒,接受了许国的请求。

万历十七年,进士薛敷教弹劾吴时来,南京御史王麟趾、黄仁荣上奏论说御史台的规章,言辞都冒犯了许国。许国大怒,数次上书驳斥,涉及主事饶伸。饶伸正指责大学士王锡爵,公众议论也对许国不利。许国性格倔犟,遏事容易发脾气。他数次与谏言者较劲,没有做大臣的.度量,所以士人对他的评价并不好。

第二年秋季,火落赤侵犯临洮、巩昌,西部边疆为之震动,皇帝在暖阁召见辅佐大臣当面讨论问题。申时行称可以靠求扣进贡解决问题,许国说(火落赤)背弃盟约,公然叛逆,傲慢已达极点,应该对他们重创一次,不可以再怀柔安抚。皇帝心中赞许许国的意见,但申时行当政,他的意见不能改变。不久,给事中任让上书说许国庸俗、鄙陋。许国上书辩驳,皇帝罚了任让的俸禄。许国、申时行起初没有仇怨,而申时行刚巧被许国的门生万国钦议论,任让是申时行的门生,所以他是替他的老师报复。福建的守臣报告说日本勾结琉球入侵,许国就说:“现在四方交相被侵扰,而朝廷内外的小臣彼此争相攻击,致使大臣纷纷请求离去,谁还能为国家办事呢?请求皇上向诸位臣下申明,让他们各自干好自己的事,不要恣意行事。”皇帝于是下诏令严加禁止。许国对谏言者始终都是这样愤恨、厌恶。

朝廷大臣争相奏请册立的事,皇帝下圣旨打算在万历二十年的春天举行。万历十九年秋天,工部郎张有德奏请礼仪规制,皇帝恼怒,罚了他的俸禄。申时行恰恰在休假,许国与王家屏害怕此事中途会有变故,想趁此机会举行典礼,引用先前的圣旨极力请求。皇帝果然不高兴,责备大臣不应当与小臣相勾结。许国自感不安,于是请求离去。五次上奏,皇帝才下诏书准许他乘车回乡。过了一天,申时行也被罢职,而册立的事最终停了。人们称申时行因为上书劾论而离去,许国因为争执而离去,这是两位辅政者的优劣所在。

许国在内阁任职九年,廉洁谨慎,所以虽屡遭指责,也没有蒙受污秽的罪名。他去世后,被追封为太保,谥号文穆。

第2篇:聂师道歙人阅读答案

聂师道歙人阅读答案

聂师道,歙人。少好道。唐末,于涛为歙州刺史,其兄方外为道士,居于南山中,师道往事之。涛时诣方外,至于郡政,咸以咨之,乃名其山为问政山。吴朝以师道久居是山,因号为问政先生焉。初,方外在山中,郡人少信奉者。及师道至,瞻信日众。师道与友人同行,至一逆旅,友人苦热疾,村中无复医药。或教病者曰:“能食少不洁,可以解。”及疾危困,复劝之。病人有难色。师道谕之曰:“事急矣,何难于此,吾为汝先尝之。”乃取啖之。人感其意,乃食,而病果立愈。后给事中裴枢为歙州刺史,当唐祚之季,诏令不行。宣州田頵、池州陶雅举兵,围之累月,歙州频破之,后食尽援绝,议以城降,而城中杀外军已多,无敢将命出者。师道自请行。枢曰:“君乃道士,岂可游兵革中邪?请易服以往。”师道曰:“吾已受道法科教,不容易服。”乃缒之出城。二将初甚怪,及与之语,乃大喜曰:“真道士也。”誓约已定,复遣还城中。及期,枢适有未尽,复欲延期,更令师道出谕之。人谓其二三,咸为危之,师道亦无难色。及复见二将,皆曰:“无不可,唯给事命。”时城中人获全,师道之力也。吴太祖闻其名,召之广陵,建紫极宫以居之。一夜,有群盗入其所止,至于什器皆尽取之。师道谓之曰:“汝为盗,取吾财以救饥寒也,持此将安用邪?”乃引于曲室,尽取金帛与之,仍谓曰:“尔当从某处出,此无巡人,可以无患。”盗如所教,竟以不败。后吴朝遣师道往龙虎山设醮,道遇群贼劫之,将加害,其中一人熟视师道,谓同党曰:“勿犯先生。”令尽取所得还之,群盗亦皆从其言。因谓师道:“某即昔年扬州紫极宫中为盗者,感先生至仁之心,今以奉报。”后卒于广陵。时方遣使于湖湘,使还,至某,见师道,问之曰:“何以至此?”师道曰:“朝廷遣我醮南岳。”使者以为然。及入吴境,方知师道卒矣。

---------【宋】吴淑《江淮异人录》

15、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师道与友人同行,至一逆旅 逆旅:旅店

B、围之累月,歙州频破之 破:被攻占

C、人谓其二三,咸为危之 危:以……为危,意动用法

D、有群盗入其所止 止:居住

16、下列各项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人感其意,乃食,而病果立愈

B、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汝为盗,取吾财以救饥寒也

C、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吴太祖闻其名,召之广陵

D、于——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时方遣使于湖湘,使还

17、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第3篇:许国,字维桢,歙县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许国,字维桢,歙县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许国,字维桢,歙县人。举乡试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神宗为太子出合,兼校书。及即位,进右赞善,充日讲官。十一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国与首辅申时行善。以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语侵吴中行、赵用贤,由是物议沸然。已而御史陈性学复摭前事劾国,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帝命鸿胪宣谕,始起视事。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复劾国,帝为谪可受官。国复三疏乞体,语愤激,帝不允。性学旋出为广东佥事。先是,帝考卜寿宫,加国太子太保,改文渊阁,以云南功进太子太傅。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襄事。帝不允,命其子代。御史马象乾以劾中官张鲸获罪,国恳救。帝为霁威受之。

十七年,进士薛敷教劾吴时来,南京御史王麟趾、黄仁荣疏论台规,辞皆侵国。国愤,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伸方攻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闽人许将》阅读答案

《闽人许将》阅读答案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明史杨维桢传》文言文选段阅读及答案

《明史杨维桢传》文言文选段阅读及答案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少时,日记书数千言。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元泰定四年成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狷直忤物,十年不调。会修辽、金、宋三史时,维桢著《正统辩》千余言,总裁官欧阳元功读且叹曰: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将荐之而不果,转建德路总管府推官。擢江西儒学提举,未上,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张士诚累招之,不赴,遣其弟士信咨访之,因撰五论,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又忤达识丞相,徙居松江之上,海内荐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履无虚日。酒酣以往,笔墨横飞。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阅读答案及译文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论北边事。是时赵普为相,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称君为能,曰:“其言与我多合。”

又二岁,拜太仆寺丞,磨勘钱帛粮草,监永城和籴,知海陵监。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迁太常丞、知鼎州。州杂蛮蜑①,喜以攻劫为生,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常伺夜出掠居人,居人恶之,莫敢指。君至而叹曰:“夫政,民之庇也。威不先去其恶,则惠亦不能及人。”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约君去乃还。迁国子博士,奉使两浙、江南,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君行坏堰,顾其属曰:“酂候②方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许国字维桢歙县人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许国字维桢歙县人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